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短歌行 >

短歌行教學設計9篇

短歌行教學設計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短歌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短歌行教學設計9篇

短歌行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背誦全詩,學習詩歌中所運用的用典比興的藝術手法。

2.學生通過朗讀詩歌、情境體驗、合作交流及教師點撥這一學習過程,學會詩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深層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現的情感,提高學生分析鑑賞詩歌的能力。

3.教師通過對詩歌的深層解讀,學習曹操在詩歌中體現的生命意識,培養學生珍惜時間、樹立遠大抱負的意識和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解讀詩歌意象,學習魏晉詩歌的用典比興表現手法,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前大家先一起來聽段詩歌朗誦。聽完朗誦以後,哪位同學能跟大家説説你對剛剛這首詩歌的瞭解呢?看來大家對曹操很熟悉啊,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這首《短歌行》。

(二)朗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憂”的基調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結合詩歌註釋,初步瞭解詩歌大意。

教師在學生朗讀詩歌之前該讓學生明確誦讀詩歌的過程中體味詩歌憂的感情基調。

(三)賞析詩歌語句,解讀詩歌意象

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之上,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組內互相參照,互相啟發,要求組內成員都要分享自己對詩歌中的意象的解讀及對詩人“憂”的內容的解讀;2.各小組內推選小組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1.詩中表現詩人“憂”的詩句?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課件展示)

2.詩人為什麼而“憂”?

明確:①憂功業未成(板書)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課件展示)

②憂賢才難求(板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課件展示)

3.詩人是通過哪些意象來抒發自己“憂”的感情的?

明確:酒、朝露、明月

(1)酒

在詩歌中“酒”一般被用來表達憂愁思緒,因而有了“借酒澆愁”一説,同學們結合詩人生平及整首詩歌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達的是積極的人生態度還是消極的?

(知人論世。結合全詩可明確曹操表達的是人生短暫,要抓緊時間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詩人將人生短暫比喻成“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

(3)明月

在古典詩歌中明月一般藉以寄託相思別緒,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賢才,“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時才能得到,因而“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4.詩人藉助了很多意象來表達自己“憂”的情緒,他又通過哪些藝術手法來表現思想感情的?

明確:

比興“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用明月比喻賢才。

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詩是表達女子思慕愛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來表達求賢若渴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表現詩人求賢如渴的心情。

5.詩歌中“憂”的情緒貫穿全詩,但是同學們朗讀的時候卻情緒激昂,大家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呢?

明確:詩歌雖然“憂”的情緒貫穿整篇,但是在憂的背後卻飽含詩人建立功業、渴慕賢才的理想和抱負。

6.請個別同學朗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其他同學思考曹操借這幾句詩表現什麼?

明確:這幾句詩勾勒出一幅彷徨無依的特點,“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表現了良將賢才無明主可選時的彷徨,與曹操在整詩中表露的求賢若渴、渴望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抱負相呼應。

(四)教師總結,拓展作業

1.正是渴望建功立業、一統天下,所以面對短暫的人生,曹操一掃前人要及時行樂的消極態度,發出人生苦短,及時立業的感慨,處在亂世的曹操,在50多歲的高齡仍然渴望建功立業,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家更應樹立遠大抱負,發憤圖強。

2.以一篇短文寫《短歌行》給你的啟示,題材不限。

五、板書設計

短歌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瞭解曹操及其在詩歌發展的中的作用。

⑵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標:

⑴培養學生閲讀古詩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養學生藉助註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養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標:

⑴培養學生樹立崇高理想,珍惜學習時間,

⑵使自己鍛鍊成為一名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

【教學重點】

1、品味詩人在詩中表現出來的求賢若渴的思想。

2、學習詩中用典的流暢自然。

3、分析本詩構思上的深入細巧。

 【教學難點】

詩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教學方法】

1、點撥法(對學生通過自讀、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讀課文時留下的問題進行啟發和點撥)

2、朗讀法(讓學生通過聽、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討論法(教師對文章內容進行激疑,開啟學生思維,並由學生充分討論後明確)

4、綜合探究法(引導學生探究“古詩中的酒文化”)

【教具準備】

錄音機和課文朗讀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實施過程】

師:中國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説,也就是我們後來經常説到的四大名著。那麼,這四部小説分別是什麼呢?

(學生紛紛舉手。)

生:我國的四大名著分別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曹雪芹的《紅樓夢》、吳承恩的《西遊記》。

師:説得很好。看來大家的文學常識還是挺紮實的。那請問在座的同學有多少人看過《三國演義》。

(學生紛紛舉手,反應強烈。)

師:好。《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説中的經典之作,特別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當成功的,如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等。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曹操這一個人。下面由哪位同學來介紹這一人物?

