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紅樓夢 >

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精選10篇)

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精選10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歡迎大家分享。

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精選10篇)

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 篇1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用“辛酸淚”來概括洋洋灑灑一百二十回的古典鉅著《紅樓夢》,是再精妙不過的!但只再想問一句:“紅樓一夢為誰痴,澀淚一把誰堪忍?”想是對此著的一些個人看法。

關於大觀園

大觀園不僅是一座普通富貴國親的園子,更是一部見證了寧榮二府興衰的書!

從元春嫁進深宮,寧榮二府花巨資修建這座省親別墅,到最後變成鬧鬼的荒園。這之間,有寶玉“對額動諸賓”的機靈,“投鼠忌器瞞髒”的情義,“杜撰芙蓉誄”祭晴雯的柔情;有黛玉“埋香冢泣殘紅”的多情,中秋夜與湘雲“凹晶館聯詩”的才華,亦有“焚稿斷痴情”的痴氣;有寶釵“出閨成大禮”的悲切,老祖宗“兩宴大觀園”的氣派,湘雲“醉眠芍藥?”的無邪,劉姥姥“醉卧怡紅院”的詼諧,鳳姐“抄檢大觀園”的威風,更有園內眾姊妹們“共結海棠社”的佳話!

偌大的一個大觀園,鎖着一段段恩恩怨怨,一樁樁愛恨情仇,一滴滴辛酸眼淚,一陣陣歡聲笑語……這是個何等富貴的家族,何等精緻的園子!

竟沒想到結局竟是死的死,嫁的嫁,出家的出家,離鄉的離鄉,留下那一個往日充滿陽光、笑語,如今荒涼,鬧鬼的空園!

這豈僅僅是寧榮二府衰敗的歷程,也是“賈、薛、王、史”四大家族從興到衰的寫照,更是對封建大家族的封建思想的極大諷刺!

關於金陵十二釵

對於金陵十二釵,曹雪芹是有偏見的。諸如秦可卿、元春、巧姐這三人,幾乎是除了瞭解她們的身世之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包括她們的性格,皆一概不知。

喜歡薛寶釵,是因為她那首《憶菊》中的“空籬舊圃秋無跡,冷月清霜夢有知”這一句。喜歡她的隨遇而安。然而,她卻受封建教化思想太重、太深,遇事太“隨”,全然不像探春那樣有主見,敢於鬥爭,最終嫁了寶玉,孤苦一人守着空房。

對於林黛玉,也只有用她那句“儂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儂知是誰”來形容了。我不喜歡這樣一位多情、多淚又清高自傲的女子,對於凡世不屑一顧,卻為塵世肝腸寸斷!

真正喜歡的,是史湘雲的豁達!她的身世遭遇幾乎與林黛玉相同,卻從不把悲傷放在心上,灑脱地面對一切,開開心心地過日子,甚至到最後的守寡,也是坦然從容,不比林妹妹,總有流不完的淚。

另一人自然是王熙鳳——這個小説中塑造的最經典的角色!她的出場、鐵檻寺弄權、潑醋打平兒、借劍殺人、抄檢大觀園……這個性格剛烈、直爽,甚至被有些人認為是“潑辣”、“陰險”的璉二奶奶,是寧榮二府有一無二的,更是封建家族有一無二的女強人!喜歡鳳姐的脾氣,不嬌柔造作;只可惜這樣一個女子,要強、好勝了一輩子,到頭來遭人冷眼,曲解了她的心,孤苦一人走上了黃泉路,這個昔日威風大震寧榮府的王熙鳳,可憐一生為家計爭強,卻是“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

我一直以為,《紅樓夢》寫金陵十二釵,是極具悲劇色彩的,它勝於四大家族由興到衰的程度!它寫迎春、元春、王熙鳳、林黛玉的死,寫惜春的出家,探春的遠嫁,以及巧姐的離家,妙玉的遭劫,湘雲的守寡——這些無不從女子的角度剖析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她們一生的悲劇命運,想來用林黛玉的一句詩來描繪,是極好不過的,那便是“冷月葬花魂”……

關於通靈玉

要説寶玉的這塊通靈玉,自然要從説寶玉開始。

小説中“甄”、“賈”二寶玉,即“真寶玉”和“假寶玉”。甄寶玉幼年雖和賈寶玉一樣喜歡同眾姊妹們玩,但後來變得正經好學,搞得滿腹經綸,而他最後的結局小説並沒有交代,他是否考取功名,我們也無從得知。

而賈寶玉生性聰慧,卻是個不思進取之徒。糊糊塗塗地過了一生,後經仙人指點,方看破紅塵,用心讀書,中了鄉試後出了家。

對於甄寶玉下落的留白,是十分高明的!這實在是應了太虛幻境入口的一幅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去真來真勝假,無原有是有非無。”

而小説的最後一回,是確切地點出了“寶玉即‘寶玉’也”。——這個結局,對於每個認認真真讀了《紅樓夢》前一百十九回的人真真切切是當頭一棒!我自己讀到此處時,是鼻子一酸,有想哭的衝動的!

在第一回中,寫道“就將此蠢物,夾帶其中,使他去經歷經歷”。一直以為寶玉的通靈玉才是那青埂峯上的石頭……

小説的第九十四回,是整個故事的轉折點。從寫怡紅院十一月開了株海棠花,到寶玉的通靈玉莫名其妙地丟失,之後就淨是些稀奇古怪的事——寶玉成了呆子,大觀園鬧鬼,寧府被抄了家當,鳳姐撞了秦可卿的鬼魂……

一塊石頭就這樣“枉入紅塵幾許年”,讓塵世女子為它落淚、歸天、受冤,讓寧榮二府妻離子散,最終卻“塵緣已滿,攜歸本處”,落回青埂峯——這樣無情的結局定是叫作者本身也是“不忍而為之”的,不然,他怎會將這石頭的歸宿安排在與“情根峯”諧音的“青埂峯”!

關於後四十回

曹雪芹將《紅樓夢》著到第八十回,故事的一部分結局已初露端倪,但高鶚補的後四十回卻是硬生生地將曹雪芹的設想一一更改!

論對這個故事的下手,曹雪芹無疑是要比高鶚“狠”的!他的原意定是要讓寧榮二府全部敗光,只有高鶚不忍心這樣,於是讓“將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曹雪芹狠心要讓香菱活活被夏金桂害死,高鶚卻把夏金桂弄死,把香菱扶了正;曹雪芹下決心要把湘雲配給寶玉,高鶚卻捨不得冷落了寶釵……

這也許是高鶚一人比不上現在的“紅學會”,看不太出前八十回中的玄機,就像他不知道曹雪芹為鳳姐結局安排的“一從二令三人木”是怎麼個死法,就只好讓她草草地、莫名其妙地死了!(此詩句至今未有人猜出曹雪芹的本意是要叫鳳姐如何死法)

但也許,中國歷史上也僅有高鶚一人忍心讓林黛玉死!這一死,將寶黛二人的愛情悲劇昇華到至高點,勝於一切其他結局——這點,恐怕是高鶚補得最成功的一段了!

然而我卻覺得,補的四十回雖算不上完美,但讀來卻更叫人寒心、悲涼——這是發自內心的感觸,卻不知如何説出個“為什麼”來,也許,正是應了這句話:“殘缺也是美。”

——而《紅樓夢》本身,不也是一個殘缺嗎!

《紅樓夢》,真是一部讓人看了不禁流淚的人間悲劇!我們隨着這塊頑石,一道遊歷了塵世的風風雨雨,體會了一番兒女柔情,感悟了一段愛恨情仇,見證了一部曠世悲劇!

有道是:

“説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後記:

這些的確都是自己的看法,雖然有些地方可能出錯!

寫《紅樓夢》的讀後感,我認為首先要擁有的,是勇氣!這勇氣,並不單指你是否敢於評價這本鉅著,敢於部分否定這本鉅著(高鶚的後四十回補本);而是要看你是否敢於創新——打破《紅樓夢》讀後感的一貫傳統,只從“賈、薛、王、史”四大家族的興衰和寶黛二人的愛情悲劇切入。

其實,細讀《紅樓夢》,會發現大觀園、金陵十二釵、寶玉,包括小説自身在內的四個結局,是最能體現《紅樓夢》的魅力的!所取的四個小標題下的文字,段段其實都提出了“紅樓一夢為誰痴?”這一問,反覆地點題。所以個人認為,這篇讀後感歷時兩天,寫得算是成功的!

《紅樓夢》,真的只有待到讀完了她才會發現其靈魂的深邃,怪道人們説:“作為一箇中國人,不讀《紅樓夢》,簡直是種精神上的極大浪費!”

我承認,自己已經對她愛不釋手了,不然,就算叫我死,也是做不出這篇讀後感的!

