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心理作文 >

心理作文彙總9篇

心理作文彙總9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作文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心理作文彙總9篇

心理作文 篇1

天氣很好。陽光是一粒粒精緻的珠貝,透過渾濁的大氣層,顯得温潤而有質感,落在地上,蕩起一層令人眩目的美。

蘇小弈趴在桌子上努力地演算那些數學題,卻怎麼也靜不下心來。同桌林果果看出了她的異樣,於是揚起手中那本封面斑斕的雜誌,神情曖昧地説,“丫頭啊,有沒有興趣做個心理測驗啊?很準的哦”蘇小弈沒好氣,吼她,“一邊去,沒見本姑娘正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麼!”

林果果碰了個釘子,卻也沒往心裏去,她是出了名的心寬體胖。她知道蘇小弈身上揹着很大很重的包袱,不像她,好像永遠都是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林果果有時候看着蘇小弈咬着筆桿皺着眉頭卻怎麼也征服不了那些數學題的樣字,心裏就毛茸茸的温暖,青春歲月裏,一切都以真實而美好的姿態出現。

過了幾分鐘,蘇小弈突然覺得眼前的函數方程式煩透了,於是把那本厚厚的《歷屆高考試題薈萃》一摔,咬咬牙,揪起林果果長長的辮子,“今天心情好,就和你玩一把,説,什麼測驗?”林果果斜着眼鄙視她,“你不是要做祖國的花朵麼,不是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麼,一點都不堅定吶!”蘇小弈覺着不太好意思,於是裝傻,“叫你説你就説,哪來這麼多廢話啊?”林果果吐了吐舌頭,便開始念那個心理測驗。“聽着啊,假如給你六樣東西讓你選,分別是皮手套,杯子,卡通枕頭,藍色玫瑰,西紅柿,眼鏡,你覺得什麼可以代表我?”林果果興致勃勃地看着蘇小弈,撲閃着近視幾百度的眼睛,等待着她的回答。蘇小弈臉上不動聲色,心裏卻早已樂開了花,這個測驗她早在N年前就做過,並且現在還記得格外清楚。

選皮手套代表兩人是一般朋友,杯子代表相愛的人,卡通枕頭代表貼心的人,藍色玫瑰代表可信賴的人,而西紅柿和眼鏡分別代表可做一輩子朋友的人和互相利用的人。蘇小弈眨眨眼,他決定逗一下這個梳着小辮子,胖嘟嘟的可愛同桌。

“呵,你戴眼鏡的樣子很特別呢,我呀,就選眼鏡吧”

就選眼鏡吧。

可是,你知不知道,選眼鏡就意味着我倆是互相利用的人。那些曾經以為細碎而又美好的事情就那麼砰地一聲碎掉了。原來,你一直是利用我的人。

蘇小弈心裏偷笑的正歡,卻沒看到林果果猛然失色的花容。

林果果猛地吸了口氣,努力揚揚嘴角,把那本色彩斑斕的雜誌丟到窗外,又拍拍蘇小弈的腦袋説,“丫頭啊,你可真會選呢,看來我們真是有緣啊,書上説我們是一輩子的朋友呢!”

蘇小弈呆了半晌,她以為林果果一定會哇哇大叫的跟她拼命,然後賭氣地和她絕交,這樣才符合劇情麼。她就想,林果果,這個胖丫頭,是不是也已經長大。她想告訴林果果,人可以信命,卻不能認命,讓那些勞什子心理測驗見鬼去吧,那些該死的數學題終究會被她征服,而她和林果果卻真的真的可以做一輩子的朋友。

心理作文 篇2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曾有過這樣或那樣的陰影。我小的時候非常膽小,連買東西都不敢買,是因為小時候被嚇了好幾次。在學校裏,也不敢主動找老師説話。直到有一次,我才走出了部分的陰影。

記得那次考試,因為時間不夠,所以沒有在規定的時間裏交試卷。下課了,我想去交試卷,但又怕被老師訓斥,因為老師離開教室時問過:“還有沒有人沒交試卷?”當時我拼命寫,就沒有去理會,弄得現在還要自己去找老師交試卷。

去還是不去?我猶豫着。就在這時,有個同學看到我沒交試卷,就説:“現在還是下課時間,你快去交試卷吧。”他看我很犯難的樣子,又説:“要不,我幫你交。”我連忙説:“不用了,還是我去。”説是這樣説,可是,我還是邁不開腳步。他見我這樣犯難,就安慰我説:“不用怕,老師又不會吃了你。”説完,他拉着我出了教室,把我送到辦公室門口,才離開。

