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河中石獸 >

與河中石獸有關的解讀

與河中石獸有關的解讀

選自《閲微草堂筆記》卷十六,作者紀昀(jǐ yún)(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曉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題目是編者編加的)。清代學者、文學家,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晚年自號白雲,乾隆年間進士。他的著作有《閲微草堂筆記》,他和其他人編撰的《四庫全書》被稱為文化史上的“萬里長城”,對保存中國文化有很大的貢獻。《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

與河中石獸有關的解讀

《閲微草堂筆記》是以筆記形式寫成的志怪小説,以記述狐鬼故事、奇特見聞為主。

這篇説理短文敍述了三種尋找河中石獸的看法和方法,告訴人們:再深的理論,不能得到實踐的證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正確的。同時還揭示了一個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觀臆斷。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水裏,兩個石獸一起沉沒了。經歷十多年,和尚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終沒找到。和尚們認為石獸順着水流流到下游。於是划着幾隻小船,拉着鐵耙,尋找了十多裏,沒有任何石獸的蹤跡。

一位學者在寺廟裏設立了學館講學,聽了這件事嘲笑説:“你們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浮動,石獸埋沒於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着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顛倒錯亂了嗎?”大家都很佩服,認為是正確的'結論。一個年老的河兵聽説了這個觀點,又嘲笑説:“凡是丟失在河裏的石頭,都應當到河的上游尋找。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浮動,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河水的反衝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面衝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衝越深,衝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穴裏。像這樣又衝擊,石頭又會再次轉動,這樣不停地轉動,於是反而逆流而上。

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顛倒錯亂了;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顛倒錯亂了嗎?”按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裏外尋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難道可以根據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觀判斷嗎?

河中石獸講的是一個寺廟的山門的兩個石獸被洪水衝到河裏了,寺院的和尚在河裏尋找石獸。怎麼也找不到。方丈説,可能被衝到下游了,到下游找。一教書先生説,石獸那麼重,應該在原地沉到泥沙裏了。有一個老船工卻説,石獸可能跑到河水上游了。因為河水不斷沖刷石獸下的泥沙,泥沙沖走了,石獸就往上游走點。這樣不斷沖刷,就不斷地往上游走。所以石獸就跑到上游去了。後來果然在上游找到了石獸。這個故事有點離奇,但卻教給我們一個道理:凡事不要空想,要勤於觀察思考,要聯繫實際,才能知道事情的真實情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shishou/rkmgq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