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 篇2

“假亦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在夢中看見一僧一道攜寶玉下凡時在太虛仙境的大牌坊上看到的一幅對聯。而這首對聯,寫的玄妙異常,其中的“假”,“真”,“無”,“有”四字更是很難真正體會。何為假?而何又謂真?眼見不一定為真,耳聽不一定假。而何為無,又何為有?手上拿着的説不定是無,而心中想的則可能是有。在這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中,就存在着巧妙的玄機。

正如曹雪芹自己所説:“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如果真的只如曹雪芹所説,滿紙只是荒唐言,又何從談起辛酸淚。而作者不痴,所以這部書的關鍵就在於如何“解”的這本書中的“味”。“假亦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只有讀懂了這句話,從表面的假語中看出事實的真相,才能讀懂真正紅樓夢。

這句話,到底該如何解釋。我認為,讀了後面的故事,這句話自然就解出來了。“假亦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句話告訴我們,當你把假的當成了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沒有的東西當作有的,而有的東西也成為了沒有的。而這幅對聯反過來讀,意思也是一樣。作者用這句話來提醒讀者要辨清什麼是真的,有的;什麼是假的,無的,才不至於在亂象中迷惑了真意。正如魯迅所説:“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好多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只有守住本心,才能解意,萬不可無中生有,以假亂真。

甄士隱,賈雨村,這兩個人物在第一回中就出現了,甄士隱接濟了賈雨村,使他一舉中第。而當我們分析他們兩個的名字之時,就發現了其中的玄機。一個是“真事隱”,一個是“假語存”。而這正照應了這幅對聯,而接下來兩人的命運,也同樣順應了這句話。在第二回中,甄士隱解了“好了歌”,隨着跛腳道人遁入了空門;而賈雨村,則在甄士隱最後的所居之所當上了縣老爺。甄士隱遁入了空門,“真”變成了“假”的,而賈雨村卻當上了縣老爺,“假”的卻又變成了真實存在於這個世上的。而縱觀全局,甄士隱,賈雨村這兩個人物的存在,無疑是作者為了告訴讀者真事已經隱去,而存在在表面上的只是假語。假亦真,而真亦假,紅樓夢就在真假虛實中拉開了序幕。

而這幅對聯第二次則出現在了第五回之中,當賈寶玉夢遊仙境的時候,他也看到了這副對聯。而這幅對聯,也點出了賈寶玉不尋常的一生。而曹雪芹真實(甄)的命運和歸宿,也正是賈寶玉的一生經歷。在夢境中,寶玉不但看到了自己的命運,也看到了眾人的命運。在萬物凋零之時,“有”的變成了“無”的,“假”的也變成了“真”的。而在太虛幻境中,賈寶玉看到了金陵十二釵的正副冊,聽到了《紅樓夢》曲,而這也揭示了賈府中人一生的命運。聽完之後,寶玉自覺朦朧恍惚,告醉求卧,緊接着就發生了賈寶玉與可卿發生的雲雨之事,而最後賈寶玉甚至在夢中遇險時大叫:“可卿救我!”説明這個夢境十分真實。而太虛仙境中的可卿,並非指的是秦可卿,我想應該指的是賈寶玉的夢中情人。而在第五回中對於可卿的描繪則是:“其鮮豔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而可卿乳名兼美,正是説明了可卿只是賈寶玉日常生活中接觸到並且產生愛慕之情的三名女性(秦可卿,寶釵,黛玉)疊加在一起而形成的,並非指的是秦可卿一人。而在太虛仙境中經歷的這些事,其實是“假”的,但是每個人的命運,卻又真實的發生了。正好照應了“假亦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幅對聯。當你以為太虛仙境中只是假的東西,無的東西,卻又發現它們變成了真的,有的東西。

也正如《好了歌》中所唱一樣。“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這其中,功名利祿,金銀,嬌妻,兒孫才是真的東西,而神仙只是存在於神話之中,是假的東西。人生在世時,人們總覺得真的東西比假的東西要好。但當人歸西遠去之時,真的東西變成了荒冢上的草,妻子金銀隨風而去,兒孫也離開了你。而假的東西,卻變成了好的東西。

而這也照應了紅樓夢曲,“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遁入空門,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真的東西已經凋亡散盡,而只有遁入空門的才得以保全了性命。真的變成了無的,而假的又變成了有的。人不應如此執迷於有的東西之上,看破紅塵中的一切,心境空明時,便有了東西。

在紅樓夢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佛教思想。正如六祖慧能所説:“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在心中,而只有這些假的東西,才能長存於心中,永駐於世間。“酒肉穿腸過,佛祖在心頭”,酒肉這些世俗真實之物,只是穿腸而過,變成了假的東西。而佛祖,這是一個虛的東西,卻是在心中真正有的東西。佛教告訴人們獲得幸福與超脱需要“四大皆空”,要求人們放下執念,放下理想,看破紅塵,超然於世間。而一味追求“空”的人,卻又會有“空執”。“空”,只是在人有的特別的經歷經驗之後,再回想自己,明醒己身的產物,它存在於剎那間。在那一刻之前,人是俗人,“有”的即為“真”的,“無”的即為“假”的;在那一剎那之後,才為真正的明悟,人才真正找到了“自己”,“有”變成了“假”的,而“無“變成了”真“的。

在紅樓夢第五十六回之中,江南金陵的甄家來京拜訪賈家。這個甄家,在第二回中就出現在冷子興的口中,甄家是個富而好禮之家,曾經接駕過皇帝四次。奇怪的是,甄家也有一個長得眉清目秀的少年,名叫甄寶玉,長得也酷似賈寶玉。而這也是作者的另一個意象,甄寶玉,賈寶玉,就變成了真假寶玉。而這兩個寶玉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根據對聯上所説“假亦真時真亦假”,我們則可以看出,其實兩個寶玉亦真亦假,其實他們兩個有着同樣的本源—也就是作者曹雪芹本人,所以也就不存在真假寶玉之分了。而從接駕四次的角度來説,也是如此,康熙皇帝南巡不止四次,所以身為江寧織造的曹寅接待過皇帝四次也就不足為奇了。而甄府,賈府,一個身在江南金陵,而一個活在大都,這很可能是作者因為清朝時讓人談之色變的“文字獄”壓迫,不得不避嫌才為之。

而隨着故事的發展,情節的深入,賈府這個龐大的整體也看是走向了毀滅。而故事的情節也正如紅樓夢曲中所説,賈寶玉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不得不遁入空門。而在賈府覆滅之前,與賈府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甄家卻是被提前就被抄家,徹底的敗落了下去。而根據對聯所説,“假亦是真,真亦是假。”而賈府這個龐大的大廈,最終也受到了命運的懲罰,倒了下去,樹倒猢猻散,府邸被抄,財產充公,有罪者(賈赦,賈珍)或被斬首或被髮配,家眷也被販賣成了奴隸。一代巨族,賈家,就這樣倒了下去。而它的命運也終究沒有逃脱紅樓夢中所説的一樣。在第五回中,當寶玉聽見“紅樓夢曲”時,應該只是把它當作一個虛渺的東西,沒有認真地去聽,否則又怎可能悟不透。而紅樓夢曲中的內容,最終也應證了太虛仙境前的那副對聯,”假亦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而就從賈府整體而言,一開始我們看到了表面上的榮華富貴,但也如對聯所述那樣,當你認為擁“有”榮華富貴是“真”的時候,卻沒發現其實那些全都是“假”的,是“無”的。而背後真的東西是虛無,是空。而這種空,不僅僅只是物質上的,而更多的則是心靈上的一種境界。

“假亦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句話在紅樓夢開始就出現在了讀者們的眼簾之中,它貫穿了紅樓夢整本書,它是賈府命運的主旨。在紅樓夢中,我們不難發現有很多事都正如這對聯所説一樣。而這也是作者曹雪芹想告訴我們的東西,人不要一味的追求執念,追求物慾,這樣終究你認為有的東西也會變成無的。我們人生追求的應是空,看破紅塵,使自己心境空明,看淡世間的得失。而這些,我想也是作者曹雪芹經歷了人生的如此大風大浪之後得到的收穫吧。

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 篇3

初讀《紅樓夢》之時,僅為小學六年級,那個時候僅僅是被小説的內容而吸引。我喜歡一系列有趣的情節,喜歡黛玉葬花的唯美場景,我喜歡寶玉頑皮自由的樣子,喜歡黛玉楚楚可憐、清高的姿態,但我不喜歡的是永不知趣總是和黛玉搶寶玉的寶釵,不喜歡精明能幹卻中飽私囊的王熙鳳,也不喜歡沒有見過世面的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對什麼都無比好奇的樣子。當時的我一直都以為所有的故事中男女主才是故事的核心,一個好的故事也只需要男女主就夠了。後來啊,看的書多了,知識層面也豐富了,才發現那時的自己也真的是孤陋寡聞了。

