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小學閲讀教學工作總結範文(通用5篇)

小學閲讀教學工作總結範文(通用5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收穫的不僅歲月,還有成長,不如來個總結以對過去教學工作做個分析和借鑑。但是教學總結的思路你學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閲讀教學工作總結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閲讀教學工作總結範文(通用5篇)

小學閲讀教學工作總結1

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是每一位學習者交際的必備工具,更是學習做人處世的基石。對於一位小學語文教師來説,在具備廣博的社會知識的同時,還需具備人格魅力和人文素養。

一、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閲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閲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閲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閲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閲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閲讀文章;然後,鼓勵學生在閲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當然,閲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後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會讓閲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閲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閲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閲讀能力不提高。在閲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閲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閲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下功夫。閲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着課題,想想會產生什麼問題,或想知道些什麼?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麼寫?當學生帶着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閲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閲讀願望。當學生懷着某種願望或為達到某種願望而進入閲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閲讀過程會始終充滿着閲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着閲讀興趣,閲讀成為學生輕鬆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閲讀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閲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閲讀興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藴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説也是極為重要的。

總之,在整個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方法是貫穿始終的。教師運用教學語言和教學方法,圍繞教學目的要求組織指導讀寫聽説訓練,使學生又將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這個過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實踐這個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又體現了閲讀教學中學生認識過程的特殊規律。

小學閲讀教學工作總結2

閲讀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母語教育的起步階段發揮着奠基作用,直接關係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隨着信息社會的發展,儘快、儘早地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成為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

在我們小學語文閲讀教學中,識字部分有兩塊內容,一塊是會認的字,另一塊是會寫的字。要求認識的字只要求認識--在課本里認識,放到其他語言環境中也認識,不抄寫。要求學會的字,以往強調四會--會讀,會寫,會講,會用。現在調整為會讀,會寫,瞭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

小學閲讀教學重點是培養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側重。低年級,培養閲讀興趣;在閲讀中識字學詞;通過朗讀和藉助圖畫閲讀,瞭解重點詞句的意思;積累詞語。年級段閲讀教學目標主要在識字寫字和正確朗讀上下工夫,而現在的教學中煩瑣的講解、分析,過多過深的感悟代替了識字,代替了朗讀。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多地注意這些方面:

1、激發閲讀興趣,感受閲讀樂趣;

2、注重對課文的整體把握;

3、堅持在閲讀中識字;

4、讓讀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把閲讀權歸還給學生,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指導學生朗讀應體現三個層次:首先,指導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準字音、認準字形,不丟字、不錯字,要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互相聽讀,在認讀的過程中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其次,結合課文特點及教學環境,通過創設積極有效的情境,指導學生用真情實感讀書,用心讀書,讀出感情。最後,指導學生讀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此外,對不同的課文內容,應注意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較難理解的課文,採用教師帶讀,學生跟讀;教師範讀,學生仿讀的形式。以對話為主的課文,採用分角色朗讀。描寫景物的課文,採用輕聲地自主欣賞性讀和全班自主朗讀後集體交流的形式讀。情節生動的'課文,採用表演的形式。不宜讀好卻又是重點的句子,採用對比朗讀(老師用不同的語氣、語調提示學生辨析,或請學生各自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後讓大家評析)。對長課文不必要求全文讀通順,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選擇重點進行朗讀,從而做到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裏,幫助學生切實達到學習目標。為了激發興趣,可將競賽、遊戲等貫穿“讀”的始終。

小學閲讀教學工作總結3

20xx年秋期,是我校語文發展性閲讀教學模式研究課題進入實質性研究的關鍵時期,也是進行此課改實驗以來,最有收穫感的一個學期。為將下一個階段的實驗深化下去,特對本階段實驗做一下簡單的總結:

一、集體備課是保證

我校五、六年級是此課題的實驗年級,課題組於《學案》到達之初及時組織全體實驗老師對《學案》的操作進行了深入地分析,並進行了第二單元的第一次嘗試備課(注:《學案》到達時第一單元已基本教學完)。此後,各年級組課題教案主備人及時於上一個單元結束後,下一個單元開始前組織全組教師認真備好下一單元的課。因我校參與實驗研究的老師都是通過考調來的,或是學校最得力的優秀青年教師,他們業務精、熱情高。因此,大家勤於鑽研,熱烈討論,認真深入分析《學案》、學生與教材,充分發揮集體的優勢,備課深入、質量高,因此,集體備課成為上好課、進行有效課改的重要保證。

