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思鄉詩 >

羈旅詩鑑賞指導

羈旅詩鑑賞指導

引言:所謂“羈旅”,即因上述種種原因,長久寄居他鄉之意。這類詩,多抒發綿綿的鄉愁,對親人無盡的思念和鬱郁不得志之情,到唐代,羈旅詩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學樣式,成為唐詩中的一個重要門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羈旅詩的鑑賞指導及鑑賞實例,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考點闡述】

中國古代有的詩人,長期客居在外,滯留他鄉,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或被貶赴任途中,或遊歷名山大川,或探親訪友,他們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由此觸發靈感,寫下詩篇,就叫做羈旅詩。這類詩,或描述個人遊歷見聞感受,或表現思親懷鄉之情,或將敍事與抒情相結合,大多抒發綿綿的鄉愁,對親人無盡的思念和鬱郁不得志之情,凝聚了詩人的人生感歎、漂泊愁苦,表達了古人對親情、友情的重視,有極高的人文價值。這類詩情真意切,真實地表現了客居他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嚮往。這些感情是人類亙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鳴,所以羈旅詩大多淺顯易懂,符合《考試説明》上“能閲讀淺易的古代詩文”的要求,因此備受命題人的青睞,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此類試題的命題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對思想內容的感受與理解、對遣詞造句的鑑賞以及對相關表達技巧、表現手法的辨認與評析等。

【知識梳理】

一、羈旅詩常見主題:文人失意、漂泊哀傷、思念親人、生活潦倒、互勉互慰、珍愛友誼。

二、羈旅詩常見意象: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情感的無奈;時空的永恆;思鄉思親。孤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寒蟬——悲涼。猿猴——傷感。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沙鷗——飄零;傷感。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

三、羈旅詩常見節令: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詩人在人日大多表達思家、想友的感情。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張燈結綵,所以元宵又稱為燈節。社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春分前後,農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這是春社;而立秋後第五戊曰,稱為秋社。古人多借這個節日集會競技,開展難得的娛樂活動。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清明:三月的節氣名,也是祭祖掃墓的日子。上巳(陰曆三月三日):此日人們臨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後來演變為水邊宴飲、郊外春遊的節日。端午:五月初五日。七夕:七月七日,傳説此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在古詩中多借七夕表達愛情。中秋: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月色最好,是闔家賞月的佳節,所以人們在這一天大多思念親人。重陽: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為陽數,重陽日古人有登高飲酒的習俗。冬至:是節氣中的起點,相當於一日中的子時,古人認為陰極陽生之時。除夕:一年中最後一天晚上。“除”意為除舊佈新。

【方法點撥】

羈旅詩的鑑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明確作者寫了哪些“眼中景”、藉此抒發怎樣的“心中情”。鑑賞時要抓住意象,構建圖景,展開想象和聯想,在腦海中復活詩歌意境。

2.這類詩在感情的抒發上有何特點?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詩人是怎樣把羈旅之情與所見所聞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探尋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審美境界。

4.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

5.能欣賞一些打破常規的構思方法,感受詩美魅力。

【真題再現】

閲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過分水嶺

温庭筠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

標籤: 指導 鑑賞 羈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sixiangshi/83v2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