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勸學 >

【實用】勸學教案三篇

【實用】勸學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勸學教案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勸學教案三篇

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孟、斷、織、推、今、呢、堂、呆、念、逃、眼、淚、改”等13生字,會寫“改、就、機、淚、呆、今、怎、念”8個字及本課的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能演一演。

3.使學生懂得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恆,否則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二)能力目標:

1.能正確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恆,否則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語,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表演課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恆的道理。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掌握生字、詞語。

教具準備:生字卡 收集關於孟軻的資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出示課件1)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由於思念父親,就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着孟子搬到集市旁邊去住。到了集市 ,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這裏,孟子天天看到先生教學生唸書,也跟着他們學了起來。有一天,孟子對媽媽説:“媽媽,我要讀書,你把我送進學堂裏去吧。”孟母終於發出了舒心的微笑??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二、自然銜接,導入新課

在孟軻進入學堂以後,發生了一件事,讓孟軻的母親非常的生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孟母又是怎樣教育孟軻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故事,板書課題:7.斷織勸學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並讀準字音。

2、師範讀課文。

3、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四、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學生自主識字。(出示課件2)

2、形近字比較:黨——堂 稚——推 繼——斷 桃——逃(出示課件3)

3、加一加: 皿——孟 口——呆

4、強調易錯字:念(不要少寫一點)

五、認真觀察,指導書寫

1、自主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師範寫。

3、指導書寫:“改”字的左邊是“己”的變形,右邊是“攵”。 “就”字的右邊是“尤”,不要寫成“龍”。“念”上面是“今”不是“令”。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表演課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恆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上下銜接

1.(出示課件4)抽卡認讀生字,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2.齊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進入情境

1.小組討論:(出示課件5:孟軻與孟母的話)

孟母聽了孟軻的話,做了些什麼?説了些什麼?

孟軻聽了孟母的話,心裏想些什麼?説了些什麼?他以後會怎麼做?

2.全班彙報,師生評價。

三、分好角色,指導朗讀

1、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重點指導學生準確地讀出語氣。先確定角色,明確角色的關係,聯繫實際想想母親、兒子交談時各是什麼樣的神態、心情、語氣。

2、同桌練習分角色表情朗讀。要注意括號內的提示。

3、全班彙報表演。

4.分角色演課本劇。

安排好出場順序,觀眾同學注意安靜,演完後,找同學來評價。

四、總結全文,思想教育

通過學習這個劇本,希望大家能學習孟軻知錯就改,努力學習,將來才會有所成就。

勸學教案 篇2

一、導入

既來(升入高中)之,則安之。—— 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進入課文

二、作者簡介

“性本惡”→“明禮而化之”

三、釋題

關鍵字:勸——何解?

學——學什麼?

四、朗誦

五、理清思路,內容分析

1、作者開門見山,引用了什麼觀點?

2、荀子為什麼強調學習?

△變)(書與人、獲得教養、學習改變一生……)

△怎樣變?(比喻)

3、學習的意義與作用又何在呢?

4、學習應採取怎樣的態度與方法?

5、結構梳理:

第一段: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提高自己(兩喻)

第二段:學習的意義:(五喻) 改變自己(三喻)

第三段: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五喻) 積累(四喻)

第四段:學習的方法、態度(十喻) 堅持(四喻) 正反對比 專心(兩喻)

六、分類歸納總結文言文知識

1.詞類活用 (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中的“水”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中的“日”

2.特殊句式

(1)介詞結構後置 A 青出於藍,而青於藍。 B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2)定語後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一詞多義

絕 強 假 望 聞

七、小結

勸學教案 篇3

執教:成都市樹德中學尹德華

説明:該課在20xx年11、26四川省高中語文課堂大賽,獲省級一等獎

授課班級:宜賓市宜賓一中高20xx級七班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型:四川省高中語文課堂大賽賽課課堂實錄

輔助用具:三張幻燈片。

教師問:“請大家看幻燈片,21世紀最受歡迎的人才應該具備哪幾種技能?你們想想,大家説一説”