後來,我又讀了一遍這個故事,這個如同於宮廷劇的故事,一個家族的從興昌到滅亡的故事,再讀時帶給我的感受,與初讀時相比,卻已截然不同。

這個故事如同神話一樣奇幻地向我們展開而來,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在京城大户中含玉出生,因此取名為賈寶玉,寶玉天性頑皮,不愛讀書,因有眾多的姐妹,雖説並不都是親血脈,但她們一起跟寶玉讀書寫字,倒也關係處的很不錯。賈母有個女兒,嫁出去後生了個女孩,喚作林黛玉,她從小體弱多病,但卻聰明秀麗,父母視她如珍寶般撫養,豈料黛玉的母親早年因病去世,父親怕照管不周,黛玉便被接到了賈府,由此開始了和寶玉的一段感情故事。話説寶玉黛玉第一次相見時都互相感覺對方眼熟,這裏便也為下文兩人的愛情做下了鋪墊。不久後,寶玉生母王夫人的同母姐妹薛姨媽也帶着她的兒女入住賈府與王夫人敍舊,她的女兒薛寶釵,生得肌膚潤澤,舉止嫻雅,悟性十分高,與寶玉黛玉這些人便也很快地玩在了一起。林黛玉進了賈府後,賈母疼愛她,眾姐妹與她交好,寶玉對她自是更加關懷備至,她倒也是舒心。這樣的地方,知己陪伴左右,歡聲笑語,我想我也是羨慕的吧。

事情沒有永遠的平靜,一切的沉默不是爆發,就是滅亡。不久後,賈府也倒發生了一件大事,便是大小姐元春入宮為元妃娘娘,初得此消息時,所有人都因此而高興不已,但沒有人知道這也是悲劇的開始。寶玉和黛玉日日相處,情義愈深,後來也便難捨難分,起初認為這是正常的兄妹情,倒也無什麼。後來黛玉聽説到寶釵小時候有個和尚説她是金命,必須要嫁個有玉的男子,黛玉一想到寶玉有玉,心中便不快。自此後,寶玉只要和寶釵有交往,黛玉知道後便不想理睬寶玉,常常心中不開心,加上初來時,賈母對她關懷備至,她與寶玉迎春探春一行人十分交好,日子過得也是稱心如意,可偏偏又來了個寶釵,長得美若天仙,論起吟詩作畫,一點也不遜於林黛玉,而且寶釵善解人意,不比黛玉這般總耍小脾氣,因此賈母和眾姐妹自然會分一些關心給寶釵,這就另黛玉悶悶不樂,再想起金玉良緣便更加不開心,日子久了,便日日以淚洗面。

後來經過一番相處溝通後,兩人都互相明白了彼此對自己的心意,倒也給了黛玉心中一些慰藉,可是賈母卻絲毫沒有讓兩人在一起的意思,黛玉晚上睡了後做夢夢見賈母讓她嫁給別人,寶玉為了證明自己對黛玉的愛,便掏心證明,夢醒後發現寶玉這一晚上睡覺時大哭心疼,這讓黛玉心中也久久不能平靜,本就體弱多病,一咳竟然咳出了血。後來偶然有聽到丫鬟説寶玉定了親,本來她就一腔心事,這下更是千愁萬恨,湧上心頭,一想到自己的爹孃都去世了自己孤苦一人,就想着與寶玉為伴,可曾料想,寶玉也定親了,便一心想着求死,之後便眼不見心不煩了,從此就開始折磨着自己的身體,寶玉來看望她兩人相互寒暄,卻是親極反疏了。賈母王夫人以為她是舊病復發,又不知她的心病,黛玉後來吃飯也愈來愈少,不肯吃藥,身子果真虛弱之甚。後來黛玉聽着寶玉成親之事有假,病竟好了,賈母等人對寶玉黛玉的情意也猜出了十有八九,但她們最終商討還是認為將寶釵許配給寶玉最妥。

一段安靜日子後,禍不單行的日子也真正來到了,元春忽然暴病去世,寶玉突然丟失了玉而神魂失散,像個呆子,大老爺王子騰趕着進京,路上遇病而亡,尋玉無果後,王夫人因擔心寶玉也倒在牀上,在接二連三的事情下,賈政也被皇上派去做江西道台,家中事情繁多,卻又不敢延期上任。此時賈母最終做了決定,將寶釵許配給寶玉,為寶玉沖喜,卻將這件事徹底保密,為了讓寶玉服從安排,欺騙他娶的人是他心心念唸的林妹妹,人算不如天算,黛玉最終還是知道了這件事,她這次也真的是非死不可了,她已經沒有了活下去的期盼了,最終在寶玉拜堂的那一晚,黛玉也含恨走了,在她最愛的人娶了別人的時候她離開了這個世界。寶玉最終也知道了自己娶的人是寶釵,他也知道了黛玉死了,他也清醒了過了,前所未有的清醒。後來,賈府被抄,賈母也沒熬過去世了,鳳姐自知罪孽深重,也撒手人寰。可能寶玉仍舊放不下他的林妹妹,他也不想在留在這個已經沒有他值得留戀的家裏,他也走了,正如他説的“走了走了,不用胡鬧,完事了!”

黛玉走了,因為她僅僅擁有的寶玉已經不是她的,她卻已無力挽回,所以她含恨走了。寶玉走了,因為他一直心心念唸的林妹妹已不在了,他應該很痛恨大家的謊言,可他卻不能怪罪於他們,所以他就讓自己也走了,也不用再計較胡鬧什麼了。

第一次看到黛玉死的那晚上,我哭的淚流不止,我對黛玉感到同情,明明在自己都要死了的時候,説愛她的姥姥也還再誤解她,只是想讓她遵循自己的安排。我也感覺這樣的故事真是可笑,在黛玉死的時候恰好卻是她最愛的寶玉娶了別人的時候,而寶玉還不知道。我也心疼寶釵,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嫁給了並不喜歡自己的人,最後落下孤身一人的結果,以前恨她是因為有她所以寶玉黛玉不能在一起,可是她也是最可憐的那個人,就算沒有她,還會出現第二個寶釵,第四個寶釵,她不過是個犧牲品罷了。

寶玉他厭惡讀聖賢的經典,拒絕走封建時代的路,可以説他是封建家庭的反叛分子,可能他有一絲毫的能力讓所有的事都可以不同,但他還是輸了,他的愛情甚至他的靈魂卻在封建迷信的摧殘下夭折了。

黛玉她是寶玉的知己,同寶玉一樣,對封建教條有天生的反感,可是她無力對抗,只能含淚而終。寶釵她是封建淑女的典範,談吐不俗,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博得讚頌,可她卻也是封建迷信的犧牲品,她將自己的一生都搭在了裏面。

我喜歡作者曹雪芹對這篇文章最開始的寫法,也喜歡續寫者高鶚後來對這些人最終命運的安排,我也明白了所有的故事結局不一定都是好的,所有的故事也不能僅僅只有男女主人公,也許是前面歡聲笑語中的明示與暗示讓我記憶這麼深刻,也許是這種悲劇式的結尾給了我這麼深刻的影響,總之從書中明白的一些道理,我卻是永遠也不會忘了。

他們的愛情是偉大的,也是卑微的,他們沒有了彼此就根本沒有了靈魂,這樣的感情值得我們感動,值得我們讚頌。可我不明白的是,黛玉為什麼不反抗,為什麼要讓自己的愛成為所有人思想的犧牲品,為什麼就想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不去做努力,以前感到她可憐,現在仍舊覺得她可憐,無非還加了一些痛恨罷了。對於寶玉,我認為他是有能力做抗爭的,可是恰好他病了,所以也失去了機會,當他真正意識過來時,他卻已經失去了最愛的人,所以,我也痛恨命運的不公。

最終黛玉因病而逝,寶玉塵緣已盡,賈府不復存在,從前的吟詩作對,其樂融融,歡聲笑語,包括痛苦與灰暗也都消失了。也許這個故事正如它的名字一樣,不過是“紅樓”這個地方的一場夢罷了,一羣人在這裏經歷了歡聲笑語,生死離別,直到最後終究曲終人散,該在的人都不在了,那個地方也不是曾經的`地方了,以前發生的種種事情,不過就是一場夢而已,夢醒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生活又豈不是這樣,複復雜雜的人生不過就是一場場簡單的夢,一場美好的夢,需要夢的參與者的努力,這份美好才能更加持久。一場壞的夢,需要夢中人的去堅持解決夢中的問題,才會讓這場夢變成一場好夢,不管好夢壞夢,人生就是需要我們去敢於努力,敢於堅持,敢於反抗的,那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持久地美好。

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 篇4

曹雪芹的《紅樓夢》和張恨水的《金粉世家》是我百看不厭的書籍,而且,《金粉世家》被譽為民國版的《紅樓夢》,這説明二者有着異曲同工的美學意義。記得看到《金粉世家》結局時,清秋帶着孩子離開了燕西,他們僅僅維持一年的婚姻就此崩塌。燕西面對妹妹梅麗的惋惜,他悵然若失:花不是開過嗎?

