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科技創新平台創新能力培養論文

科技創新平台創新能力培養論文

一、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科技創新平台創新能力培養論文

基於科技論壇開展的系列科技創新活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對培養本科生的創新精神和科研實踐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大學生科技創新培養機制的深入完善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為問題。科技創新的宣傳不到位,氛圍不夠濃厚。整體上來看,大學生科技創新還沒有形成研究成果向經濟價值轉化的長效機制,缺乏市場的導向調節。況且高校學生工作者側重於學生的穩定和校園文體活動的開展,雖然近幾年對科技創新活動有所涉足,但是力度遠遠不夠,不利於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性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高校科技創新氛圍的營造。加之很多教師認為大學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僅僅是錦上添花的事情,本科生的學習任務本來就很繁重,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無法專心研究科技創新類項目,導致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相對滯後。教師對大學生缺乏潛心指導,壓制了學生的積極性。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實踐育人,育人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然而在科技創新培養機制的建立過程中,往往因為缺乏具有創新精神和具有指導學生科技創新熱情的高水平教師導致了學生在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導,使學生失去信心,直接或間接壓制了學生的積極性。部分高校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太過強調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忽視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實踐;有些高校的實驗儀器和設備開放力度不夠,雖然有開放實驗室,但是要給一線的教學任務讓路,影響了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制約了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很多高校對於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還沒有建立健全相對應組織管理制度、資金保障制度等[1]。大學生自身的創新動力不足。由於我國長期實行應試教育制度,這種傳統教育的方式和高校評價體系忽視了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學生的傳統學習觀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他們對科學知識的崇尚意識以及大膽開展科技創新實踐行動的意識仍然很淡薄。很多大學生意識不到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於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帶來的重要意義,導致大學生僅滿足於自身的考試成績,創新動力明顯不足。雖然部分學生參與了科技創新活動,他們仍抱有一些僥倖心理,為了在獎學金評定、考研、就業等方面增加優勢,參與者的功利性色彩較濃。

二、基於科技創新平台構建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機制

1.加強創新活動的發動宣傳,營造科技創新文化氛圍

第一,創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理念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理念上要堅持以生為本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使學生在專業、課程、教師和學習方式選擇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達到“客體主體化和主體客體化”的雙向互動的良好效果。不斷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努力建立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科研意識、創新能力等綜合評定方法,改變單純的課堂知識考核的狀況,鼓勵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發明創造,旨在最大限度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第二,建立創新培養體系。推進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實施多元化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傳統的課程體系,按照一級學科和學生共性發展的要求搭建公共課程平台,按照二級學科要求構建學科和專業課程平台,按照專業方向要求設置專業課程模塊,堅持“加強基礎、拓寬口徑,增強適應性”的理念,實施素質教育為培養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2];增開選修課程,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為學生創新活動的開展創造文化氛圍;拓展第二課堂培養計劃,把第二課堂開展的科技創新、體育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等納入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使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培養計劃實現無縫對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第三,創建創新型師資隊伍。首先教師自身要具有較高的創新素質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實施創新教育的`自覺性,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培養。同時,教師要根據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需要,加強創新教育的研究,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努力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局面,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

2.重視創新活動的組織開展,搭建科技創新廣闊平台

第一,加強創新實踐教學,夯實創新能力的培養基礎。在實驗課的教學上,可以按基本訓練、綜合訓練、設計實驗、專題實驗四個層次來開展,部分實驗還可以改成學生自選的研究性實驗,由學生自選題目、自定方案、獨立完成;在畢業設計方面教師要加強論文指導並嚴格論文環節管理,鼓勵學生結合創新實踐寫出創新型的文章;學校要努力建設相配套的創新實驗基地,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開放力度。第二,搭建科技創新平台,完善科技創新運行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講座,邀請專家、學者、教授到學校或學院開展學術沙龍,鼓勵學生髮言和討論,相互啟發,拓寬視野,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興趣,增強科研能力;加強科技創新與科技立項的結合,科技創新立項是第一課堂的延伸,通過學生參與教師科研立項和“第二課堂”資助立項雙管齊下的方式落實,是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舉措;搭建大學生科技創新與科技競賽相結合的平台,構建系統的競賽體系,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提高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實踐的力度,以賽促學、賽練結合,以此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科技創新勤工助學基地,開展助學助研活動,使學生在勤工助學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識[3];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與導師項目、實習等形式,不斷增強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實效性和社會服務的能力,通過撰寫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製作模型等形式,加強實踐和理論的對接,在實踐中鞏固專業知識。

3.加大創新作品的培育,促進創新成果不斷轉化

第一,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強對科技創新工作的經費投入,為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工作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設立科技創新基金資助學生課題研究,規劃每年的學生科研項目,鼓勵學生申報並支持開展項目研究。第二,建立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建立完善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對於獲得省市科研專項或科研成果的學生給與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加大科技創新典型的宣傳,不斷激發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熱情[4]。在本科生培養計劃中規定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取得科技實踐的規定學分,對於在核心期刊以上發表文章的學生可以作為保研的直錄或優錄條件;同時加大對優秀指導教師的獎勵力度,在教師晉升等發麪給與政策上的傾斜,以便最大限度調動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的積極性。第三,建立科研競爭機制。制定相關的科研管理條例,通過開展科研競賽和科技成果評比活動,選拔優秀學生。在系統培訓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參加省內外各種科技創新競賽,並通過學校的各種學科競賽、課外學術作品競賽等活動傳、幫、帶、促,推動各種科技創新成果的不斷湧現,培養科技創新人才[1]。第四,構建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從機制上引導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注重對個人素質、能力進行評價,注重對創新性程度、創新實際貢獻進行評價,促進形成研究團隊;充分尊重發揮創新性作用的學生個體的特性,提供寬鬆的育人環境;克服現有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優勢互補;鼓勵受教育的羣體積極參與其中,使同學們感覺努力就能實現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增加對人文科學創新的引導,幫助其實現市場運作,在設定評價因子時應充分尊重科技創新的內在規律,不僅關注直接的、顯性的價值,同時關注間接地、隱形的價值形態,切實解決科技創新活動中的短視行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2xq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