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家鄉的端午節 作文600字

家鄉的端午節 作文600字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端午節 作文600字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1

六月的暖風帶着棕香飄然而來,端午的氣息已經溢滿了我的家鄉。説起傳統節日,第一個想到的定是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到來的前兩天,我家已經開始忙碌起來。在那天,奶奶與我早早地買好粽葉,再拿出我精心準備的大盤,將粽葉一片片疊放好,浸泡入水中。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讓端午節提早到來。

端午節的前一天,也就是端午節前最後的準備。俗話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我家的端午節怎能少得了艾草和葛蒲呢?眼看端午節就要到了,我興奮地去買了幾株掛在門口。即可驅蟲,又有一種香味撲鼻而來。

六月七日,端午節眨眼就到了,家裏頓時變得熱鬧起來。拿出浸泡好的粽葉,再把用來包粽子的糯米沖洗乾淨,再加入鹽和醬油攪拌均勻。聞着粽葉與配料的香味,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地開始包起了粽子。

我先將兩種粽葉疊在一起,然後將它摺疊成漏斗型。不料出師不利,粽葉包得太鬆,我只好重新來過。

這一次,我吸取了教訓,包了一個結實的漏斗後,再小心翼翼地盛一勺米進去,然後放入鮮肉和蛋黃,用米填滿,接着把它包嚴實,最後用繩子綁起來。一個結結實實的粽子就這樣包好了。

晚上,全家圍坐在桌子旁吃晚飯,奶奶笑嘻嘻地把我包的粽子端上了飯桌。雖説繩子扎得歪七扭八,但爸爸媽媽還是開心的吃着。飯桌上瀰漫着棕香。我看着綠色的粽子,不僅想到了幾千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幾千年以後的我們歡樂地吃着粽子,才知道粽子來之不易啊!晚飯在一陣陣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打開電視,看着龍舟賽,品着美味的粽子,聞着艾草的香味。這的確是快樂美好的日子。但説起端午節,也不能忘記幾千年前偉大的詩人屈原。

手捧粽子,緬懷屈原。

轉眼間,端午節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我度過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2

端午節是一個有着悠久文化歷史的民俗節日,距今已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相傳是專門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皇上聽信了*臣所言,把屈原投到了汨羅江裏。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會划着龍舟往江裏仍粽子,意在:讓江裏的魚蝦吃粽子,而不要傷害屈原。

在北方,端午節還有綁花繩、戴香包的習俗呢!瞧!媽媽把幾根彩顯捻在一起,就出現了彩虹的顏色,然後,把這些繩輕輕地、鬆鬆地綁在我的脖子上、手腕上和腳腕上,這些喜慶的繩立刻給我增添了幾分神氣和英俊,就像三頭六臂的小哪吒。

另外,端午節還有一個插艾的習俗,這個習俗來原於一個古老的傳説:在唐朝末期,黃巢帶領着起義大軍,浩浩蕩蕩、南征北戰,一路上殺富濟貧,可是,由於當時通訊條件落後,,農民根本無法和黃巢、起義軍取得聯繫,最後,黃巢想出了一個辦法,在起義那天,讓農民家家户户以艾為信號,插在門上。後來慢慢地,插艾就有了“驅魔辟邪”的説法。

其實,經過千百年的演變,這些風俗雖然流傳了下來,但與它本來的意思已有了出入:粽子變成了人間的一道美食;賽龍舟變成了娛樂活動,它既鍛鍊了人的身體,陶冶人的情操,又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和交流;你看!高高插在家家户户的門沒處的艾,不正告訴我們,家家友愛、處處有愛。讓我們一下子想到:愛國、愛家、愛護、愛心、關愛、友愛、喜愛、鍾愛等等這些美好的詞語。

端午節是一個愛(艾)的節日!讓我們生活在愛(艾)的氣氛中,讓世界充滿愛(艾)吧!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3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説:“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説:“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非常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説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非常“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非常美觀,但是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夠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夠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4

1、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時人們都要採艾蒿,吃粽子,來慶祝節日。

早晨,我正在熟睡中,奶奶忽然叫我起牀説:“大孫子,起牀了,咱們一起去採艾蒿。”我一聽説採艾蒿急忙起牀。奶奶領我到地裏去採艾蒿。我聽奶奶説艾蒿還可以防感冒。我想原來艾蒿還有這麼多用處啊!