是啊,花曾開過,多麼無助的慰藉。《紅樓夢》裏林黛玉最讓我惋惜,也最讓我佩服。書裏林黛玉和《金粉世家》裏的冷清秋形象相似,她們都是高潔的女子,同時又不太通人情事故,從一出場防佛就帶着悲劇的宿命。她們懷着對愛情的美好憧憬,最後,她們都沒有掙脱世俗的桎梏。一個抑鬱而終,一個失望而去。這麼一來,還是黛玉的命運更加悲情,她沒有退路,因為她一直是孤軍奮戰,她的背後沒有後援,只有無盡的黑暗。

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裏,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為只有放縱的哭過後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在這背後,只是因為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為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為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醖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鋭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裏,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脱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願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為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痴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着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至此,我似乎理解了金燕西的話,花不是開過嗎?是的,黛玉曾經那麼真實地來過,她弱小卻不曾怯懦,她無人理解,卻始終竭力與命運抗爭,直到最後一刻。

花開花落,本來就是如此,讓我們記住花開的樣子,記住黛玉的美麗、真實和勇敢。

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 篇5

“開篇不説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這一句話點明瞭《紅樓夢》在中國古典文學界的地位,在《紅樓夢》中,最牽動人心的莫過於寶黛釵三人的愛情糾葛。

在這段感情中,大家可能會覺得最受傷的是林黛玉,明明她和黛玉是郎有情妾有意,鳳姐也希望她和寶玉成親。而她卻在寶玉成親之日含淚而終。實在可憐。對於林黛玉的死,我是惋惜的。但是,我是作者的話,我也會讓林黛玉這樣死去。為什麼?

第一,大家都知道,賈寶玉的前身是赤霞宮神瑛侍者,林黛玉是絳珠仙草。前世,神瑛侍者用水救活了絳珠仙草,絳珠仙草就像來世用眼淚來報答這個神瑛侍者。所以在《紅樓夢》中林黛玉是多愁善感的,動不動就落淚,這一切是有原因的。等林黛玉的恩報完了,她該流的淚流乾,她自然要回歸天界,沒有再留在人間的道理。

第二、在寶玉成親之日,還有一個人也死了,那就是賈府的靠山——賈妃賈元春,她的死無疑是為後文賈府抄家做鋪墊,想想,那時若是賈府抄家了,林黛玉一個弱女子又會是怎樣的結局?探春遠嫁,迎春嫁給了孫紹祖後被虐而死,惜春做了尼姑,整個賈府就黛玉一個姑娘了,我想那時,黛玉的結局也不會比現在好太多。趁着現在賈府還沒有倒台,死了還有人,有錢給她料理後世,這何嘗不是一種解脱?

説完了黛玉的結局,我們再説説誰支持寶黛姻緣。第一個便是賈母了,從“一對小冤家”,“兩個玉兒”可以看出,賈母是支持“草木前盟”的。而且,賈母並不喜歡薛寶釵,賈母喜歡機靈的活潑的,像鳳姐,黛玉,寶玉。而薛寶釵的性子恰恰相反。其次,賈母也批評過薛寶釵。在劉姥姥進大觀園,賈母一行人去薛寶釵房中游覽時,賈母的話中表達了一個意思:一個年輕姑娘的屋子,如此素淨,讓我們這些老婆子無地自容。但她並沒有明確的表達出來,而是把事情推到了王熙鳳頭上來,説她照顧不周。但後來因為王夫人,薛姨媽的干涉,和林黛玉身體的原因,此事就此作罷。

第二個便是王熙鳳了,其實,王熙鳳支持“木石前盟”跟賈母有些關係。那就是她要討好賈母,賈母對林黛玉那麼的寵愛王熙鳳不會看不出,所以也跟着賈母,支持“木石前盟”。但我覺得更大的是因為利益,王熙鳳手裏緊攥着管家權,利用這管家權,王熙鳳明裏暗裏斂了多少財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倘若薛寶釵成了二少奶奶,加上王夫人的支持薛寶釵,這管家權歸誰可説不準,薛寶釵那麼精明能幹,身體有那麼好。可若是林黛玉成了二少奶奶,這管家權王熙鳳便可以攥緊。林黛玉不會管家,且林黛玉體弱多病,也無法管家。這自然而然的由王熙鳳繼續管家。但無論是因為什麼,但可以確定的是,王熙鳳也不喜歡薛寶釵。縱觀全書,王熙鳳很少和薛寶釵有過交集,也不曾開過薛寶釵的玩笑,她們之間始終有隔閡。王熙鳳也評價薛寶釵説:“不關己事不張嘴,一問搖頭三不知。”反觀她和林黛玉,關係就親密很多,不然她也不會説:“既喝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這話明擺着是支持寶黛婚姻,就連興兒也説:“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

但影響寶黛姻緣最重要的一點是——賈元春!賈元春是賈府的靠山,又是宮裏的貴妃,説的話自然有分量。她在端午節禮物上就有玄機——薛寶釵和賈寶玉的禮物是一模一樣的,這不明擺着是賜婚薛寶釵和賈寶玉嗎?有人説,是元春不喜歡林黛玉,喜歡薛寶釵。實則不然,在元妃省親的時候,大家作詩的時候説了:“終是薛林兩位妹妹與眾不同!”再就是元春賞賜齡官,這表面上是賞賜齡官,實則是暗賞林黛玉。史湘雲也説了,齡官也説了,齡官像林黛玉。

再看元春送薛寶釵和賈寶玉的禮物:宮扇兩柄,紅麝香串兩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咱們重點看鳳尾羅和芙蓉簟。“鳳”,大家想想林黛玉住的地方的匾額是什麼?有鳳來儀啊!而“芙蓉”又不得不説另一個人——晴雯。晴雯死的時候,丫鬟們哄賈寶玉説晴雯去做了芙蓉花神,賈寶玉又寫了《芙蓉女兒誄》,但大家都知道“晴為黛影”。這一切都暗示了,原本賈元春賞賜,黛玉和寶玉的是一樣的。那麼只有一種可能,王夫人調換了禮物。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古代封建制度嚴酷,不可能出現調換賞賜的現象。

但話又説回來,即使王夫人調換了禮物也不會怎麼樣,即使被人發現了調換賞賜,賈元春是她的女兒肯定會幫着母親説話,這件事也會不了了之。原著中説過,讓賈寶玉去謝恩,在謝恩的同時,賈寶玉肯定會和元春説起賞賜事件。元春自己也是個苦命人,年紀輕輕就入了宮,她的愛情是悲哀的,是沒有選擇的。而賈寶玉是有選擇的,他的心上人就是林黛玉,元春不會看着自己的弟弟娶他不愛的人。所以賜婚之事再無後文。賈母在清虛觀打醮時,也用“寶玉年紀小”而搪塞了張道士的話。

不管怎麼樣,黛玉於寶玉的愛情以失敗告終,但我相信,這也是她最好的歸宿。愛情是美好的,幻想也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忍的。但在我相信,終有一世,他們會終成眷屬。

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 篇6

煮一壺清茶,捧一本《石頭記》,靜坐於房檐下,細品書中內涵。世人對它的褒貶不一,各有其感。

有人道,紅樓一世界,世界一紅樓。魯迅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

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講述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故事。

書中描述道“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他打趣道,這個妹妹他好像哪裏見過,還送了“顰顰”二字。

可見,賈寶玉對林黛玉的第一印象極好。而林黛玉對寶玉的第一印象也不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

她心想在哪裏見到過寶玉,沒有想到寶玉先説了出來。這可見兩人是一見鍾情。

賈寶玉對薛寶釵沒多大意思,倒是薛寶釵對寶玉有點意思。在府中,眾人偏愛薛寶釵,認為黛玉的容貌和性情都比不上寶釵。

寶釵容貌美麗,品格端莊,深得下人之心;黛玉有些孤高自許,目下無塵。但在寶玉眼裏,黛玉是一個柔弱風流,才情甚高的一位知己,靈魂的依靠。

為什麼呢?話説寶釵和黛玉的才情不分高低,且寶釵又明事理,得人心,這是黛玉所不及的。並且寶玉也曾對薛寶釵動過情,書中描寫“寶釵,生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可見薛寶釵長得比林黛玉還美。

可惜的是,在生活中,寶釵並不是像黛玉一樣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隱心機。她表面上端莊賢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風範,但實際上她期望着“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温柔敦厚的儀範中掩蓋的是“欲償白帝”的野心。

她希望寶玉能走仕途,始終無法認同寶玉“平等、自由”,蔑視功名利祿,厭惡八股的觀念,也絕不會支持寶玉反封建禮教的言行。這才導致寶玉對寶釵的感情斷裂,對她沒有了愛情,更多的是尊敬,選擇了黛玉作為自己的人生伴侶。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好一個“金玉良姻”,好一個“木石前盟”,到最後“金玉良姻”還是抵不過“木石前盟”。“金玉良姻”是物質的,“木石前盟”是情感的;“金玉良姻”是後定,“木石前盟”是前定;“金玉良姻”是人為,“木石前盟”是天然。“木石前盟”在那個社會始終是不可能實現的,那隻能是人生的一場夢,夢醒了,人生也結束了。

