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發現作文 >

有關科學發現作文4篇

有關科學發現作文4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發現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科學發現作文4篇

科學發現作文 篇1

今天,爸爸給我買了一些化學材料,這就組成了我的“移動實驗室”,在這個實驗室裏有:長短不一的滴管;三個小玻璃儲物罐;大小各不相同的試管;黃色的PH試紙……

樓上的哥哥和我一起做了一個實驗,先將米放入燒杯中,加少許清水,用藥勺攪拌,直到自來水變的白白的,再加入一些碘酒,可以發現:水開始變成青銅色,然後變成咖啡色,最後變成黑色。原來澱粉可以和碘酒發生化學反應,這時哥哥問:“你想不想再把顏色變回來?”我疑惑的説:“什麼,什麼?這怎麼可能呢?”哥哥胸有成竹的説:“你等着看好戲把!”説罷,就往自己家跑去,等他回來手中有個調羹,上面有一些橘黃色的粉末,哥哥説:“你可看好了!”説完就將其放入黑煤似的水裏,再慢慢攪拌,水慢慢又變成了原來的顏色,我情不自禁的叫道:“哇……”我問道:“你剛剛加入的是什麼東西?”哥哥説:“那是完美集團的氨基酸片,因為氨基酸片的原料裏含有沙棘。”我好奇的問:“那我們家的 ”21金維它“有這個功效嗎?”哥哥説:“你自己去嘗試一下吧!”我又按以上方法試了一遍發現21金維它也有這種功效,只不過比氨基酸片差一點。這時候一大堆問題出現在我的腦裏:“大米中主要成分是澱粉,那澱粉是又什麼組成的?”“碘酒裏有什麼成分?為什麼會和澱粉發生化學反應?”“氨基酸片和21金維它和碘酒、米之間究竟有着什麼祕密?”

化學真奇妙啊!我只要刻苦鑽研,任何難題在我面前將只是小菜一碟,到時候世界著名的化學家一定就是我!

科學發現作文 篇2

科學中有許多奧妙,而我今天就發現了科學的祕密。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小敏啊,今天要來客人了,快去準備些茶葉蛋!”在廚房裏忙碌的媽媽又在下命令了。“哦!”我應了一聲,從櫃子裏拿出炊壺,從冰箱裏取出一些雞蛋,拿了些許茶葉,便在炊壺裏塞。又來到水池前,接了些水,便放到電磁爐上煮。“小敏啊,煮個七八分鐘就用筷子夾以下,若夾起不掉,那就説明熟了,否則,就沒熟哦!”媽媽已忙得不可開交,還不忘叮囑我。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流逝了,我看了看手錶,已有八分鐘,我隨手抓起一塊抹布包着炊壺頂小心翼翼地揭開。這時,一個個白嫩嫩的“小娃娃”正在裏面歡快地跳舞呢!我拿起一雙筷子,看準一個最大的雞蛋,就朝它“攻擊”。就在那一瞬間,調皮的雞蛋“娃娃”飛快地滑了下去。哦!原來它還沒熟!

按照媽媽教的方法,我果真很快的挑出了生熟雞蛋。

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有什麼奧妙呢?我的小腦袋飛快地轉動起來。最後,我百思不得其解來到媽媽身邊,詢問道:“媽媽,為什麼您教我的方法可以分辨出生熟雞蛋呢?”媽媽停下手中的“工作”,撫摸着我的頭笑眯眯地説道:“那是因為煮了一會兒時,當你用筷子夾起雞蛋,若雞蛋是生的,那雞蛋裏就是流動的液體,自然就會滑落,而雞蛋熟了,雞蛋裏的液體就會凝結成固體,自然就能很快地將它夾起嘍!”“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呀!”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雞蛋真有趣!它帶領了我們探索自然界中的奧妙,讓我們懂得了只有從小愛科學,勤動手,善於觀察,善於發現,才能攀登科學的高峯!