(學生小聲議論,陸續有人舉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瞞,字孟德。他曾率軍鎮壓黃巾起義,後起兵討伐董卓,又相繼滅掉了袁紹和袁術,“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統一了北方,與吳、蜀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東漢沛國譙郡人,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劉備等人視之為“漢賊”,後人評價為“一代梟雄”。

師:看來大家對《三國演義》都很熟悉,對曹操瞭解的也不少。歷史上的曹操除了剛才同學們説到的之外,同時他還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他能文善詩。他的散文風格清峻、簡約嚴明,被魯迅稱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其詩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語言質樸,氣魄雄渾,格調慷慨悲涼,代表了“建安風骨”。下面,我們就來學他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詩《短歌行》。

師:我們先來了解其創作背景。據考證,這首詩作於曹操的晚年,即東漢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敗於赤壁之戰之後。當時曹操已經53歲了,年事漸高,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大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從中來”,苦悶煎熬。但他並沒有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招人才,建功立業。

師:我們先來聽這首詩的錄音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播發錄音。)

師: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感歎時光易逝,生命苦短,功業未成的苦悶和要求招攬賢才、建功立業的情懷。詩的總體基調是慷慨悲涼的,朗讀時要把握好作者的這種感情。如開頭八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前四句是作者感慨人生有限、生命易盡,情調感傷蒼涼。讀時應該語速緩慢,語氣傷感低沉。後四句詩人慷慨高歌,借酒消愁,寄託憂思。讀時感情要激昂慷慨。同時,該詩繼承了《詩經》四言詩的特點,以四言為主。讀時要把握好節奏,2/2斷讀,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下面就讓大家自讀這首詩。

(學生自讀。)

師:請一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詩。

(某生舉手朗讀。)

師:(讀畢,師生鼓掌)這位同學讀得很好,基本能夠把握準詩的感情基調。下面,我們再來聽聽錄音朗讀。聽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小聲跟讀。

(播放錄音,學生小聲跟讀。)

師:古人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詩猶是如此。詩歌要反覆朗讀,以讀帶解,從而體味作者在詩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師:下面,我們就共同來鑑賞這首詩。全詩共三十二句,大家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劃分?

(學生積極討論。)

生1:全詩可分為三層:1~8句為第一層,抒發詩人對人生地感慨,借酒消愁;9~25為第二層,表達詩人得到人才地喜慶心情;26到結束為第三層,抒發了詩人的胸襟抱負。

生2:全詩分為兩層:1~25句為第一層,表達詩人對人才的渴求;26到結束是第二層,抒發了詩人要廣招人才、一統天下的胸襟和抱負。

師:其他同學還有別的意見嗎?

(學生沒有異議。)

師:大家贊同哪種分法?

生:第一種。

師: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這種分法,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思路來分析課文,理解字詞句的意思,體味詩人的思想情感。我們班共有三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層次,大家可以互相討論、交流。待會,每組派一位同學來發言。

(各組學生相互討論,交流意見。)

生1:第一層前四句詩人借酒抒情,感歎人生苦短、生命易逝,情調有點悲涼。後四句詩人借酒消愁,慷慨高歌。

師:詩人在感慨人生有限的時候運用了什麼手法?

生:運用了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

師:對。面對美酒本應放聲高歌、及時行樂,但詩人卻感歎年華易逝、生命易盡,就像早晨的露珠,太陽一出來就被蒸乾了。詩人心中痛苦不堪,詩句帶有明顯的感傷蒼涼的情調。

師:詩人説“憂思難忘”,他為何憂思?

生1:可能是因為生命易逝所產生的憂愁吧。

生2:依據文章的內容,詩人的憂思是因求賢若渴卻求之不得和他功業未成卻感人生苦短而產生的苦悶。

師:回答得很好。“憂思”是全詩的脈絡,既解釋了前面痛苦感歎的原因,又為後面詩人對賢才的渴求埋下了伏筆。“杜康”本是古代發明造酒的人,這裏採用了借代的手法,是酒的代稱。

師:一組的同學把這一層朗讀一次。

(學生朗讀。)

師:接着,請第二組的同學來分析第二層。

生1:這一層是詩人抒發對賢才的渴慕,表明自己對嘉賓的禮遇和思念。

生2:這一層採用了借喻和比興的手法。“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是借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是比興。

師:這一層作者就是用這樣的手法來展開的。他活用了《詩經·鄭風·子矜》裏面的詩句:“青青子矜,悠悠我心。”本是表達對情人的思慕,這裏借喻對人才的渴求。“明明如月,何時可掇”運用了比興的手法,以“明月”喻指“賢才”。作者面對一輪皓月,感慨人才如空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得,何時才能為我所用。於是,很自然地引出下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的人生感歎。

師:本文在用典上貼切自然。除了剛才我們講到的例子之外,“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四句引用了《詩經·小雅·鹿鳴》,它所起的作用是什麼呢?

