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課堂作文 >

【精華】課堂作文合集六篇

【精華】課堂作文合集六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堂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課堂作文合集六篇

課堂作文 篇1

在生活中處處有課堂,除了在教室內我們學到的內容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外面學到在課堂內所學不到的知識,同時還可以讓我們體驗到生活並學習。

在前幾個星期,我們學習舉行了持續三天的六年級軍訓生活。我們在那裏學到了要遵守紀律、聽教官的話。

第一天的時候,我們去了軍訓的操場上。教官告訴我們一定要遵守紀律還要聽教官的話,事後,我們還學習了站軍姿,最後,練習了“齊步走”,讓我意識到了團隊的重要。我們手挽着手,大家一列一列的走。首先,我們先站軍姿,腳跟合攏,腳尖張開60度,教官先讓我們在原地站5分鐘,中間不可以做任何小動作不可以動一下,只要一個人動就多加1分鐘,我們都用手貼緊褲縫,原地不動,不過一會兒,一位同學堅持不住了,就動了一下,我們全體多了1分鐘,幾秒之後,又加上了1分鐘。終於,教官讓我們放鬆了一下。那段時間十分的艱苦,讓我明白了這也是課堂。

我們還學習了“齊步走”,一開始,我作為排頭,走得比較快,步子又跨的大,以至於排尾那些小個子的同學走得很快也很急,使隊伍一點也不整齊;第二次我跨的比較與的小,教官告訴我不要刻意的跨小,只要自然一點,走得慢一點,步子稍微小一點,讓排尾的同學跟得上就行了;我聽了教官的話,效果就比之前好一點了,慢慢地,我們一排團結了起來,就相對比其他三排配合得要更加好,但偶爾還會有一點小的不和諧。這也是課堂,它教會了我們許多。

通過這次連續三天的軍訓生活,讓我明白了:我們隊友們在一起的時候一定要團結友好,不可以自顧自,不顧團體。

軍訓生活,也可以説是課堂,那是除了語、數、英之外的課堂,我在那裏知道了我們一定要團結。

課堂作文 篇2

在生活中,不只有校園中的課堂才是課堂,到處都是課堂,只要你認真觀察,你就可以發現。

記得有一次,我特別想要一個玩具,媽媽嫌它貴,就一直沒有給我買。終於,媽媽在我的再三請求下,答應給我買,不過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必須在這次的國際象棋比賽中晉級到8級,這對我來説可是個艱鉅的挑戰,就像一面不可推倒的牆一樣,擋在我和玩具的面前。

不過我並沒有害怕這面牆,我為了獲得玩具,付出了很多努力。首先,我堅持每天晚上跟媽媽下一盤棋,即使晚上寫作業寫到很晚。第二,我會每天看一遍國際象棋的教科書,想好怎樣應對各種情況。第三,我會多做一些數學題,擴張我的思維。漸漸地,我的實力在慢慢地變強。最後,我真的推到了這面牆,晉級到了8級,也獲得了玩具。

這節課告訴我:任何困難,只要我們用心並且全力以赴,總會獲得成功的。就像老師説得那樣“‘精誠所加,金石為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竹筍要是想從土裏鑽出來,是很困難的,但是它們能夠鑽出來,長成筆直的竹子,就是因為它們不害怕困難。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他們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努力把它攻破,他們不就具有這樣的精神嗎。而又有些人,他們畏懼困難,一遇到困難就想要躲避,這樣的人只會躲避這樣是做不了大事的,困難就像紙老虎,只要你勇敢地把它推倒,困難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所以説,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只要我們不畏懼困難,用心並且全力以赴,就可以獲得我們希望的成功。

課堂作文 篇3

激活作文課堂之我見

激活作文課堂之我見

説到作文,大多學生“談虎色變”,畏懼作文。有的苦惱沒有東西寫,有的不知道怎樣串成文章,有的擔心寫不具體。有人概括當今學生作文“三乏”,即學生學識貧乏,生活積蓄貧乏,思想情感貧乏。對這種説法,我不敢苟同。無論是學識、生活積蓄還是思想感情,學生當然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多反省自己的教學:學識貧乏,是否也因為教師沒有激活學生潛在的知識儲備呢?生活積蓄貧乏,是否也因為教師沒有打開學生自己生活的寶庫呢?思想情感貧乏,是否也因為教師沒有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呢?

