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彙報 >

關愛流動兒童身心健康項目活動彙報

關愛流動兒童身心健康項目活動彙報

經濟社會飛速發展,農民工“家庭化”遷移的情況越來越常見,大量的農民工將其子女帶入城市,形成了龐大的城市流動兒童羣體。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關愛流動兒童身心健康項目活動彙報,供大家閲讀參考!

關愛流動兒童身心健康項目活動彙報

流動兒童的成長和教育問題也成了地方政府關注的焦點。為幫助流動兒童更快適應新環境,去年11月,**市**鎮婦聯聯合**中心小學組織開展“**伴我成長”流動兒童融入**增能行動,以此幫助流動兒童,特別是新市民子女更好地認識第二故鄉,更好地融入社會。

在項目開展前,**鎮婦聯對**中心小學的流動兒童基本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並查閲相關文獻資料,通過評估最終確定了使用小組工作的方法來為流動兒童開展服務。

一、項目背景

**鎮是**市的西大門,由**、**、**三鎮合併而成,是**市四個重點中心鎮之一。全鎮目前共有户籍人口 7.9 萬人,外來人口約6.4萬。全鎮共有9所公辦學校,其中中學3所、小學3所、幼兒園3所,全鎮現有在校中小學生5571人,其中新市民學生2544人,流動兒童學生佔比45.7%。

 1、流動兒童社會融入特點

流動兒童的社會融入是指流動兒童接受城市文化、進入城市原住民及其子女社交圈,並最終實現與城市原住民子女的融入的過程。

(1)對社會本身及新的社會環境的雙重適應

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逐步認識社會並且參與社會的各種活動,流動兒童年齡的特殊性使他們面對的是對社會本身及新的社會環境的雙重適應。他們一方面需要適應社會需求,參與社會活動;另一方面需要對新的生活環境,也就是**這個新興城市環境的適應。在融入**地方文化的過程中,流動兒童通過改變對生活地域的自我認同,在角色、身份、生活模式、歸屬感和認同感等方面對**的地方制度、城市規定逐步接受和適應。

(2)接受和適應能力突出

通過調查發現,**中心小學的流動兒童,大多是從小就和父母移居到**的,在**居住的時間在3-6年不等,也有出生在**的第二代移民子女,所以他們中很多都是在成長的早期階段就接觸了這座城市。所以這羣兒童不僅很快地接受了**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接受了城市人的價值觀和人生理想,較少有像父輩一樣對於農村的依戀。因此,我們應當關注到此類流動兒童與其父輩間的這些不同並予以正確處理與引導,避免其對流動兒童社會融入的消極影響。

(3)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需求更突出。

心理融入是流動兒童融入社會的最高目標,強調了文化上的融合以及社會身份上的認同。而這基本就表現在認同感和歸屬感上。我們都知道,孩子需要父母、老師、同伴、家庭的愛,愛使孩子有安全感和價值感。流動兒童在新的環境中找到同伴,產生歸屬感都可以獲得發展的必要支持,在面對磨難和挫折時找到安全感。然而,他們在新的城市成長、發展,如果不主動地接觸主流文化和主流文化羣體,而僅僅侷限於自己的小圈子,那麼暫時的同質性羣體所帶來的安全感反而會封閉流動兒童的視野。現有的户籍制度導致了流動兒童有了新的稱號“編外”市民,這些新市民子女表現出比本地兒童更突出的尊重需求,差別對待容易引起流動兒童自卑、焦慮、委屈的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孩子的成長更不利於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2、流動兒童融入社會的影響因素

(1)文化差異

**中心小學的流動兒童來自**、**、**、**等地,流出地區和江南的文化差距相對較大,體現在語言、飲食習慣、價值觀等各個方面。語言是身份識別的象徵,也帶給流動兒童最直接的衝擊,雖然現在我們大力推廣普通話,語言障礙逐漸消除,但方言的文化壁壘仍然讓流動兒童切實感受到了差異。流動兒童很容易被貼上“外地人”的標籤。相關調查發現:78%的流動兒童表明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外來身份。這一結果也許意味着流動兒童的自發防禦。

(2)家庭、學校、社會的系統支持

兒童成長力量的原動力在於支持系統的建立。對流動兒童的支持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責任。調查發現,本地區流動兒童的父母很多忙於生計,或是上班族或是經營小商鋪,有的家中還有更小的孩子需要照顧,家長常常會犧牲與子女共處的時間,親子溝通在質與量上明顯不足。

學校為流動兒童提供了很多接觸社會的機會。對於兒童而言,老師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就等同於社會的態度,因此他們是接受地方文化還是排斥地方文化,老師的態度和引導非常關鍵。另外,在校學生對於同伴的認可也對流動兒童融入社會產生了很重要的作用。

社會所營造的氛圍也是流動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政府的政策引導、重視和關心程度、社區的支持與否也對流動兒童幼小卻又敏感的心靈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正能量的宣傳有利於為流動兒童成長營造健康的生活、學習環境。

(3)流動兒童自身因素

流動兒童自身特質同樣也顯著影響其融入水平。自尊、自信、自強的流動兒童往往比內向、自卑的兒童更容易適應社會,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可以幫助流動兒童對信息進行正確解讀,形成自我肯定的意識,抱有對未來的期待,對其融入社會有很大促進作用。

