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教育網絡化在民辦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

教育網絡化在民辦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

論文摘要:迅猛發展的網絡技術,在高校教學活動中擁有廣闊的應用空間。民辦高校教學應用網絡化教育,既可整合利用其他高校充裕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師授課的內容,又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克服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培養適應現代信息社會需要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

教育網絡化在民辦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民辦高校 網絡化教育 應用

一、問題提出緣於當前教育發展的新態勢

在社會經濟文化和信息傳播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知識與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人類現有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受到了極大挑戰,怎樣培養綜合性素質人才是當前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們的生存和交往方式發生了改變,逐步影響了人們的思維和價值觀,進而影響了教育。利用網絡技術可以融超文本和超媒體技術於一體,集圖、文、聲、像等多種信息媒體於一身,實現傳播的一體化,從根本上改變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使其向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環境虛擬化轉變。這為培養學生髮散性和創造性思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網絡化教學在學校教育中將被越來越廣泛地採用。本文主要對當前網絡化教育在我國民辦教育應用的意義、方法與途徑進行了初步探討,求教於方家。

大多數民辦高校以“質量求生存,特色求發展”為辦學思想,這進一步説明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民辦高校賴以生存的基礎。培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是民辦高校教育的目標。民辦高校起步晚、起點低,學科教育的實力較弱。要適應社會需求,民辦高校就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才能獲得生存和發展。

民辦高校教師資源相對短缺,教育經費主要來自學生學費,而傳統教育模式耗費需要的資金、人力較多,易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因而發展受到限制。傳統的高校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缺乏學習自主性;學生所學知識侷限於課本教材,被動地接受或控制信息資源。缺乏主動性;傳統教學手段單一,學生易產生疲勞和厭倦情緒,從而影響教學質量。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交互式教育環境的引入,教育模式正逐漸發生變化。網絡化教學得以逐步實現。將網絡化教學引進到民辦高校教學過程中,可以克服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真正實現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應用網絡化教育凸顯的主要優勢意義

網絡技術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將其應用於現代教學模式中可克服傳統教學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因此,網絡化教育是一種多樣化、開放化的教學模式。網絡化教育以其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功能,在教育領域中得到了迅速的開發和應用,成為教育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網絡化教育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 教育資源的共享性。網絡把世界各地的教育資源連成了一個“信息海洋”,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因特網擁有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信息資源,人們可通過鏈接等多種方式共享校內外、國內外的豐富的網上學習資源。民辦院校的學生有機會在“信息海洋”中邀遊,獲取大量信息,然後根據自身需要對其進行篩選、加工。這一過程可使他們判斷、識別信息的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基於網絡,學生能及時瞭解最新的信息,聆聽世界一流教師的講課。有利於從根本上減小民辦高校任課教師資源和水平的侷限性,享受到世界各地的優秀教學資源。

2 教學空間和時間的無限性。網絡化教學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完全開放,學生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教師不直接向學生教授學習內容,而是藉助網絡上的教學信息為學生答疑解惑,對學生學習進行間接的輔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時間等來制訂學習計劃和學習進度,不受傳統面對面教育方式的限制,從而隨時獲得所需知識,以喜歡的方式自主安排學習,這使得民辦高校教學資源、數學設施相對不足的狀況有所改善。

3 合作化的學習形式。網絡化教學下,學生可通過網絡進行合作性或協作性的學習活動。網絡課程可通過人機交互和網絡來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教與學的交互。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生可通過自學進行網上交流,也可和同學進行互助學習。同學之間發表個人觀點,分析評價他人看法,通過討論取得一致意見,既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讓團隊合作的效果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形式多樣的學習模式,提高了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使得民辦高校培養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易於實現。

4 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網絡化教學模式和管理方法等一系列的變革,使得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有所改觀,教師由知識的授予者變為知識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教學的中心和學習的主體。所以,網絡化教學是學生的自主化學習,在這種學習環境下,教師安排教學計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指導學生學習。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利用網絡資源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前學習時的被動感和被支配感逐漸消失,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5 減少教育經費。網絡化教學使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得到了改善,還節省了教育經費,從根本上解決了制約民辦高校發展的瓶頸。在網絡上可以免費獲取教育資源,既降低了教育成本,又提高了教育效益。學生可把自學掌握的課程,如選修課或實踐課放在網絡教學中,教師適時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這能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該課程的學習,不但能節省教學資源,而且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網絡化教育對教師教育素能規範的新標準

1 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網絡應用能力。只有加強網絡教學系統的應用和操作能力,教師才能靈活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開發或使用學習的平台,指導學生在網絡學習模式中順利完成學習過程。因此,學校可對教師進行相關知識培訓,提高教師的操作技能。

2 敏鋭的'信息判斷能力。網絡信息資源種類繁多,良莠不齊。一些消極的、頹廢的信息,易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教師應具有信息識別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培養其判斷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 較高的綜合素質。網絡化教育的出現。對高校教師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應有較強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熟練的計算機和外語能力,還應有較高的自律意識,自覺遵守網絡道德規範,為學生做好榜樣。

網絡化教學也對民辦高校的學生帶來了影響。民辦高校的學生入校後,思想壓力較大,他們因沒考上大學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這種民辦高校學生心頭的所謂“等級”陰影一時難以消除。網絡化教學的引入使學生享受到和其他大學學生一樣的待遇。通過E-mail、BBS等交流環境,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教學資源間的交互更為方便。學生不但可聽到重點大學教師的講課,而且可以向專家請教問題,消除了民辦高校學生的“等級陰影”,從而全力地學習。

總之,在網絡信息資源飛速增長的情況下,網絡已成為我們學習文化知識的陣地,教育將向社會化、全球化的方向發展。網絡化教學是今後教學模式發展的趨勢。在民辦高校教學過程中,網絡技術有着廣闊的前景,要想真正發揮其巨大的潛在優勢,還需社會各界,特別是身體力行的廣大民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去探索、研究,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其應用於教學,從而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和發展,真正把民辦教育做大、做強、做好。

參考文獻:

[1]盧紅飈.論網絡文化與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J].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2001,(6):65.

[2]朱二莉.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高職論叢,2007,(1):57.

[3]徐荻秋.多媒體網絡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_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4):141.

[4]繆旭紅,網絡教學模武的探討[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22.

[5]賈湘彬,錢巍.如何做好網絡時代的老師[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08,(9):2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4ozkk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