生:這本是宴請賓客的詩句,這裏用以表示對賢才的禮遇。

師:這八句化用《詩經》的成句,以明己志,表達了詩人求賢若渴、尊重賢才的思想感情。化用前人成句自然嚴整,與詩歌主題渾然一體。

師:這一層點明前面憂思的原因,呼應了前文。

師:現在我們進入對第三層的學習。這一層的前四句該如何理解?請第三組的同學來回答。

生:明月當空星辰稀少,烏鵲展翅向南而飛。繞樹飛了三圈,有哪枝高枝可以棲息。

師: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烏鵲南飛圖。作者觸景生情,寓情於景。“烏鵲”比喻賢才,“烏鵲南飛”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個概數,不能翻譯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尋找歸宿,但無所依託,表達作者的惋惜之情。

師:“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最後四句借用典故,表達詩人願以山高海深的胸懷,效法周公廣招人才,抒發了他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師:大家再把這首詩朗讀一次,並試着背誦全詩。

(學生朗讀。)

【佈置作業】

課後探究性話題──本詩以酒開篇、借酒抒情。可以説在中國古代,酒與詩是不相離的。大多詩人喝酒必賦詩,有酒興才能有詩情。最典型的是李白,他能杯酒詩百篇,他是詩的一生也是酒的一生。《歸園田居》作者陶淵明,其詩也是“篇篇有酒”。酒與詩有着源遠的姻緣,酒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有着其獨特的地位。同學們可以就“古詩中的酒文化”為課題,就某一方面蒐集材料,進行探究,寫一篇小論文。

1、探究話題:古詩中的酒文化

2、方法指導:

⑴以4~6人為一小組,蒐集相關資料。

彙集材料,分析討論,綜合意見,寫成一篇小論文。

短歌行教學設計3

知識與技能:

(1)能用普通話流暢地誦讀詩歌;

(2)理解曹操“憂”的內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設,反覆誦讀、質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方法歸納等學習能力。

3.情感與態度:體會並學習曹操為實現人生價值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教學方法

1.讀法:反覆誦讀,教師指導,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提問討論:師生互動,解決反饋問題。

3.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古人説“詩言志,歌詠懷”,詩歌是文人抒發感情的一種載體。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兼文學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這首詩歌當中要言的是何志,抒發何種感情呢?

二 讀

1 品讀詩歌,先從朗誦開始。四言詩節奏:二二節拍,詩歌誦讀,要注意語速、語調,要有抑揚頓挫之美感。學生自由讀,請一名試誦讀,評。

2 注意個別句子的處理:一般感歎句、陳述句讀降調,問句讀升調,老師範讀。請學生找出詩文中的問句,加以誦讀體會。

3 再請學生讀,點評。

三 分析

1同學們再集體誦讀一遍,在讀的時候思考一個問題:這首詩給你傳遞出一種怎樣的感情?(苦悶,憂愁)

從哪裏看出來?

生1:標題

生2:意象詞“酒”,還有詩中的“憂”字

生3:“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寫實,結合背景分析

明確詩眼“憂”,找一找。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2詩人在“憂”什麼呢?同學們討論兩分鐘,有了結果後展示你的理解。

生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憂人生短暫

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功業未成

生3: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憂功業未成

小結:詩人心中有憂,何以解憂呢?杜康能解嗎?要解憂,必須求得賢才。同學們找找表明曹操對待人才態度的詩句,體會一下,曹操是怎樣留人的。討論兩分鐘。

生1: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

生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以情感留人

生3: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事業留人

四 小結及課堂作業

憂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未成,所以此詩讀來深沉悲涼。古人説“詩言志”,曹操在本詩中所言之志就是想求得賢才來一統天下,解百姓戰亂流離之苦。有一股英雄之氣馳騁期間,所以讀來慷慨激昂。下來,就請同學試帶着這份激昂的感情再一次誦讀全詩,熟讀成誦。

板書設計

《短歌行》

曹操

教學反思

本節課作為微型課來設計,我只選了兩個方面作為教學目標,即能用普通話流暢地誦讀詩歌; 理解曹操“憂”的內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主要安排以不同的誦讀貫穿始終:學生自由誦讀、學生代表讀、教師指導誦讀、學生集體讀等等。以讀代講,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逐漸悟出全詩的核心主旨。

引導學生讀的過程基本順利,但在問題的過渡上有些地方還是顯得生澀,比如在安排學生幾輪誦讀之後我拋出問題:這首詩給你傳遞出一種怎樣的感情?(苦悶,憂愁)從哪裏看出來?得出詩眼“憂”字之後,我説了一段過渡語,給人一種跳出詩境之感。在李社教和王衞濤兩位老師的指導下,我明白了20分鐘的微型課,快速切入主要環節是關鍵。比如在學生找出“憂”字之後,就應馬上拋出“詩人憂什麼?”的問題,得出結論後再問“解憂靠什麼?”明確是“人才”

後馬上再問“如何求取人才?”這樣安排環環相扣,講起來順了許多。

另外,我之前的板書設計過於簡單,主要是三個關鍵詞“憂”“求賢”“一統天下”用兩條橫線貫穿起來,事後,李老師幫我重新設計了板書,讓我明白了微型課板書並不是越簡單越好,課堂上講到的重點詞還是得取捨有度地呈現在板書中,這樣,整節課的重點內容看起來才能一目瞭然。

當然,除了兩位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還有各位同行老師為我提出的寶貴建議,讓我在這次微型課試講中獲益良多,受益匪淺,謝謝大家!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一定會以這節課作為範例,在一堂課的結構安排上,在重難點的取捨與把握上,在師生互動的處理上多下功夫研磨,爭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裏上出更優質的課!

