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鄉愁 >

人教版《鄉愁》教學

人教版《鄉愁》教學

《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人教版《鄉愁》教學

一、教材分析

《鄉愁》是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4課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為具體落實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編排的《課程標準》中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余光中的《鄉愁》選擇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四個意象,表達了千萬遊子的思鄉之情,表達了他們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結束,祖國統一大業儘快實現的心情

二、教學目標及難重點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品味詩歌語言,瞭解詩人的情感2、瞭解詩歌的寫作順序和感情線索能力目標:1、通過反覆朗誦,能説出詩中的四個意象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入情入景的體驗作者的思鄉之情

2、體會語言特點及詩的結構美和音樂美情感目標:學習詩人熱愛故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激發學生的愛國激情,喚起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説出詩中的四個意象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位揣摩語言;

(3)體味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難點:情感的體驗和美感的薰陶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對比閲讀法、拓展延伸法

四、教學環境及設備、資源準備

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認識生字詞,能獨立朗讀課文

教師準備:教學設計 學生評價資料

教學資源:ppt課件、音頻資料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設備資源

應用分析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文學常識介紹

新課學習之朗讀訓練,整體感知

品味語言

體會情感

寫作特色

課文總結作業延伸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a.通過回憶思鄉詩句導課

b.《鄉愁》歌曲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余光中(1928~ ) ,是當代台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192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1949年去台灣,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58年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台後任師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2012年4月,84歲的余光中受聘為北京大學“駐校詩人” 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萬聖節》《白玉苦瓜》等作品

海峽兩岸至今仍然處於分離的'狀態《鄉愁》寫於1972 年,當時,大陸與台灣幾乎隔絕回憶起70年代初創作《鄉愁》時的情景,余光中説:“隨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三、朗讀訓練、整體感知

1、播放余光中配樂詩朗誦《鄉愁》,讓學生仔細地聆聽從而讓學生進入詩中美妙的境界 要求學生感受詩中的真情,邊聽邊想象詩句呈現的畫面;要求學生注意聽朗誦的技巧

2、幻燈片顯示朗讀詩歌的要求,出示自學指導:自由放聲朗讀,思考:用什麼樣的語速、語調、節奏,讀出什麼感情來2分鐘後挑出你喜歡的一節,看誰讀得好,讀得有感情

3、投影顯示課文停頓指名讀,學生評價

4、聽讀,學生品評

四、細心品味語言

1、大聲朗讀,看看抒發的什麼感情那些地方寫得好?

預設:這一節寫出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疊詞“小小”用的好,郵票雖小,思念濃濃;“一枚”用得好;“這頭”、“那頭”用得好

2、自學指導:請同學們再次大聲讀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你喜歡哪一節?看看它抒發的又是什麼情感?哪些地方寫得好?3分鐘後交流

3、自學指導: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這四節有相同又有不同,能告訴老師你的發現嗎?

五、再悟情感

1、這首詩的每一節都構成了一幅獨特的畫面,學生交流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的解讀,師生評價

2.研究性學習

標籤: 人教版 鄉愁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xiangchou/7x9w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