如果教師能夠以多種方式激活我們的作文課堂,那麼,學生的作文也許會是另外一種風景。

一、巧設“導寫”環節,激活學生的創作激情。

一堂作文課,能否激發學生的作文欲,與語文教師設計的“導寫”有直接關係。題目一出,不導就寫,對多數學生來説,是苦差事。因此,導寫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不可等閒視之。

所謂導寫,就是啟發引導學生認識生活,分析生活,表現生活。“導”,就是要解決寫什麼,怎樣寫的問題。從學生的作文實際來看,作文難寫的癥結就在於不知寫什麼,所以必須藉助教師的疏導,使之文思湧來。文思要噴湧關鍵是開掘題材。題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題材如山珍海味能饞人。題材於淡,似白菜蘿蔔即使巧婦也難成佳餚。因此,如何選材是導寫的關鍵。一般的説,好題材具有“新”和“奇”的特點。“新”題材,“新”觀點,往往能引人思考。“奇”就是不尋常,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故能誘人一睹為快。在導寫中,教師要“授之以漁”,使學生悟出“新奇”的題材,來源於對生活的觀察和比較,觀察的方法不同,結果也不會相同。

在想象作文《20年後的……》教學中,我首先向學生“訴苦”:每天早上起牀後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早飯,洗衣服,時間不夠用,要是家裏安裝了電子保姆,定時完成預定的工作,那該多好啊。學生一聽,笑了,也紛紛應和我。此時,我話鋒一轉: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碰到什麼問題,想要些什麼來幫你解決呢?教室裏剎時熱鬧起來,有同學説要一支“電子糾錯筆”,發現寫錯別字馬上會發出警報提醒你;有同學説要一本“感應字典”,只要你把這個字的拼音或者字型寫上去,字典馬上會把這個字的相關信息顯示出來……討論還在進行,這時,我板書了作文題目《20年後的……》,説:“同學們,或許我們現在設想的,20年後都已經出現了。到20年後的世界裏去把你想要的東西拿過來吧!”學生疑惑不解:“老師,今天的作文寫這個?”我笑着點了點頭。不一會就看見學生們面帶笑容,欣喜地開始今天的習作。

葉聖陶説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在教師巧妙安排的“導寫”中,學生寫作的激情得到激活。

二、開展實踐活動,激活學生的創作熱情。

有位學者説過:“如果一個人看過螞蚱,抓過蛐蛐,挖過蚯蚓,玩過魚,那他對人類和自然的感覺會完全不一樣。”

為了豐富學生創作的題材,我組織了多種活動,從學生“拔河比賽”、“演講比賽”到生活實踐活動“學做飯”、“今天我當家”、“我給媽媽洗腳”,甚至要求學生參加田間的勞動實踐活動……學生們在活動中盡情地體驗着“快樂作文”的快樂,作文興趣濃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學生再也不會為沒有什麼可寫而發愁了。一篇篇活潑、有趣的習作應運而生。

結合學校的開展的“園藝節”、“百花節”、“環保節”、“菊花節”等等各項園藝活動,我都要求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對學校活動對各班進行深入採訪,學生創作熱情高漲,校園裏到處可見他們活動的身影,教室裏也都可以看見他們奮筆疾書的場面。

三、改革評改方式,激活學生的創作積極性。

葉聖陶先生説:“‘改’與‘作’關係密切、‘改’的優先權應屬於作文的本人。”可是傳統的作文教學思想要求:對於學生的作文,教師要精批細改。而我覺得這把衡量作文教學的“標尺”實際上是套在作文教學上的枷鎖,既約束老師,又危害學生。請再聽聽葉聖陶先生的諄諄告誡吧:“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都處於被動地位,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於主動地位呢?”秉承葉老的教導,我嘗試着讓學生評改,把作文的評改權交還學生。在學生評改作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積極發揮在作文評改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直接參與評改,並從中體會“文章不厭百回改”、“精自改中來”的`真味。