短歌行教學設計4

一、教學設計的説明

《短歌行》是新課標高中語文第二模塊第二單元第四篇課文。在這之前,學生按照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先後學習了《詩經》兩首、《離騷》和《孔雀東南飛》,已經從多個角度對中國古典詩歌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在這基礎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建安文學的代表作。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這節課應達到以下目標:

體現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是瞭解魏晉詩歌的基本特徵,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應的表現手法,從而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詩歌的能力。

體現在過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過誦讀、討論、賞析、點撥,領悟詩人在作品中表現的思想感情,引發聯想,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體現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是體會古典詩歌的意境美和節奏美,教育學生要自覺珍惜時間,要擁有寬廣的胸襟,樹立遠大的志向。

基於上述“三維目標”,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把握詩歌的主旨,揭示詩人的創作目的,從而更好地理解這首詩,體會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難點:針對學生在詩歌鑑賞方面表現手法掌握不好的現狀,我們把難點定在探究這首詩的.表現手法上。

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學生對詩意的理解

②討論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集體探究,得出答案

③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

三、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常山趙子龍於曹營幾十萬大軍中救出吳蜀後主劉禪,曹操在景山頂上看到趙雲無比威猛,於是感慨道:“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正是曹操的這句話我們看到了趙子龍單騎救主的義舉。這是小説中曹操愛惜人才的生動體現。今天,我們共同走進曹操的詩作,看看其內心深處是如何渴求賢士的,感受一下他作為政治家的抱負和情懷。

2、曹操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橫掃黃河兩岸,統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舉;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可是長久以來人們對他譭譽參半。當年,汝南名士許劭稱之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陳壽在《三國志》中:“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戲曲舞台上也常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臉奸臣的形象,成為一個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人物。

那麼我們後世人對曹操的看法真的如曹操自己所言的“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嗎?我看未必,作為後世人,我們應站在歷史的高度客觀地看待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承認他對歷史的推動作用,肯定他的貢獻,把握人們對他的三個評價: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3、背景介紹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揮師南下,飲馬長江,想一舉消滅東吳的孫權和蜀漢的劉備。赤壁大戰前夕,曹操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飲到夜半,忽然聽到烏鴉在悲鳴聲中向南飛去。曹操感此景而持矛吟唱了這首千古傳頌《短歌行》,盡抒了他的內心世界。

4、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第一步:學生自由讀。朗讀時,讓學生讀出四言詩的音律節奏,體會魏晉詩歌的基本特徵。(我認為朗讀是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這種在創造過程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由此,呈現出每個學生對文章的不同理解。)

第二步:聽音頻朗讀後,找學生仿讀。

第三步:全體學生齊讀。目的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

説明:本過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讀”是“自主”學習方式的最直接體現。放手讓學生讀,只有讀,才會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古典詩歌語言文字的魅力。

5、鑑賞評價,把握感情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首詩,我將該詩劃分為四個小節,再將學生劃分為四個小組。每小組一小節,讓學生動起來,展開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我適時地引導學生,目的是突破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問1、請每組同學找出他們最欣賞的詩句,並用最短的語言概括一下。

第三組同學答:我們認為最有特點的是“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一句。因為曹操把對賢才的渴望即一將難求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如果用最短的語言來概括的話,我們認為是“憂之至極”。

問2、很好,剛才第三組的同學回答的非常好,那麼同學們再討論一下,除了剛才第三組同學找到的曹操的“憂”外,還有哪些語句反映出曹操的“憂”了?

它們又展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第一組同學答:第一節詩中還有兩個“憂”字,通過這兩句詩,我們感受到曹操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對生命的流逝而功業未就的苦悶。

問3、你們找的很準確,李白説過:“舉杯銷愁愁更愁。”,唐代詩人羅隱也説:“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那麼在這兩句詩中,你看到曹操意志的消沉了嗎?如果不是,那又展現了曹操怎樣的人生態度啊?

第二組同學搶答説:“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從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態度是消極的。但聯繫曹操的一生,我們不難看出,曹操是積極進取的,看似及時行樂,實則把深沉的情感隱藏在酒中,這是借酒明志啊!也就是説,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問4、在第二節詩中,作者引用了《詩經》中的詩句,我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作者將《詩經》中的詩句信手拈來有什麼意圖呢?

第四組同學答:《詩經》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表達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過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求。姑娘對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態。借用得天衣無縫,準確生動。那青青的衣領,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在,美麗的鹿鳴叫着,悠閒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啊!言外之意是,人才啊,你們都到我這裏來吧!