我敲了幾下門,聽見裏面就轉來一聲:“進來。”我鼓足勇氣,推開了門,小心翼翼地走到老師的桌前。我用幾乎自己都聽不清的聲音説:“我是來交試卷的。”説完,將手中的試卷遞給了老師。老師明白了,平和地説:“放着吧。”見老師沒生氣,我趕緊走出了辦公室,然後,在走廊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謝謝那個同學,他幫我走出了不敢主動和老師説話的陰影,謝謝我的老師,你的寬容,讓我漸漸找回了一些自信。

心理作文 篇3

心靈主宰人的思想,心靈主宰人的行動,當我們的心靈決定了一件事時,我們的行動便會跟着上來,當心靈呈現不同的顏色時,我們的人生也有了不同的色彩。

瞭解自己的心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別讓自己的情緒影響行動,更而導致無法挽回的錯誤。其實,心靈的美更加大於世界的美,可以製出幸福。把幸福當成一種習慣,會發現生活真的很美好;當你向別人付出真情時,別人回報你的也是真情……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你也能收穫別人的好感……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那麼久讓不同的聲音存在着吧,就以包容的形態讓形形色色的人都存在着吧!

讓人生多一分對生活的寬容和理解,當我們用寬容和理解的心情對待生活時,生活也將變得其樂無窮;當你為別人的心靈注入絲絲暖流時,也會温暖自己的身心;付出一分真誠,收穫一分感動。何不是治癒自己的心靈,陶冶自己的靈魂?

每天和自己談話,與自己的心靈共同上課,也許,會更智慧地處理問題,也許會讓自己的性格更趨於完美,也許會讓自己的人生有一個華麗的逆轉……

關鍵這一秒。

就是現在。

這本書給我許多感慨: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心理作文 篇4

一個依賴思想嚴重的人,每當遇到困難和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不是靠自己,而是靠父母、靠他人。這樣的人,一旦離開了庇護,離開了他人的幫助,就會手足無措,無所適從。這種依賴思想將會成為他人生活路上的巨大障礙。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的生活自理意識和獨立自主意識。

在這方面,王軍做得很好。王軍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吃苦夏令營”。為此,小軍的父母為他準備了許多東西,吃、喝、穿等無一不包。可是,小軍卻對父母説:“你們不是常説,那段艱苦的生活是你們人生中極寶貴的財富嗎?現在,我也要邁出第一步了,我相信我能走過去。”於是,他只收了一些生活必要的東西。當他回來時,臉黑了,身體卻結實了許多,也懂得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向小軍學習,學他那可以吃苦耐勞的精神。

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少人沒有吃苦耐勞精神,我們經常依靠父母,讓父母給我洗衣服,收拾房間。父母就好像變成了我們的僕人,而我們就像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女王。在我們學習、工作中遇到一點點困難,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靠自己走出困難,而是先想到了父母,讓父母幫我們走出困境。我時刻在想,如果父母老了,年老體衰,我們不僅不能照顧好自己,又怎能贍養父母呢?我們遇到困難怎麼辦?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學會自立,要學會自己動手,不依賴父母,依賴他人,培養自理意識,提高自理能力。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自理意識呢?

首先,學習是我們自己的事,收好書包、文具,準備好第二天學習需要的所有用品。上課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習上不依靠父母,要有求真精神。其次是在家裏,要做家庭的小主人,起牀時,自己把被單疊好。洗澡時,自己把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每週定期收拾一次房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幫父母減輕負擔。社會上,我們要走出去鍛鍊自己,學習基本的交通法規,雙休和同學自主出去郊遊、爬山,多參加課外實踐活動,放假參加軍事夏令營等。

依賴思想就像是人生的一大障礙,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只要我們嚴格要求自己,有意識的鍛鍊自己,就能克服依賴思想,提高自理能力。

心理作文 篇5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陰影和挫折,走出陰影實實在在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小時候,我很胖,在學校裏同學們都叫我“胖子”。有時候,同學們開玩笑會説:“咱們班上最胖的同學是誰?”同學們就會喊我的名字。到了親戚朋友家,親友們常常會説:“喲,肚子還沒消下去呀?越長越大,更像個胖小子了。”我雖然知道這些都是開玩笑的話,但是這些話卻給我留下了深深的陰影。

我決定去鍛鍊,但是沒有一個運動是能讓我堅持下去的。就算鍛鍊減肥有點成效了,可是大吃幾次後,體重又反彈了。真是悲催啊!