回到家,奶奶説:“我教你包粽子。”我説:“好。”奶奶説:“包粽子還有這樣一個由來,相傳,大將軍屈原為了保衞祖國的江山,寧死不屈,投河自盡。自從屈原投河自盡。人麼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在這裏投下粽子。”

我今天知道了粽子的由來並親手包了粽子。今天過得真開心。

2、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説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曆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其中寓含着很豐富的意義。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5

很小的時候我就問過爺爺,為什麼會有個端午節?爺爺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他的殉國之日也就是農曆五月初五,華夏兒女都會用包粽子、賽龍舟等傳統方式懷念他,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端午節就這樣形成了。

離端午節還差兩天,奶奶就早早把帶有濃郁香味的紅花插在門框上,聽説這樣可以驅邪,保全家老少平安。當然還提前包好了每年都離不了的粽子,奶奶包的粽子特別香,只要聞一聞,準叫你口水流個不停。這還不算什麼,最令人難以捨去的是那振奮人心的划龍舟比賽。

今年的龍舟賽熱鬧非凡,攔河大壩建成以後,陵水河更加美麗壯觀了。她已那寬廣的胸懷,擁抱着來自各地的參賽選手和熱情的觀眾。參賽隊以龍王廟、後山廟、東門廟、北關廟為單位,選出一些年輕力壯的叔叔組成代表隊。看着他們強壯的臂膀上那圓乎乎的肌肉,真叫人羨慕不已!端午節當天,各廟“船老大”老早就帶領着他們的弟子雄赳赳、氣昂昂的來到比賽地點,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很快就佔領了至高點,這樣一來,整個比賽場面盡收眼底。

只聽裁判員一聲槍響,一條條龍舟想離弦的箭般,一齊向目的地劃去。這時候鑼鼓聲、號子聲、吶喊聲和鞭炮聲彙集成了一浪蓋過一浪的歡樂海洋。每個參賽隊都不甘心落後,拉拉隊不停地揮動着五顏六色的旗子,個個喊得臉紅脖子粗。眼看後山隊就要追上來了,北關隊的叔叔們拼得連命都不要似的,快速揮動着船槳,好像出水蛟龍般以驚人的速度向終點衝刺。最後,北關隊還是獲得了第一名。我們是北關廟轄區的居民,當然感到分外自豪。

家鄉的端午節是那麼的令人難忘,從我懂事起,每個端午節都想烙印一樣,永久地留在我的記憶當中。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6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俗,我家就有一位包粽子的能手——媽媽。

媽媽説:“蘆葦葉包粽子更好吃。”媽媽先拿來三片蘆葦葉,包成牛角形,再放進米和紅豆或紅棗??????最後用葉子包上。我也學着包了一個粽子,我包的粽子不但不像媽媽包的粽子,而且米都掉出來了。媽媽説:“你的牛角形沒包緊,所以米會掉出來。”我按照媽媽説的又包了一個粽子。米終於不會掉出來了。我又幫媽媽包了幾個粽子。媽媽把粽子放進鍋裏蒸,聞着粽子香味兒,我真希望吃到自己包的粽子。半晌,粽子還沒有出鍋。我問媽媽:“媽媽,粽子什麼時候才出鍋呀?”“過一會兒就出鍋了。”媽媽説。粽子終於出鍋了,有紅豆粽子、有紅棗粽子、有豆沙粽子、還有花生粽子,其中,我最喜歡吃豆沙粽子。我迫不及待的嚐了一口,真好吃啊!

我們一邊吃粽子,一邊聊天。我問爸爸:“爸爸,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爸爸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韓、齊、秦、趙、楚、燕和其他一國為了爭奪中原土地,中原上炮火連連。楚國有一位屈原的人,他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他叫楚王不要聽那些小人的讒言。發動戰爭。讓百姓背井離鄉,顛沛流離,苦不堪言。楚王不但不聽屈原的勸告,還把屈原趕出宮。悲痛的屈原寫下了《離騷》和《天問》。後來,他聽説楚國亡了,非常難過,他就來到汩羅河,抱着石頭跳河自盡了。附近的漁民知道這件事,就想方設法把屈原的屍體打撈上來,可是怎麼也撈不上來,好心的漁民們怕水裏的小魚小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就把粽子放進水裏給小魚小蝦吃。希望能保全屈原的屍體。至今,這個故事還在流傳。因為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屈原跳河自盡的那一天也是農曆五月初五,所以端午節要吃粽子。”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能吃到美味的粽子,還能感受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7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説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首先把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後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着,汗水無聲的落着,終於,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