問5、第四組的同學回答得太好了,同學們掌聲鼓勵!有這樣一則材料:曹操平定北方後,幾次下《求賢令》,打破了當時以德行和家世作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為賢,網羅四方名士,而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更是濟濟一堂。這樣大“喜”的局面,曹操還“憂”什麼呢?我們能不能分析一下,他“憂”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三組同學答:一“憂”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在我們對“憂“的分析中,我們看到曹操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對賢才難得的渴望,對生命的流逝而功業未就的苦悶。那麼我們可以這樣概括:曹操“憂”的就是賢才難求,功業未就,人生苦短。

問6、同學們還有哪些詩句沒有理解,可以提一下?

第二組同學問:我們沒有想透作者為什麼引用這幾句詩?又為什麼把它放在文章的結尾?

師答:好,這個問題同學們問的非常好,因為這四句詩很有探討價值。“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作者引用前人成句,意在表示希望儘可能多地接納人才。也可以説,在這裏曹操向賢才們表達了誠心和自己的廣闊胸襟,這句話等於曹操拍着胸脯向人才保證:我就是高山我就是大海,請放心我一定不會“才”滿為患,快來投奔我吧,讓我們一起來幹大事吧!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裏使用了《韓詩外傳》裏的典故,相傳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這裏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勵。但不管哪種,結果都是“天下歸心”。曹操最終的夢想是要一統天下,萬民歸心,這就等於為天下賢士勾勒了一幅砰然心動的宏偉藍圖。

問7、同學們體會到這四句詩運用了是什麼手法了嗎?

學生甲:是化用典故。詩句都有出處啊!

問8、好的,除此之外,還運用了其他的手法嗎?

師背誦:《關雎》一詩的前四句,讓同學們對比感受。

學生乙:是比興的手法。

總之,重點和難點的解決完全是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質疑發問,教者點撥後,自主生成的。實際上,就是學生“悟”出來的。

小結:讓學生自己總結,從思想內容到藝術特色,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6、強化理解,遷移訓練

⑴顯示曹操的另一首四言詩《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同是曹操的四言詩,試比較二者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

此練習的目的是通過比較強化學生對這節課的理解,其次結合練習題,深入理解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説明:《觀滄海》一詩中的“碣石”景觀就在葫蘆島市綏中縣。)

⑵通過這首詩的學習,我們看到了曹操的寬廣的胸襟,遠大的志向以及對人才的渴望,對生命的流逝而功業未就的苦悶。同學們體會到曹操的這些情感後,有什麼觸動呢?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我們的目的就是將來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我們準備好了嗎?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7、作業佈置

①背誦《短歌行》

②評價曹操

8、板書説明:鑑賞過程中的黑體字是板書的內容。“賢才難求”,“功業未就”,“人生苦短”分別寫進“憂”字的左側的偏旁之中,而“思想”二字寫進“憂”字的右側的“橫”之中,“藝術”寫在“思想”的上面的“豎”之中,“憂”的“撇”之中寫上“比興”二字,“憂”的“捺”之中寫上“用典”二字,“憂”的那一“點”裏寫上“悟”字。這樣在黑板上顯示出來的便是大寫的“憂”字,“憂”字裏麪包含了這節課所有的內容。

四、教學反思

語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時,我們很難説學生在一節課中到底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轉化成了能力。我想:理想的一節語文課,應解決好“兩個關係”,即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知識與能力的關係。

1、教師與學生是處在課堂這個特定環境下兩個既相互聯繫又相互獨立的個體。相互聯繫,是指二者都是同一活動——教學活動的主體,有其共同的目的。整個教學活動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及學生的配合下完成四十分鐘的教學任務。相互獨立是指教師和學生分別是獨立的個體,思維、習慣、能力、個性、素質都存在其獨特性。如何把這些方面統一起來,並且趨同,有效地加以利用,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這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2、在一節語文課上,相對而言,知識既具有固定性,又具有靈活性。通過這些知識,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節課最終應達到的目的。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一環節,必不可少的是教師的引導作用。另外,創造性應貫穿其始終。教師應在知識相對固定的情況下,靈活地並有針對性地調動學生,發揮其最大的潛力。學生思維的擴展有助於進一步形成分析、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當然,這一關係與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是統一在一起的。

就我這節課而言,我認為學生基本上在我的調動下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在既有的教學思路下,我所設計的教學內容最閃光的地方就是對曹操“憂”的含義的理解。因為這是理解這篇文章的關鍵。橫向的和曹操《觀滄海》一詩的對比,是對知識遷移能力的再度考查。但在教學形式上,思維的張力還不夠,形式還不夠靈活。

經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語文課應關注生活。遠離了鮮活的生活世界,語文課就失去了生機和活力。同時,作為一位教師,我應適時地加強自身業務的學習,努力提高業務素質,以適應學生對知識要求日益提高的現實。

短歌行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中奮發、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希望能為學生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會全詩的主旨。

2、反覆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特點,學會鑑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想: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儘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該通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的補充閲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為三塊:初步體味(熟悉內容),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鞏固體味(誦讀)。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構(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為了什麼?曹操何許人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雲的英雄。可以説,曹操的功績是非常大的。但是為什麼歷來人們對他譭譽參半呢?當時的汝南名士許邵shào曾説,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戲曲舞台上也給曹操畫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臉。其實,站在客觀歷史的角度上來看,曹操確實對歷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作家介紹及背景

