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強化我國社會風險管理的政策思路論文

強化我國社會風險管理的政策思路論文

內容提要:社會風險管理是在發展背景下提出的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思維。為應對改革、轉型、開放對我國社會保障體制提出的挑戰,作者提出了構建我國風險管理的三項對策,即構建我國社會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弱勢羣體臨時保護機制和社會風險應急基金以及構建社會風險控制預警系統。

強化我國社會風險管理的政策思路論文

伴隨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發展,發展中國家的社會風險將日趨嚴峻、傳統社會保障的制度框架和政策思路面臨諸多挑戰,迫切需要新的理念和創新制度框架,以適應新形勢變化的客觀需要。

一、社會風險管理策略框架及其重要決策意義

社會風險管理(Social Risk Management)是世界銀行為應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社會發展的嚴峻挑戰,於1999年提出的社會保護政策的全新理念,旨在拓展現有的社會保障政策思路,強調運用多種風險控制手段,多種社會風險防範與補償的制度安排,系統、綜合、動態地處置新形勢下各國面臨的日趨嚴峻的社會風險,實現經濟社會的平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社會風險管理是在全面系統的社會風險分析基礎上,強調綜合運用各種風險控制手段,合理分配政府、市場、民間機構及個人的風險管理責任,強調通過系統的、動態調節的制度框架和政策思路,有效處置社會風險,實現經濟、社會的平衡和協調發展的新的策略框架。概而言之,社會風險管理的制度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決策價值。

其一,社會風險管理強調將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框架用於社會政策領域,尤其強調系統思維、綜合控制和整體協調的管理哲學;強調運用新的方法和工具,包括社會風險的在險價值 (VaR)測試、社會風險心理測試方法,並在社會風險定性和定量分析基礎上,實現對社會風險的有效控制。在變化、動態的社會風險背景下,孤立、靜止、片面的思維和政策框架必然四處受阻,而系統、綜合、整體協調與動態調整的思維方式和制度框架將發揮愈來愈重要的決策及政策效應。應當説,社會風險管理正是適應變化複雜的經濟社會系統變遷而提出的創新理念。

其二,社會風險管理的制度框架強調綜合協調政府社會保障制度、市場保險機制、家庭及民間互助機構在處置社會風險與實現社會穩定上的重要作用。既注重強化併發揮社會保障這一政府主導的正式制度安排的支柱作用,又充分運用市場保險機制,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公司 的經濟保障功能。同時,充分發揮各種傳統的非正規制度安排機制在社會穩定上所起的重要作用,重視家庭保障、民間互助援助在社會穩定上所起的基礎性作用,發揮和調動傳統文化心理、習俗的社會風險自控機制的潛在價值。惟有綜合發揮社會保護的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的作用,才能更有效地處置社會風險並探索適合各國國情的社會保護機制。

其三,社會風險管理的政策框架強調綜合運用風險分析技術和方法,充分發揮風險控制工具、風險補償工具的重要作用並構建社會風險預警系統。與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旨在強化基本生活保障的作用相比,社會風險管理的內涵和外延無疑更為寬廣,它拓展了傳統社會保障制度性框架的作用,體現了一種新的社會風險控制理念和更為科學合理的政策思路及創新制度框架。社會風險管理體系自身的.綜合優勢,無疑為在新形勢下進行社會保護的制度創新提供了一個新的制度和管理框架,對有效化解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日趨嚴峻的社會風險,實現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決策意義。

其四,社會風險管理策略框架是在極為複雜的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提出的系統處置社會風險問題,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思維。它強調運用複雜性科學的基本方法,探索社會風險管理的風險分析、風險控制、風險預警,風險補償系統及其各系統的有機組合、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政策取向,強調層次結構、功能結構的結合,靜態與動態的融合,定性與定量的結合,控制、預警與補償的結合,分析、決策與反饋機制的結合,尋求最佳的社會風險管理績效。

在我國社會風險日漸凸顯的背景下,強調實施社會風險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具有更為重要的決策價值和現實意義:(1)運用創新思維對我國加入WTO之後的社會風險管理策略進行系統研究,有助於為測度我國入世後社會風險的複雜性,探索系統處置社會風險的方式,提供新的理論分析視角。(2)將為我國入世後有效處置日趨嚴峻的社會風險提供新的策略框架和政策思路。(3)有助於我們運用新的研究方法探索分析複雜的經濟社會保障系統的新途徑。

二、加入WTO背景下我國社會保障改革面臨的新風險和新挑戰

其一,在轉型期,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在構建過程中自身存在複雜性和脆弱性,這能否應對和有效處置入世後日趨嚴峻的社會風險,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我國經濟轉型的複雜性及其社會保障改革進程的受阻,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正是在我國國有經濟佈局調整和國企改革尚未到位的特定背景下,入世所引發的外部壓力,無疑會加劇國企下崗職工分流與再就業的壓力,對正在推進的下崗制度與失業保險並軌的改革,產生嚴重的資金短缺矛盾。同時,我國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尚未覆蓋到城鎮所有勞動者,即便加速擴展步伐,在短期內也較難積累WTO壓力下所需的鉅額社會保障基金,並對制度穩定運行帶來壓力。顯然,企業改革短期內難以走出困境,隨着失業和下崗人數的增加,一方面失業保險金需求在短期內會增大,而下崗分流的人提前退休形式則又會構成長期養老保險金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企業繳費機制受阻,將減少社會保障的資金供給來源。尤其在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的隱性債務未能有效吸收的條件下,新增社會保險金的較大需求,亦會給制度運行帶來潛在壓力。在近幾年內,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的資金供求矛盾將顯得格外突出,並可能大大超出人們目前的估計。