 二、項目基本情況

2015年11月—12月初,項目由**鎮婦聯牽頭,聯合**中心小學,面向學校中低年級的流動兒童為服務對象開展婦女兒童民生實事類活動,以“學一首方言歌”、“當一回志願者”、“大手牽小手,觀一回**新貌”、“品一出**戲”、“繪一幅我心中的**畫”等“五個一”主題活動為抓手,活動內容全部以**地方特色和文化為主題開展,通過語言溝通、社會實踐、參觀學習等方式貫穿實踐項目之中。

 三、項目完成情況

1、目標達成情況

本次小組活動共有5個單元,通過事先的調查和走訪,瞭解到學生對於地方文化的學習和體驗活動相對都很匱乏,所以在設計整個活動的時候全部以地方特色為重點內容開展。我們以方言學習、社會實踐、參觀學習、親子教育、兒歌比賽、繪畫比賽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學習和體驗活動,活動中的互動促進了流動兒童間的交流,也促進了親子交流,使流動兒童積極參與各次活動,使家長感受到了政府對新市民的關心,增強流動兒童自信、自強、自愛的意識,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回顧整個小組活動的過程,每次活動之後組員都表示收穫頗多,可以説圓滿達到預期目標。

2、活動參與性

活動的開展在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的前提下正常開展,除親子教育活動因安排衝突個別組員未能參與, 其餘四次主題活動組員都能全部參與其中。

第一次活動的開展,主持人通過項目實施人員和同學們的自我介紹,以及主持人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實現破冰融合,組員們介紹自己從什麼地方來,在**住了多久以及自己的喜好等,聲音響亮,紀律性也較好,大部分學生能踴躍自我介紹,個別學生稍顯內向,略微拘謹。然而,鎮婦聯以兒童樂於接受的圖片、音樂和視頻為主要宣傳內容結合ppt播放,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很多學生通過這次活動對**有了一個基本認識,並且能通過活動開展交流。

小小志願者的活動全員參與,結合“11·9”消防安全日主題活動以及文明城市的創建,鎮婦聯準備了文明城市宣傳資料、消防安全資料、新市民積分管理等宣傳冊,由組員們親子動手整理、裝袋,並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在**集鎮街頭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叔叔阿姨好,我們是文明城市小小志願者,請您在生活中注意消防安全,文明城市,從我做起!”同學們大膽地向市民介紹此次活動的主題和宣傳口號,得到了市民充分的讚許。

親子活動七成家長和孩子參與活動,一開始家長對親子活動並沒有報太大的期望,然而,鎮婦聯精心組織的三項活動內容, 逐漸融化了家長的戒備心,僅僅在羅墩生態園的哈密瓜大棚參觀活動就充分激發了家長和孩子對於植物生長知識和農業產業園經營情況的好奇心,隨後的三個文明展示館參觀、**戲演出則使親子活動氣氛達到高潮。

“方言兒歌”比賽、“我心中的**”繪畫比賽全員參與,小朋友們都做了充分準備,而且方言兒歌的演唱效果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可見流動兒童對此還是非常重視的,繪畫比賽每位小朋友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而鎮婦聯在評選的環節上專門設計了民主化評選,組員每人兩票,老師兩票的基礎上多一顆大紅心代表兩票,社會工作者每人兩票,由所有參與者共同民主評選,得票最多的作品勝出。獎品的設置鎮婦聯也選擇了適合小學生閲讀的培養良好的性情類書籍。

總體而言,組員們積極參與,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標。

3、小組動力

小組成員均為居住在**本鎮的新市民子女,雖然來到**居住在**已經有幾年時間,但對**本地的特產以及**的文化了解甚少,而且平日裏社會實踐類的親子活動參與的很少,幾乎沒有,社會參與度不高。所以在聽説有此類活動開展時,學生都非常樂於參與。

四、活動反思

通過五個主題活動的開展,可以説成效比較明顯,但回顧總結社會實踐項目整體,我們進行了反思,對今後的工作有幾點思考:

1、小組成員的招募工作還可以將面鋪地更廣一些,多數成員是自願報名的,但也不排除老師的推薦,所參加活動的兒童大多都非常積極,但事實上還有許多小朋友可能由於膽怯害羞不自信等因素沒有報名參加,所以今後的實踐活動開展,對前期宣傳推廣上還應該多下功夫。

2、另外活動開展集中在**中心小學一所學校,而我鎮還有另外**、王莊小學兩所學校,從活動的預期和開展情況來講可以説比較成功,所以在另外兩所學校開展活動的話,效果應該也可以預期,但鑑於計劃和時間的侷促,使得項目開展略顯單薄。今後開展工作中應該適當以考慮周全。

3、活動中雖然設計有互動環節,但是在深層次交流上,可能還不夠多,社會工作者對小朋友內心的想法和看法還不深入。

4、雖然本次小組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缺乏專業的團隊或人士的指導,項目開展僅僅停留在活動的層面,而沒有真正地達到項目化操作的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huibao/jnnejk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