於是,我變得自卑了,膽子也小了。不管爸爸媽媽説我不是很胖了,但是我心中的陰影還是依然存在。有時媽媽跟別人聊天時,總會聽到胖會得什麼病了。所以在我的印象中,胖是沒有好處的,我因此變得更加自卑。

有一天,我在電視上看到NBA的籃球明星打球,我覺得打籃球是非常帥的一件事。於是,我開始喜歡上了籃球。在打籃球時,我還交到了很多朋友。漸漸,我不再那麼自卑。

打球沒有明顯減肥的效果,班上同學還是叫我“胖子”。我也曾經想放棄打球,而媽媽卻説:“做事情要循序漸進,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行的。”我知道媽媽説得話是很有道理的,也因為我確實愛上了籃球,因此,我終於堅持了下去。很長一段時間後,我終於瘦下來了……

到了初中以後,我非常怕同學叫我“胖子”,所以有點自卑,在學校不愛説話。但是事情沒有像我想的那樣,竟然沒有一個同學開我的玩笑。過年回老家時,我的長輩們都説我瘦了。我很開心。不管我是否真的瘦了,還是大家還是沒説出來怕我傷心,這個已無關緊要了,反正我已經走出了陰影。

走出陰影是一個歷練的過程,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有陰影並不可怕,只要你能戰勝你的陰影,克服你的不足,你就長大了。

心理作文 篇6

客户在消費時出於自我保護意識常具有從眾心理,所以銷售員千萬不要讓客户做“出頭鳥”,要讓客户知道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誰買過。

説到從眾心理就不能不提到廣為人知的“羊羣效應”。羊羣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它們在平時會盲目地左衝右撞,但是一旦有一隻頭羊發現草場而行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考慮旁邊有狼的可能性或不遠處是否有更好的草。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之為“羊羣效應”,簡單地説,就是頭羊往哪裏走,後面的羊就跟着往哪裏走。“羊羣效應”也可以稱之為“羊羣心態”,也就是一種從眾心理。

其實,湊熱鬧和隨波逐流是人性的特點,在百貨公司或超級市場,人們要是看到別人成羣結隊、爭先恐後地搶購某種產品,也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加入搶購者的行列。這些顧客並非真的需要這些東西,這種產品也未必物美價廉,主要就是由於人們有從眾的心理,看到別人購買,就會盲目地認為這麼多人的選擇一定不會錯,所以也對產品產生了信賴感。

在銷售中,銷售員也可以利用人們的這種從眾心理來促成交易。比如,銷售員可以對客户説“大家都買了這個東西”,或“隔壁和對面的太太都各買了一打”。事實上,“大家”是否真的都買了,是不可驗證的,也是不重要的,對客户來説,我們只要講“大家”這兩個字,就可以激起他們的購買慾望。

日本“尿布大王”多川博就是利用從眾心理來打開銷售市場的。

在多川博創業之初,他創辦的是一個生產銷售雨衣、游泳帽、防雨斗篷、衞生帶、尿布等日用橡膠製品的綜合性企業。但是由於公司泛泛經營,沒有特色,銷量很不穩定,曾一度面臨倒閉的困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多川博從一份人口普查表中發現,日本每年出生約250萬嬰兒,如果每個嬰兒用兩條尿布,一年就需要500萬條。於是,他們決定放棄尿布以外的產品,實行尿布專業化生產。

尿布生產出來了,而且是採用新科技、新材料,質量上乘;公司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宣傳產品的優點,希望引起市場的轟動,但是在試賣之初,基本上無人問津,生意十分冷清,幾乎到了無法繼續經營的地步。多川博萬分焦急,經過苦思冥想,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讓自己的員工假扮成客户,排成長隊來購買尿布。一時間,公司店面門庭若市,幾排長長的隊伍引起了行人的好奇:“這裏在賣什麼?”“什麼產品這麼暢銷,吸引這麼多人?”如此,也就營造了一種尿布旺銷的熱鬧氛圍,於是吸引了很多“從眾型”的買主。隨着產品不斷銷售,人們逐步認可了這種尿布,買的人越來越多。後來,多川博公司生產的尿布在世界各地都暢銷開來。

在銷售過程中,利用客户的從眾心理來促成交易可以減輕客户對風險的擔心,尤其是新客户,大家都買了,我也買,可以增強客户的信心。銷售人員利用此法促成訂單,往往較為容易。但是,銷售人員在利用客户的從眾心理時,也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以保證取得良好的效果。