有個人不能忽視,那便是伺候他的丫鬟--襲人,她在《紅樓夢》中出場次數比林黛玉、薛寶釵還要多,可謂重要。

襲人,本名珍珠,從小因家貧被賣入賈府,原是賈母的婢女,後又服侍史湘雲幾年。賈母素喜襲人心地純良,恪盡職守,將她與了寶玉,王夫人將她作為姨娘的後備人選,後逐漸成為寶玉丫頭中的領頭人。

寶玉因見她姓花,故取陸游詩句“花氣襲人知驟暖”之意為其改名為“襲人”。襲人對人和氣,處事穩重,工作認真,富有心機,在大觀園裏眾人是人前人後的誇獎她,是出了名的賢人。

心中亦有些痴處,她服侍誰,心裏便唯有誰。她是整部書中唯一一個與寶玉發生了“雲雨情”的女人,並且她還曾得到王夫人“準姨娘”的認可。

後來的兩人交流僅限於生活上,心理越來越隔膜,以至寶玉在遞送舊手帕給黛玉時,都特意支開她,讓晴雯去送。在晴雯死後,寶玉甚至懷疑起襲人來。在“金玉良緣”成功逆襲後,襲人也很快被寶釵逐出,臨別留下“好歹留下麝月”的話。

最後,襲人嫁與了戲子蔣玉菡,留下了耐人回味的判詞——“枉自温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片段莫過於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應是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的高潮部分,從兩人再續前緣在賈府相遇後一見鍾情,再到兩人的愛情終結,一路磕磕絆絆頗多。

從情侶間的小打小鬧,到林黛玉的內心由稚嫩轉向成熟,葬花這部分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點。在這之前有一個小背景,林黛玉擔心賈寶玉是否被賈政責罵,便心揣不安去尋賈寶玉。

不巧,賈寶玉屋裏的丫鬟正在鬧情緒,叫了兩次也沒能等到人來開門,轉眼就看到賈寶玉送薛寶釵出來,還有説有笑。林黛玉本不是個能夠容忍封建制度下男性三妻四妾的女子,自然氣不打一處來,回到瀟湘館後也是哭了一夜,正巧次日又是他們約定的“葬花期”。

進而就是賈寶玉聽到的《葬花吟》:“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歲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把香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落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喪?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黛玉葬花這部分內容,也是林黛玉和賈寶玉感情的一個極大的轉折點,賈寶玉對林黛玉是更近一步,林黛玉對賈寶玉卻開始逐漸有了嫌隙。同時,也為薛寶釵的不幸人生埋下伏筆。

《紅樓夢》中人物個性鮮明,其最後的結局大都是個悲劇。王熙鳳最後落得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場。

賈元春被幽閉在皇家深宮內,省親之後,元妃再無出宮的機會,後暴病而亡。

探春對賈府面臨的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微小改革來挽救,但無濟於事,最後遠嫁他鄉。

賈寶玉被迫娶薛寶釵為妻,終因無法忘懷精神上的伴侶林黛玉,婚後不久,就出家當和尚去了。

薛寶釵只好獨守空閨,抱恨終身。林黛玉在賈寶玉婚禮時含恨去世。賈、史、王、薛四家紛紛敗落。賈家無權無勢卻參與宮闈之爭、皇權爭奪,拉幫結派卻無能力,只能被利用,最後成為替死鬼;史家在賈母、父親死後,子孫自銷,子孫分散後有能力的勉強維持不消失,但也逐漸退出了權利層;王家在王子騰死後,也隨即消散;薛家在薛寶釵父親死後就消散了,只能依附其他家族。

至此,四大家族不復往昔。

《紅樓夢》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到了很多,收穫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不完美亦成就這完美。“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一個個痴情的女子,一個個多才的人被無情地埋沒了。唉!這吃人的禮教!這吃人的社會!

“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

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 篇7

《紅樓夢》是幼時讀過的,不過那時這本書吸引我的不是內容而是書的扉頁上畫的金陵十二釵和其他幾個重要角色的人像。初中我的語文老師經常説,在我這個年紀是很難把紅樓夢讀出深度的。她説紅樓包羅萬象,你的經驗和眼界決定了你看能出多少境界。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成了眾人的理解。總是在金陵十二衩的身上看別人故事,對於人物的看法也是人云亦云。

便也隨眾人感歎,好似當真從中讀道了情懷。實則是借影視劇中的印象覺得是個大家族的更替。而從小到大好多課本的文章主旨分析到最後都可以用這麼一句話概括—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怎麼樣的結果是必然的,怎麼樣的結果是不可能的。就好像現在有很多人會在一些不良的社會事件報道出來後大肆渲染,大肆抨擊,文章評論分析到最後,得出一個“是體制問題”的結論。

本該自己品味,琢磨的,全有一套正確答案,説《紅樓夢》是現實社會的一面鏡子,在賈府這個社會的縮影裏,茶香中雖飄蕩着温情與歡笑,但其背後隱藏着殘酷與無情,是紛繁複雜的矛盾和鬥爭。

之後年歲漸長,才慢慢對原著,對其中的遣詞造句起了興趣。每個階段讀紅樓都有不同的感受,以前看紅樓總有一種“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式惆悵落寞的感覺。後來又大了些,找了原本的又看了看。細細看《紅樓夢》寫盡了大觀園裏的繁盛,寫盡了豆蔻年華的熱烈。《終身誤》訴説着: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亦寫盡了所有盛大繁華掩蓋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劇。

一曲紅樓,萬聲歎息。這一曲是為大觀園裏女性的覺醒而高歌,是在黑暗時中看見燎原星火而雀躍。小小的園子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這“温柔富貴鄉”裏有明槍暗箭,有勾心鬥角,有兇狠殘暴,有尊卑之分。這大觀園是十二個性情各異的女子的宿命旅程。

換個角度想想,假設十二釵都變作鬚眉男兒,依照書裏的性情猜測。

黛玉是出世的才子,常縱歌山水,質本潔來詩本澈,孤傲一身。寶釵是入世的良臣,掙功名,希望名垂青史,可見慣人心涼薄。元春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終憾死黨爭的王爺,丰神慧玉,一生謀圖權利中心,可半子算錯,大夢終破。迎春是朝堂中平庸的酸腐文人,汲汲營營,背綱常,怕辜負仁義一場損清望,到頭來也空做文章,庸碌半生一事無成。探春是高情遠志,傲骨寒裳的商人,哪怕是富貴榮辱織羅網,終此生心頭驕陽袖裏月亮。惜春是掩門道幾聲阿彌陀佛的出家人。

鳳姐本是鳳凰清歌出身豪門,反為利祿蠱惑成了步步為營的九千歲,落得個看盡世態炎涼的落魄局面。巧姐則是坐過皇位卻未曾掌握皇權的傀儡末帝,縱半生巧若桃花灼,終被悽風打落,也免不了後半生的漂淪憔悴。妙玉是梅雪落作杯中色,青燈黃卷紅塵過的逍遙客。湘雲是遍地煙雲皆可卧的世外狂者,聽閒鳥唱一折,嗤世間大偽斯興,負我熱懷映月光,不懼將來,不念過往。秦可卿是生的低賤,死的落魄的浪蕩子,乾坤浪蕩,風情月債。雖有才華卻難留姓名。李紈是周旋朝堂的門客,旁觀王朝的盛衰。

這也許是曹公佈下的一個末世浮華的局?如曹公所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道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曹公這一筆寫盡了百態炎涼,滿是悲愴。

如今紅樓夢在當今對清代時期生活習俗、風土人情、中國社會結構等方面的考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而且《紅樓夢》的楹聯,與一般楹聯一樣,具有明確的實用性、裝飾性和觀賞性。由於其題寫處所不同,內容包羅萬象,風格上亦呈現出絢麗多姿的特點:或悽婉如悲秋簫笛,或飄逸如歸牧晚唱,或幽遠如山雨遊雲,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説,《紅樓夢》的楹聯,充分地體現了作者獨到的審美情趣和美學追求。

另外在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詩詞曲賦數目巨大,文備眾體。前八十回各種詩詞曲賦共有一百九十七首其中高鶚續的後四十回有四十首。再則據統計,書中有詩、詞、曲、歌、謠、諺、贊、誄、偈語、辭賦、楹聯、匾額、書啟、燈謎等,應有盡有。以詩而論,有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騷體;有詠懷詩、詠物詩、懷古詩、即事詩、即景詩、謎語詩、打油詩;有限題的、限韻的、限詩體的、同題分詠的、分題合詠的;有應制體、聯句體、擬古體;有擬初唐《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有仿中晚唐《長恨歌》、《擊甌歌》之體的;有師楚人《離騷》、《招魂》。更是衍生紅學這一新興學問。曠世此書《紅樓夢》可當得萬古不滅與日爭光。

同時《紅樓夢》在繼承中國古代小説藝術傳統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創造和發展,達到了我國古典小説前所未有的高峯。問世後,引起人們評論、研究它的濃厚興趣,並形成一門專門的學問——紅學。

