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老人與海 >

讀老人與海感想

讀老人與海感想

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平常的漁夫,一條普普通通的魚兒,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細細品讀《老人與海》這本書,一幅幅畫面震奮人心,一句句話語不絕於耳,令我受益匪淺。

讀老人與海感想

老漁夫聖地亞男在海上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曼諾林的男孩跟着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四十天還沒有釣到魚,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跟着老人不會交好運的。第八十五天,老人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的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槍魚。老人和這條魚周旋了兩天,終於叉中了它。但受傷的魚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血腥的蹤跡,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但回到海港時,槍魚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筋疲力盡的'一頭栽倒在陸地上。孩子來看老人,他認為老人沒有被打敗。那天下午,老人在棚屋中睡着了,夢見他見到了獅子。

對聖地亞哥,心中有着不可思議的敬佩,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可思議的敬佩來自於他那頑強的精神,在捕獲大魚的艱苦三天裏,他並放棄的那種精神讓我們所有人都很感動,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面對苦難他所説的只是“人生來不是被打敗的”他這不屈的精神,告訴了我們,他雖然老,但是他還是偉大了,他還是站在大海上撐起屬於自己的那片藍天。記得美國評論家貝茨曾説:“實際上海明威的作品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死亡”死亡意識是海明威人生哲學的核心,所以故事中瀰漫的是死亡的陰影,聖地亞哥是不同尋常的,他不會放棄,不懂放棄,也不願放棄,似乎在他的字典中,沒有“放棄”這個詞語,他不允許自己倒掉、不允許自己認輸。我敬佩聖地亞哥,因為聖地亞哥老人以他有限的歲月告訴我,生命最大的意義不是生命的長久,而是在於永遠不會被死亡約束。我敬佩着,敬佩着這份精神、這份毅力,在生活中,我需要這份精神與毅力。

似曾相識的感覺,來自於聖地亞哥那無盡的孤獨,四十八天的海上生活中,每天都是自言自語,要麼對天、對月亮、對星星説話,要麼對魚、對水説話,如果説這份孤獨是由於環境導致的話,那麼他回到人羣中呢?得到的是冷漠和嘲笑,這份孤獨在人羣中彷彿更孤獨。如果説人羣對聖地亞哥有着依戀的話,那就只有小男孩馬諾林了。馬諾林是聖地亞哥在人世間唯一的牽絆,是他除了海與魚外另一個信念。在海上的日子裏,老人提到最多的就是“要是孩子在就好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隔膜與溝通的不易,人的孤獨感和對命運的難以把握,是烙印着心痛的傷痕。

我想,也許聖地亞哥就是海明威自己吧!因為他始終擺脱不了孤獨,儘管他的孤獨不是來自於自身的困惑,只是個人主義的束縛,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很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面對世界、面對自己,深深的明白着對那個處境的感悟和體驗,可也只能無可奈何的感歎。

很多東西都是在名著裏留下的,思考思索是所有作家的天性和責任,我敬佩作家和文人,更敬佩一切在生存的壓力下不放棄思考的人們。在作家的筆下,讓我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這讓我對作家的敬佩更加加深了一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aorenyuhai/ype70o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