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屈原,楚國丹陽人,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屈原為人性格耿直,卻因在修訂法規的時候,不願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老百姓打撈他的屍體,結果一無所獲。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定於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8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在這陣陣兒歌聲中,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要問端午節的來歷,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給大家講其中一個吧: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邊做官。昏庸的楚王總是聽信那些奸臣、小人讒言,不聽屈原的忠言。後來楚王竟把屈原削職流放了。在流放的過程中,屈原看見楚國都城被敵軍佔領,百姓遭殃,慘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憤,於是跳江自殺。人們非常傷心,划船找屈原的屍體,還包粽子給魚蝦吃,希望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體。於是,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就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用包粽子、賽龍舟的形式表達對屈原的緬懷之心。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呢!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避邪。粽子幾乎是每家每户過節必不可少的物品,奶奶在包粽子前,總是要先把粽葉泡上很長時間,再煮上一天。裹粽子時是先取三片煮好的粽葉,圍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往裏面放些糯米,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餡料,諸如:花生米、紅豆、肉、蜜棗等等。再用棉線捆起來,一個玲瓏可愛的粽子就誕生了。但現在還不能吃,還要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我們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開一個熱騰騰的粽子,蒸汽直衝天,而粽子活像個老爺舒服地躺在粽葉裏。糯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金銀剔透,就像一顆顆璀璨的鑽石。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草葉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顧不上燙,咬了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

在今年的端午節裏,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品嚐了美味的粽子。這真是個快樂且有意義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9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同學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哪個節日嗎?對啦!那就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指農曆五月初五,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關於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戰國時代,楚國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頭自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都紛紛划船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的屍體免遭害。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中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傳統節日中可以算是很隆重的。那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掛香包,划龍舟和掛艾蒿等習俗。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都會到外婆家過。外婆都會包許多香噴噴的糯米粽子,粽子裏面放一大塊肥肥的大豬肉或甜蜜蜜的大棗就會更加香甜可口,耐人回味。吃完香噴噴的粽子後,外公就會拿些雄黃酒蘸在我們小孩子的額頭上和頭頂上。聽外公説,這樣夏天的時候就不會被蚊子叮咬了。

現在,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它是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發揚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10

端午假期的第一天,陰雨綿綿,在家悶極了,媽媽説帶我去參觀藝術展覽,我的作品也在那裏展出呢!

我們先上二樓參觀,一上樓,幾個蹦蹦跳跳的人兒迎面走來,他們手拉手,一個高高地踢着腿,一個在奔跑,另一個人蹲着馬步,一副準備接球的樣子,真是栩栩如生啊。仔細看,這些人兒是用透明的膠帶纏成的,而且是空心的。我又圍着他們左看右看,始終不明白它們是怎樣做成的。

繞過這些運動者,一片連綿起伏的羣山出現在眼前。走近看,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原來,作者是用一摞摞的紙張,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地擺出樓宇的模樣,勾畫出一副城市的`俯瞰圖。咦,怎麼還有NB的字樣?解説員説,這是寧波的城市景觀。作者的想法真妙啊,但我想,設計、建造了這些大樓的人更厲害。

下到一樓的展廳,迎面靠牆擺着一整架小泥人,在那兒嘻嘻哈哈地笑呢。有的眼睛眯成一條縫,張大了嘴巴,露出一隻可愛的牙齒呵呵笑;有的抿着嘴,微微笑;有的露着兩排大門牙嘻嘻笑,有的回眸一笑,有的燦然一笑,有的捧腹大笑、有的莞爾一笑各個笑容可掬,令人忍俊不禁。作品的名稱就叫微笑生活,每個小泥人都那麼美,充滿歡欣的眼神,讓我的眼睛無法移開。

就在我入迷地觀賞泥人時,後背被人輕拍了一下,原來是和我同一畫室的同學無宇,她興奮地對我説:看到我們的作品了嗎?説着,就一把拉着我衝到展廳的另一頭,大聲説:看!那幅我們花費了好長時間才完成的誇張臉譜就掛在牆的正中間,豔麗的色彩,誇張的造型,在那麼多精彩的作品裏,它顯得一點也不遜色啊。一剎那,我心裏充滿了驕傲。

在展廳,我們呆了整整一個上午,久久不願離去。那些造型獨特的小花馬,憨態可掬的青蛙合唱團,韻味十足的仕女真美啊。我願意繼續學習畫畫,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11

我的家鄉在蘇州,蘇州端午節的民間習俗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別的地方大都是紀念屈原,而我們蘇州卻是紀念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的。