每次習作當堂完成後,我先收上來,然後再按學生的不同水平有針對性地分發下去,由他們互改。每次換人,使批改的人有新鮮感、有興趣。每次自己的作文又換人批,看不同的學生對自己的批語。當然也有新鮮感,有積極性。每次互改,都要求批改者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批改時要有眉批、有評語、並在最後署上批改者姓名,改好後交給對方。對方也可就批改意見發表不同的看法,兩人可以一起探討。大部分學生對同學寫的批語的關注程度,遠遠超過以前關注“師改”的批語,同時增強了同學們發現錯誤的能力,還使同學之間研究學習的風氣更濃了。而教師再對部分學生的習作及批改進行指導,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

葉聖陶先生是這樣論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只有學會了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在初淺的嘗試中,我看到了學生習作中的“取長補短”,我也看到了這樣的評改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創作的積極性。

四、展現生活情境,激活學生的創作真情。

只有熱愛生活,勤於觀察,才能找到寫作的素材,才能做到説真話;只有熱愛生活,善於思考,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才能準確提煉中心;只有熱愛生活,體驗生活,才能豐富自己的情感,才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情感是作文的生命,一篇文章最吸引人的就是其間所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這也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需要展現生活情境,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激發學生説真話、表真情。

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人教版第11冊)時,我從校園中攝取了一組體現親情的畫面放在課件中,畫面最後定格在夕陽下母親為女兒背起書包,披上衣服這張圖片上。很多同學此刻都沉浸在畫面中,許久才回過神來,紛紛敍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親情故事,雖然平淡,卻於平淡之處感人肺腑。在以此為主題的作文練習中,我也感受到了學生的真情流露。

布魯諾説過,“使一個學生對一個學科感興趣的最好辦法,是使這個學科值得學習”。讓我們激活作文課堂,把生活引入課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如能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就將如我們的生活般豐富多彩,鮮豔多姿,學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編造,而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是他們心泉的自然流淌。

課堂作文 篇4

過生日那天,媽媽送給我一隻小鳥。她可愛極了。有一雙明亮的小眼睛,羽毛鮮綠鮮綠的,非常漂亮,沒有一根雜毛。

我把她放在陽台上,那時正值夏季,我想:人在空調下都出汗了,小鳥還不更熱了嗎?於是,我把她小心翼翼地放在客廳裏。

哇,太棒了,小鳥下蛋了!和手指頭一樣大。我想:小鳥得需要温暖的家。我拔了一些草放在鳥籠裏。一天、兩天、三天……好幾天過去了,仍不見幼畜的蹤影。唉!終於有一天,鳥蛋死在媽媽的手下了。這當媽媽的,怎能忍心把幼畜給糟蹋了呢?

小鳥兒的食慾總是那樣的好。每次,我把小米和水端到她面前,她就拍着小翅膀向我跑來,她那踉踉蹌蹌的樣子,好像南極的企鵝,可愛極了!等她跑過來,我把手往回一縮,和小鳥開了一個小玩笑。呵,吃不成了。我看你怎麼辦?我得意地望着小鳥説。小鳥並不放棄,仰着投向我衝過來,歪着小腦袋瞪着我。好像我不把食物給她吃,她就會撲到我身上似的。她那架勢真把我嚇了一跳。沒辦法,只好給她吃。她樂得“手舞足蹈”。過了一會兒,她才開始吃起來。她把頭低下來,琢了幾粒小米,然後把頭抬起來吞下去。這一啄一吞可真果斷,一會兒,就吃飽了。吃完後,開始喝水了,只見她的嘴一張一合的,喉嚨裏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見她那饞樣,真讓人覺得又心疼又好笑。

可好景不長。中午放學回家,我習慣的瞧瞧小鳥。當時我呆了,小鳥永遠的走了。只見她臉上非常安詳,無聲無息的走了。當時我就大聲痛哭起來,腦海裏浮現出一幕幕我和小鳥共度的美好時光……

鳥兒,你在天堂過的好嗎?你為什麼就這樣無聲無息的走了?怎麼不告訴我一聲?