心理作文 篇7

羅森塔爾是美國的一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來到一所小學,在學生點名冊上隨便畫了幾個勾,這些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學習成績就得到了提高。着的確是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因為每個學生都希望自身價值被別人發現,著名教育學家對他們的肯定,無疑是給這些心靈的花朵帶來了温暖的春風和滋養生命的雨露。在當今社會,人們都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心裏支持是首要的,而物資的支持是其次。心理的支持多了,就會有更多的潛能被激發出來,釋放出更大的能量。所以,我們互相之間,要多給心靈之花澆水,讓她盡情開放。

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也並不深奧,這類現象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我們經常看到,小學老師經常鼓勵學習不好的學生,這些學生很可能最終成材。著名歌唱家劉德華由於小學沒學好,在上小學時降了一級,後來的班主任發現了他的歌唱才華,對他説了一些鼓勵的話,於是這個少年飛快地成長起來。欄上飛人劉翔,他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教練就利用訓練的空餘時間多與他溝通,讓他的到了充足的心裏支持,這才在世界跨欄比賽中立於不敗之地。

就是這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別總去貶低別人,別總是刺激別人,因為那樣不僅對自己不利,對別人的心理也是有害無益的。魯迅説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把這句話用來看人的心理,就是説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泰森與弗利芬爾得之間不就是這樣嘛,弗利芬爾得在拳擊場上用鬍子挑釁泰森,被泰森咬掉了耳朵。這就是打擊別人心理應得的惡果。

我認為心理上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這種支持像雨露、陽光催生花朵一樣,能催生出許多好東西,有的轉化成自信心,有的轉化出人生的理想,有的還轉化出超凡的自立意識。股神巴菲特不就是由於自己妻子給予的心裏支持而在股市中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嘛。

心理的支持對於誰都是需要的,無論你、我、他,有了心理的支持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因為心裏的支持是巨大的力量,有了這種力量,就像得到了雨露和陽光的花朵,越發美麗而迷人。

心理作文 篇8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脱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説,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獨立與依賴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衝突、竟爭與求穩的衝突等等。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着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心理作文 篇9

甲:寫文章,不管是什麼體裁的文章,其寫作的全過程一般是:蒐集材料,確立中心,謀篇佈局,動筆行文,檢查修改。修改是寫作全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文章寫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後一道“工序”。寧老師,今天我們就討論這個問題吧。好嗎?

(一)重在培養兒童自改作文能力

乙:好,修改文章確實是寫作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文章質量的重要步驟。在前幾講,我們曾經提到過,從根本意義上説,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全面、深刻的,必須有一個多次反覆認識、逐步深化的過程。文章初成,往往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或者反映事物還不夠恰當,致使事物的特點突不出來;或者內容表達得不完全,致使中心思想不鮮明;或者材料組織運用得不夠完善,致使材料不能很好的反映中心;或者語言運用得不夠完善,致使不能把意思表達清楚。

修改文章正是要把這些不恰當,不合適的地方改好。所謂“文不厭改”、“善作不如善改”,是非常有道理的。綜觀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義上説,與其説是“寫”出來的,倒不如説是“改”出來的。

甲:不錯,古往今來許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視修改這個重要環節。凡是流傳久遠的佳作,無不是加工修改才成為名篇的。談到這番道理時,許多人都愛用曹植的這段話:“世人著述,不能無病。僕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應時改定”。喜好旁人譏彈自己的文章,而且能隨時修改,曹植的這個過人之處,大概正是他文章過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文苑詩壇上重視修改的著名故事很多。例如,歐陽修,古代文獻中記載他“作文既畢,貼之牆壁,坐卧視之,改正盡善,方出以示人”。

乙:歐陽公修改文章的勤苦令人敬佩。據説歐陽修的妻子曾經問他,為什麼要嘔心瀝血地修改,是不是怕先生批評呢?他答道:“非畏先生嗅,卻畏後生笑”。這成了千古佳話。詩文修改不好,是會貽笑千古的,因此,不可不審慎修改。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聖杜甫説過,“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新詩改完後還要再三吟誦推敲。樂於請老婦人解詩而譽滿唐代詩苑的白居易也有這樣的看法,他説“舊句時時改,無妨説性情”。曹植、歐陽修、杜甫、白居易這些古代大作家對自己的詩文都下那麼大的修改之功,這正告訴我們,在寫作過程中,絕不能輕視修改這個環節。

