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雨巷 >

讀《雨巷》有感(3篇)

讀《雨巷》有感(3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雨巷》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雨巷》有感1

漫步於阡陌田間,歲月悄然轉換,滄桑踏進了我的眉心鬢角,只有你,一柄油紙傘,一簾蘇青白裙,簡簡單單,僅此而已,但你的模樣已在我的腦海裏深深烙印,揮之不去,忘不了你身影,忘不了你容顏。

回眸在江南街角,只為得你嫣然一笑,清邁腳步,徘徊在這寂寥的雨季,望着紅塵中漎然流過的身影,忘也不是,記也不是,毫無頭緒,問天,天不語。本抱着你我可以並肩攜手在這街頭,淡然光陰沫沫,這一切的夢境不得不一次次破碎在殘酷的現實中。傷痛,悽然的淚無奈滑下臉頰,在我的指尖悄然落下,孰人問我傷悲,孰人給我安慰;痛楚,期許早已驚醒了心海那一縷千年不滅的旋律。你模糊的身影,把我推進了苦痛的深淵,或許千年的輪迴已不足矣,任歲月幾般,你都是我依舊等待的蘇青白裙的女子。

看不盡你我前世情緣,一眼忘川,許你憔悴我容顏,因為等你,婉拒了種種的幽麗暗香;因為等你,謝絕了塵世中的萬千茶靡。只因忘卻不了那一份深情,只為等你撥付我內心那一線清商古曲。

無奈兩岸花,花開開彼岸,花葉無緣相見,年年花傷語,歲歲盼伊歸,孤燈單影,千年夢迴,悽悽怨怨別離,日日夜夜思緒,相逢一瞬情緣,更帶你他日得續,一曲相思曲不盡輪迴,紅了櫻桃又綠了芭蕉。

當再次茫茫穿過雨幕,和着往日的舊曲,你,似乎向我走來,看清了那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但或許,終究只是夢一場。

讀《雨巷》有感2

猶記得初次遇見她的那天,雲淡風輕。如煙花般的三月,稍縱即逝。丁香爛漫的綻放,香氣一陣陣撲到她那流淚的臉龐。

細雨淅瀝。青石鋪就的悠長小巷,望也望不到頭。自那次初見,我的腦海裏時時浮現出她的模樣。撐着油紙傘,念着她那憂傷的目光,默默彳亍着,靜靜尋覓着,多希望在這寂寥的雨巷,逢着這位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

若不是家族恩怨,若沒有家人的歇斯底里,我們,或許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苦。或許我們也可以像其他的情侶一樣,在一個飄香的季節結成連理。可如今,這一切都變成了幻想。

我們,可不可以不勇敢。這樣就可以懦弱地藏匿在巷子裏,不顧他人的閒言碎語,不管他人的指手畫腳。只有我們,相互攙扶着,在這浪漫的小巷裏攜手到老。

明明知道你已隨父母離去,明明瞭解你已經不會再出現在這條小巷裏,明明千遍萬遍地告訴自己忘記你。已經不能和你呼吸同一城的空氣,已經感受不到你的氣息。丁香花又開,婆娑的花影裏,你憂愁的目光在我的記憶裏投影,湮染了往事的靜謐。如果可以,願人生只如初相相遇。

我似乎還能看得到,你帶着愁怨向我走近,默默吐出一句————今生君負我,來世亦念君。你太息般的眼光灼傷了我,我聽到風雨都在悲泣,你靜靜的遠了,遠了。我向着你的背影,喃喃道,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讀《雨巷》有感3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彷彿你消失了一樣,你從遠處聆聽我,我的聲音卻無法觸及你……”聶魯達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就像所有追求者那般,早已記住她的樣子,愛她,渴求她,而她無法聽見自己真情的告白。

無法觸及,又如何走向心愛的姑娘?

這種真情在《蒹葭》與《雨巷》中皆有體現。《蒹葭》借景起興,意境朦朧、亦真亦幻,伊人可望不可即,似一草葉搖曳白水盪漾的夢……此詩源於先秦時期,而在常人印象中,秦風的詩應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般粗獷豪邁。若只看“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類詞句,誰又能想到它誕生於先秦?正所謂“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那剛勁之下,也藏有一顆渴望的心。

《蒹葭》所描述的、追尋意中人的景況,委婉動人。儘管與伊人相會不易,由此引發自己的空虛與惆悵,但執著的精神不變。對待愛情不棄不怨,對人生仍是永不停息,這是它留給後人的愛情觀與人生觀。

《雨巷》中象徵手法的運用是它一大特點:如“丁香”、“雨巷”、“油紙傘”。最富象徵意味的是“丁香姑娘”,她是追求的'象徵性意象,同樣表現了執著的精神,而《雨巷》的惆悵較於《蒹葭》來説是更濃些。如其中多個描寫感情之詞:“彷徨”、“寂寥”、“愁怨”等,都渲染了一種愁苦的情感主調,點明求之不得的感傷:姑娘出現了,但轉瞬便已離去,唯留下自己在雨巷獨自彷徨。雨巷悄然恢復寂靜,可那眼光與歎息,卻久不散。此詩擁有詩歌節奏的音樂性,形式有意味,成功營造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

從深層的角度來看,戴望舒詩中的姑娘就是他可遇不可求的一切美好的化身。即便無法再得到她,他仍然感受着那姑娘留在雨巷的清冷與哀怨。而這哀怨亦是他自己的:詩的最後一節,將“我希望逢着”改為了“我希望飄過”。雖然這表明他的希冀仍在,但卻讓人感受到他的希望已愈加渺茫。漫漫的追求路,儘管渴求,也只剩一人獨自去走。而用《蒹葭》所表達的觀點來看,對於求而不得便又是另一方態度。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是人是物?是理想,還是一個概括性的象徵?我們不得而知。它是眼前的虛無,不斷追逐卻永遠無法觸及,然而世上並無完美之物。美之所以成其為美,正是因為它的不可得,給予鼓勵的或許就是追求的過程本身。都説過程較結果更為重要,實是言之有理。

雨中蒹葭,具備一種精神,更活出了一種境界。秋雨淅瀝,葦湖深處煙雨瀰漫,這是未知。而正因為追求的未知,無法預測將來的結局,才讓追求的精神與過程物有所值。日出之美便在於它脱胎於最深的黑暗。若不通過黑暗之徑,如何抵達黎明?因而更要投入生活,追求美好,一如曾經。

標籤: 有感 雨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uxiang/mklv7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