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課堂作文 >

實用的課堂作文7篇

實用的課堂作文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課堂作文7篇

課堂作文 篇1

“把課本翻到課後練習……”只見科學老師捧着書,滔滔不絕地在講台上講着。終於,有幾位同學耐不住性子,跟邊上的人竊竊私語:“還有幾分鐘下課?”邊上的同學拿出手表看了看,小心翼翼地説:“還有十分鐘。”一聽到這個數,原來的振奮,轉眼化為“灰燼”,接着趴在桌子上等待下課鈴聲的到來。

“叮鈴鈴……”下課鈴響了,是那麼的悦耳動聽,教室裏立即“人聲鼎沸”,原本趴在桌子上的同學立刻精神抖擻,原本上課周遊列國的同學立刻跟着老師的聲音隨聲附和着,教室裏變得像一個菜市場那樣熱鬧。可儘管這樣,老師似乎是突然失聰了一樣,他貌似沒有聽到下課鈴,繼續在講台上孜孜不倦的講着。大家漸漸變得煩躁起來,凳子上好像長了釘子似的,做出向外衝的樣子。

教室裏,各具神態。學霸們“不食人間煙火”,對於下課鈴若無其事,照舊專心的上着課;學神們嘴上在碎碎念着什麼,右手託着腦袋,若有所思;學弱和學渣們都合上了書,不耐煩的等着老師宣佈下課。真是“應有盡有”,千奇百怪。

終於,老師放下了書本,鄭重其事地説了一句:“下課”。“譁”的一下,教室裏像炸開了鍋一樣。

課堂作文 篇2

一、利用課堂時間説話訓練,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説話品質

低年級的語文課本,語言生動,圖文結合,為學生練習説話提供了條件。另外教材中的“口語交際”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説話素材,成為了口語交際的主渠道。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説話訓練。1.邊識字邊進行説話訓練。識字教學在小學低年級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為了讓學生既要牢固掌握生字的讀音,又要能夠靈活運用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讀準字音外,還要進行説詞比賽。這樣學生會興致很高漲。再掌握字音的同時,又瞭解了字義,豐富了詞彙。在教學詞的同時,還要學生練習連詞成句,用詞造句等。這樣既增強了字音,鞏固了字義,還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2.通過課文進行説話訓練。低年級的課文,多以寓言、童話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為主。這就為學生進行説話訓練開闊了廣大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為學生創設語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給故事加上不同的結尾,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詩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顯得枯燥無味,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變成自己的語言敍述出來。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記憶詩歌,又鍛鍊了學生的説話能力。3.課文插圖也能成為學生説話訓練的陣地。七八歲的孩子感性説話能力較強。課本中的插圖也就成了學生感興趣的焦點,而且低年級的課文又是圖文並茂,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根據學生和教材的實際情況,在引導學生看圖的同時,又要讓學生根據看到的圖畫,説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這就避免了學生不知從何説起,不知説什麼的缺點,教師慢慢引導學生説話要有條理,並能運用學過的詞彙把語言説得生動、具體。日積月累,説話能力也會逐步提高。説是寫的基礎,低年級學生要以句為主要訓練目的,由於入學前學生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説話訓練,學生中存在着説方言、口語,説話膽小,聲小扭捏等問題。為了發展和推動兒童已有的生活語言,還要是兒童自由的,隨意的口語向規範的語言過渡,因此在説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養成説話聲音響亮,儀態大方,語言規範,講普通話,無不良口語的習慣,避免説口語、方言,在訓練過程中,多給學生放錄音,讓學生感受普通話,學習普通話,練習普通話,從而糾正學生的不良發音,養成説普通話的習慣。在學生説的過程中,教師除了積極引導,鼓勵優秀,制止不良説話品質外,還要給學生樹立榜樣,規範語言。教師的口語更要嚴密規範,給學生以良好的示範作用。學生説話品質的養成,必須不厭其煩,循循善誘,面向全體,以推動學生形成良好的説話品質。