(一)作家介紹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説他是政治家呢,是因為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 ,知人善察,唯才是舉;説他是軍事家呢,是因為他指揮了官渡之戰,逐漸統一了中國北方;説他是文學家呢,則是因為他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既然我們現在知道他是個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那麼今天,我們就從文學家的角度上來看一看他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抱負和情懷。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文學成就頗高,與其子曹丕、曹植成為建安文壇的領袖,開創了一代文風,其詩語言質樸,情感深沉,格調蒼涼悲壯,被稱譽為“建安風骨”,他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繼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真實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社會現實。他的詩歌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讌倡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於其他作家起着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二)解題

我們先看下題目,瞭解些基本知識,這是一首樂府詩,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的名稱,樂府詩有“長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據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一般説,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於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因此我們從題目可以知道這首詩的音節較短。行,則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這些,大家作為常識瞭解即可。

(三)、相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擊敗呂布、袁術等豪強集團,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統一了北方。這年冬天,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與“孫劉聯盟”戰於赤壁之下,想一統天下,結果大敗。當時曹操已經五十餘歲,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並不灰心,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於建功立業,並寫下了這首詩《短歌行》。

三、整體感知 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朗讀感知:所謂詩歌是“三分詩,七分讀。”下面我們聽下《短歌行》的配樂詩朗誦,體會詩歌的情感基調,聽後我請同學來談談有什麼感覺體會?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什麼啟示?(給紅色的字標音)

2、字詞點撥:朗讀詩歌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讀詩歌,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現在請同學們扮演一次曹操,來次橫槊賦詩。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領軍出征,欲一統天下的曹操,你該怎麼去讀?請學生翻譯。

3、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涵。

提問:你以為在本詩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麼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板書: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賢才難得)(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從“青青……斷絕”

(功業未就)作者為了什麼而“求賢”呢?“山不厭高……天下歸心”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4、解決“憂”和“求賢”的統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麼“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麼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麼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麼“統一大業”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5、詩歌的主旨 :

這首詩感慨光陰易逝,功業難成,抒發了作者求賢若渴,共圖大業的急切心情。表現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6、解決疑難(內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裏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徵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麼而“愁”。由於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麼,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着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於《韓詩外傳》,據説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説當然是太誇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裏卻能突出地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説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

7.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興。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烏鵲南飛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流露詩人惟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裏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3)借代。唯有杜康:以發明酒的人名來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課外探究

(1)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2)、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武帝紀》

以上是一些關於曹操的資料,請你結合《短歌行》詩人的形象來評價歷史人物曹操。

短歌行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而奮發、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希望能為學生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教學設想】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儘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該通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的補充閲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為三塊:

⑴ 初步體味(熟悉內容),

⑵ 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

⑶ 鞏固體味(誦讀、聽音樂)。

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構(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為了什麼?曹操何許人也?)。

【教學步驟】

一、簡潔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海》和《龜雖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雲的英雄。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慨。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並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於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認為該詩作於曹操晚年,大敗於赤壁之戰之後,當時曹操53歲,年時漸高,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並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於建功立業。

二、整體感知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註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2、朗讀全詩

三、討論鑑賞

1、討論分析名句。叫學生説説哪個句子對他有啟發。(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⑴ 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裏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徵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麼而愁。由於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麼,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着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⑵ 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於《韓詩外傳》,據説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説當然是太誇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裏卻能突出地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説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涵:

⑴ 提問:你以為在本詩第一段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麼呢?(人生苦短)(板書: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⑵ 那麼從本詩後三段來看,作者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感情呢?(求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為了什麼而求賢呢?(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

板書: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3、解決憂和求賢的統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麼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麼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麼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麼統一大業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

(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

英雄之慷慨悲歌

4、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⑴ 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裏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⑵ 巧用比興。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四、小結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短歌行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把握詩歌表達的情感。

2、體會本詩用典、比興等藝術手法的運用,瞭解鑑賞詩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遠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學習他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分析詩歌中詩人之“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課前預習(課前印發資料)

(一)看課文註釋,給生字注音(幻燈片)

譬(pì)如朝露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yōu)鹿鳴 何時可掇(duō) 契(qì) 闊談? (yàn) 繞樹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

(二)瞭解曹操,知人論世

(三)曹操“橫槊賦詩”的背景

(四)解釋題目

板塊二:品析詩歌(怎一個憂字了得)

(一)初讀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1、哪一個字可以作為全詩的詩眼?

2、文章幾次寫“憂”?分別是什麼?

(二)品讀

師生合作,品析詩歌。在品析詩歌過程中,把握本詩的表達技巧,體會詩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寫憂呢?