二、小組合作學習是關鍵

本階段我校緊跟教科所、縣總課題組的步伐,主研五環節教學模式中的第一個環節--帶疑初讀。又特別是針對我校語文教學現狀,我們把課改的側重點置於小組合作學習上。在課題組的集體探討下,各實驗教師充分發揮自己及班級的優勢,將本班學生分成7-8人一個小組,各小組組長的任用、組員的分配;表達交流的口語表述形式、小組長的組織協調、對組內差生的引導等各方面都細緻地進行了探究。

同時,課題組及時組織實驗教師進行集體反思,查找出問題及時想方設法去解決。因此,一個學期紮實地研究之後,我們發現學生的轉變真的令人刮目相看了:學生敢於自主學習,樂於自主表達,善於同伴協作,勤於讀文批註;語言表達的能力、合作學習的效率、課堂思維的深廣度、活躍度都有了極大地飛躍。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三、師師、生生、師生協作是核心

針對本校課改開展難度係數極大的現狀,課題組要求全體實驗教師抱定不妥協、不放棄的決心,一心一意開展好本實驗研究。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之間自覺地相互研討、相互學習,如有經驗,大家分享;有困惑則共同解決。無論是辦公室、餐桌上,還是閒談間,大家都將研究中的得失作為最熱烈的談資。學生之間呢,也在教師的影響下,優生幫帶差生,生生之間相互合作,使差生也有了表達交流的膽量,第一環節中基礎知識的落實,也讓每位差生獲益匪淺,全班學生共同進步則是每個班所呈現的最好勢頭。而教師在課堂上、在各組內疾走穿梭、出謀劃策;時如良師,時如摯友;時而爭得面紅耳赤,時而產生思維的融合,這又成為師生之間有效協作的表現形式。

正因為有了師師、生生、師生之間的協作,本課題研究才有了實在性,這些在老師們的研究文章《蝶變》、《歷程》、《期末複習也自主》、《有感於"學生比老師講得好"》等中均有展現。

四、下個學期亟待改進之處

雖説這一學期確實有了實在的進步,但綜觀整個研究過程以及各班的變化,尚還不能用"圓滿"來形容,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1、研究結果的理論性呈現形式比較薄弱。表現在雖有進步,但老師們卻沒有從研究的表象中提煉出理論性的東西,來便於今後的總結、推廣。

2、實驗參與面不廣。學校參與本實驗的班級共有9個,老師共有7個,這很不利於實驗的長足發展。因此,下個學期準備在1-3年級中試驗兩個班,使本課題研究的年級低段化,以便於今後在各年級廣泛推進。

3、研討的活動有待更優化。本期雖然組織了公開課、階段研討、集體備課等活動,但每次活動中,老師們的話題總是離不開學生的客觀因素,從而嚴重影響了探討的質量。今後要將探究的話題細化、具體化,將活動的內容深化、可操作化,將探討的形式廣泛化,從而推動實驗的進程。

小學閲讀教學工作總結4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的閲讀目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是啊,有樂趣才會喜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使閲讀成為一次快樂的經歷,真正地使學生愛學、樂學。

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閲讀的樂趣,從而喜歡閲讀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興趣:

導語是上好每節課的前提,如果導語設計地好,能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贏得“開門紅”,為下面的教學打好基礎。如在教學《松鼠和松果》一課時,我出示圖片:松鼠、松果,詢問:你們認識它們嗎?看到它們,你想到些什麼呢?學生聯想翩翩,思維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説自己的想法。而後,我話鋒一轉,讀讀課文吧,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訴大家。孩子們被我一激,又紛紛投入到了新課的閲讀之中。又如在教學《夏夜多美》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種情境:(師深情講述)多彩的春天過去了,我們迎來了迷人的夏天,在一個美麗的夏夜,公園裏靜悄悄地──(多媒體播放夏夜動畫,生觀看)就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夏夜,公園的池塘邊上演了一幕動人的童話劇,是什麼呢?聽!(師動情地朗讀,講述童話故事)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一看二聽的刺激下很快被故事所吸引,進入情景。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讀,學生讀來有情有趣

二、教給小學生閲讀方法:

古今中外,許多專家學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實,證明了他們所採取的閲讀方法是切實可行的;許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學經驗,證明了他們所傳授、推行的閲讀方法的正確。教師有必要從中擷取一些簡便易行、成效顯著的閲讀方法向小學生推薦,使小學生的閲讀活動有方法可依憑,能增進他們取得良好閲讀效果的信心。

我在教學過程中,一般向小學生傳授以下一些閲讀方法:

1、目標閲讀法。

要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讀物的實際情況來選定閲讀目的。大到思想內容、寫作特點,小到段落層次、遣詞造句,制定明確的目標。在閲讀時要直接捕捉與目標有關的材料,通過各種途徑達成目標,要避開與目標無關的內容,避免繞圈子。然後,在此基礎上,及時進行篩選,找到真正切中目標的實際內容。

2、快速閲讀法。

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閲讀時不出聲,使理解材料的思維過程簡化,以加快閲讀速度。同時閲讀時盡力推廣視讀廣度,以句、段文字為一個閲讀單位,做到一目十行。閲讀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視、不重讀。另外,還可靈活運用多種篩選信息的方法,只選取主要信息,儘量排除次要的與無關的信息。閲讀結束後,要求學生複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有效閲讀的效果。

三、樹立自學的信心:

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脱“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一些誤問題,閲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他們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覆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目、動腦。要創造條件,讓不同程度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悦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

總之,要訓練好小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需要把握好學生理解的不同層次,科學地進行訓練。

小學閲讀教學工作總結5

今年我擔任四年級語文課教學,並有幸實踐着中心校擬定的小學語文閲讀教學模式,在半年的實踐中,我的感觸很多。現在我就自己半年來教學的方式方法,利與弊的反思,以及自己的困惑做一總結。

一、教學方法: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閲讀習慣,我嚴格遵守中心校擬定的教學模式並且在閲讀教學中還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

1、合作學習,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閲讀過程中,學生平等對話、自由交流和討論,有利於學生認識的提高、思維的發展、情感的薰陶,在這樣的過程中閲讀能力形成了。閲讀能力的不斷提高,又反過來加深了學生閲讀對話的深度和廣度。

2、自主學習,探究發現,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角色,平等寬容,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

教師角色應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由“導師”向“學友”轉變、由“統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轉變,把學生學習的課堂“放心”地交給學生。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慾望和信心。

(2)轉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範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轉換學生與學習內容中的角色。

二、閲讀教學模式的反思

由於每學完一篇課文都進行了閲讀材料的補充,學生進行了大量的閲讀,所以我驚喜的發現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變化。

比如我們都知道讀文章如同看樹林一樣,人站在樹林前不能把眼睛光看着一棵樹,甚至只盯着樹上的葉子,一張一張地看,看到最後,還是一張一張葉子,葉子固然要看,但整棵樹也要看,整片森林更要看,我們必須迅速把視野擴大,這樣才能對森林全貌有所瞭解。讀文章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加強對閲讀文章的理解呢?那就是在閲讀文章材料時要學會快速閲讀。

快速閲讀是綜合運用閲讀技巧,在快速閲讀時通過邏輯思維,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在整個快速閲讀過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讓大腦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中。如果念得很慢,一詞一詞地讀,往往唸完全文,很茫然,詞都認識,就是不知道文章講什麼。通過閲讀教學學生的讀書速度長進了。還有整體理解積累詞語,和書面表達都從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三、閲讀教學的困惑

1、師的主導和生的主體的關係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針對以往被動接受學習提出的。這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是我們要大力研究、在教學中很好體現的。自主學習的核心是學得積極主動。

在閲讀教學中,自主學習首先應體現在自主閲讀、潛心讀書上。教師在鑽研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沉下心來,認真讀課文,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儘自己之所能,儘量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課文讀懂。其次,應組織學生進行有預備的交流,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體會到語言的精妙,領悟到寫法的特點。但是閲讀教學中對於時間把握和難易程度把握還有一定難度。

2、與此同時,自主學習與接受學習不是對立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指導、點撥甚至講解。歷史、地理、人物、事件等背景知識,學生限於條件或能力,難以弄懂。碰到學生經過討論、交流還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師就應點撥,如同畫龍點睛,或使學生提升境界,或使學生茅塞頓開。

碰到學生歸納、概括不全面、不清楚的地方,教師就應用條分縷析的、正確的語言幫助歸納與概括(如,文章主旨、學法、寫法)。當經過啟發、引導,學生還理解不準、不深甚至理解錯誤時,教師就應進行精當的講解。自主學習與接受學習,我覺得還不能合理的進行時間上的分配。

3、時間上的分配不好,感覺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如從前。

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須臾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引領學習過程,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要害處點撥以及精當的講解上。教師要善於抓住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提出問題,特殊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不僅要能用問題引導學生體驗、感悟語言,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指導學生學習提“語言問題”,不僅會提思想內容方面的問題,而且會提詞、句、段、篇表達上的問題,通過圍繞這一類問題讀、議、練,使學生既知道在表達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裏,為什麼好。只有這樣,才談得上遷移與運用。所以,今後的閲讀教學中我會更努力實踐學生喜歡的高效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vpwv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