學生答:知識、口才、創新、設計、計算機、想象力……

教師講:黑曼在美國的《未來學家》雜誌上列出了21世紀最受歡迎的人才應該具備的七種技能?:(展示幻燈片1)展示幻燈片的七種能力,同學們記住,你要想成為21世紀最受歡迎的人就要從這七個方面去努力。今天我在這個課堂上我要教大家這當中的三種能力:一、篩選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二、説服他人的能力。三、不斷學習的能力。這堂課來學習《勸學》

(教師板書課題:勸學)

教師講:細心的同學就會發現“勸”字我寫的是一個繁體字,這是一個形聲字,形聲字中帶“力”字的普遍有個規律:多有“勉勵”的意思,所以,勸學不能解釋為“規勸學習”或“勸阻學習”,而應該是勉勵學習。之前提到的七種能力,在《未來學家》雜誌上提及,似乎是對未來的暢想,但是我們的祖先在2300多年荀子就用最為形象的語言做了最響亮的論述:“學不可以已”(教師板書)這也是全文的首句。同學請回答該怎樣斷句?

學生答:學/不可/以/已“已”是“停止”,全句就是説:要不斷的學習。這是七種能力之一。再看應該怎樣説理?我們都不喜歡別人板着臉孔説教,那麼怎樣有説服力,怎樣將忠言不是説得逆耳而是説得順耳?這是一個人的`本事和能力,這就是論證。所以,怎樣有説服力是有方法的,那就是要學會一些論證方法。

好,現在我們來訓練第一種能力:篩選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並用這個能力來練習背誦。也許有同學會説背誦多簡單;也許有同學會説背誦太難。那麼通過這堂課的訓練,所有的同學都會覺得很容易。有一個詞彙:“讀書”,不知大家留意了嗎?生活中我們也常聽到這樣的對話:“王大媽:孩子在哪裏讀書?”“在宜賓中學讀書。”但是實際上,應該改成:“在宜賓中學做作業。”(學生、教師齊笑)“讀書”一詞成為整個學習行為的代名詞,足見其重要性,但是卻被我們大家忽略了,今天我要在這個課堂再一次唱響這個詞彙:“讀書”。

教師非常規範而精彩的朗讀。(當堂博得全體師生的熱烈掌聲,在頒獎和總結的大會上再次做了朗讀)。教師指令:“聽教師朗讀的時候要拿起筆來句讀或做圈點”。

學生齊讀

教師糾正幾個語音:穴(xué)中規(zhòng)

學生再齊讀一遍。

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來訓練:怎樣篩選信息?怎樣用篩選信息的方法來幫助我們的背誦?先來看看作者選取了哪些比喻的對象,同時講解一些字詞:

(教師板書:藍草講: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靛青從藍草中提取;

水――冰講: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説明客觀事物是可以改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木講: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中:合乎)直木被火烘烤就變得彎曲。

講: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雖”字是轉折點,也是背誦的一個重要信息。

金講:故木受繩則直,金就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廣博地學習反省自己,那麼就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錯。

土講: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教師:請同學看這些所選比喻對象的特點。

學生:(七嘴八舌的2搶答:是金、木、水、火、土,是五行)

教師:你們很了不起,我有個問題:哪裏是火?

學生:使之然也“”字通“,用火烘烤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是一個重大發現,長期以來這個問題都被人們忽略了。《教師教學用書》高中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208頁上這樣寫到:《勸學》的寫作特點是“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説明白,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從今天同學們的發現來看,這句話是值得商榷的,我認為沒有充分地解讀出該篇的精髓。作者不但不是隨意地選取比喻的對象,而恰恰是用心良苦。“五行”在中國古文化中的重要性自不用説,看看,草木是萬物之本,水是萬物之源。而論據的代表性和概括性更是得以充分的體現。比喻論證不僅要求形象還要求美。這個內容應該可以成為教參的補充。(全場熱烈的掌聲)

請同學們頭腦中裝着這幾個信息,再次朗誦這個段落,準備背誦。課後用這個相同的方法背誦全文。

學生齊讀。

教師糾正:故/木/受繩/則/直

學習第三段:捕捉信息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學習方法)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教師問:“這整個段落的核心句是哪句?”