二、從句向段的過渡

在抓學生良好説話品質的同時,還要着手提高學生説話、寫話的質和量。首先教師要組織學生加大課外閲讀量,在讀書中學習作者的語言組織方式,寫作方法,使説話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另外,教師在學生説話訓練的時候,多采用提問的方式,加強學生説的訓練,要求學生把句子説具體,生動。同時,教師應注重鼓勵學生動筆,一方面引導學生用學過的詞寫完整通順的句子,一方面以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內容進行一日一句的寫話訓練。練寫“10句”。即“看”“、聽”、“説”、“想”、“感”和“是”、“有”、“被”、“把”、“句”。例:我看見一隻小鳥落在草坪上。(“看”句)李奶奶聽到一陣敲門聲。(“聽”句)李奶奶説:“你真是個好孩子。”(“説”句)他想:我的筆哪兒去了?(“想”句)我感到很高興。(“感”句)我在山坡上放牛。(“在”句)你是我的好朋友。(“是”句)雨傘被哥哥拿走了。(“被”句)媽媽把我的書包補好了。(“把”句)爺爺家門前有一棵大樹。(“有”句)以上10句的練寫,指導方法為:先認識,後仿寫,再以生活為內容創寫新句。訓練時務必從簡單到複雜,一句一句地練習到位。通過一段時間練寫“10句”,優等生便可以逐步進行“連句”訓練。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説,可繼續強化練句,到二年級可進入“連句”的訓練比如: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的人、事,學生説媽媽很漂亮,老師就會問“:媽媽哪漂亮呀?怎麼漂亮呀?”從而引導學生把內容説具體。其次,結合課文的學習向學生傳授説話的方式和技巧,利用課文中的模式和寫作方法的講解,練習學生説整段的話,以此向學生滲透寫作方法,形成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逐步轉變,一點一滴積累寫作技能,為以後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就地取材,創設多種話題

説話訓練要堅持不懈,要滲透到教學、生活的各個環節,達到自主,自然。比如學生剛入學,就要求學生已介紹自己的方式鍛鍊説話。上了一節學生喜歡的課,就讓學生講一講,學生穿了一件新衣服,也讓學生談談心情或感受;還藉助課文插圖,學生喜歡的圖畫,動畫片,喜歡的文章等進行討論,敍説……簡單地説,説話訓練不要流於形態,要隨時隨地發現話題,展開話題,多發現,拓展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反手讓他們會説,日積月累,學生會累積大量的作文素材。由於這些素材源於生活,學生作文時肯定有話可説,作文興趣肯定高漲,寫出的文章才會更加生動具體。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生活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好奇。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快樂生活,因此教師要多留心,善於觀察孩子的生活,從他們的生活挖掘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建立話題,從而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1.嬉戲中的素材。“玩”是人的天性,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學生能從玩中獲得智慧,形成自己獨有的個性,提高自我能力。通過觀察你會發現嬉戲中的孩子更加天真可愛,同學們玩耍的內容更是層出不窮。提起“玩”,學生們個個津津樂道。教師要抓住這大好時機,通過討論課間同學們都在玩什麼?你最喜歡的遊戲是什麼?你對同學們玩的那種遊戲有看法?你又學會了什麼新玩法等各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暢所欲言,並對學生的表達方式,敍述順序等及時糾正和指導,這樣學生就會有話可説,感覺説話課就和玩一樣,對説話的興趣也就會更加濃厚,日積月累,説話能力會逐步提高。2.活動課中的素材。低年級學生以識字為主,閲讀為輔。閲讀量較少,相對來説説話材料相對也少。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活動。比如讀書比賽,講故事比賽等,以此來豐富課堂。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説話能力。另外還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觀察其妙的自然現象,並運用已掌握的知識,既擴大了學生視野,也鞏固了知識。還積累了大量的説話素材。這樣在上説話課時,學生由於眼界越來越寬,思維就會更加活躍,知識的運用也會更加靈活,説話課也會上得越來越精彩。3.生活中的素材。創作源於生活,那麼學生的説話素材也要從生活中進行挖掘。因此,教師要留心觀察學生,多和他們進行廣泛的交流,把説話課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説話的訓練。

四、大膽讓學生把要説的話寫出來

説好了並不代表學生就能寫好,由説到寫,也有一個能力的轉變過程。因此,在訓練學生説的同時,要鼓勵他們把想説的話寫下來。從學習完了漢語拼音,就讓學生利用拼音枴棍的作用,把想説的話寫出來。剛開始,學生肯定存在很大困難,教師必須用激勵的方式,鼓勵學生去寫。教師不必嫌他們寫得不好,更不要怕麻煩,學生只要寫出來了,就要予以肯定,並當面進行指導,逐步樹立學生寫作的信心,養成寫作的習慣。隨着識字量的增加,學生寫的會更加輕鬆自如。內容也會逐步生動具體,寫作技巧的運用會更加巧妙,寫作能力明顯提高。由於平時加強了低年級説寫的訓練,並逐步向學生滲透了寫作常識和技能,加上學生的親身實踐,細水長流,積少成多,是寫作成為一種習慣。到了中年級作文時,學生就會得心應手,寫的文章就會生動具體,使寫作文不再是讓老師和學生頭疼的事,學生會把寫作文當成一件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為了讓學生能夠輕鬆作文,讓我們從學生一入學就係統地加強説寫訓練吧!為將來學生寫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奠定穩健的基石。

課堂作文 篇3

“叮鈴鈴……”上課鈴一響,胡老師就走進教室,笑着説:“這節課我們來玩個遊戲,猜猜看,什麼遊戲?”“畫嘴巴。”“不對。”“貼鼻子。”“也不對。”我們的猜測被胡老師一一否決。胡老師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麼藥?還説暫時保密不告訴我們哩!