其二,入世後,收入差距拉大的風險難以避免,弱勢羣體人數的增多,將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現行格局產生嚴重壓力。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WTO的各項規則的實施,將程度不同地制約和影響各國的社會發展。富國越富、窮國越窮是經濟全球化演進中隱含的重要邏輯。在此意義上,入世可能會加劇我國業已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在短期內,我國弱勢羣體的最低生活保障問題將會更為突出,部分農民貧困問題將對我國現行扶貧戰略帶來嚴峻挑戰。同時,加入WTO將對我國現行社會救助制度帶來極為嚴重的挑戰。強化非常規的政策思路以緩解收人差距的繼續擴大,強化臨時性救助顯得格外重要。

其三,WTO將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新舊模式

的轉型帶來巨大的潛在壓力。我國社會保障改革的歷程表明,社會保障改革的複雜性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社會保障的若干深層次矛盾正逐漸凸顯,如隱性債務的吸收與消化,三條保障線與失業保險制度的平穩過渡等對近期和長期的社會穩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入世後的全方位挑戰,無疑會使我國現行社會保障的諸多改革措施受阻。加入WTO引發的新的社會風險,又對我國社會保障改革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並且會較大幅度地增大改革的成本。因而,加入WTO對我國社會保障的近期與長期的嚴峻挑戰不應低估。

最後,除上述已引起決策部門的高度關注的各類顯性社會風險外,由於經濟保障、就業保障、企業單位保障逐漸缺位和社會保障改革滯後,長期積累的隱性社會風險及其嚴重性不應低估。這主要表現為下崗職工以及基本收入保障難以得到保障的社會羣體長期的心理壓力及對收入差距懸殊等社會不公平現象的心理壓抑。這形成不可低估的潛在社會風險,若不有效防範,加以引導或疏導,在特定背景下將可能釀成重大的社會問題。因而,基本經濟保障和心理疏導並重,乃是社會風險策略框架關注的一個重要政策層面。宣傳輿論機構的正確導向和政府部門及時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將有助於緩解長期積累的部分社會成員的心理壓力。當代風險社會理論認為,風險被定義為違背社會文化規範的行為與不幸事故。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社會不公平現象,尤其是收入與分配的過分懸殊及城鄉貧困人口的增加,無疑會使我國特定製度背景下的潛在社會風險更趨嚴峻,迫切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策略框架。因此,儘快實施社會風險管理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用創新思維構建我國社會風險管理體系

如何應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在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背景下面臨的嚴峻挑戰呢?筆者認為,應突破現有制度框架,用創新思維制定應對策略,構建我國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實施積極的、動態調整的社會風險管理策略。

首先,在對WTO引發的社會風險進行充分估計和準確測度的基礎上,儘快構建我國的社會風險管理體系。應對WTO的挑戰,固然需要完善現行社會保障制度,但必須從戰略高度上運用創新思維來構建社會風險管理體系,構建我國應對WTO挑戰的社會風險補償新機制。即在強化現行社會保障體系的同時,拓展社會保障空間,強調構建政府——社會保障機制,市場——商業保險機制,社會——家庭、社區、民間救助機制三位一體的、系統的、動態調整和迅速反饋的社會風險補償機制,研究相應的社會風險管理的政策思路,以應對經濟全球化尤其是入世後對我國近期內的社會穩定所形成的嚴峻挑戰。顯然,如果對現有社會風險缺乏充分的估計、沒有決策思路乃致發展模式的重大調整,現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空間和保障力度可能會陷於未曾預料的困境。應強調發揮既有家庭保障、民間組織及個人防範與化解社會風險的作用,強調政府、企業、家庭、個人及社區組織的社會風險管理責任,對有效控制WTO背景下的社會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決策意義。

其次,強化社會救助,構建弱勢羣體的臨時保護機制和社會風險應急基金。為緩解入世必然帶來的部分職工下崗的風險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矛盾,應當儘快建立社會風險應急基金,構建中央——省市——縣的社會風險管理決策——控制——反饋系統,防範和化解社會風險。應當切實重視構建社會救助體系,建立弱勢羣體的社會保護機制,強化社會救濟基金的功能和構建社會風險應急基金。現有社會救助體系無論從制度安排、基金投入,還是從保障範圍與力度上均遠不能夠滿足日益增大的對社會救助和最低保障的需求。應當儘快構建以社會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主體的,包括住房、醫療、教育補貼、收入政策調整及扶貧戰略等在內的綜合性社會風險管理政策思路,對社會弱勢羣體實施有效保障。顯然,如果沒有社會救助體系和社會風險應急基金的強有力支撐,目前正在推行的若干改革措施都可能落空,而且會形成弱勢羣體的保障真空。因而,決策思路的儘快調整,將為我們有效控制加入WTO近期內可能引發的社會風險贏得主動。

第三,儘快構建社會風險控制的預警系統。隨着WTO各項規則的逐步到位和我國部分行業競爭劣勢的逐漸顯露,潛在社會風險將逐漸顯現。應當儘快根據我國國情,在對現有及未來幾年我國下崗和社會弱勢羣體的總體趨勢進行估計和預測,對現有保障制度的保障範圍、保障力度、資金供求等進行分析預測的基礎上,建立我國社會風險控制的預警系統和預警指標體系。構建社會保障預警和應急基金,尤其需要強調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運用創新思維探索社會保障和社會風險管理決策思路,具有十分關鍵的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8okn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