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略論動畫創作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論文

略論動畫創作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論文

在動畫創作課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決定了本門課程的教學思路,通過多年來教學嘗試和教學經驗的積累,筆者發現動畫創作課程教學目標如果僅僅是簡單地設定為創作流程的熟悉、技能培養,必將大大地束縛本門課程的教學思路。那麼在動畫創作課程中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首先,要根據不同高校的具體專業定位來決定。不同高校根據其自身教學資源的不同,專業定位正在不斷調整和形成自身優勢,專業美術院校和工科背景大學開辦的動畫專業,其人才就業出口是不同的,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也不一樣,那麼具體到課程中,這種差異性也應融入到課程教學目標中去。其次,一門創作課程不可能解決創作的所有問題,動畫創作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以影視動畫片創作和藝術動畫短片創作為例,兩者的創作要求、教學方式、能力要求均不一樣。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明確本課程的具體定位,理清教學重點。以影視動畫片創作為例,受眾分析、市場化流程、流水線式分工等內容就應作為技能培養之外的教學重點;如果是藝術動畫短片創作,那麼創意能力、個人藝術表現力和執行力、小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將作為具體動畫技能之外的教學重點。

略論動畫創作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論文

教學設計指教師如何將課程內容通過合適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精心設計讓教學活動得以高效開展。好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相長。在動畫創作課程中,理論與實踐的脱節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因書本知識與市場不同步的學無法致用之外,動畫創作類課程還普遍存在一種輕理論重實踐的傾向。出現這種傾向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學設計未按照動畫專業的特點和規律來。動畫專業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它要求培養的人才應具備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這似乎給了“重實踐輕理論”一個很好的理由。但殊不知,即使在動畫這樣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裏,理論的重要性也是不能忽視的,單純強調技能只能培養出動畫製作人員,而動畫產業中急需的創意型人才卻應是藝術與技能兼具的,只有通過實踐-理論-實踐的模式才能實現技藝兼備的人才培養。在動畫創作類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如何讓課本知識轉變為可以指導實踐的理論是教學設計的重點。可以通過先實踐——讓學生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後理論講解——定義和概念的詳細講授,解決問題的理論描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基本觀念;再實踐——在實踐中印證理論,並繼續深入發現問題。以此循環推動課程進行,並結合課堂討論與小型試驗的互動方式,在提供豐富資料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與教師展開討論,讓學生自己思考、實驗得出結論。在課程進行中,還可以通過案例分析,成功和失敗案例分析來啟發學生思考,同時引導學生提高藝術修養與鑑賞能力。

主動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如何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對學生傳統的評價方式是教師針對其作品打分,這種方式看重的是作品成果,以學生專業水平作為唯一評價標準,而對於學生在創作活動中的其他能力如創意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執行力等則無從考核評價。更何況動畫是一個分工明細的行業,我們不能要求學生成為一個全才,以作品最終呈現質量為評分標準,無疑對某一專項能力突出的同學不公平,如後期製作能力突出、編故事能力突出。因而科學的評價體系的建立是動畫創作類課程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以項目制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採用小團隊創作、教師、崗位小組組長(學生擔任)、崗位成員(學生擔任)的梯級,根據學生的能力專長、能力培養願望、項目要求等綜合參數決定學生滾動參與多個實踐環節,並採用推舉、競聘的形式決定崗位小組長人選,崗位組長要負責管理本崗位環節的工作。在成績評價中,採用教師評價、組長評價、學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在專業技能、崗位貢獻、專業能力提升幅度幾個方面進行分別評價,並將作品的社會評價作為整個創作團隊的'輔助評價標準,形成學生在本門課程中的總體得分。

現代教育離不開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手段。運用現代技術信息手段進行教學,如多媒體課件、影像資料、網絡教學等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活動開展。課題訓練採取以項目製為主,結合專題訓練、命題作業等多種形式。課堂作業為主,課外作業為輔相結合的方式,提倡創作力與實踐技能並重的練習。特別是崗位制實踐環節的設置能鍛鍊學生的專業技能、團隊意識以及責任感。課堂輔導可以採用示範、集體點評、研討、答疑、個別指點的教學方法,既解決學生共性的問題,又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具有不同才能和興趣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宏觀控制、啟發、引導學生,學生主動選擇實踐環節,共同研討表現語言、項目流程、製作方法等,使學生學會分析、思考、比較的方式方法。教與學的互動,促進了教學相長。課程結束,以作品發佈為手段,所有作品面向全校公開、集中展示,並在老師指導下,將作品推向社會。以參賽檢驗教與學的效果和質量的指標之一。教學過程中實行動態管理,採取聽課,抽查課堂輔導、點評、研討、總結、學生作業等措施,形成以管理促教學的良好機制。實行量化管理,採取教學評價問卷,命題考試,確定學生作業優、良、中、及格、不及格5個等級的成績比例,形成正態分佈等措施,驗證教學的實際水平,並及時將信息反饋任課教師,不斷地改進教學。

作為新興產業,動畫創作人才的培養是所有動畫教育者面對的共同課題,動畫創作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將直接推動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動畫創作課程是動畫專業的核心主幹課程,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要掌握動畫創作的完整過程、創作方法、專業技能,還要通過本課程體驗身份的轉換,從專業學習者的身份轉為動畫產業從業人員的身份,從而培養學生諸如創意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執行力等多方面職業能力。希望能通過這樣的課程學習與實踐,架起高校與就業市場的橋樑,培養真正面向動畫產業的動畫人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3qlz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