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計劃 >

教育局工作計劃

教育局工作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悦、新的收穫,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工作方法。寫工作計劃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局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局工作計劃

教育局工作計劃1

為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完善我縣教育督導管理體系,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學校依法辦學、科學管理,完成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和責任區督導工作的目標,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督政、督學、監測“三位一體”,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為動力,全面強化教育督導;以標準化、規範化促進督導常規落實,以專業能力建設促進督導效能提升,以信息化建設促進督導技術創新,努力開創教育督導工作新局面,更好地服務全縣教育發展和教育強縣建設。

二、主要工作

1、深入推進督學責任區工作。堅持每月組織責任區督學深入中小學校,以《湖南省學校評價指南》為基本依據,開展明察暗訪,隨堂聽課,強化隨訪督導結果的運用,促進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在制度建設、規範運行、條件保障等方面不斷探索,總結經驗。

2、繼續開展中小學校幼兒園年終督導評估考核,提升中小學幼兒園辦學水平。緊扣實情不斷完善教育教學綜合目標管理體系,構建緊貼實際的中小學校幼兒園督導評估機制,組織督學修訂完善全縣教育督導工作考核方案。紮實開展學校督導評估工作,評估考核結果與校長評優評先掛鈎。

3、繼續做好為民辦實事項目校(園)督導評估工作。按照《湖南省義務教育合格學校督導評估方案》,抓好全縣20xx年為民辦實事建設項目校(園)自評,組織督學對各創建單位進行初評,督促其切實做好迎檢準備工作。

4、做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監測。按照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規劃,我縣於20xx年接受評估。評估的內容包括縣域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水平、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和公眾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滿意度調查。依據《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評估指標與計分辦法》要求,對我縣義務教育學校生均教學和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台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八項指標和小學、初中綜合差異係數分別進行監測。每月按時上報監測情況到市督導室。三季度對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行初評,並將初評意見和結論報市政府教育督導室。

三、主要措施

1、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督學責任區制度。加強與財政部門的協調,健全督學責任區督導隊伍,建立督學責任區工作經費投入的長效機制,保障督學責任區工作經費和責任區督學的待遇。狠抓督學責任區工作月報告制度的落實,全面掌握督學責任區工作情況。

2、建立督導工作隨訪制度。對學校教育教學、學校管理、師資隊伍建設、後勤管理等進行經常性隨訪督查,促進中小學辦學行為的規範,促進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及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教育公平發展打下基礎。

3、切實抓好學校自評制度。把學校抓自評、抓整改、抓提升作為學校管理水平考核的硬指標。開展專項工作跟蹤督查工作,建立督查工作台賬,推進工作整改。

4、配優配強督導隊伍。開展督學培訓,切實提升督導隊伍素質。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赴外市、縣考察學習,吸取外市、縣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學責任區制度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

5、進一步確立教育督導地位,充分發揮教育督導作用。積極爭取黨政重視和部門支持,將教育督導的重點、難點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議教會的議題,進一步爭取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大力推進制度創新,進一步完善教育質量監測評估體系、督導評估結果通報制度、督導評估表彰獎勵制度。

6、加強教育督導理論研究和信息宣傳工作。廣泛開展教育督導研究活動,組織開展全縣教育督導論文評選。緊緊圍繞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組織每位督學開展調研,並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建立健全教育督導信息報送制度,及時報送教育督導信息,力爭有更多的教育督導信息被市、省、國家採用。

教育局工作計劃2

、着力推進改革創新。

積極主動迎合教育發展新形勢,盯緊素質教育,努力爭先進位,不斷提高中心工作服務水平。

一是深入開展課後服務工作,進一步規範課後服務工作相關制度,解決學生“三點半”無人監管問題;

二是加快推進城區中小學食堂建設,確保今年秋季開學城區中小學校食堂全部投入使用,解決城區部分學生中午用餐問題;

三是穩步推進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活動,本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切為學生髮展”的目標,進一步規範研學實踐活動制度,加強過程監督,確保活動實效及學生安全;

四是加大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工作,通過整治活動,今年底全市公辦幼兒園學位數達到全市總學位數的40%以上;

五是加強校長隊伍管理,制定《義務教育學校校長績效考核方案》(試行),充分調動廣大校長管理學校積極性,進一步激發校長工作熱情,全面提升我市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

六是改革中小學生教育綜合評價制度,把小學生體育測試列入學校教育教學考核範圍,轉變以往單一教育評價觀念。

二、着力規範辦學行為。

一是進一步加強教育系統法治隊伍建設,切實開展法治文化進校園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師生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

