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將進酒 >

《將進酒》的藝術分析

《將進酒》的藝術分析

《將進酒》是詩人李白的著名詠酒詩篇,在我國詩歌當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將進酒》的藝術分析,歡迎大家參考!

《將進酒》的藝術分析

從類型角度看來,《將進酒》屬於具有較高理想水平的作品類型,在題材上,則屬於詩歌。同時,其也是一個抒情性較強的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性,通過聲同情間的密切結合表達出詩人的濃厚情感。為了更好的把握《將進酒》的藝術特點,在此,我們對該作品進行全面的藝術分析。

一、《將進酒》的類型與體裁

(一)作品類型

從類型方面看來,《將進酒》屬於具有較強理想特徵的作品。作為理想型文學,《將進酒》已經實現了對現實的超越,在對錶現性具有較高追求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十分明顯的理想主義色彩。從全篇可以瞭解到,整部作品當中充滿了不凡的氣象以及狂放的豪邁,整個時刻狂作而備份,沉着而豪縱,可以説具有着強大、不可想象的力量與氣勢。同時,在整個詩篇當中通過鉅額數字以及誇張手法的應用實現其豪放之情的表現,且同時具有十分深厚、充實的內在情感。節奏方面,疾徐盡變,在具有奔放特徵的同時不留易,通過狂放肆意語言的應用實現詩人激憤、狂放等情緒的表達。從詩歌的開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就能夠直觀的感受到作者的誇張手法,在第一句中,不僅強烈的表現出黃河在奔流當中產生的氣勢,同時也將黃河之水比作時間一樣,在不復返之後不僅使人感受到時光如梭、青春易逝的感歎,同時也具有一種脱俗、瀟灑的情懷。而在第二句當中,則實現較多代表顏色詞彙的融入,如“青”、“雪”等等,以較為形象的方式實現人生短促、年華易老畫面的描繪。其中,“青”同“雪”之間、“朝”同“暮”之間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即一個人在早上還是一頭黑髮,但在晚上時,已經滿頭白髮,以此給人以一種視覺上的衝擊,更能夠使人感受到時間的快速流淌。通過該種具有虛幻特徵的描寫,不僅能夠較好的體現出理想文學變形、虛構以及誇張方法,且在不追求外表真實形的同時更好的實現情感真實的追求以及情感邏輯的遵循。在這裏,作者大膽對自身幻想、想象能力進行發揮,對黃河水從天而降以及青絲變換等形象進行虛構描寫,強烈的表現出對時光易逝感慨的表達。

(二)作品體裁

從體裁角度看來,《將進酒》也屬於詩的範疇當中。詩是一種具有活躍結構、具有韻律節奏以及語詞凝練的文學體裁,具有較為明顯的跳躍性、音樂性以及凝練性。對於《將進酒》而言,其作為李白創作的古體詩,整個詩歌以七言為主,其中間或具有三言以及十言長局,整個作品句式具有參差錯落的特徵,具有富於變化以及音節清亮的特徵。在整個詩篇當中,作者通過精粹、凝練語句的應用將不得志以及壯志未酬的深意放置在詩歌當中,更好的實現詩人人格的體現,並通過生動、準確語句的應用實現相應場景的勾勒。同時,詩句中也有時間的跳躍,“朝如青絲暮成雪”,朝夕之間的大幅度跳躍,突出時光流逝、青春易老,體現了詩的跳躍性。

二、《將進酒》抒情特徵

(一)聲同情

對於詩句短篇,其主要以七言為主,其中具有一定的三、五言句,詩句又主要以散行表現,在通過短小對仗句點染的基礎上在節奏方面具有較多的變化。在《將進酒》當中,其中“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句子當中充滿了口語色彩以及生活情緒,且在流暢、自然語言當中實現喝酒過程中愉快的氣氛。而在這裏,詩句突然變成的三言,並使得讀者在閲讀時獲得了別樣的韻味。在結尾處“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又將詩句變為三言,則在增加詩句閲讀通順性的同時使詩歌具有了更高的韻味,再結合詩歌自身的內容,也充分表達出了詩人灑脱豪放以及不注重錢財的特徵。通過最後一句的表現,在將整個詩歌推向新高潮的同時保證其能夠同前方良好呼應,在以豪情實現哀愁凸顯的同時進一步實現整個詩歌中心以及主題的深化,不僅是詩人豪放瀟灑性情的體現,同時也是整個詩歌的點睛之筆。此外,詩歌在格律以及聲調方面也同詩本身情調具有十分協調的特徵,較好的實現詩人詩歌豪放以及豁達特徵的表達。