胡老師先讓我們準備三張同樣大小的紙片,分別在上面寫上“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我們寫好後,胡老師又叫三個同學分別把三張小紙片收上去交給她。紙片收上後,胡老師把三摞紙片洗了一遍,打亂順序,然後給我們宣佈了遊戲規則:“待會兒我請三位同學上台來,把手上的紙片按‘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順序念出紙片的內容,如果內容不符合生活實際,繼續往下念,符合生活實際,就請唸到的同學出個節目。”聽説要表演節目,同學們“啊”聲一片。

遊戲開始了。我們三位同學在台上依次唸了起來:“莊彪——在大海里——喝水”同學們頓時鬨堂大笑。“白燦——在廁所裏——啃蘋果。”同學們又是一陣歡笑。遊戲就在我們的歡笑聲中進行。“劉金峯——在公園——戲水。”哈哈,劉金峯“中大獎”啦!他走上台,雙腿併攏,雙臂伸直,給我們來了段兒“殭屍走路”,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遊戲繼續往下進行,不到五分鐘,盧彥羽又“中獎”了。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盧彥羽大大方方地走上講台,給我們表演了一段歡快的民族舞蹈。她那舞姿輕盈時,猶如春燕展翅;歡快時,似鼓點跳動。表演完後,同學們一一豎起大拇指誇獎盧彥羽優美的舞姿。時間在我們的歡笑聲中悄悄溜走。“盧相臣——在公園——欣賞風景。”這個盧相臣快步走上講台,單腿站立,左手搭在前額上,給我們來了個“猴子觀海”的動作,一邊眨眼,一邊抓耳撓腮,簡直跟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一模一樣。當天表演最精彩的要數覃婉君朗誦的小詩了。她的聲音時高時低,時快時慢輕柔時,如淙淙的小溪自然流淌;激昂時,似飛瀉的瀑布直流而下;高潮時,像奔騰的大海洶湧澎湃……我們聽得入了迷,等回過神來,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有的説:“你太棒了!”有的向她投來讚許的目光;有的一個勁兒的鼓掌,手都拍紅了。陸續“中獎”的同學一個個上台表演節目。有的學狗叫;有的講笑話;還有的學大猩猩走路……教室裏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叮鈴鈴……”下課了,胡老師告訴我們這個有趣的遊戲叫“拼句”。雖然我們走出了教室,但還沉浸在那個歡樂課堂中。

課堂作文 篇4

一次課堂上讓學生做練習,由於課前準備得不夠充分,我對一道題目的解答心中沒底。看着學生向我求助的目光,我更是一頭亂麻,理不出解題的頭緒和思路來。我表面故作鎮靜,引導學生這裏添條輔助線嘗試嘗試、那裏從已知條件推算推算。學生反覆考慮斟酌,居然“柳暗花明又一村”。到另一班上同樣的課時,我吸取教訓,備課充分,講解詳細。可幾天後的測試結果卻是:還是這個知識點,第一個班只有6名學生做錯,而經過我精心講解的第二個班的正確率還不到50%,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為什麼?我想,自己的“未作準備”,恰恰留出了學生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有利於學生消化知識。而講解詳盡的課堂,倒使學生的心智處於懶惰狀態,只是完全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效果當然大打折扣。這正像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可以跟着別人走,也可以自己問路摸索着走,而自己問路摸索着走,記憶肯定比跟着別人走來得深刻。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説,課堂留有“空白”,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促使學生自己先“探路摸索走”,則是有效教學中的重要一環。(當然,教師“未作準備”的態度則是要擯棄的)

教學中也經常聽到教師這樣埋怨:“我都講清楚了,學生要是再不懂,那我也沒有辦法了。”“這麼簡單的題目都做不出來,我已經講三遍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想,可能與課堂沒有“空白”、學生沒有積極思考消化有關。學生沒有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就不能得到拓展,知識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內化。因而,課堂要留點“空白”,以激發學生思維,促進知識內化。