本詩中的藝術手法最為精彩的當屬用典和比喻。可分類歸納詩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學生用如下的表達方式:例句——釋義——效果。

解讀:引用典故不着痕跡,巧用比喻,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思賢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偉業的雄心壯志。

(三)美讀

1、基本二二節拍。

2、注意節奏與輕重的變化。

3、注意停頓與延長的變化。

板塊三:課外延伸

結合學習過的《奇妙的對聯》的相關知識以及本文,撰寫一幅評價曹操的對聯。

短歌行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鑑賞漢、魏、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魅力。

2.瞭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這三首詩。

二、能力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鑑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鑑賞可以突出重點,不必求全。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薰陶,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如果字詞過關了,對詩歌的淺層次的鑑賞比較容易辦到,但深層次的鑑賞恐非易事。希望能夠通過這三首詩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較深層次的鑑賞。

解決辦法

1.疏通詩句,誦讀涵詠。

2.從知人論世和語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進入意境。

3.領會意藴,汲取精神營養。

【學生活動設計】

1.第一課時,讓學生誦讀第一、二首詩,並嘗試着從表達技巧上進行鑑賞。

2.第二課時,讓學生結合陶淵明的生平,從情感深處與《歸園田居》產生共鳴。

【課時安排】2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學習並鑑賞《涉江採芙蓉》、《短歌行》。

二、整體感知

《涉江採芙蓉》寫的是遊子採芙蓉送給家鄉的妻子。採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裏多有表現。它寄託了什麼呢?讓我們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並且所送的花草或為“芙蓉”。或為“奇樹”開的芳香濃郁的花,這又表現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理”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這首詩流露出對於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不過詩人並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在對統一天下大業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無常,這是漢樂府濤歌裏常見的主題,可見當時這個問題縈繞在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發出人們的思考:人應該怎樣活着?對此,漢樂府詩歌裏更多的是主張及時行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西門行》)將這種主張發揮到了極致。也有勸導人們努力進取的。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曹操的《短歌行》這首詩,前半部分的情調和漢樂府詩歌相近,後半部分古雅雄渾,氣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風貌了。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鑑賞《涉江採芙蓉》

《涉江採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敍述。“芙蓉”“蘭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這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説盡。“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麼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後兩句也並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後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2.學習鑑賞《短歌行》

理解和欣賞這首詩,可能有兩個難點:一是對詩中引用的《詩經》裏詩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對詩中情緒斷續、起伏、變化不易把握。“青青子衿”兩句、“呦呦鹿鳴”四句出自《詩經》,學生對照課文註釋理解它們的主要意思即可。至於如何把握這首詩中情緒的斷續、起伏、變化,我們可以從人的情緒在某個時候變化無端、不必強尋線索的角度來理解,也可以從它原本是配樂的,首先要和音樂旋律相應和的角度來理解。從這首詩本身來看,它創作於宴饗賓客時。起首“對酒當歌”,可見這是一場盛大的筵席。然而,樂極悲來,詩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歎。“譬如朝露”的比喻,可能和漢樂府《薤上露》有關聯:“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至“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兩句,詩人借酒澆愁的形象讓讀者體會到他的情緒低落到極點;接下來“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轉到對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詩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隨後“明明如月……不可斷絕”卻又回到“憂”上來,似乎是天上皎潔清冷的月亮又無端觸發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舊恩”接續前面的對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後由“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實景,體察人才的心理,表達希望能夠延攬人才、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的雄心壯志。從以上簡要分析來看,詩人由人生無常帶來的深沉憂思和他要招攬賢才、統一天下的壯志豪情相混雜,情緒或低落或高昂,到詩歌的結尾處,才讓讀者體會到詩人已用對理想、對事業的不懈追求驅散了此前縈繞在心頭的憂思愁緒。讀整首詩,讓人由衷讚歎曹操的心胸肝膽。寫憂思,自然隨意,反反覆覆,將它寫得無處不在,難以排解,讓人產生共鳴;寫壯志,頭角崢嶸,完全是豪傑氣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結語“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何等有氣魄!

佈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的1、3兩問。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瞭解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真正理解《歸園田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瞭解詩歌鑑賞的一般步驟。

二、整體感知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少年時代由於家庭和儒家的影響,對統治階級抱着幻想,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處的時代都是對他十分不利的。左右政局的士族和軍閥所熱衷的是爭權奪利,他們既不想整頓政治,也無意收復失地。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這種客觀現實對陶淵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變化有着深刻的影響。

陶淵明直到29歲才出仕,以後十多年裏,他幾次做官,都不過是祭酒、參軍等職,不僅濟世的抱負無由施展,而且必須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恥”和“違己交病”。在老莊思想和隱逸風氣盛行的影響下,陶淵明早年就有愛慕自然、企羨隱逸的思想,當他仕途不得志時,便懷戀這種生活,所以,這十多年裏他一直“一心處兩端”,行動上也是仕隱無常。39歲時,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變化,他説:“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就是説本應該是憂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給了。就在這一年他親自參加了勞動。此後,因為“耕植不足以自給”,又一度為彭澤令,在官八十餘日,逢郡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見,他歎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職而歸。從此他結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上了歸隱的道路。

