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小石潭記 >

小石潭記教案

小石潭記教案

一、教材依據:

小石潭記教案

教學設計的《小石潭記》一課是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6課,所用版本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

二、設計思路:

1、教材分析: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敍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緻,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2、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在七年級學習了十多篇文言詩文,在八年級又系統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到第四個單元的文言文學習時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積累,能借助註釋、工具書和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對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也已具備了一定的能力。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文言文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思想:

課堂上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者。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為二十分鐘,因此本課的設計以趣味為導入點,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知識的建構與重點、難點的突破。

4、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本課的學習中通過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朗讀競賽幫助學生掃除字詞障礙,加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的建構與重點、難點的突破,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悦,不斷髮展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最終養成自主積累的習慣,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品味和文學素養。

三、教學過程:

1.藉助背景相關的《江雪》,導入文本

學生背誦柳宗元的詩《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分析指出這首詩中最能表現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並結合這首詩的意境説明原因?

(表現作者心境的是“孤”和“獨”兩個字在孤寂、冷清、高遠宏闊的背景下,詩中的主人公在“釣寒江雪”,這就是詩人當年參與改革失敗被貶時的心情寫照前人説“遠在江湖礪心志,古來貶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貶永州做司馬期間也寫了諸多的優秀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記》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記》之一,這些作品中作者借景抒懷,與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2.指導學生閲讀初步把握文意:

(1)教者範讀,引領正音 (要求:學生在文中圈出易錯、難讀的字)

(2)學生自由朗讀,揣摩理解文意(讀出感興趣的內容,讀出疑惑問題)

(3)學生自主閲讀助讀提示:

①作者及隨行人員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麼?(清脆悦耳的水聲,帶來的內心的喜悦,嚮往是伐竹的動力)

②文章都描寫了哪些與小石潭相關的景物?(設計此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細緻閲讀文本:抓住水、石、樹、魚、源、岸、環境等特點深入領會文意)

③作者在對哪些景物的觀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水聲、游魚)

④作者對本次遊覽的總體感受怎樣?(用原文語句回答)(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3.深入文本,細讀小石潭:

(1)指導學生深入文本,結合註釋,利用工具書討論探究

①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怎樣?在這一過程中,作者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請找出來

(循聲而至,砍竹成路,下見小譚;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

②從“伐竹”這一細節中你感悟到了那些?

(發現了這裏人跡罕至無路可走;發現了作者喜悦之高、興趣之大,克服重重困難也要覓得小潭)

③小石潭的全貌怎樣?

(潭底為整塊石頭,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巨石,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④請你依據文章內容概括出課文是按找怎樣的遊覽順序來寫的?

(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

⑤文章在寫景中用了什麼寫法?(先聞其聲,後見其形,用的是"移步換景"的寫法)

⑥潭水和游魚各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潭水之清和游魚之樂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説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裏遊,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彷彿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裏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天空的時候,着一鳥而讓觀者感知天空的遼闊高遠,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面烘托的寫法)

⑦我們再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作者採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幻化到魚兒身上,彷彿魚兒也會像人那樣感到快樂似的)

⑧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那些特點來寫的?運用了那些修辭方法?

(抓住溪身的蜿蜒、曲折,小溪的或明或暗,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動靜結合,準確地抓住景物的特徵進行描寫)

⑨文章後部分的淒寒的感受與上文中的“樂”,對比鮮明,你是怎樣體會這種情感的變化?(這種情感變化足以説明,作者被貶謫的悲涼是他心中的主調,寄情山水的歡樂只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觸發便顯露出來設計此題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在矛盾中發現人物的內心情感,領會文章感情所在)

4.總結拓展

①總結全文

王國維説“以自身觀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極富作者的生活個性,是“柳”化了的山水他描繪小石潭的石、水、光影、游魚、樹木,着力渲染出了淒寒幽邃的神韻,抒發了寂寞處境中悲涼悽苦的情感遊記裏傳神的描寫,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寫法,精練的語言,很值得我們學習

②拓展延伸:

關於崔氏二小生:

柳集舊注:“崔簡之子也”據柳宗元《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權厝志》舊注:“崔君名簡,字子敬”又文中“夫人河東柳氏”句下注:“簡娶公之姊”據此,則“崔氏二小生”當為柳宗元的外甥

標籤: 教案 潭記 小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tanji/zz4l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