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我對創業的看法論文

我對創業的看法論文

大學生創業是指大學生為實現自我發展需要,利用其現有控制的資源和自身能力,在經濟環境中尋找並把握創業機會來創建企業或產業,以實現自我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對創業的看法論文,歡迎來參考!

我對創業的看法論文

摘要:從性別、專業、學校類型和創業教育方式方面,探討了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當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處於中等水平;性別對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顯著影響,女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明顯偏低;學校類型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顯著負相關;創業教育對創業自我效能感作用顯著,但不同創業教育方式的作用存在很大差異,創業必修課等的作用亟待提高。需要通過深化高校創業教育改革,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

關鍵詞:創業自我效能感;創業教育;大學生

一、問題與背景

當前,黨和國家對創新創業非常重視,黨的十八大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部署,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對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明確要求,各級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在多方努力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與歐美髮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率相比,還存在顯著差距。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偏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創業行為密切相關,可以影響創業行為的選擇、維持和結果。[1]因此,高校創業教育應該注重培養提高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當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狀況怎麼樣?創業教育對創業自我效能感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通過創業教育來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本文運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研究了高校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試圖找到影響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關鍵因素,為加強高校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提供幫助。

二、文獻回顧

自我效能感是社會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用來解釋人們如何判斷其能力以及這種判斷如何影響其動機和行為。1977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這個概念,他認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2]。1986年,他在《思想行為的社會基礎:一種社會認知理論》一書中,對自我效能機制進行了更系統全面的論述,分析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機制和功能,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論的框架。[3]自我效能感理論對認知與行為的中介過程做出了理論解釋,揭示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途徑,認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來自四種不同的途徑:一是通過以往的成敗經驗;二是通過他人的示範效應;三是通過社會勸説,告訴人們他們具備獲得成功的能力;四是通過情緒狀況和生理喚起”。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行為選擇、動機性努力、認知過程以及情感過程這四個方面。[4]創業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理論應用於創業領域的衍生概念,Chen首先在創業研究中引入這一概念,並將其定義為創業者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創業角色、完成創業任務的信念。[5]關於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維度結構,DeNoble等基於核心創業技能把創業自我效能感分為機會識別、創新和產品開發、風險和不確定性管理、關鍵資源的獲取與配置、人際關係及網絡管理、創新工作環境的營造和維持等六個維度,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創業效能感量表。[6]我國學者嚴建雯等編制了包括五個維度27個項目的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問卷。[7]創業自我效能感作為一種創業活動的深層次的信念因素,是理解與預測創業者行為的重要概念。Krueger等的研究表明,創業自我效能感是一個潛在創業者真正開始創業的重要先決條件。[8]Laviolette認為,個體創業自我效能感是預測其創業意向強度與最終是否採取創業行動的一個重要變量,創業效能感高的個體更有可能成為一名創業者。同樣的環境,創業效能感高的`個體認為充滿機會,而創業效能感低的個體則認為充滿困難和風險。[9]關於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機制,有學者認為創業效能感形成的心理機制包括需要驅動過程、模仿認同過程和內化外化過程,受四個因素的影響:成敗經驗、替代經驗、言語勸導以及情緒反應。[10]創業教育對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重要作用,有學者認為,創業教育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過程,教育和培訓對創業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影響作用。[11]文獻回顧發現,關於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現有成果侷限於概念結構、功能、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等方面,偏重理論研究,缺少高校創業教育、特別是各種創業教育方式影響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實證研究,這正是本文試圖彌補的研究薄弱點。

三、研究設計

1.樣本情況

調查對象是湖北省各類高校中的在校大學生(包括專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樣本抽取採用多段分層抽樣的方法。調查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925份,剔除回答不完整的問卷38份,得到有效問卷887份,有效回答率為88.7%。

2.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及其測量

創業自我效能感是個體相信自己能夠勝任不同創業角色和任務的信念。Chen等人根據創業的任務職能,從營銷、創新、管理、風險承擔和財務控制等5個方面設計了量表。[12]陸書根等人從能力素質、成功機會、工作經驗、行業選擇、創業信心等5個方面設計了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量表。[13]本研究參考以上學者設計的量表,結合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從創新能力、機會識別、風險管理、人際網絡、資源獲取、創業素質和創業信心等7個方面設計題目,按照Likert5級量表的方式構成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量表。

3.高校創業教育狀況

測量高校創業教育狀況指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或接受創業教育的情況,根據目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實際情況,從創業必修課、創業選修課、創業專題講座、創業指導、創業能力測評、創業計劃大賽、創業社團活動和創業實踐活動等8個方面設計題目來調查大學生接受或參與創業教育的情況。本研究運用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採用的數據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一是應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檢驗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和創業教育2個量表的效度與信度。二是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性別與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三是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方法分析學校類型、專業對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四是運用皮爾遜相關分析法、多元線性迴歸分析法對創業教育與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