(二)抒情方式

在詩歌抒情當中,其所使用的修辭方式即作者在抒情當中所使用的語言方式。在抒情話語當中,可以使用的修辭方式有較多,如對比同誇張、象徵同比喻以及用典同借代等。在《將進酒》當中,李白對誇張的修辭方式進行了充分的運用,以此更好的實現其豪邁詩情的表現。在開頭位置,其描寫到黃河水從天上傾瀉而下,具有十分壯觀的特徵。在詩歌中,其通過誇張手法的應用,最大程度上突出了黃河奔流當中所具有的磅礴氣勢,給人一種大氣、豁達的感覺。而對於高堂明鏡的描寫,則感歎人生衰老的悲哀悵惘,同樣通過誇張手法的應用實現生命短暫的無奈與悲痛。“會須一飲三百杯”當中的“三百杯”同樣是虛指,通過鉅額數字的描寫,李白對喝酒當中的豪邁進行了充分的體現,在詩歌最後,“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描寫更是一種誇張,不僅是對愁緒的時空長度的描寫,充分體現出了“愁“之長,同時也表明一壺美酒就能夠澆滅這萬古之愁,更是體現出了詩人瀟灑、豪邁的性情。同時,詩歌當中對於陳王,即曹植的描寫,則表明了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憤懣情緒。在該典故中,曹植通過《名都篇》的描寫表現出一個貴族青年無所事事姿態,僅僅通過飲酒為樂消遣歲月。對於該中描寫,實際上描寫的就是詩人自己,以此抒發其不受重用的悵惘情緒。

(三)抒情角色

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角色是詩人表現情感時所處的地位。在詩歌當中,主要的抒情角色根據其類型的不同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以作者第一人稱出現,在作品當中,“我”即表示詩人自身;第二種,即作者在整篇文章中為一個敍事者,在故事講述當中,或者以託人的方式抒情,或者以代人的方式抒情;第三種即作者為一個敍事者,在針對一個事件實施講述的`過程中表達情感。在《將進酒》當中,詩人以酒消愁,回首往事,還沒有取得功業,但人生卻已經發出了短促的悲歎。而對該種悲歎來説,其卻並不是悽悽慘慘,而是具有豪邁、慷慨的特徵。在詩歌中,詩人通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方式表達表示了對未來的嚮往,在表達出自身懷才不遇的同時表現出了自身渴望用世的思想。在詩句當中,“我”即表示詩人自身,詩人在對自我價值具有充分自信以及肯定特徵的同時實現其慷慨激昂以及資信精神的表達。而在詩歌當中對丹丘生以及岑夫子的勸酒詞,更是體現出了作者的豪邁精神,即要同好友沉醉在酣暢痛飲的情況下實現人生快意的享受。此時此刻,詩人已經同詩歌當中的“我”融為一體,在直接實現內心生活表現的基礎上實現狂放豪邁性格以及曠達人生態度的表現。

三、結束語

《將進酒》作為我國著名的詩歌,自身具有十分豐富的分析意義。在上文中,我們對李白《將進酒》的藝術分析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作為具有濃厚文學意義的作品,該作品還有更多方面值的我們去探究、學習。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説法不一。管士光《李白詩集新注》認為此詩當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秋,當時李白應邀至嵩山元丹丘隱居之處,岑勛當時也在那裏,三人置酒高會,席間李白寫了此詩。鬱賢皓《李白集》認為此詩約作於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前後。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系此詩於天寶十一載(752年)。一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後,漫遊樑、宋,與友人岑勛、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毀,於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泄胸中的鬱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jiangjinjiu/y9oj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