二是進一步加強防暴防恐、防火防震等演練活動和防溺水、食品安全等專項治理活動,進一步加大中小學違規補課、違規招生、有償家教、校園欺凌、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力度。

三是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教育系統掃黑除惡工作。

三、着力促進協調發展。

一是學前教育。積極實施第三個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優化學前教育網點,加快城區和鄉鎮幼兒園規劃建設。以公辦園為示範,民辦園為主導,優化民辦園辦園新模式,盤活村級幼兒園;強化幼兒園食品衞生、周邊環境、虐待幼兒等專項治理,確保學前教育和諧平安。

二是義務教育。加強“保學控綴”工作,確保適齡兒童受教育的.權利;繼續做好城鄉網點佈局“加減法”,逐步消除城區學校“大班額”和農村學校“空心化”,使義務教育向優質均衡方向發展。

三是高中教育。做好高中教師“引優”、學生“留優”等培優工程;深入推進基礎課程改革,保障高中選課制、走班制的落實。逐步擴大普通高中招生,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

四是職業教育。繼續強化職中招生責任,適當提高職普招生比例。

五是民辦教育。加強民辦學校的業務指導,規範民辦教育管理,促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六是特殊教育。推進特教學校擴建工作,改善特教學校辦學條件,提升特殊教育辦學水平。

四、着力提高育人質量。

一是始終堅持德育為首,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特色內涵。積極開展“德智體藝衞”相關素質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是始終堅持教研提質。義務教育要繼續圍繞素質教育目標任務,打造高效、精品課堂。積極拓寬教研平台,積極開展和參與教研交流活動,提高教研水平。

五、着力提升師資水平。

一是繼續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繼續推進教師“市管校用”體制改革,讓師資高效流動、合理配置。落實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優化學校師資結構。推進教育去行政化,激發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積極性。

二是全面提升師資力量。認真做好教師選聘選調工作和“尊優計劃”,打造優秀教師隊伍;積極組織各級各類教師培訓活動,提升教師隊伍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三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一方面,強化師德教育,增強教師自覺遵守職業操守意識。另一方面,完善激勵機制,建立教師長期從教榮譽檔案,加大優秀教師評選力度。

六、着力優化發展環境。

一是加強學校安全管理。強化“安全為天”意識,嚴格落實“一崗雙責”責任制度,使安全責任落實縱橫到邊到角,全面打好三個攻堅戰(交通安全、防溺水、防校園欺凌);抓好“三防”、掃黑除惡、校園及周邊隱患排查、安全應急演練、特殊人羣防控等工作,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

二是繼續加強財經安全管理學校項目審計,進一步防患財務風險。

教育局工作計劃3

20xx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教育綱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突出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統籌抓好體制改革和學校建設,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着力提高教育質量,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加快教育現代化推進步伐

(一)建立教育現代化推進機制。按照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要求,完善市級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制訂區(市)教育現代化評估方案,並啟動評估。全面啟動普通中小學現代化學校創建工作,力爭全市30%的普通中小學達到標準。

(二)加快推進“千萬平米”社會公共設施教育項目實施。全力推進城鄉各類學校新建、改擴建工作,加快建設外語學校等寄宿制普通高中和市盲校、中心聾校等特殊教育學校,積極開展職教園區、幼兒師專、藍色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海洋教育中心等項目選址和前期準備工作,xx中分校秋季開學投入使用。

(三)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和裝備現代化建設。繼續抓好農村學校校園網建設,制定規劃、啟動教育雲系統建設,開展數字化校園示範校創建活動,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有效融合。全面實施教育裝備現代化項目,加強中小學新“班班通”配備和現代化實驗室、專用教室、圖書館建設。

(四)努力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抓好職業學校教師德國培訓、英語教師加拿大培訓和幼兒教師新西蘭培訓項目,探索建立幹部教師境外培訓基地。加大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力度,有針對性地加強普通高中國際部建設,深入開展與德國的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爭取中德職教聯盟在青設立中德職教示範基地,着手引進國外高水平大學。

二、以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教育服務能力為重點,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創新

(一)統籌抓好教育體制改革實施。加強對改革試點的指導,加大改革攻關力度。開展青島市教育改革創新獎和教育優先發展貢獻獎評審表彰,召開教育改革創新獎勵大會,總結推廣階段性成果。建立完善督政、督學和督導結果公報制度,保障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和教育改革重大措施的落實。

