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離騷 >

離騷結構剖析

離騷結構剖析

離騷》塑造了一個純潔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國激情,具有崇高政治理想和高潔人格的偉大詩人的塑像。下面是離騷結構剖析,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離騷結構剖析

1.《離騷》節選的整體結構

在文學作品中,結構和內容是不可分割的,結構是為了表現內容而存在,而內容是由結構凝結而成的。據王泗原校釋本,《離騷》有372句,分為93節,共2464字。這裏節選的是《離騷》原詩的第20節至第32節,共13節,52句。就《離騷》節選而言,我們首先梳理一下文章的基本內容及結構。

從文章的段落來看,文章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作者反覆傾訴其對於楚國命運的關懷,表達了他要求革新政治、與權貴集團鬥爭的強烈意志;後半部分又通過神遊天上,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職的敍述,反映出他熱愛楚國的思想感情。

從基本內容上看,全詩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敍事詩人的政治理想、高尚的品格、遭讒被疏的經歷以及絕不同流合污的意志 ;其次,通過一系列“上下求索”幻想境界的描寫,表現詩人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抑鬱的心情;最後, 描寫詩人經過激烈的去國和留楚的思想鬥爭之後,最終不忍離開自己的祖國,並決心以身殉國。

第一部分作為對往事的追憶,偏重於敍寫現實;第二部分作為對未來的探索,偏重於馳騁想象;最後則以回到現實,結束全篇。

2.《離騷》節選的具體結構層次分析

根據上文的整體結構分析,我們已經整體理解了詩的文意,我們可以初步瞭解詩人情感變化軌跡,下面,我們把詩分成幾部分,慢慢解讀。

(1)第一小節,從篇首到“雖九死其猶未悔”,主要寫的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一個愛國詩人,關心國運,關心民生是他心之所繫。但在那個時代裏,人民的生活艱難悲慘,不能不使詩人哀歎不已,傷感有加。作為一個幾遭貶抑的封建士大夫,卻只能仰天長歎,掩面哭泣。第二,詩人的悲慘遭遇,詩人德才兼備,一心為國,直言進諫,據理力爭,卻幾遭讒陷,多次流放。可見當時王室的黑暗,國君的昏庸。

(2)第二小節,“怨靈脩之浩蕩兮”到“謠諑謂餘以善淫”,這幾句是詩人被貶的原因。這一條“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線和詩人的政治抒情疊合在一起,造成《離騷》全詩特有的寫實與虛擬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離惝恍的藝術效果,給全詩增添了綽約的風姿和芳菲的情韻。

(3)第三小節,“固時俗之工巧兮”到“競周容以為度”,這幾句寫了當時整個社會的現狀。整個社會把“工巧”作為時俗,把“周容”作為法度。世俗之人善於投機取巧,違背規矩不走正道,競相以苟合取容於眾人作為正當的法則。時人反常妄作,違背正道,追隨邪僻。詩人站在正義的一邊,痛斥賣國貴族集團的荒淫無恥。

(4)第四小節,面對當時黑暗的社會,詩人憂鬱不安,詩人感到孤獨,同時詩人也一再表達出至死不渝,即使溘然長逝,也決不卑躬屈節、同流合污的決心。詩人委屈着情懷,抑制着意志,忍受着歸咎,忍受着恥辱,行清白之志而死忠直之節。

(5)第五小節,“悔相道之不察兮”到“唯昭質其猶未虧”, 悔恨是詩人自我反省,初服是指未進仕錢的服飾,這幾句比喻詩人想退隱已行夙志。詩人把“綠葉”“荷花”穿在身上,加高自己的“帽子”,加長自己的“佩戴”,比喻歸隱之後詩人仍然追求美好理想,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6)第六小節,詩人在理想和現實、進取與歸隱的對立中,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表現了詩人的自知之明、自謀之熟、自勉之嚴、自決之勇,為國為民,追求美政,堅持真理,獻身理想,疾惡如仇,潔身自好,剛直不阿,一身正氣。鏗鏘有力,石破天驚,這是詩人的豪言壯語!令人感慨萬分!