甲:近代文豪魯迅對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竟有一百六十多處。郭沫若先生有一次對人談創作方法,一連説了七個“改”字。作家趙樹理在對一位青年談寫作“祕訣”時説,“一個是‘耐’字,一個是‘改’字,這就是我教你寫作的‘真經”’。

乙:精心修改文章的事例,外國也有許多類似的記載。俄國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前後改過七遍。馬克思的《資本論》也是經過多年的反覆修改才定稿出版的。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曾經説過:“寫作的技巧,其實並不是寫作的技巧,而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甲:古今中外的名家們尚且如此重視修改,對初學作文的兒童當然就更應該如此了。我國著名教育家、作家葉聖陶先生在談作文教學時就曾經指出: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於主動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和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的地位了嗎?養成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

乙:關於改作文,葉老多次強調過,“作文教學要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

甲:顯然,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項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為了完成好這一任務,探索學生自改作文的心理過程、心理規律,依據這一規律改革我們的作文教學就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了。

(二)兒童自改作文的心理過程

學生自改作文的心理過程是什麼呢?讓我們先來聽聽一個小學生的作文體會吧。

教學片斷

乙:這個小同學的作文體會很典型,它清楚地表明瞭,學生寫成文章後,要修改它,從心理活動的角度説,就是要在自改意識推動下,積極思維,重新經歷確立中心、選材組材、遣詞造句的作文基本過程。

不過,這種重新經歷,顯然已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這不僅因為,從作到改,其中已經過了一段時間,而且作文初成後,學生通過讀。審視初稿,擔當了讀者的角色,這就產生了一個心理距離,學生就可以在另一個視點上,從新的角度,調動自己的經驗積累去發現原稿的不足。

甲:是這樣的。如果説得具體一些,學生自改作文的心理過程,大致可分這樣幾個步驟。首先,根據作文原稿,喚起回憶,在自己的腦子裏再現那些與作文內容有關的情緒和表象,並且將這個再現的情緒和表象與已經寫進文章裏的那些情緒和表象進行對照、比較。這個回憶的過程同時也就是對照、比較的過程。

不過,這種回憶,不是對舊有情緒、表象簡單的重複。在回憶的時候,它要調動個體全部的有關經驗積極參與。記憶的心理規律表明,回憶實際上是一種暫時神經聯繫的重建活動,富有一定的創造性。所以,在這個回憶的過程中,作者的視點變了,自然地就會發現作文中所寫的那些內容,準確還是不準確,清晰還是不清晰,具體還是不具體。

乙:正是因為這個道理,所以剛才那位小學生在文章寫好後,當他換一個視點再來審視原稿時,他用作文中描寫的爸爸的形象與他回憶爸爸留在他頭腦中的表象一對照,便感到了,“爸爸到底怎麼好,在作文中看不出來了”,用自己掌握的作文知識一衡量,他認識到“寫爸爸,什麼都寫了,可什麼也沒寫清楚,像是一篇流水賬,爸爸的哪一個特點也沒突出來。”這個小學生正是通過回憶、對照上匕較,發現了自己原稿的不足,產生了修改的願望。

甲:寧老師分析得對。這個回憶、對照、比較,發現問題,引起改的願望,產生動機,就是修改的開始,是學生自改作文心理過程的第一步。

接着,在回憶的基礎上,通過抽象、概括看看原來確定的中心是否明確,是否準確。

再接着,根據中心進一步分析,看看已經寫進文章裏的內容是否都是需要的,有沒有要補充的,需要寫的材料之間的邏輯關係如何,條理是不是清楚,重點有沒有抓住。

最後,審查語句是不是有毛病,怎樣表達才更具體、更準確。

當然,這個自改作文心理過程的幾步是密切聯繫的,是相互交*的,發現問題,引起願望以後的幾步的先後順序更不是固定不變的。特別是隨着學生修改能力的增強,心理品質的發展,這幾個步驟,往往是綜合的,有時甚至是同時進行的。

乙:修改自己作文的過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心理過程,而這個過程,又是學生個體獨立自主進行的,其過程中的先後順序、側重點、綜合交*的情況更是萬象紛呈,各有特點,但其基本環節、主要內容都大致相同,都如我們剛才所説的那樣,是重新經歷了那個寫作的基本過程。

