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熱點話題作文 >童年讀後感 >

五年級童年讀後感怎麼寫

五年級童年讀後感怎麼寫

童年很美好,很快樂,很天真,每個人都有個難忘而傻乎乎的童年。下面小編整理的五年級童年讀後感,歡迎來參考!

五年級童年讀後感怎麼寫

童年讀後感(一):

這個暑假,本來心情是無聊的、平靜的,可是,自當我接觸了那本《童年》後,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靜了……

作者高爾基似乎本來就不想告訴我們什麼,他只是想用這本傳記來描述他自己的生活罷了。雖然書中故事個個充滿着封建色彩,但是也無不乏着愛的光輝。

整本書以阿廖沙和他的外祖父母為主線,牽動着情節的發展,因為阿廖沙很小的時候,父親得病死了,母親帶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就開始在這裏進行了生活。顯然一開始是不如意的,大舅米哈伊爾與小舅雅科夫的爭鬥是整個家庭亂成了一氣。阿廖沙初步認識到外祖父家瀰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氣氛,漸漸地,他開始淘氣,因為一件小事而狠狠的北外祖父打了一頓。但是呢,這卻只是一個開端,後來越來越多的犯錯使他越來越多的捱打。小夥子茨岡卻成了他的好朋友,能在他被打時挺身而出。

他就此帶給了主人公阿廖沙無窮多的樂趣。他擅長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愛他,但他卻被兩個舅舅強迫着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墳地,中間絆倒後,被十字架壓在下面,因失血過多死掉了。

悲慘的命運總是伴隨,外婆成了她最好的夥伴,講故事是外祖母的強項。文中,外祖父的殘忍惡毒總是與外祖母的慈愛善良對比了起來。他們最後落魄了,四處分家,幾乎成了貨真價實的乞丐。

但儘管作品中描寫了那麼多目不忍睹的慘事與醜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陽光透過雲層一樣放射出了樂觀主義的思想光輝。主人公阿廖沙沒有被艱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壓倒,他滿懷信心,奮鬥拼搏,衝破種種障礙與不幸,不斷探索新生活,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內容上帶上了積極的色彩。

我不僅從這本書裏感受到了封建社會,還體會到阿廖沙的命運之悲慘,但他卻不肯屈服,繼續奮鬥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從中便想到了自己,那麼優越的生活,都不肯吃一點苦頭。稍微捱打不順心就哭泣,振作不起來了。這還是我嗎?我跟作者比起來太幸福了,卻還不懂得珍惜,我感到自己的慚愧。

童年讀後感(二):

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之後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童年讀後感(三):

高爾基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他唯一最親近的人。之後,他經歷了許許多多磨難。他只上過三年學,11歲就走向社會,過早的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守夜人、麪包工等。16歲時,他隻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在與命運的鬥爭中,他深入俄國社會的最低層,和各個階層、各種人物接觸,飽嘗生活的艱辛,從而不斷地豐富了他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而且當時受封建沙皇主義統治的社會十分黑暗,加之耶穌教條盛行,人們都信奉聖母與上帝,每一天都要在胸前劃“十字”作祈禱,但高爾基不為所動,因為他有自己的人生信念。

我的感受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世界裏,那裏沒有高爾基生活的世界那樣充滿仇恨。高爾基不論是在苦痛的受辱日子,還是歡樂的時刻,我們都要堅強的生活下去,因為有很多人對我們很好。自己的親人都在身邊,而且都十分幸福的在一齊。我們的童年十分快樂,父母都在我們身邊,和同學一齊上學,玩耍。高爾基和我們的童年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大家活在繁榮富強的國家。有老師教育着我們,父母愛着我們,爺爺奶奶呵護着我們。我們得到了無限的愛,但是高爾基他是沒有這些的。但他十分努力,敢於應對一切的困難!透過了努力成了偉大的作家。我們要向他學習。

童年讀後感(四):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説。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着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哭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説是家,不如説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着家裏的一切,脾氣十分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向支撐着。而此刻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俄國沙皇時期又會怎樣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説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完美的生活務必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dianhuati/tongnianduhou/9nne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