放眼當今課堂,“空白”少得可憐。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還沒有等學生思考成熟,就急於請學生回答,導致學生淺嘗輒止、思維膚淺;佈置幾個習題,學生剛剛讀懂題目,教師就開始點撥提示,於是一些學生的思路被打斷;學習一篇課文,學生還沒有把握課文內容,教師就佈置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急於拓展閲讀。這些都屬於課堂中“空白”缺失的現象,也反映出課堂上學生思維空間的嚴重不足。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説:“應該採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來激發孩子身上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在關鍵的時候點到為止,有意“空白”,有意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考,鼓勵他們大膽想象,這對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課堂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課堂作文 篇5

生活中處處都有課演唱,讓你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我雖是個女孩子,可不知怎麼的,老愛浪費時間,作業沒及時交,放學鈴一打,眼淚撲通撲通的像豆子一樣就下來了。這次也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大家揹着書包出了教室門,頭像蔫了的花一樣,手軟軟地垂在下面。唉,上課光顧着走神,連題目都沒聽進一個字。

同學們走了,教室安靜下來。欠作業的也有別人,但他們的筆都在不停的親吻紙面。嗒嗒嗒、嗒嗒嗒,都是這種聲音,秒針的聲音和筆聲混在了一起,每“嗒”一下,我的心就猛烈地顫動一下。一個人走了,又一個人走了,我越來越急。人都走了,教室裏只剩下秒針在“嗒、嗒、嗒”地響。不知為什麼,我的心恢復了平靜,但眼淚隨着聲音落下來,竭力扯住要發出哭聲的嘴巴、要張大的嘴角。焦急之餘,我聽見一句狠狠地批評:“你下課的歡笑,用現在的眼淚換回!”

終於,我的筆動得比眼睛眨得還要快。我完成了,終於,我可以回家了。

我再也不敢浪費時間了。這一回上我了一堂最有意義,印象最深刻的課。

課堂作文 篇6

道德品質已不再是人們追求的目標,反而把對所謂的事業成功、金錢與名譽的追求放在了第一位。凡此種種引人深思:是否應該加強道德的教育與修養?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所能做的、也應該做的就是搞好課堂教學,並且把道德教育融入其中,使學生懂得:會做人,能做事。為此,教育工作者應該做到。

 一、夯實課堂教學,培養有知識,有文化的一代合格人才

(一)針對小學現狀改革語文課堂教學,挑戰傳統的一刀切教育模式

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存在着明顯的差異,這是目前小學普遍存在的客觀事實。分層次教學是改變這種現狀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所謂分層次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全班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幾組,再根據分組情況在課堂教學中分層次制定教學目標,相應地教學過程也要層次化,同時還要做到作業佈置層次化,效果評價層次化,總之,絕對不能一刀切。目的是通過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使優等生、中等生和後進生都有“東西”可吃,可消化,並逐漸使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接近、轉化,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它的教學原則是“因材施教”,旨在讓每個學生在課堂的五十分鐘教學中做到各盡所能,各得其所,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的能力,發揮各自的最大的潛力。

(二)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為提高教學質量保駕護航

應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可獲得除課本以外更加豐富、直觀的多媒體信息,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使學習過程始終在一種新鮮、興奮的情緒下進行。但是,因為語文教學與其它學科的教學不同,切記不可讓學生覺得:老師把電腦帶到課堂上,卻把自己的腦袋落在家裏。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應用,若一味地強調多媒體,就不是語文課而是計算機課了。所以,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作為一種催化劑來幫助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教師要活化課堂教學方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其潛力

教師可通過問題教學法、共同參與法、討論法、小組示範法、角色扮演法等具體的教學方法進行語文教學。德國的職業教育經驗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鑑。在德國的教育中,一個教學單元經常是用多種教學方法。德國的教育專家認為:單獨使用講授法不能超過五分鐘,一般在二十分鐘內必須更換教學方法,以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見,一節語文課四十分鐘,要想時刻把握住學生們聽課、思維的脈搏,就必須不斷變換教學方法,以保持課堂教學順利而有效地進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開課前十分鐘採用問題教學法;下課前五分鐘左右,利用角色扮演法強化本堂課的知識要點;中間的教學時間,教師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酌情處理,靈活多變,做到師生互動,學生間互動。目的只有一個:把教學陣地——課堂,營造得有聲有色,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及時添加學科的新鮮“血液”,奏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最強音