拿剛才那位小學生來説,他在回憶、對照以後,第一次修改時,他思考的是“爸爸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通過分析、概括,他清楚地認識到是“愛讀書”。接着,他又對自己所寫的材料進行了篩選,保留了爸爸吃飯時專心讀書的事例,刪去了其他內容。這一次他審視、修改的是中心和材料。

第二次修改,他着重抓的是材料的增補、組織。

第三次修改時,小作者又一次經歷了重建表象、情緒和對照。比較的過程,發現了運文表達上的不足,“寫得還不太像自己的爸爸”,為了寫得像,他又作了仔細觀察,使自己頭腦裏的爸爸形象,更清晰,更鮮明,在這基礎上,他注意遣詞造句,又作了第三次修改。

(三)兒童自改作文的心理條件

甲:是這樣的。學生自改作文的心理過程的確是極其複雜的。所以,我們認為:學生要能自改作文,必須具備智力和非智力的兩個方面的條件:

一個方面: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自我監督的需要,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態度。

乙:也就是説,要有自改的動機,自改的意識,想改,樂於改,對嗎?

甲:對!另一個方面,要有修改的能力,要有相應的心智品質。這就是説,學生只是想改,樂於改還不行,還要能改,會改,善於改。

乙:看來,剛才那位小作者,這兩方面的條件都還比較好。你看,他作文寫好後,不但主動地讀讀、查查,找出了文章的不足,而且自覺地聯想到魯迅、陳毅反覆修改詩文的典範,產生了強烈的“改”的願望:“我一定要寫好爸爸。”“我一定要改好這篇作文。”修改以後,他還是不滿足,覺得不太像爸爸。於是,又認真回憶,再去觀察,進行第二次、第三次修改。這種自我批評的精神,認真的態度和強烈的自改意識是值得推崇的。

另一方面,他能一次次找到不足,並能逐步改好,正是因為他已具有一定的修改能力了。

一個小學生能具備這樣較強的自改意識和能力,確實是令人欣喜的。這樣的意識和能力是怎樣逐步形成的呢?老師們都很關心,袁老師,下一次我們談談這個問題吧。

甲:好!下次我們就談談“學生自改意識和能力的發展”。

(四)兒童自改作文能力形成的特點

甲:小學生自改作文意識和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心理過程。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可以認為小學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自改的意識逐步萌發。

甲:學生的自改作文意識,並不是始於教師第一次的講評課。教學實踐説明:在教師、同學的影響下,學生自改的意識早就開始萌發了。

乙:不錯,在低年級練習造句、説話和寫話的時候,學生就自覺、不自覺地拿老師、同學説的、寫的與自己的進行對照比較了。特別是當老師引導大家評議某一個同學的説話或造句的時候,學生已經開始有意或無意地以這種評議為“鏡子”,對照自己了。

學生開始書面造句時,教師就要求他們:寫好以後,再讀讀,看通順不通順,有沒有錯別字,標點符號用得對不對。應該説,從這時開始,學生已經學習修改書面語言了。

甲:到了中年級,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始有目的地,具體地進行批改的教育、指導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意識則開始發展起來。特別是在評講課上,教師宣讀好作文,表揚改得好的學生。這時候,學生已經開始學習評價一篇具體的文章了。

到了高年級,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個性的發展,經過幾年的學習和實踐,這時,學生自我批評自我監督的品質,以及對作文的責任心得到了發展,自改的意識就進入了形成階段。

乙:這就是説,小學生的自改意識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萌發於低年級,發展於中年級,形成於高年級。

甲:就整體説,一般如此,但從小學生個體來説,其先後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下面,讓我們再談談小學生作文自改能力形成的另一個特點。

第二,自改要求逐步掌握。

甲:修改作文,有一定的要求。這就是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的關於作文的要求。對於那些要求,學生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才能逐步掌握。這個過程,包括兩條線:一條線是講讀課上的學習和訓練;一條線是作文課上的寫作實踐,其中包括有計劃的講評和有目的的修改練習。

乙:這就是説,學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與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同時、平行地增長的。為了使學生掌握修改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各種各樣地修改練習。

甲:對!有些要求必須通過反覆多次的練習,才能為學生所掌握,形成他們自己的能力。

小學生自改意識和能力形成的第三個特點——“自改程度逐步深化”。

甲:由於多種因素,對於一篇具體的文章來説,修改是無止境的。再説,人的認識,也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之中,所以,學生自改意識和能力的形成,是一個不斷髮展、深化的過程。

標籤: 彙總 心理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xinlizuowen/94p02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