課堂作文 篇5

課堂的含義是十分廣泛的,既包括每天在校園裏學到知識的課堂,也包括在各項活動中得到的鍛鍊和從中獲取的體驗,今天我要説的就是這樣一個別開生面的課堂。

本學期,英語老師説要舉辦英語技能展示活動,我作為課代表,毫不猶豫的擔起這份職責,幫助同學們挑選素材,併為素材配音。其中配音可是最傷腦筋的一項任務了。

從確定方向,挑選素材,同學們商議得熱火朝天。每個參賽者都信心十足的樣子,為對方增添了不少的底氣。終於確定下來了配音的片段,排練過程中,卻接二連三的出現了各種問題,叫人不覺有些措手不及。片段剛剛開始播放,所有人如臨大敵般緊緊盯着字幕,彷彿生怕錯過祕密情報一般。播了一會兒,問題就出現了:角色的分佈不均,語句過於跳躍,重疊的部分不能處理好。頓時,配音組的同學們慌了陣腳,一個個都敗下陣來。我們在這時都泄了氣,老師也十分委婉地提出了更換較簡單片段的想法,大家都有些動搖了。

我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即將擱淺,有些不甘心。一方面要顧及整體的演出效果,另一方面又要照顧到每個角色之間的銜接。如果不能將這些處理好,也只能抱憾重新選擇了。這時一個同學提出,減緩播放的速度,可以使文段更清晰明瞭,留給我們反應的時間也會適當增長。斟酌損益一番之後我們決定一試,果然,加了這樣一針“強心劑”後,士氣高漲,大家又開始投入到練習中。多次練習後,演出雖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老師和同學們都比較滿意。

這次英語技能展示活動,是對我成長中的一次歷練,我也因此收穫了許多。正因為有這樣別開生面的課堂,我們才能不斷成長,更加完善自我。

課堂作文 篇6

走進網絡,擁抱自然,關注熱點,研究課題,參加競賽,服務社會,善待他人,學做家務……生活中處處是課堂,這些多姿多彩的課堂能開闊視野,增長才幹;能鍛鍊體魄,磨鍊意志;能使心靈得到淨化,智力得到開發……

我喜歡一直用一隻筆,看着筆墨從很多到一半,到最後用完。看着一隻只沒有筆墨的筆,我十分有成就感,看着它們,我就會想到自己在課堂上,書桌前奮筆疾書的樣子。除了成績是對努力的見證,一隻只沒有墨的筆,也是。

我喜歡植物。看着銅錢草,從只有光禿禿的根莖,到長出鬚根,再到冒出葉子卷着的小芽,到後來葉子長開、長大,不停地重複着。看着他們越長越大,讓我感覺到日子一天又一天飛快地過去了,不過,日子是看不見的,但植物的變化,是看得見的。看着它們,就會發現:原來生命是那麼值得期待。

我喜歡夜空中的星星。一顆星星,在天幕中,是十分不起眼的。但,當成千上萬的星星匯聚在一起,想必又十分鮮亮。這些星星,單獨出現在夜空,是十分不起眼的,但,正是這些毫不起眼的小星,卻教會了我團結。

我喜歡雨後的晴空,明亮,乾淨,像一塊被打磨了無數次,洗了無數次的玻璃一樣,一塵不染,博大而寬廣。風雨交加時,它總是耐心地等待煙消雲散的那一刻。它告訴我,你所處的困境也許是風雨交加,但,只要不被迷惑,就會有煙消雲散的那一刻。

生活中,處處都是課堂,小到一株不知名的野草,大到雨後的晴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ketangzuowen/rxdwe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