綜上所述,就這篇《離騷》節選而言,文章的結構層次劃分是尤為重要的,詩人從慘遭貶斥―被貶原因―社會現狀―堅定決心―意圖歸隱―獻身理想幾個層次一步一步來闡述自己的理想和為理想獻身的決心,當然,文章層次的劃分也不是唯一的,只不過是一種思路,希望對於研究有所啟示。

拓展閲讀:《離騷》讀後感

端午節已過去好幾天了,可我一直還沉浸在屈原的楚辭中,讚歎他的文才,敬佩他的人格。在當今社會為正義直言那柬的人還有幾何?自古以來忠言逆耳,想在官場上青雲直上,就得阿諛奉承唯命是從,趕上改朝換代看風使舵才能明哲保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為了理想和正義而終身求索的有幾人?金錢物質美女的誘惑,使多少有志之士隨波逐流而同流合污,不禁哀歎當官難啊,難的.是不丟人格不做糊塗官,在那爾詐我虞的官場又有多少人不是違背了自己的誓言而苟且偷生?《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創作於楚懷王時期屈原遭讒被疏之時,是楚辭影響最大的作品〈楚辭》的代表作家屈原、宋玉、唐勒等人都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2年)楚國人,他們作品的語言和內容都具有濃厚的楚地特色,因此被稱為《楚辭》。

關於「離騷」一詞的含義眾説紛紜,通行的説法大致有兩種:

一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解釋:「離騷者,猶離憂也。」離,是遭受的意思。離騷就是遭受憂愁。

二是東漢王逸《楚辭章句·離騷經序》中的説法:「離,別也。騷,愁也。」將「離騷」解釋為別愁。

二説都説得通,也都點出《離騷》即詩人抒寫愁怨之作。

《離騷》在詩歌藝術表現手法上有很大開創,其中之一就是比興手法的發展。

比興手法在《詩經》中還是單純的觸物起興,而在《離騷》中則形成了一個寄寓深遠,綿邈優美的「香草美人」審美意象羣。

《離騷》是一篇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高度藝術性的抒情傑作,它奠定了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傳統的基石,被後世視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受楚地巫文化傳統的影響,屈原憑藉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詭雲譎、變化莫測的神來之筆,將神話傳説中的雲龍鳳鳥、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與現世人間的坎坷際遇糅合錯綜在一起,在幻想與現實的水乳交融中,創造了一個奇偉瑰麗,迷離繽紛,高遠玄邈的藝術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內心衝突、苦悶的象徵,也是他堅貞執着的頑強人格的展現。對國家真摯深沉的愛和對自我高潔人格的堅持,使屈原始終堅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終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離騷》,也因此塑造了一個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中華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時人劉勰曾有「不有屈原,豈見《離騷》」的評論,如其所言,《離騷》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詩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現,這是屈原之前的詩作中所沒有的。

透過《離騷》,我們看到的是詩人披蘭佩蕙,芳潔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剛直不阿,忠貞執着的偉大人格。面對現實的污濁險惡,屈原清醒地認識到前途的艱險和命運的多舛,但他不願屈心抑志,寧願捍衞自己的人格尊嚴,九死而未悔。詩人將自然界和神話傳説中的花鳥草樹隨手拈來,妙筆點染,賦予其不同凡響的象徵意義,如用佩飾蘭蕙表現自己的高潔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徵明君,用善鳥芳草代表賢臣,而與之對立的蕭艾惡禽則象徵讒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使全詩都充溢着精采絕豔、絢爛芬芳的審美意境,散發着迷人的藝術魅力。

這種用「香草美人」託物寄興的象徵手法,對後世的詩歌創作可謂澤被深遠,形成了文學史上獨特的屈騷美學意象和審美模式。

屈原一心要興國圖強,實現美政,但卻蒙冤被譖,眼看自己被楚王疏遠,排擠出政治舞台,滿腔的愛國抱負即將化為泡影,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憂愁、悲苦和憤慨,「發憤以抒情」,於是便有了《離騷》這篇震古爍今的不朽詩篇。

標籤: 剖析 離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isao/gpd7r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