科學發現作文 篇3

我發現科學就在我身邊,最近科學老師給我們講了有關浮力的實驗。讓我們知道了物體不僅有重力,而且還有浮力。

當浮力大於重力的時候,物體就會在水中浮起來;當浮力小於重力的時候,物體就會沉下去,當物體的浮力等於物體的重力的時候,物體就會懸浮在水中。

我們做了三個對比實驗。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

首先老師準備三個玻璃杯,裏面放半杯水,各放一個乒乓球,一個浮在上面,一個懸在水中,還有一個沉下去了。為什麼呢?同學們想知道其中的答案。

科學老師另外準備了一個乒乓球,把它放在水中,它就會自動地浮在水面上;接着,老師把這個乒乓球讓小針扎着小孔,然而把它放在玻璃水槽裏,浸在水中讓乒乓球裏注滿水,然後把它放在玻璃水槽中,乒乓球就會沉在水中,緊接着老師把裏面的水放了一半,乒乓球就會懸浮在水中。

老師向大家提了一個問題: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個乒乓球讓它浮起來呢?大家把眼睜得大大的,都疑惑不解地望着老師。緊接着老師把這個懸浮的乒乓球放在開水中,然後用塑料匙往玻璃杯裏倒鹽,一邊倒一邊攪拌,慢慢地發現乒乓球浮上來了,最後只有一少部分沉在水中。我感到十分的驚訝,為什麼呢?我想知道答案。老師馬上説中了其中的祕密。原來,鹽水的比重比水的比重大,浮力就大,所以乒乓球就會浮上來,我恍然大悟:通過這堂實驗課,讓我知道了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科學就在我身邊。

科學發現作文 篇4

科學課上,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項有趣的作業——製作一個小樂器。做什麼好呢?我想來想去,還是做個復古版的古琴吧!説來,這還真有點意思呢!

首先,我先想到了紙盒子,造價低,適合利用。我找來了一個長15釐米的紙盒,作為古琴的底座。那麼琴絃嘛,我就用媽媽縫衣服的白線吧,這樣的線會比較耐用。嗯?對了,古琴的音高,好像還是用琴絃下面的墊座決定的。墊座我就用幾個小紙盒吧,我找來了幾個大大小小的盒子,這樣就搞定了。我信心滿滿地把我的部件進行了組裝,我看着自己毫不費力就做出了一個樂器,心裏美滋滋的,下面就該試彈了。

我迫不及待地撥起了琴絃,結果差點沒氣暈過去。這是什麼古琴啊,發出來聲音甕聲甕氣,完全沒有了古琴蒼老聲音的樣子。用紙做出來的“土古琴”,經過老爸的一番“***”,真是漏洞百出啊。首先,繩子不夠繃緊,以至於發聲不響亮,甚至有的發不出來聲音,然而人共要把一條繩子繃得特別緊,實在有些困難。還有就是下面的墊,盒子,不能隨意改變高低,用起來很笨拙,更別提外觀多難看了。最重要的是,繩子由於太過緊,把盒子有的地方勒的`凹了下去,你説失敗不失敗。這三點,就象徵着我的古琴製作全部失敗了,我氣得把它一摔,不想幹了。

我轉念有想了想,人家愛迪生失敗了一千多次才發明出了燈泡,我才失敗了一次,怎能就此停手呢?想到這裏,我又撿起了我的“土古琴”,把失敗的原因一條一條詳詳細細地列在紙上,有一條一條的找到排除的方案。經過一番考慮,我決定把所有的材料進行一次轉變,試試看吧。我在工地上,找到了一塊廢棄的小木板,它的顏色比較深沉,看上去很蒼老的樣子,也顯得特別有古典氣息。我還在上面寫了兩個“糟糕”的毛筆字——“古韻”,讓它看起來好看。我認為,在撥動琴絃的同時,底板會震動,木頭應該會比紙盒的震動要大一些,所以我換了一個底板。琴絃我改成了質量好一些的橡皮筋,這樣能讓它繃得很緊,只有繃得緊了,聲音才能發出來。墊座我換成了幾枚釘子,這樣就可以用錘子來調試音高了。

我把釘子從低到高定在了木板上,把橡皮筋繃好,看起來還真有點古琴的樣子。我又去買了一副假的塑料長指甲,這樣就能彈奏了。我摸索着彈了一首《植物大戰僵死》主題曲,還真有點那意思呢!聲音比原來大了一些,聲音也長了,更加悠揚了,變化非常明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原來絃樂器都有一種“共鳴”現象。它都有一個共鳴器,撥動琴絃,盒內空氣震動,同時又引起盒子本身震動,才會發聲。紙盒空氣不是密封的,效果不明顯,木板則是實心,效果不稍微好一點點,但是還是不夠響亮、透徹。如果是空心的木盒子效果會好很多的。可是找不到木頭盒子,所以只能用木板代替一下。

這回做樂器,讓我又明白了一個科學道理。原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你只要有一雙觀察的眼睛,就會發現科學的奇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faxianzuowen/jnw28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