伍子胥為吳國立下赫赫功勞,最後卻被吳王夫差賜死,投入河中,那天,正是五月初五,端午。從此,我們蘇州的百姓和伍子胥的後人都會在端午節祭祀伍子胥,往河中扔粽子,放生河蚌和泥鰍等活動。

在伍子胥死後206年的這一天,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無論是巧合還是刻意,人們都以同樣的方式去祭祀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由此可見,我們蘇州過端午節活動還是全國的鼻祖了。

説起端午節,划龍舟自然是必不可少了。我們這邊屬江南水鄉,河道眾多,所以划龍舟的風俗到處都有,傳説我們吳地的祖先自認為是龍的後代,賽龍舟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取悦蛟龍;將各種食物裝入竹筒,裹以樹葉,投入水中,與龍共食,(這估計就是粽子的雛形)所以説紀念龍神是我們蘇州端午節的最初由來。

還有不得不説的粽子,大家都知道嘉興粽子很有名,殊不知我們蘇州的粽子,不論外形,內容都是五花八門,數不勝數,有機會大家來我們蘇州,品嚐一下。

蘇州過端午節還有食“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黃和雄黃酒,主要目的大概就是辟邪消災,是不是比較豐富啊。細想起來,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好多好多,不是一時能講得完的。

所以,端午節到了,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蘇州來玩,感受吳地端午的文化。正如兒歌所述: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1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五月節。在這一天,人們一般會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或菖蒲、喝雄黃酒……各地習俗不盡相同。

那麼,端午節的習俗又是怎麼形成的呢?讓我來為你一一解答吧!

首先是吃粽子。傳説戰國時期的楚國大夫屈原因屢次向昏庸的楚傾襄王請求提拔那些有才能的人,損害了那些唯利是圖的王公貴族的利益,遭到了讒臣的污衊,被髮配到偏遠的地方。公元前278年,秦國入侵楚國,楚國的全部土地被秦國納入了自己的版圖。屈原得知這一消息後悲痛欲絕,併為自己無法做任何事情而痛苦,於是他寫下了《懷沙》後,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汨羅江。周邊的百姓得知這一消息後,駕着漁船到汨羅江打撈屈原,卻都無功而返。後來,人們怕江中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將煮熟的糯米糰丟進江中餵魚蝦以保屈原軀體。

掛艾草、菖蒲,則是人們為了驅瘟辟邪而形成的習俗。在古代,五月也稱為“惡月”,瘟疫盛行,人們會把艾草、菖蒲掛在大門上,以保一家平安健康。也有人把艾草曬乾,用火點燃後,用來驅除家中的蚊蟲等害蟲。艾草和菖蒲都可以做為香囊裏的材料,利用其氣味使自己免受蚊蟲叮咬。當然,這也寄託着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在這一天,有的人還會喝雄黃酒來驅邪扶正,這是因為端午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為“聖日”,古人認為在這一天喝藥酒更有效。這時,你應該會想到小孩不能喝酒,該怎麼辦呢?沒關係,可以把雄黃酒摩擦在手腳,達到驅除蚊蟲的效果。也可以用雄黃酒在額頭上寫個“王”字,這個字並不是代表着長輩想讓他的子孫成為大王,而是希望邪惡之物遠離子孫,祈求他們將來平安幸福。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對端午節的習俗有了更深的瞭解呢?這些習俗,我們家鄉年年都有。如果想切身體驗一番,歡迎您到我的家鄉來做客。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13

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因為端午節是中國古代留下的傳統節日,所以每年只有一次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有划龍舟、包棕子、五月草煮雞蛋、灑雄黃等活動。我就跟你説説灑雄黃和包棕子吧!每到端午節的十二點整,我看爺爺都要把白酒和雄黃攪拌起來,再灑在房子的每個角落,因為許許多多的蟲子怕雄黃,只要一灑雄黃我們什麼蟲子都不怕了。然後把雄黃和白酒倒在了碗裏,把每個小孩子都拉過來,接着把小孩子的頭頂、耳朵、手掌心、肚臍都要擦雄黃,因為這樣也就不用怕蟲子了。

