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讀書作文 >

讀書與行路作文4篇

讀書與行路作文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與行路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讀書與行路作文4篇

讀書與行路作文1

讀書能增長知識,行路能開闊眼界。讀書,才能在行路的經歷中品味生活;行路,才能在讀書的過程中悟透人生觀。

讀書是思想在走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説的就是這個道理。書是什麼?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們的經驗之談。

蝸居之中,博覽羣書,也能看盡世間風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廬山飛瀑的場景如在眼前,水花撲面而來,耳邊也響起了震耳欲聾的聲音的。

三尺書房,也能體驗金戈鐵馬。“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不覺中,我已成為披堅執鋭的將軍了:身玻鎧甲,手持長槍,胯下黃驃馬,直取敵營,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煢煢孑立,也能感覺悲歡離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執手相看淚眼,怎舍離別?送君千里不忍,千叮萬囑多聯!

少年滋味,也能悟透人生真諦。“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山就是山,看成別的豈不看錯了?人生本無憂,庸人自擾之。平淡人生,簡單生活吧!

行路是真實的讀書,“行路”方能檢驗“書”的真偽,才能看見真實的風景。

站在廬山瀑布下仰望,思想已被那雄偉的氣勢震撼,總有一種飛身撲去的衝動,去瀑布後面探尋水簾洞的奧祕。行走在赤壁古戰場上,早已沒沒有金戈鐵馬的雄心,去感歎物是人非,所謀為誰?每週日,父母默默地送我到學校,拍拍我的肩膀卻什麼也沒説,讓我感到,人,不僅僅為自已活着!

沒有人能讀完世間書,也沒有人能走盡天下路。人世間有看不盡的風景,生活中有悟不透的真諦。“讀書和行路”,在讀書中學會睿智,在行路中凝練生活。

讀書吧,讀書讓你心中不斷憧憬;行路吧,行路讓你體驗百態人!

讀書與行路作文2

是否有黑暗阻擋你前行的道路?是否有濃霧擾亂你的心絃?是否有時候明亮會誤導你的抉擇?

有人會説,讀書與行路有什麼關係?古人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閲人無數;閲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讀書的過程不好似一段了旅途嗎?優美的地方我們也都會駐足觀賞,細細評味。讀萬卷不也像閲人無數嗎?每本書都有它的精煉之所在,值得我們慢慢揣摩。每卷書不都彷彿是一位名師嗎?默默的指引我們迷失的道路。不管讀書像上面,我們都必須是自己領悟。

作為學生,我想百分之九十八的人接觸的最多的就是教科書了,再而就是看電子書。但其實,看電子書沒有紙質書的印象深。儘管有些軟件有做筆記的功能,但是我還是呼籲大家多讀紙質書。別讓我們遺忘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兩個——印刷術和造紙術。在創新的同時也要繼承之前的優良傳統不是嗎?

古人有云:書到用時方恨少。意思就是,當我們用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自己讀書少了。的確,平時我們真的沒有幾個人堅持每個月看一本課外書,繁重的作業負擔和沉重的學習壓力已經讓我們喘不過氣來。當然,我們的錯就是沒有好好的合理利用時間。

讀書是一種經歷也是一段旅途。老師常説,活到老,學到老。對,不管我們身在何處,年少與否,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只有我們學會自己慢慢領悟,才能真正悟到人生的真諦。

如果你在黑暗中迷茫,那就通過讀書去找尋光明的`道路;如果被擾亂心絃,那就讓讀書來使你鎮定自若;如果明亮誤導你的抉擇,那就讓讀書充當你的指南針。願你們享受這一旅途,祝君一路順風!

讀書與行路作文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使人知識豐富,能讓我們想象書裏所描繪的畫面,行路使人經歷豐富,讓我們切實體會到書中描繪的境界。

記得在我五歲時,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坐飛機去了雲南麗江,那裏山青水綠,非常美麗,讓那裏山青水綠,非常美麗,讓人心曠神怡,不能自已。後來我在許多書上都看到了雲南的圖片、文章,還上網查看了一些關於那裏的資料,讓我更深地瞭解了那裏,理解了祖國山河的美麗。

我在小學一年級時就學了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裏把鸛雀樓那裏的景色描繪地太好了。鸛雀樓在山西運城永濟縣,那裏離我奶奶家很近,於是在一個"十一"假期看望奶奶的機會,我順便登上了鸛雀樓,切身體會到了詩裏的風景,看到了黃河從眼前流過,一望無邊,我還在那裏和"王之渙"合影留念。

最讓我想去的地方還數長城了,因為我在很多書上都看到長城,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是中華民族"龍"的象徵,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讓人想象出長城的壯觀。我去了我夢寐以求的八達嶺長城,登上了好漢坡,看到了蜿蜒曲折的長城,讓我歎服。

我在書上了解了許多知識,還有泰山、黃山、小興安嶺等,等待着我去探索,當回作者告訴大家祖國山河的美麗。

讀書與行路作文4

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説讀書只是單純的學習的話,那行路則是知行的完美結合。

王守仁之所以能成為先賢,就是因為他會實踐,那次他學了格物置之,以後不是盲從,而是懂得去實踐,和夥伴在一起格竹子,認為這是通往至聖的大道,可是在實踐中成功否定了這樣辦法。於是,此後他加強了學和行,在生活的挫折和知識的積累中終於創建了自己的學説,創建了心學,在龍場悟道成功,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學説。這在他的一生中都有體現,他小有大志,一個人去邊關,向邊外少數民族一起騎馬射箭,學習軍事知識,並寫下了人生第一份奏摺,雖然沒有真正被皇帝所採納,可是卻證明了他的志向。他創建心學後,又不懈努力,在治理龍場驛站和少數民族的糾紛中,廣泛運用心學,來實踐這個學説,不斷改善這個學説,終於成為一個名揚天下之人。

孫武也是這樣一個把讀書與行路貫穿的人,他在寫《孫子兵法》時,四處遊俠,博覽羣書,瞭解山川地貌,積累軍事知識和經驗,終於寫下了《孫子兵法》。此書是古代兵法的最高成就,那些戰術理念甚至沿用至今,不論在軍事上還是在商戰上都有很好的應用。《孫子兵法》它在實戰時要求軍紀嚴明,操練時有條不紊,當他第一次把後宮的宮女操練成紀律嚴明的軍隊時,得到了別人的信服。

諸葛亮之所以能寫《隆中對》,難道僅僅只是一個不出家門的書生閉門造車嗎?不,他經常雲遊天下,四處交友,博覽古今,不斷實踐,思考當時的時局,深刻地去剖析、去了解,去掌握各地的地理、水文、戰況,通過博閲羣書,通曉古今,瞭解歷史,終於寫出《隆中對》,為劉備政權勾畫出未來,使最弱的蜀漢與強大的魏、東吳三足鼎立。

學和行要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我們讀書就應該這樣,不是死讀書,要學會靈活應用,從書本中來,到實踐中去,再到書本中去,周而復始。

標籤: 讀書 行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dushuzuowen/m2n0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