學生答:“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教師問:“這當中的核心詞彙呢?”

學生:“善假於物也。”

教師講:我記得有句話説:一個最有本事的人,不是看他多有本事,而是所有有本事的人都心甘情願地為他服務。(全場熱烈的掌聲)

這就是善假於物。那麼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假”什麼?怎樣“假”?也就是説在碰到困難的時候,怎樣藉助外物來解決問題?

同學1回答:看資料、查工具書。

同學2回答:我記得一個老總説:21世紀最大的智慧就是剽竊別人的智慧。當然這個“剽竊”是不對的應該改成“借鑑”。要想學好就應該借鑑別人的方法,再勞逸結合。(全場熱烈的掌聲)

教師:很好!大家的掌聲就是對你最好的評價。強調幾點:善――擅長假――藉助物――外物

教師:最後一個自然段,這裏主要説學習中最重要的方法――積累。平時你們有積累的習慣嗎?今天帶了筆記本沒有?是平時就沒有,還是忙着來上課忘了?應該有,所有學科都應該有。不僅要積累,還要分類。

分析: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土――山――風雨

這在哲學上就稱為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也體現了學科之間是相通的,荀子特別強調積累。

分析:什麼是君子?

學生答:學不可以已就是積累。

教師:一個人不斷地學習,積累,就明瞭禮義。明瞭禮義,就是稱為君子。這是第一層體現了積累的重要性。第二層: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學生:這是説積累的堅持不懈,要日積月累。

第三層:專心致志。這裏有個難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彝族的語言有一個特點,比如:“一塊黑板擦”他們會説“黑板擦一塊”。請看這裏有個什麼語言現象?

學生:“倒裝”!

教師:什麼倒裝,再具體一點。

學生:定語後置。

教師:彝族的語言現象有些接近古漢語。初中學過的有:“馬之千里者。”(《馬説》)譯為:千里馬

“石之鏗然有聲者。”(《石種山記》)譯為:鏗然有聲的石頭。課文的這一句應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

第三個能力:説服他人的能力,常用的是打比方的方法,比喻不僅僅是把抽象的事物現象化,而且比喻句本身也很美。下面我們一“寬容”這一對象來做一個練習,學習。要求用比喻句來表達,一句或兩句都行,三個連續的就更棒了,請同學們把它寫下來。(兩分鐘)

學生1:寬容是寒日裏一縷朝陽,寬容是酷暑裏的一屢輕風。

學生2:天空接納了每一片雲彩,無論美醜,所以廣袤無邊;大地擁抱了每一寸土地,無論貧富,所以寬廣無邊,大地擁抱了每一條河流,無論大小,所以無邊無際。(全場掌聲)

教師:看來我們不是缺少這種能力,只是缺少開掘,今天我就是來開掘的。接下來我們再來做一次大膽的嘗試。荀子很了不起,德國號稱哲學之鄉,在那裏產生了無數的哲學界的頂級人才,如:黑格爾、康德、叔本華等。但是現在從這裏的聲音説:“錯了!真正的哲學是在中國,趕快派傳教士到中國去。”這是多麼令人驕傲的信息。那麼在今天的這個名篇當中,就論證這一點來説有沒有不盡如人意甚至是不夠科學的地方呢?同學們敢不敢去懷疑?

學生齊聲説:“敢!”

(讓學生討論了兩分鐘)

學生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蟹是有八隻腳,而不是六隻腳。兒歌裏唱到:螃蟹一呀,爪八個,兩隻眼睛那麼大一個。

學生2:螃蟹的兩個爪不是用來挖洞的,不是它不用心,而是它沒有那個能力。

學生3:蟹和蛇是會挖洞的。蟹和蛇是利用天然的縫隙,用頭鑽進去,轉動身子,產生動力,從而挖成洞穴的。

教師:這也是善假於物。今天教給大家的三種能力,大家有收穫嗎?

學生齊聲説:有!

標籤: 勸學 三篇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quanxue/jz77d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