我不僅要給你們介紹灑雄黃,還要給你們介紹家鄉的包棕子呢!每到端午節的前兩天,我看媽媽就早早地起來,一看,天空上有一層層白濛濛的霧,我想起媽媽昨天對我説過今天早上要去買棕葉、糯米、豬肉、蛋黃、香菇及水草繩。只見媽媽從白濛濛的霧裏出來了,手裏提着一大堆東西我想一定是包棕子的材料。媽媽把棕子放到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洗掉棕葉上的灰塵,把糯米放水裏洗三十秒,還藏在糯米里面的水分要晾乾,準備十幾塊像正方形的豬肉,五六個蛋黃,再把二三個香菇切小小的。開始包棕子了,把這些配料放在棕葉裏面,再把糯米放在配料上面,用草繩紮緊,一個四角棕就完成了。家鄉還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雙腳棕等等。聽媽媽説,包棕子和賽龍舟都是因為紀念詩人屈原,怕屈原的屍體會被江裏的魚吃掉,所以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才有了包棕子和賽龍舟這兩項活動。

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節,這就是有趣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14

有關這傳統的節日,有很多種説法。在此我只想説我家鄉的端午節。

自從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後面跑開始到離家工作幾乎每個端午節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過的。

有很多年,我爺爺都黎明前就挑過來無根水,又上山採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夾在門把後,還夾在咱們姐弟幾個的耳朵上。這過節的氣氛就是在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瀰漫開來。無需任何華麗的語言,滿是對兒孫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時我爺一給我夾上我就能醒過來,而有時卻是聞到那艾蒿的陣陣清香後慢慢才從睡夢裏醒來。不管咋醒這天早晨沒喝無根水以前是不能説話的。平時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咱們幾個這天都很乖的,喝完無根水,象徵性的用無根水洗洗臉,下一個程序該分雞蛋了。雞蛋是我媽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時雞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爺爺奶奶總分給他s十個,而咱們姐妹幾個能分到六道八個。每每這時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給我一兩個,還不忘在我後腦勺上輕輕拍一下。

咱們揣好分得的雞蛋,叫上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發。必須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頂端,然後回頭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鄉已綠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還有鄰村的都從四面八方往這趕。

男孩們領着小狗,吹着口哨從咱們身邊呼嘯而過,看誰能第一個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時不穿鞋的,網上褲腿就上,有時還倒滾回去。每爬上一個小山丘拿出雞蛋相互磕一下誰的現碎現吃她的雞蛋,所以分雞蛋時都挑紅皮兒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處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揮手,喊叫,就這樣邊吃雞蛋邊上。四五個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風伴着歡笑飛舞,春日迎着咱們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歡快地在震動。

等瘋累了,玩夠後,滿身是沙子的咱們回到家時,香噴噴的韭菜卧雞蛋,還有我媽烙的蕎麪餅已經擺好了。

家鄉的端午節_作文600字15

家鄉的端午節是菖蒲艾草味的。每到五月初五,我們每家每户的門口都會掛上菖蒲和艾草,大人們也會把艾草煮水給一家老小喝,還用艾草水給孩子們洗澡,使得記憶裏的端午節,總是一股菖蒲艾草的味道撲面而來。

我的家鄉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裏植物甚多,連着山水,讓人長在裏面的人都親近着大自然,熟悉的大自然。然而,每到端午時節,也就是五月初五這一天,我們似乎就聞不着其它植物的清香了,撲面而來的都是菖蒲的味道、艾草的味道。到了這一天,大家都會去山上摘許許多多的菖蒲和艾草回來,有的掛在了自家門上,有的幫着掛到了鄰居家門上,還有剩的許多艾草,人們會用來煮水,喝一點,更多的是用來給孩子洗澡。

從小我就是洗着這種艾草水長大的。每到端午時節,我每天都會用上家裏的大木桶洗澡,爸爸媽媽會把艾草煮出來的水給我當做洗澡水。據説洗了這樣的艾草水,小孩子就可以不長痱子了。我不知道我從小不長痱子是不是因為洗了艾草水的緣故,總之別人夏天裏會長在身上的那密密麻麻的小紅點,從來沒有在我的身上長過,或許這真的可以歸因於端午時節每天都會用艾草水來洗澡吧!

家鄉的端午節,其實也會灑雄黃酒、吃粽子,不過因為我不喜歡雄黃酒把白素貞變回一條蛇的故事,我也就忽略了雄黃酒這個習俗,至於吃粽子,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是一個愛吃糯米食,腸胃又消化不了糯米食的小孩,或許你也會像我一樣,在端午時節不去掛念粽子,不去惦記着別人都可以好好享用的粽子了。

回想下來,家鄉的端午節還是氣味讓我更加難忘,那菖蒲和艾草的味道,讓人聞了舒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jiaxiangzuowen/zwnxwr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