藝術成就上,第一作者嚴格依照生活的本來面目進行創作,“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他筆下的人物往往“正邪兩賦,善惡相兼”,大都是多側面、多稜角、多變化的圓形人物,真正打破了“惡則無往不惡,美則無一不美”的傳統人物描寫模式。

第二作者創造性地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打破以往小説的傳奇性特徵,通過日常瑣屑的生活細節,對主要人物的獨特性格反覆皴染,同時藉助於對比與映襯手法,使人物既立體、豐富,又鮮明、獨特。不僅使那些性格不同的人物在對比中顯得非常分明,而且能使那些性格相似的人物顯出各自的獨特性。

第三作者與敍述者開始分離,作者退隱到幕後,由作者創造的虛擬化以至角色化的敍述人來敍事,在中國小説史上首次自覺採用了頗有現代意味的敍述人敍事方式。在敍事角度問題上,作品創造性地運用敍述人多角度複合敍述,取代了説書人單一的全知角度的敍述,這樣既使敍述視角靈活多變,又有利於多層次、多角度地刻畫人物。以當時北方口語為基礎,融匯了古典書面語言的精粹,經過作者苦心營構,窮力追新,形成了簡潔純淨、洗練自然、準確精美、具有濃厚生活氣息和強烈感染力的文學語言。敍事語言平實自然,通俗生動,富有立體感和表現力。它的人物語言能準確地顯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能形神兼備地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具有高度的個性化。

歷史和社會價值上,《紅樓夢》對於清朝時期生活的細緻描寫。芸芸眾生,世態百相,皆毫芒畢現,鉅細無遺。中華民族獨具東方風韻的衣、食、住、行,乃至讀書做官、婚喪祭慶、市井村野等習俗,都得到了生動細緻的描寫。作者構制瞭如此精巧的藝術結構,從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和家庭成員的悲歡離合的過程中,寫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一段真相,顯示出中國南北文化的洋洋大觀。因為書中描寫的細節真實,生動地表現出當時貴族家庭的生活實況,所以雖然是小説筆法,但論起真實性和細緻程度來,卻與歷史實錄極為接近。

第二,《紅樓夢》在風俗描寫中很注重把握詳略得當的關係,它對一年四季中的重大節候風俗都有涉筆,

但每一次的描寫都有所側重,因此描繪的側重點就放在人物的對話動作上面。正是通過一年四季中重大節候活動的描寫,作者展開了《紅樓夢》的主要線索,顯示出主要人物悲歡離合的命運以及悲金悼玉的愛情悲劇故事。表現出了南北區域文化的特色,使其成為一部融合中國南北文化特色的鉅著,成為從各個側面顯示中華民族文化魅力的不朽之作。

因此,紅樓夢在當今對清代時期生活習俗、風土人情、中國社會結構等方面的考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而且由於當時的社會背景,《紅樓夢》裏還隱藏了許多作者不便明説的故事,通過對這本書的研究都可分析出來。

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 篇8

前些日子,讀兩本關於季羨林和魯迅的書,兩位大師在書中談到讀書問題時,都首推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我除了看過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外,居然沒有完整地讀過小説,實在臉紅,於是趕緊找來《紅樓夢》看看。

開始有讀《紅樓夢》的想法,只是想真實地看看小説寫得到底有多優秀,竟贏得眾多國學大師們一致的好評和首推。誰知道,第一次翻看小説原着之後,我居然立即對它有了一種難以釋手的感覺。曹雪芹筆下的情景、人物躍然於紙上,恍惚間自己彷彿置身於小説所描繪的精彩紛呈的世界裏,小説人物的悲歡喜怒緊扣着我的心靈,由不得你不緊緊跟隨着小説情節往下讀。此刻小説已讀完三分之一,但其中有個情節給我以深刻的印象和美感的享受,不把這種感觸記下來,只怕哪天遺忘了,就實在枉費了這番功夫。

在小説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椿齡畫薔痴及局外”中,賈寶玉因在王夫人房裏調戲小丫環金釧兒惹禍後,一溜煙跑進了大觀園裏。當時正值酷暑正午時分,園內“滿耳蟬聲,靜無人語”,寶玉卻在一處薔薇架下發現一個女孩子正蹲在花下,一邊悄悄流淚,一邊用手中的髮簪在地上畫着什麼。

寶玉因這個看起來面熟的女孩“眉蹙春山、眼顰秋水……大有黛玉之態”而不忍離去,只管站一旁痴痴地偷看。看了半天,發現這女孩用簪子在地上一遍遍地畫着薔薇花的“薔”字,足足畫了幾十個,卻不知何意。讀到那裏,不光寶玉不知這女孩子寫“薔”是為何,我也只以為她正在薔薇花下練習寫字呢……

疑惑收起,繼續往下看。

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芸軒,識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曹雪芹才把之前寶玉的疑惑解開。一天,寶玉無聊想聽曲子解悶,於是便來梨香院找到唱曲最好的齡官(賈府為迎接元妃省親,從姑蘇城買了十二個小戲子養在大觀園裏,齡官是其中唱得最好的),誰知應對全賈府上下最受寵、最帥的公子哥,這齡官根本不買寶玉的帳,一句“嗓子啞了,前兒娘娘傳我們進去,我還沒有唱呢”,就讓寶玉吃了閉門羹。

原本躺在牀上養病的齡官因見寶玉也在她的牀沿坐下,便起身躲避,寶玉這才看清,原來這齡官正是之前在薔薇架下畫“薔”字,有黛玉之態的那個女孩。生平頭一次受到這樣的冷遇,寶玉只得紅着臉,訕訕地出來,院中藥官等其他幾個人問明原因,便告訴寶玉,等“薔二爺”回來讓她唱,她必定會唱的。寶玉問賈薔去哪裏了,眾人説,必須是齡官想要什麼,“薔二爺”想法子給她找去了……

正説着,賈薔拎着個鳥籠從外面回來。原來,他花了一兩八錢銀子(古時算是一大筆了),買了一隻會“銜旗串珠”的金絲雀兒來,想給在大觀園裏天天發悶的齡官開開心。“薔二爺”帶金絲雀去屋裏給齡官表演雜耍,逗得其他一幫女孩子都十分高興,獨獨齡官並不開心,仍賭氣躺下假裝睡着。

賈薔只得上來陪笑問她“好不好”,齡官便罵他:“你們家把好好的人弄來,關在這牢坑裏,學這個還不算,你這會子又弄個雀兒來,也幹這個浪事。你分明弄了來打趣形容我們……”賈薔一聽這話連忙站起來,又是賭神起誓,又是道歉,最後把那花了近二兩銀子才買來的金絲雀兒放生,連鳥籠子都一併拆了。

可齡官還是不依不饒,抱怨自己生病咳血,賈薔不找醫生來看卻來取笑她,賈薔一聽,又連忙一邊解釋“昨兒晚上我問了大夫……”,一邊就急着要出去請大夫。齡官卻又叫他:“站住,這會子大毒日頭底下,你賭氣請了來,我也不瞧。”賈薔只得又站住……

寶玉看到此處,猛然才領會那日齡官畫“薔”字的深意。不光寶玉,每一位讀者讀到那裏,內心肯定都與寶玉一樣被深深打動,更會為賈薔、齡官二人心中那份單純、朦朧的感情而感動。

曹雪芹以賈寶玉的視角下筆,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描繪了看似平淡的兩個場景,情節簡單卻細緻真切,彷彿就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的平常事一般,通篇沒有一個表示愛慕或喜愛的字眼,更無任何曖昧意味。

但薔、齡二人之間相互愛慕、一心牽掛對方的那份純真、無暇的感情,尤其是齡官在地上反覆寫賈薔的名“薔”字時的那種少女情竇初開、心靈暗許對方的美麗情感和賈薔被自己心愛的女孩嗔怒時略顯笨拙的猴急態,卻躍躍然於紙上,讓人回味無窮。

薔、齡二人之間這種含而不露、於點滴間現真情的感情表達方式,正是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民族性格與美學價值觀的典型體現:以含蓄、温文而雅為美學欣賞的最高境界。這種民族性格特點與美學價值觀伴隨着幾千年中華禮貌的發展,一代代傳承和積澱,已成為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藴的核心之一。

當然,人們對於情感的表露方式會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變化,但不論如何發展、如何變化,民族文化的核心資料還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比如前兩年在網絡上有一首感情歌曲,其中一句歌詞是:我愛你、愛着你,就像老鼠愛大米!這樣的示愛方式與薔、齡二人的感情故事相比,何其淺薄、粗陋。

由此,我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前段時刻,電視台上播放的一個廣告,資料是鼓勵我們,就應鼓足勇氣,對辛苦養育自己的父母大聲説出“我愛你!”類似的資料也常在各種媒介、刊物上出現。誠然,做兒女的以何種方式表露自已對父母的感情,完全是個私人問題,但在各種大眾媒體上反覆向人們傳遞就應張開嘴巴大聲説出“愛”的訊息,也許會在潛意默化中影響和改變一個民族的性格特徵,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見面擁抱、親吻,張口閉口必“Love”,這是西方社會人際交往的習慣,但東方人卻沒有這樣的習慣。每個民族的人際交往習慣和情感表達方式,是根植於本民族傳統文化土壤的,是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特徵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自然鏡像。正正因東西方歷史文化不一樣、民族性格迥異,自然使得東西方民族的人際交往及情感表達方式差異很大,而這種差異也正顯示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習慣與情感表達方式,説到底畢竟只是一種方式、一種手段而已,它並不代表內在的本質。西方世界不論家人、朋友還是鄰居、同事之間,擁抱、親吻、張口閉口“Love”個不停,但西方世界並沒有因這看似友善親密的感情而成為王道樂土,歷史上西方國家之間相互征戰討伐不斷,還有黑暗殘酷的中世紀、血腥的黑奴貿易、滅絕人性的殖民擴張、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等等,哪一件西方世界能脱掉干係?

