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聽老邱講故事日記

聽老邱講故事日記

有些日子沒見老邱了,傍晚散步遇到隔壁樓的老李,説老邱最近遇到點煩心事——行車證被人順走了……那天老邱又上南山,他那輛QQ小汽車照樣停在院門外的馬路邊,也沒鎖,結果不知什麼時候放在車上的小包被人拿走了,裏面倒也沒什麼錢,關鍵是裏面放的駕照和行車證沒有了。後來老邱很快補辦了駕照,可因為這輛車是別人賣給他的二手車,行車證上的名字還是原車主,而原車主在老邱買到這輛車的第二年意外去世了,沒法再按原車主去補辦行車證了,如果老邱去補辦,他又沒辦過户,還辦不成。

聽老邱講故事日記

這可咋辦?正當我為老邱着急的時候,老邱領着他的那兩條小狗不緊不慢地從院子的那頭過來了,真是新疆地邪呀,説誰誰到。我趕緊上前詢問:“到底咋回事?車開不成了?”老邱耷拉着腦袋:“唉……別提了,你知道我山上那個房子院子門口就是馬路嘛,往常我把車停在那也沒事,誰知道那天讓人把包給拿走了。”印象中,我那次和老邱去南山,他家門口那條新修的柏油馬路上就見不到什麼人,怎麼就讓人把包給偷走了。老邱説:“唉……我也大意了,平時包都在旁邊的工具箱裏放着,那天路上遇到交警查車,完了就順手放在了前擋風玻璃下面,讓人家看着了,以為裏面有錢呢……”老邱本來就邋里邋遢,説完這些事更是顯得無精打采。我假裝不知道他那輛車的行車證的來歷,説:“趕緊補辦一個呀!”“哎,説啥的呢,我那個車嘛説起來話長了……”老邱又把我從別人那裏聽過的故事給我講了一遍,不同的是,老邱給我講得更詳細,更曲折……“我那個車沒過户,賣給我車的那個人第二年死了,我想算了,也不過户了,就這麼湊合着開吧,反正也不是啥好車。再説你知不知道,這車是在我老婆的堂伯的名下,他家住在市裏一個高檔小區,車牌號都是有記錄的,沒有記錄的車進都進不去。因為這原因,我想還要經常去看看她伯伯,就沒有過户。誰知道,她伯伯第二年就生病去世了。我想就這麼開吧,反正我有駕照嘛,開了七八年了也沒事……”

“現在要過户還能過嗎?”

“過也能過,就是麻煩點。我問過了。他老伴還在,還有個女兒,要先證明這是她爸的車,也就是證明她爸是她爸,經過公證,她可以繼承,完了再過户給我。”

“這麼麻煩。”

“你當啥呢!等着吧。”和老邱走着説着,旁邊過來一個看去五六十歲的'男子懷裏抱着一條泰迪的小狗,老邱悄悄地對我説:“這個人去年借我五千塊錢,哎,今年我需要用錢,跟他要,結果哼哼唧唧把錢還給我了,現在不理我了。”

“你和他熟悉嗎?”

“就一個院子嘛,天天遛狗的呢,也就熟悉了,他姓金,説要幹啥呀,跟我借點錢,我也不好意思不借,哎,一年了,等着我用錢往回要,把人給得罪了。你説,咋是那號家人?”

聽着老邱一口的新疆話,我説:“啥樣的人都有。對於這樣的人,得罪就得罪了。”

“就是。”老邱説:“你知道呢嘛,我也不是富人,還經常撿點破爛,其實有些東西我撿上也沒用,拿到山上去給那些需要的人家。上一次上山就是撿了一條舊地毯,正好山上那個給我當初介紹買房子的女的,她男的十六年前出車禍成殘疾人了,家裏進出有台階,想找個墊的東西鋪上,我就給她家送去了。”説到這,老邱歎了口氣説:“你不知道,他們家才叫不幸呢!那個女的她男人,十六年前為了多賣幾個錢,開着拖拉機下山到城裏來賣土豆,半路上翻車了,直接把身體壓殘廢了。那時,他們的女兒剛剛出生。這一下,生活的擔子全落在了這個女人身上,又要帶娃娃又要照顧自己的男人,好不容易熬到娃娃也大了,結果去年12月,這個女的她老爹在老家去世了,她趕回去奔喪,在回來的路上等車,一個傢伙酒駕開車直接衝向了路邊,連死帶傷四個人,這個女的被撞去世了……我當時不知道,為一個啥事兒我發微信給她,一兩天不見回,我打電話給她男的,她男的才給我講了。我第二天上去送了三百塊錢,看了看……女兒十六歲了,上中學了,家裏全靠政府救濟了。”

我聽完了老邱講的這些,半晌説不出話來。我想起魯迅小説《一件小事》中的那個車伕,那個讓“我”“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後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的車伕……我不知怎麼説,是説老邱心底善良還是説那個女人家裏太不幸了,而從老邱的訴説中,我確實感到了一個平凡人幫助另一個平凡人的崇高境界,怪不得老邱經常開着他那輛QQ車往山上跑,除了他自己的那個小院,還有周邊的那些不富裕的人家,老邱在用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幫助着他們。儘管許多東西都是老邱撿破爛撿來的,可老邱還是想讓它們發揮點作用。此時,我的耳邊,又響起老邱説過幾次的話:“人一輩子能有多少‘正事’,多數人不就在平平淡淡中生活着嘛!這有房那有房,不就只睡一張牀嘛!”我有點不解,一個看去沒什麼文化的人,還是經常撿破爛的人,為什麼會懂得看似簡單實則藴含着極深的哲理呢?我經常在看書,可我身邊不就有比書裏還令人信服的鮮活的人和事嗎?

着實,我們生活在一起,切不可低估和小覷那些平平常常的人,他們是我們這個社會中的“小人物”,但“小人物”中有大智慧,有真善美,有人最本真的一面。

標籤: 老邱 講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iji/rijizuowen/g2wgd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