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計劃 >

關於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關於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前方等待着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何不好好地做個工作計劃呢?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基本情況:

本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着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動目標

通過調查討論,開展主題活動,理解學習行為的含義,瞭解良好的學習行為對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從而指導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通過調查、訪問,查閲資料,實踐操作,瞭解一些植物種類和植物生長情況等知識,懂得愛護植物、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職責,學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對校園內的植物進行簡單的考察、調查,並寫成簡單的考察記錄,通過觀察、統計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處理信息和計算能力。

通過調查、訪問,查閲資料,實踐操作,知道我們身邊很多東西都是紙做的,不同的紙在顏色、厚薄、粗滑、軟硬、牢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點。知道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途,培養運用所學知識嘗試解決身邊問題的能力。認識新型的紙,瞭解紙的由來、造紙術的發明,體會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影響。知道廢紙能夠利用,培養環保意識和創新精神。

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家、愛父母,珍愛父母的叮嚀、父母的關愛等教育。

三、活動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要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不但要關心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和變化,關心學生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提高,關心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評價”,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關注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發展和個性化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秋學期教學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班級學情分析:

三(5)班共有學生50人。多數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技巧,具備初步了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尚缺少主動與同學交流的習慣。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一是個別學生的計算還沒有過關。二是理解題意的能力不強。三是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於加強,課堂上討論不起來。四是課堂學習習慣方面,有一部分學生的習慣很差,表現為作業馬虎、插嘴、課堂活動缺少主動性和對活動的專注。五是一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同伴間缺乏合作與競爭。

三、本冊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冊數學主要包括九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和一個總複習單元,其中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的重點。在數與計算方面,這冊教材安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以及分數的初步認識;在空間和圖形方面,安排了四邊形的認識;在量的計算方面,安排了長度單位千米、質量單位噸以及時間單位分、秒;統計方面,讓學生初步學習可能性。此外,教材還安排了"數學廣角"和兩個數學實踐活動。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四邊形、多位數乘一位數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四邊形

五、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口算的分階段要求初步擬訂如下:

有餘數的除法6%以內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8題4%以內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10題。

六、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加強導優輔差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3、設計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動,培養實驗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4、結合課題,在課堂交流和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做些調查、分析,進行一些嘗試。

5、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時進行課堂教學的總結反思。

6、注意將數學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創設生活化課堂情境,將教學內容中的數學問題生活化。

7、注意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8、嚴格抓好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

9、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重視培養問題意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結合當時學生們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替換材料內容,以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師還應加強指導,讓學生初步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10、在處理教材時,注意教學目標的正確定位。不要隨意拔高和降低難度。

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五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後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

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

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5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科學在我們身邊:(1———5)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麼知道:(6———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天氣與我們的生活:(10——14)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水的科學:(15———19)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5。我們周圍的空氣:(20。—22)瞭解空氣在哪裏,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6。(23、24)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植物外部特徵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查、瞭解等,初步培養學生“模仿與製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緻、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從科學課特點出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重點:《我們怎麼知道》、《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參加了少先隊組織,班上班風好,學風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97%.但也有個別學生,組織紀律渙散,上課時能勉強遵守課堂紀律,課餘時間就不能自覺了,本學期得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本課程根據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三、教學要求: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參與集體生活。

(三)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3、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jihua/kk0pd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