中國人感情內斂,不善言辭,父母、子女、家庭成員之間絕少説“愛”,但這並沒影響中國家庭和社會的穩定,更沒有阻擋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文化傳承從未中斷的禮貌之邦的腳步。因此,對於不一樣民族各自不一樣的情感表達和人際交往方式,大可不必厚此薄彼,甚至想用單一某種方式統領全世界。

中國人常説,決定一個人怎樣樣,要“聽其言、觀其行”,不僅僅要聽他説了些什麼,怎樣説的,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些什麼,怎樣做的。做子女的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對父母盡孝心,説些暖心的話誠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向父母表達愛與孝。

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 篇9

《石頭記》,即原《紅樓夢》的書名,説的就是刻在那塊補天頑石上的文字。

石頭是與寶玉寸步不離的,那麼《石頭記》就是以賈寶玉為出發點記敍而成的。然而《紅樓夢》這個題目,相比起原題來説更有味道。紅樓,我想從字面可以有兩種詮釋。它可以指即指寶玉所居怡紅院;也可以解釋為金陵十二釵的居所,因為紅在古時多指女性,紅顏薄命,南柯一夢,這樣也可以更加突出本書特色,就是注重對於基本沒有社會地位的女性的刻畫。

由此可以連想到第五回“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對於全書來説,想必起到的是“一滴水珠折射太陽的光輝”的效果。他將警幻仙姑的教誨置於腦後,光被“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與可卿柔情繾倦,沉迷於幻境之風光,卻終墜入虎狼迷津。這就是對於寶玉一生的影射。

在本回中更值一提的是《紅樓夢》曲詞。本身詞韻悽婉,文本還描寫寶玉“聽了此曲,散漫無稽,未見得好處”,更是淒涼,讓人不由自主的為寶玉的天真、寶玉的執迷不悟感到痛心。十多首曲詞每曲都是悲哀傷感,與大觀園之中人人尋歡作樂,繁榮富麗的景象產生極強的反差。我將結合第五回的紅樓夢曲、紅樓夢判詞和自己讀本書的感悟,對於金陵十二釵中的多位女子進行簡單分析。因為紅樓夢判詞丁老師在課堂上分析的已經比較透徹了,我主要來講講判曲、寶玉和這些薄命女子的生平。

這一曲“悲金悼玉”的紅樓夢曲,想必是曹雪芹對於金陵十二釵和賈寶玉憐惜之情最直白、露骨的表現,因為在全書中作者很難找到機會將自己的情感完完整整地穿插在情節中。而在這裏我們可以具體的感受到作者的悲歎。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説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説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這裏的雪與林所指非常明確:薛寶釵與林黛玉。我們都知道寶玉對黛玉傾心,而這首詩中,“雪”暗指“薛”,金也指的是寶釵;“林”即是黛玉。從詩中可以做出判斷,寶玉最後並沒有和自己所愛的人白頭到老,而是落得個“到底意難平”的結局。詩中“齊眉舉案”原本的意思是吃飯的時候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表示夫妻之間相敬如賓。這側面的描述即出寶玉的寶玉卻始終惦記着“世外仙姝寂寞林”,從中可以看出他對愛情的忠誠,也可以看出他對圓滿的一種渴望和追求。

縱然這種忠誠是值得欽佩的,但是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寶釵何嘗不是一個完美的女子?看來即便是經歷了大起大落,寶玉也不能做到那好了歌中所説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因為他始終執着於黛玉而忽視了身邊一個同樣優秀並一心為他好的女人。縱使他對愛情的忠誠是值得讀者們讚歎的,可是紅樓夢裏的少爺小姐們從未品嚐過生活真正的味道,因為身邊的一切瑣事都可以讓下人們去解決。終日為生計奔波的是別人,只會吟詩作畫的是他們。他們,包括寶玉,把生活和愛情過於理想化了,一點不圓滿就終日惦記着,終生悲歎着,枉自蹉跎。也包括生性敏感多疑的黛玉。

這讓我想起20××年一部很紅的電影《社交網絡》,是以facebook創始人的經歷進行改編的。主角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天才小夥子,因為女友的分手而傷心憤怒,發泄性的創建網站,另整個學校的網絡幾近崩潰。在這過程總他的才能被人意外發覺。而在經歷是非糾葛、朋友背叛的過程中他也越來越富有,最後成為了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之一。在影片快要結束時,鏡頭對準了打開facebook的男主角,找到當初分手的女孩的主頁,猶猶豫豫加了她為好友,再坐在電腦前一遍一遍刷新頁面……對於很多人來説他幾乎擁有了一切。名氣,財富青春……卻無法挽回一個女孩的心。生活就是由各種缺憾所組成的,完美的人生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此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因素令寶黛二人的情感、令《紅樓夢》成為了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別看一座大觀園“天上人間諸景備”,繁華與享樂都只是表象。倘若抽去像鳳姐這樣支持家族的骨幹,大觀園整個內裏就像被蛀空了一樣不堪一擊的。下人們是勾心鬥角,公子少爺是尋歡作樂,而其餘的人也過着天仙一般的生活。當災難不幸地降臨,又有幾個人能自我保全呢?説他們是可憐人也好,説他們可恨也好。其中寶黛二人是最為無辜純潔的,脱離世俗的,他們的愛情是最悲哀的犧牲品。他們是被物質光鮮亮麗的表象矇蔽了的,就像書中提到寶玉對銀兩這樣的東西都沒什麼概念,面對生活的悲劇、求黛玉不得的痛苦怎能自己合理地調解呢?在本書第五十七回中,黛玉的丫鬟紫鵑“試忙玉”,説黛玉將回家去,害的寶玉失魂落魄,傷心落淚。這的確是寶玉對黛玉深情款款的體現,但是在瞭解到時代背景,包括大觀園裏暗裏的爭鬥,不難發現,這段情感是單純的,盲目的,過於理想化的,也是不切實際的“水中月,鏡中花”。寶玉的執迷不悟的確是給本書的悲劇色彩添上了濃厚的一筆。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 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想必《紅樓夢》中最能體現賈探春心機抱負的就是她對趙姨娘,也就是自己的母親,所説的一句“誰是我舅舅?我舅舅早升九省檢點了。”本是趙姨娘的兄弟死了,想問探春討些下葬的銀子。而探春不僅不給,話語中還透露出她才是主子,並想把自己的庶出身份撇的乾乾淨淨的意思。在二十七回中,她甚至將自己的親生母親的想法評價為“不過是那陰微鄙賤的見識”……在以“孝”為至高美德的古代,這些豈不是徹徹底底暴露了一個沒有管教、不懂尊重的丫頭的形象嗎?而我們再來看賈環,發現這對姐弟還真是有不少的相似之處。心中的不平衡感促使他故意弄翻燭台,燙傷寶玉,在與丫鬟玩樂吃虧了時還大哭:“都欺負我不是太太養的!”可見,在當時這已經發展成為一種風氣了吧。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他們固然是不懂得知恩圖報、是忘本的,而從文本中我們可以發現探春對王夫人是敬愛有加。王夫人是賈政的正室,所以也可以算是她半個母親了吧!而一向心高氣傲的探春也一定不會甘於自己庶出的地位而會去努力爭取的。這是探春挺可愛的一面。

在《紅樓夢》第五十六回中探春難得擔當了一回管理者的角色,也是辦事利落,精明強幹,掌握着主動權,在七十四回中更是痛痛快快的給了王善保家的一個巴掌,表現出了自己應有的骨氣。就是這樣一位女子獲得了“紅玫瑰”的稱號,美麗動人而渾身帶刺。可惜,這朵玫瑰卻也未能躲過命運的捉弄。這一曲“分骨肉”描寫的就是探春離別時的肝腸寸斷。唉,誰知道這朵玫瑰是否已在風雨之中凋零了呢!