四、結果與分析

1.湖北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基本狀況

本研究從創新能力、機會識別、風險管理、人際網絡、資源獲取、創業素質和創業信心等7個方面設計量表測量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評價,根據統計學原理,將創業自我效能感總分大於(或等於)M+SD認定為高創業自我效能感,小於(或等於)M-SD認定為低創業自我效能感,介於兩者之間為中等創業自我效能感。統計數據顯示,全部樣本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分為24.71,標準差為4.36,按照上述劃分方法,分數大於(或等於)29.07為高創業自我效能感者,分數小於(或等於)20.35為低創業自我效能感者,發現高創業自我效能感者佔比13.6%(121人),中等創業自我效能感者佔比70.6%(626人),低創業自我效能感者佔比15.8%(140人)。表明當前絕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為中等水平,高創業自我效能感者和低創業自我效能感者都較少。進一步分析低、高創業自我效能感者這兩個羣體在創業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別,高創業自我效能感羣體的平均分為32.27,低創業自我效能感羣體的平均分為18.45,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這兩個羣體在創業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

2.性別與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分析

為了瞭解性別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性別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見表1)。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創業自我效能感的機會識別、風險應對這兩個指標方面,都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在創業信心和總體創業自我效能感這兩個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P<0.05),所有存在顯著差異的方面都是男大學生的得分高於女大學生。男女大學生在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創新能力、人際關係能力、資源獲取和創業素質方面,都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特別是反映創業資源獲取情況的“我能從家庭獲取創業支持”的得分,女大學生略微高於男大學生(不具有顯著差異)。數據表明,女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明顯低於男大學生,並且主要是由於女大學生在機會識別、風險應對和創業信心等方面的自我評價較低造成的。

3.學校類型與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分析

考察學校類型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關係(本次調查將學校類型分為三類:重點大學,指985和211工程大學;一般大學,指重點大學以外的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對學校類型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見表2)。結果顯示,不同類型高校的大學生在創業自我效能感的人際關係能力、資源獲取、創業信心和總體創業自我效能感4個方面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並且這4個方面得分情況都是:高職高專得分最高、一般大學其次、重點大學最低。在創新能力、機會識別和創業素質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説明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在不同類型高校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且形成由高職高專到一般大學再到重點大學的高低排序。這可能是由於學業發展和就業競爭能力等方面的差別,不同類型高校在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和創業教育這三種類型教育中的側重點不同所致(重點大學偏重學術教育,而高職高專偏重創業教育)。

4.專業與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分析

考察專業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關係(本次調查將專業分為三類:理工類、經政類、藝術及其他),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對專業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見表3)。結果顯示,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資源獲取方面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在創新能力、機會識別、風險管理、人際交往、創業素質和創業信心這6個方面,都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5.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迴歸分析為了進一步分析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以創業自我效能感為因變量,以創業教育的8個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迴歸分析(見表4)。結果顯示,8個自變量中,創業選修課和創業專題講座這兩個自變量的迴歸係數假設檢驗概率值(P值)小於0.01,表明這兩項指標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有極其顯著影響;創業實踐活動和創業計劃大賽的迴歸係數假設檢驗P值小於0.05,表明創業實踐活動和創業計劃大賽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顯著影響;其餘4個自變量的迴歸係數假設檢驗P值均大於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性,表明這4項指標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沒有顯著影響。應該注意的是,創業必修課作為最主要的創業教育方式,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並不顯著。

五、研究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結論:一是當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整體處於中等水平。理由是,創業自我效能感平均分為24.71(滿分為35),折算成百分制為70.57。二是性別對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顯著影響。女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明顯低於男大學生,差別主要存在於風險應對、機會識別和創業信心這三個方面。三是學校類型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呈顯著負相關。即創業自我效能感隨着學校層次上升而降低。四是整體而言專業對創業自我效能感影響不大,只是藝術類學生認為自己更能從家庭獲取創業支持。五是創業教育對創業自我效能感作用顯著,但是不同創業教育方式的作用存在很大差異,創業選修課、創業計劃大賽、創業專題講座和創業實踐活動的作用顯著,其他方式作用不顯著,特別是作為最主要創業教育方式的創業必修課,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丁明磊,楊芳,王雲峯.試析創業自我效能感及其對創業意向的影響[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9(5):1-7.

[7]嚴建雯,巫程成,王彭.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4(7):1105-1108.

[10]谷力羣,等.基於創業效能感理論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4(11):106-109.

[13]陸根書,彭正霞.大學生創業意向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04-113.

標籤: 論文 創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4pn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