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轉科醫生個人總結

轉科醫生個人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轉科醫生個人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轉科醫生個人總結

轉科醫生個人總結1

自20xx年11月進入本院參加工作以來,根據醫院安排,我先後在心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輪轉學習,通過這半年的學習,我受益匪淺,感受要想將以前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臨牀工作相結合,就必須在平時的工作中一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並多請教老師,另一方面要利用業餘時間温故而知新,體會要領。

輪轉期間,心內科是我轉的第一個科,在老師的幫助下很快適應了,在學習期間學到了肝素鈉在心肌梗死早期應用的臨牀治療,肌鈣蛋白的檢測、及五聯監測機的使用。用輔班的業餘時間親自下病房為病人洗頭送熱水,最大的感受是生命的脆弱,在他們科真正能感覺到一瞬間就能決定一個人的死與活。

神經外科是我轉的第二的科室,剛好是一年以來重病人高峯期,而又是護士最緊張的時候,在護長的帶領下,大家團結協作工作乾的井井有條。

神經內科是我轉的第三個科室,由於內科病人多,科室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求我們更耐心的去與他們交流、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使病人信任我們的工作,在一個月的工作中。得到了老師的好評,更好的鞏固了操作技能,最大的感受是他們科醫務人員的耐心與服務態度。

在各科老師、同事的指導與幫助下,輪轉學習很快就結束了,在半年的工作中,始終堅持愛崗敬業,貫徹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提高自身素質及應急能力。回顧過去,有許多的進步和提高,在學習期間,自身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有待改進,比如在學習上,有時仍有浮躁情緒,感覺要學的東西太多,心浮氣躁,同時也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主動,勤學好問,加強責任心去按時完成每一班工作。

轉科醫生個人總結2

現代醫生的工作現狀,面臨多方面的壓力:

1、社會壓力

主要是司法的不公正、公眾對醫療工作的誤解和媒體的推波助瀾,這種不公正源於對醫學的不瞭解、無知和想當然,制定法律的人對醫學幾乎是一無所知,他們往往根據他們的經驗和其他行業的推理制定法律,而懂得醫療的人又不懂法律,根本不能參與法律的制定,患者更是對醫療期望值太高,不顧客觀條件,認為只要進了醫院就會萬無一失,一旦有失,便是醫療事故。而媒體更是為了新聞效應或者是搞噱頭,根據自己有限的知識,感情用事,閉門造車,或者是出於對一些個別現象的不滿意,便一概而論,一點帶面。

醫學是個不完善的學科,甚至不能算作一門科學,最多算是一個職業,就像木匠瓦匠一樣,醫學不能像數學物理那樣精確,最好的醫生也不能計算出一個病人什麼時候死亡,甚至都不能計算出來一個感冒的病人什麼時候痊癒,一種藥物用到一個病人身

上會有什麼後果,常常是在一些病人的身上的得到的經驗用在另一些病人身上,這是當代醫學的現狀,每個病人個體有很大,結果可想,經常出現不可預料的結果,這是病人和醫生都不希望的,也是公眾不能相信的,但這是現實。

特殊的環境造就了一批所謂“醫鬧”。他們鬧得醫生不能正常工作,醫院不能正常開診。古今中外,聞所未聞。病人的死亡醫生本來就很內疚、痛苦,甚至幾天都不能從不快的情緒中擺脱出來,如果再受到病人家屬的指責、辱罵、甚至是毆打,法院的傳訊,對於他們心靈的傷害是可想而知的。日積月累,很多醫生承受不了這種打擊(當然還包括工作負荷過重、長期睡眠不足等),結果導致了心理疾病,當然最後受害的還是病人。一個病人給另一個病人治病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在醫生這個羣體,有心理疾病的'佔相當比例,與工作年限是成正比的。

2、患者的壓力

當今中國的一些患者,更確切的是患者家屬,他們總想花最少的錢甚至是不花錢,找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設備,用最好的藥物,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會不滿意,投訴、告狀。對於治病的要求是不同於其他消費的,沒有錢治病卻有錢大辦喪事;沒有錢治病但是為了找個好醫生去送禮;他們寧可把錢花在賭博、到娛樂場所,也不願意花在治病上;這種觀念不是個別現象,觀念的落後導致了醫患之間的摩擦頻發。

醫患之間互不信任,當病情變化時,他們往往第一反應是,是不是錯誤了或者手術做錯了,更有甚者他們還用現代化的設備監視醫生的行為,比如攝像機、照相機、錄音筆還有筆記本記錄你的一舉一動,為了告狀準備證據,事情還沒發生,就未雨綢繆,醫生邊搶救邊要防備授人以柄,結果是越緊張就越出錯,最終結果吃虧的當然還是患者,很多醫生都有如履簿冰之感,終日誠惶誠恐,特別是低年資的醫生,而中小的醫院的醫生更是可憐,他們平日沒有進修的機會,也沒有良好的設備,接觸的病人少,經驗缺乏,特別是分科不細,導致了他們在處理一些比較專業的問題,出現差錯,不規範,到了醫療事故堅定委員會,專家們就以他們的專業水平和學識去判斷這些醫生的對錯,以一個專科醫生的水準去要求他們,結果經常是有錯誤的,賠錢就是當然的了。這種壓力甚至是導致了醫生在處理問題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明哲保身,治療不積極,導致病人失去救治的機會。

3、工作超負荷

也不知道是誰發明了醫生的工作制,上了一宿夜班,第二天還要繼續上班,昏昏沉沉的能看好病嗎?這是對患者極不負責的表現,甚至還要提倡帶病堅持工作,你自己不健康怎麼能為病人服務的呢?儘管我們知道這是不合理的,但是每個醫院都是這樣做的。

4、來自醫院的壓力

這幾年醫療改革方興未艾,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把醫生的變成商人,就是所謂的市場化,醫生本來是要節省開支的,節約醫療資源,但是醫院為了維持生存,就要鼓勵醫生多開藥,多作檢查,花費多了,病人就不滿意,怨氣就會發泄到醫生的頭上,如果掙不到錢,工資就開不出來了,因為政府是不給撥款的,重賞之下就有了勇夫,大家爭先恐後為醫院做貢獻,但是靜下心來有經常感到內疚,受到良心的譴責,衞生部有八不準,地方政府又把你推向市場,醫生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不知自己是商人還是醫生,內心受到折磨。

5、生活壓力

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國家的醫生像中國醫生這樣勞累,而報酬又是那麼可憐,中國的醫生累與我們的人口眾多有關,這似乎沒有什麼辦法,但是薪金低這本是可以解決的,但是由於社會偏見,導致了醫生的工資低的可憐,在中國分配一直是個難題,辛苦的不掙錢,掙錢的不辛苦。

一位姓馬的德國老人説過:人只有吃飽了飯才能去從事道德、藝術。當然醫生也不例外。由於他們的工資低,醫生們不得不放下尊嚴,收紅包,收回扣,已經蔚然成風。儘管行政主管部門説是少數醫生所為,但我想各位醫生是心知肚明的。也沒人相信。

由於不能從正常渠道得到他們的報酬,這對大多數醫生來説本身就是一種壓力,一點可憐的工資生活就很困難了,還要贍養父母,為子女付出高昂的學費,很多醫生已經是高職了(主要是中小醫院的醫生),也光榮的加入“啃老族”了。超負荷的工作和低微的收入更導致了一些醫生的心理失衡,他們不得不經商。醫療工作本來就很辛苦了,還要幹第二職業,其辛苦可想而知。這就是中國醫生的生存現狀,面對這些壓力,醫生們該怎麼辦?

標籤: 醫生 轉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o3emg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