“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 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説什麼,天上天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裏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着,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聞説道,西方寶樹喚婆婆,上結着長生果。”

這寫惜春的“虛花悟”同她幾位姐姐不同之處就在於,這其中也不能説是有悲劇。因為惜春“將那三春看破”,完全放棄了三位姐姐曾經經歷過的繁華生活,而只求自己的一片清淨。從書中看,探春這個人就是請冷清冷的個性,待人接物也提不起什麼大興致來。相比起她的三位姐姐來説她的存在感是相對低的,因為她基本不習慣成為人羣的中心,只是一個人默默的呆在旁邊看着罷了。她也很少出席詩社的活動,在父親賈敬的葬禮上也幾乎不露面。在抄大觀園的那一回中,她冷冷地説:“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夠了。以後你們有事,好歹別累我。”這樣一位冷漠厭世的姑娘,最終是的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召喚,也説不出是幸還是不幸。

幾位女子,一段繁華,成一場魂牽夢索的紅樓夢。

紅樓夢讀後感3000字 篇10

今年暑假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我讀完第一章就已經愛不釋手了。

它主要是以寶黛二人的愛情悲劇寫的,它以生動的描寫,寫出了那時候大家族的悲歡離合。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林黛玉了,因為我覺得她美麗、聰明,又很好學,還知書達理。不過,她的缺點就是太多愁善感。我最不喜歡的人物就是薛寶釵,因為她明知黛玉多愁善感,沒有媽媽,還在薛姨媽懷裏撒嬌,感覺好像是故意的。我不太喜歡紅樓夢的結尾部分,因為太悲慘了。

×了紅樓夢,讓我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我還要學習紅樓夢中人物的優點,從自身找找有沒有和裏面人物同樣的缺點,並把它改正。這是我第一次看紅樓夢,有些地方還不是太懂,以後有時間我會再好好閲讀它,相信會有更多的體會和感想。

紅樓夢塑造了一個跛足道人,他的眼睛正是大觀眼睛,所以他看到了一個慾望無窮、沽名釣譽、巧取豪奪的泥濁世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説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他所唱的好了歌,正是荒誕歌。甄士隱為好了歌作了註解。他的解,是對泥濁世界和荒誕人生的“解構”。原來,這個金玉其外的人羣舞台,演的不過是一幕幕荒誕戲劇:“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紅樓夢有一首荒誕主題歌,還有一個荒誕象徵物,這就是“風月寶鑑”。

寶鑑的這一面是美色,寶鑑的另一面是骷髏。賈瑞死在美女的毒計之下是慘劇,而追逐骷髏似的幻影幻象則是幾乎人人都有的荒誕劇。難道只有賈瑞擁抱骷髏?人世間在仕途經濟路上辛苦奔波、走火入魔的名利之徒,哪一個不是生活在幻覺之中的賈瑞?總之,揭示世道人生甚荒唐的荒誕性,是紅樓夢極為深刻的另一內涵。

如果説,林黛玉之死是紅樓夢悲劇最深刻的一幕,那麼,賈雨村的故事則是紅樓夢喜劇最典型的一幕。紅樓夢的大情節剛剛展開,就有賈雨村“葫蘆僧判葫蘆案”。熟悉紅樓夢的讀者都知道賈雨村本來還是想當一名好官的。他出身詩書仕宦之族,當他家道衰落後在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裏賣文為生時,也是志氣不凡才會被甄氏所看中並資助他上京赴考中了進士,還當了縣太爺。被革職後浪跡天下又當了林黛玉的塾師。聰明的他通過林如海的關係和推薦,便在賈政的幫助下“補授了應天府”。可是一下馬上任就碰上薛蟠倚財仗勢搶奪英蓮、打死馮淵的訟事。

賈雨村開始面對事實時也正氣凜然,大怒道:“豈有這樣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來的!”併發籤差人立刻把兇犯族中人拿來拷問。可是,站在桌邊上的“門子”對他使了一個眼色,雨村心中疑怪,只好停了手,來到密室聽這個聽差敍述訟事的來龍去脈和保烏紗帽的“護官符”,而訟事中的被告恰恰是護官符中的薛家,又連及同在“護官符”中的賈家,甚至王家,這可非同小可。最後,他聽了“門子”的鬼主意雖口稱“不妥,不妥”,還是採納了“不妥”的處理辦法,昧着良心,徇情枉法,胡亂判斷了此案,放走兇手,之後便急忙作書信兩封給賈政與王子騰報功,説一聲“令甥之事已定,不必過慮”。為了封鎖此事,又把那個給他使眼色、出計謀的門子發配遠方充軍,以堵其口。

王國維在評説紅樓夢的悲劇價值時,指出關鍵性的一點,是紅樓夢不把悲劇之因歸罪於幾個“蛇蠍之人”,而是“共同關係”的結果,如林黛玉,她並非死於幾個“封建主義者”之手,而是死於共同關係的“共犯結構”之中。而“結構中人”並非壞人,恰恰是一些愛她的人,包括最愛他的賈寶玉與賈母。他們實際上都成了製造林黛玉悲劇的共謀,都有一份責任。這種悲劇不是偶然性的悲劇,而是人處於社會關係結構之中成為“結構的人質”的悲劇。

紅樓夢的懺悔意識,正是意識到自己乃是共謀而負有一份責任的意識。紅樓夢正因為有此意識而擺脱了“誰是兇手”的世俗視角,進入以共負原則為精神支點的超越視角。可惜王國維未能發現紅樓夢美學價值中的另一半--喜劇價值同樣具有它的特殊的深刻性,即同樣沒有陷入世俗視角之中。

賈雨村在亂判葫蘆案中扮演荒誕主體的角色,但他並不是“蛇蠍之人”的角色。當他以生命個體的本然面對訟事時,頭腦非常清醒,判斷非常明快,可是,一旦訟事進入社會關係結構網絡之中,他便沒有,並立即變成了結構的人質。他面對明目張膽的殺人行為而發怒時,既有良心也有忠心(忠於王法),可是良心與忠心的代價是必將毀掉他的剛剛起步的仕途前程。一念之差,他選擇了徇私枉法,也因此變審判官為“兇手的共謀”。可見,馮淵無端被打死,既是薛蟠的罪,也是支撐薛蟠的整個社會大結構的共同犯罪。説薛蟠仗勢殺人,這個“勢”,就是他背後的結構。

賈雨村在葫蘆戲中扮演荒誕角色,表面上是喜劇,內在則是一個士人沒有、沒有靈魂主體性的深刻悲劇。總之,紅樓夢的內在結構,是悲劇與荒誕劇兼備的雙重結構。也可以説,紅樓夢的偉大,是大悲劇與大喜劇融合為一、同時呈現出雙重意藴的偉大。一百年來的紅樓夢研究只重其悲劇性,忽略其荒誕性,今天正需要我們做一補充。

王國維説紅樓夢是哲學的,指的不是紅樓夢的哲學理念,而是它的生命哲學意味和審美意味,即由紅樓夢的主人公賈寶玉、林黛玉及其他女子等美麗生命所呈現的生命形上意味。也就是説紅樓夢的永恆魅力和美感源泉,不在於它與社會形態變動相連接而產生的意識形態,而在於它呈現了一羣生命,一羣空前精彩的詩意個體生命。這些生命,也帶有兒童的天真和原始的氣息,在你爭我奪的功利社會裏都在內心保持一種最質樸、最純正的東西。

紅樓夢塑造林黛玉等一羣至真至美的詩意女子形象,是中國文學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奇觀,也是世界文學的奇觀。紅樓夢女性詩意生命系列中最有代表性的幾個主要形象,如林黛玉、晴雯、鴛鴦等有一共同特點:不僅外貌極美,而且有奇特的內心,這便是內在詩情。

賈寶玉稱她們屬於淨水世界,這不僅是概括她們的“柔情似水”的女性生理特點,而且概述了她們有一種天生的與男子泥濁世界拉開內心距離的極為乾淨的心理特點。她們的乾淨,是內心最深處的乾淨,她們的美麗,是植根於真性情的美麗。因此,曹雪芹給予她們的生命以最高的禮讚。

他通過賈寶玉作芙蓉女兒誄禮讚晴雯説:“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這一讚辭,既是獻給晴雯,也是獻給其他所有的詩意女子。芙蓉女兒誄出現於紅樓夢的第七十八回,至此,曹雪芹的眼淚快流盡了。

他借寶玉對所愛女子的最高也是最後的禮讚,包含着絕望,也包含着希望。那個以國賊祿鬼為主體的泥濁世界使他絕望,但是,那個如同星辰日月的淨水世界則寄託着他的詩意夢想。紅樓夢的哲學意味正是,人類的詩意的生命應當生活在泥濁世界的彼岸,不要落入巧取豪奪的深淵之中。

人生只是到人間走一遭的瞬間,最高的詩意應是“質本潔來還潔去”,如林黛玉、晴雯、鴛鴦、尤三姐等,返回宇宙深處的故鄉時,不帶俗世中濁泥與塵埃,乃是一片身心的明淨與明麗。紅樓夢充滿悲劇氛圍,正是因為它本身就是這樣一曲悲絕千古的詩意生命的輓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ongloumeng/qejn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