課堂教學應該和一句廣告語——“時尚是一種生活態度(品牌內衣:貓人的廣告語)”一樣與時俱進。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論,瞭解學科前沿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師不注重自身的提高,一味的按照教材照本宣科,那麼培養出來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水平可想而知也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雖然教材不可能一年換一個版本,但是教師卻應該不斷完善自我,主動更新知識,把在教學過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所獲取的最新知識和信息,注入到教材和講義中以保證教學內容緊跟社會的發展,讓學生感到學到的東西有用而且新鮮。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必須在這方面做好導向工作。一方面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另一方面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用自己所學的舊知識去探索新知識。這樣,我們所培養的學生才能成為會應用、懂應用,與時代同步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二、把道德教育融入每一次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

教育必須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否則教育就是失敗的。所以,教育除了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道德的教育,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歷史觀和價值觀。

(一)教師自身要具有表率作用

“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主要是對教師道德品質方面的規範。所有教師都應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既當傳授知識的“精神之師”,更要做善於育人的“為人之師”要堅持言教與身教相結合,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既體現真理的育人功能,更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教育無小事,教師無小節。教師只有知行統一、言行一致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表率。“學為人師,行為示範”,應當成為所有教師的座右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實現並昇華自身的人生價值。

(二)把道德教育融入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既是教師傳授文化

知識和技能的陣地,又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在這個陣地上教師應既充分傳授知識和技能,又積極滲透道德教育,發揮各學科的德育功能。誠信是社會契約的前提,道德是商業文明的基石。作為人們共同的行為準則和規範,道德是構成社會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維繫和諧人際關係、良好社會秩序的基本條件。我們培養的學生如果空有滿腹經綸,但卻缺少道德,惟利是圖,何談教育的成功。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靈活,適度的進行道德教育。今後,無論在學習及未來的職業生涯中,都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榮辱觀和價值觀,都要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講求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服務大眾,奉獻社會,自覺成為一名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同學們探討完畢之後,我送給他們一句話:要做市場競爭中的金錢巨人,決不做思想道德的侏儒。

此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既可以用一個專題討論,一篇文章;也可以通過一個例句的展示,一件班級裏發生的平常小事……總之,只要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時刻謹記德育的重要性,把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科學地,靈活生動地融於教學中,就一定能實現教師的人生價值,——“教書”、“育人”國家教育部多次召開教改工作會議,一再強調:高校培養創新人才要注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作為新世紀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教師”這一職業的內涵,充分認識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培養出有知識、懂應用、綜合索質高的德才兼備的學生。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和諧、幸福,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強大,更有競爭力。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心安!更有成就感。

課堂作文 篇7

那一年我還是一個小孩子。

偶爾的一天,我去好朋友家裏玩,在她的家裏,我看到了《課堂內外》小學版的這本書,在她家中看了很久。直到媽媽來接我時,我才戀戀不捨地……臨走時,我還是依然想着它……在這的第二天,媽媽便幫我訂了小學版的《課堂內外》,我第一次訂閲《課堂內外》這本書,拿到這本書的第一眼,我就覺的這書的封面很精緻,內容豐富多彩。從此以後,我便和《課堂內外》成為了最好的朋友,我們形影不離。從這以後,每一期的《課堂內外》我都會準時的訂閲。

在我每次看完一篇文章後,我都感歎不已,我感受文章中所有的感覺,認真的體會品味,不管是什麼文章,我都覺的很精彩(我就是這麼認為的),在這以後我就更加喜歡《課堂內外》了。一次一次的看,一次一次的品味,發表一篇文章是艱難聖潔的,看到別人在發表自己的文章,就覺的別人的文采很有天賦!後來!一個大膽的念頭在我腦海中迴響,突然,我自己有了去投稿的念頭。文章我已經寫好了,可是我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把它投進郵箱,最終我還是被它所擊倒。然而,我還在堅持的訂閲着每一期的《課堂內外》。

隨着時間的流逝,轉眼間,我已經升入中學的生活,我又訂了《課堂內外》的初中版。以後的我,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的作文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每次看《課堂內外》的文章時,我都會細讀每篇文章,仔細認真的品味。讀了幾期《課堂內外》後,覺得每一期都是那樣的精彩,讀完這期還盼望着下一期的《課堂內外》。就這樣!!我的好朋友見到我看《課堂內外》時,都説我是個十全十美的讀書王。

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都沒有離開過《課堂內外》。從小學版,初中版,高中版,我依然是《課堂內外》的忠實讀者。

長大了,我有了自己的想法!

長大了,我有了自己的文字!

長大了,我依然喜歡着《課堂內外》!

隨着年齡的成長,我的作文水平也在一步一步的提高!

這時候才真正知道喜歡《課堂內外》是不需要理由的!

標籤: 課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ketangzuowen/2nr8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