(二)着力深化普通中小學人才培養改革。積極推進小班化教學,探索與小班化改革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教育教學設施配備標準和師資、經費保障機制。統籌推進學生生涯規劃指導、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藍色海洋教育實驗,重點抓好普通高中特色建設,初中海洋教育課程開發和職業諮詢師資格認證培訓等工作,加強學工學農學軍等社會實踐,辦好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和科技節,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繼續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改革普通高中招生辦法,鼓勵引導學校以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為重點,加強學校課程建設,探索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和具有學校特色的辦學模式,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三)加快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繼續推進國家高職綜合改革和省統籌職業教育發展改革試點工作。優化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加大海洋類、軟件類、護理類等急需人才培養力度,推進高職特色專業羣建設,培育現代製造業、電子信息業和旅遊服務業3個示範性職教集團,支持西海岸職教集團和港航職教集團探索以產權為紐帶的集團化辦學模式,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的深度結合。實施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擴大5年制高職招生規模,探索在4市設立高職分支機構(分校),建立完善職業技能競賽優秀選手註冊升學制度,構建技能型人才成長“立交橋”。繼續加強職業教育校內實訓基地、技能教室和精品課程建設,完善國家、省、市技能大賽聯動機制,以創建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範校為契機,顯着提升內涵發展水平。

(四)完善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的`機制。啟動在青本科高校重點學科市校共建工程,加快推進山大青島校區建設,加強合作共建,支持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等在青高校建設高水平大學,為我市實現藍色跨越提供有力支撐。

(五)支持發展民辦教育。研究制訂加快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加大財政投入,健全公共資源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完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體系,建立民辦學校優秀人才引進機制,規範辦學行為,扶持、引導民辦學校高水平發展。

(六)深化教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實行校長職級制試點,健全校長選聘、任期交流、待遇保障等配套管理制度,為實現教育家辦學創設條件。根據省、市統一部署,做好事業單位改革和中小學職稱改革工作,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三、以均衡優質為方向,加快構建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一)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升學前教育普惠發展水平。加強制度建設,配合市人大出台《xx市學前教育條例》,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城鎮居住區配套園建設管理使用辦法和幼兒園收費標準。加強幼兒園標準化建設,新建、改擴建200所幼兒園,提高普惠性民辦園補助標準,增加幼兒園普惠學位和優質學位。做好幼兒園生活環境質量免費檢測工作。

(二)積極推動義務教育全域均衡發展,提升城鄉教育一體化水平。提高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並建立穩定增長機制。抓住鎮(街)行政區劃調整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契機,調整完善中小學佈局。全面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基本完成農村中小

學取暖設施、廁所改造任務,繼續重點面向農村地區配置600輛專用校車。完善教師交流和補充機制,落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評聘高級職稱需具備農村或薄弱學校任教經歷制度,積極推進農村教師津貼,繼續安排500名城區教師到農村支教,促進城鄉教師資源均衡。總結推廣集團化辦學、高校輻射中小學、鎮域一體化管理等有效形式,深入推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實驗。

(三)完善就學保障制度,確保在青兒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認真落實各類學生資助政策和免費政策,為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免費配發《新華字典》。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保障符合條件的新市民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四、以師生幸福為宗旨,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堅持育人為本,努力建設美麗學校。加強文明校園建設。深入實施文明修身工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抓好德育品牌創建和家長委員會建設,大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營造和諧向上、幸福温馨的育人氛圍。

加強健康校園建設。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區(市)為單位制定實施《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學校運動場地、體育設施和教師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學生每天校內體育鍛煉一小時規定,深入推進對學生負擔過重、視力不良率過高、集體用餐等問題的專項治理,實行學校體育工作公示、評估、獎懲等制度,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全面落實全國教師工作會議精神,努力建設學生喜愛的教師隊伍。深化“做學生喜愛的教師”師德教育活動,積極探索教師師德評價制度,強化制度約束,提升教師師德水平。重點加強幼兒教師、農村小學教師、體育衞生藝術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的配備和培訓;健全中青年校長和名師、名校長培養機制,深入實施普通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啟動職業學校(幼兒園)名師、名校長(園長)培養工作;設立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專項資金,加強校本培訓投入,努力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三)積極推動機關工作加速、提升、創新、增效、落實,努力建設人民羣眾滿意的機關。加強文化建設,開展機關優秀工作成果評選和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創建活動,突出工作實績,強化監督問責,進一步優化考核體系,提升機關隊伍的創新力和凝聚力。完善工作制度,強化執行,認真落實中央、省、市和教育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規定和要求,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強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切實加強教育行風建設,深入開展教育收費等熱點、難點問題的專項治理,建立完善市民反映問題的督辦機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jihua/2qmrm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