《歸園田居》共5首,約作於從彭澤棄官歸隱的第一年,時年42歲。課文是第一首。《歸園田居》寫他擺脱污濁的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後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現了超俗不羈的品質和閒適愉悦的心境。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朗讀詩歌,疏通詩句。

補充註釋

(1)塵網:塵世的羅網,指仕途。意謂仕途有如羅網一樣,使人不得自由。

(2)故淵:魚兒原來生活的深水潭。

(3)方:傍。

(4)羅:排列。

(5)塵雜:塵俗雜事,主要指過去官場的案牘和應酬一類的瑣事。

(6)虛室:虛空閒靜的居室,比喻沒有人事滋擾明淨洞澈的心境。

2.簡析詩歌的內容結構。

第一層:表作者個性思想,渴望歸田。

第二層:繪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園生活。

第三層:寫田園樂之因。

3.結合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理解本詩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陶淵明的志趣與性格、社會的黑暗污濁,終於使他同統治階級上層社會完全決裂,回到田園中來。詩歌開篇兩句寫出了作者愛丘山、憎世俗的情感,統領全篇。接着以比喻、對偶的手法,生動地展示了自己為官13年的“羈鳥”“池魚”的仕途生活,表現了對仕途的厭惡,對自由田園生活的強烈渴望。第二層作者由近及遠着力描繪了田園風光:方宅以下四句,以簡淡的筆墨,勾畫出自己居所的樸素美好;曖曖以下四句,視線轉向遠處,使整個畫面顯出悠邈、虛淡、靜穆、平和的韻味。作者正是以此作為污濁喧囂的官場——“樊籠”——的對立面,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和人生觀念,結末“復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境,也指自然的生活。詩中詩人把統治階級的上層社會斥為“塵網”,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羈鳥”、“池魚”,把退處田園説成是衝出“樊籠”重返“自然”,表現了他對醜惡社會的鄙視。在這裏,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當然,陶淵明的歸田,是在對污濁的現實完全絕望之後,採取的一條潔身守志的道路。這時儒家的“獨善其身”的思想佔了主導的地位。從他放棄了實現濟蒼生的理想來説,具有一定的消極性,但從他堅持高尚的志趣,決不和統治階級同流合污來説,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4.領悟陶詩平淡質樸語言中所藴含的濃郁詩意。

陶淵明的詩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他的詩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於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而又是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真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讀來十分親切,還富有意境。《歸園田居》中,我們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幾間草房、村落中的幾縷炊煙,聽見深巷的犬吠、樹頭的雞啼,所有這些還構成一種境界,它寧靜安謐、淳樸自然。這種特點的形成與詩人的創作方法密切相關。詩人寫作田園詩,目的並不在於客觀地描摹田園生活,而是要強調和表現這種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創作時,並不是隨意攝取田園生活的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鳴的東西攝取到詩中來,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極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潛移默化,使人感到親切,又感到崇高。蘇軾説:“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所謂“奇趣”正是從意境中產生的。由於他的詩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渾然一體。這在藝術上又與漢魏詩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不謀而合。

總結、擴展

通過兩個詩歌單元的學習,詩歌鑑賞應該在我們頭腦中形成明晰的概念:它是讀者閲讀詩歌時的一種審美認識活動,讀者通過詩句的媒介,獲得對詩歌塑造的意境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反應,得到審美的享受從而領會詩歌的主旨。詩歌鑑賞是一項較複雜的思維過程,本無固定順序,為了幫助同學們較快地形成初步鑑賞詩歌的能力,暫分三個步驟:誦讀、涵詠——解題(知人論世)——釋句披文——人境(進入意境)——會意(領會主旨)——評價(評定優劣高下)。希望學生們能循着這步驟,鑑賞《歸園田居》的其他四首詩及《其他古詩背誦篇章》中的詩歌,逐步形成鑑賞詩歌的能力。

佈置作業

1.很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麼顯得那麼美?

2.鑑賞《歸園田居·其二》,體會陶詩平淡自然的風格。

附:板書設計

愛田園—個性、思想

陶淵明—《歸園田居》 田園美—虛淡、靜穆 超俗不羈的品質

平和、淳樸 閒適愉悦的心境

短歌行教學設計9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目標:

鑑賞詩歌,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鑑賞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學重點】

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和鑑賞。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具體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海》和《龜雖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雲的英雄。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慨。

二、整體感知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曹操吟誦《短歌行》的相關片段;

學生讀詩感悟,交流讀詩體會。

出示投影: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三、討論鑑賞

1、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裏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徵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麼而“愁”。由於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麼,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着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2、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於《韓詩外傳》,據説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説當然是太誇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裏卻能突出地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説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所以陳沆説:“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亦見《詩比興箋》)這些話有助於理解本詩的深刻含義。

3、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裏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⑵巧用比興。

“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課外延伸

選擇《短歌行》中最能打動你心靈的詩句,談一談你的心得體會。

參考話題:

“立志與成才”

“機遇與成功”

“科教興國”

“尊師重教”

“禮賢下士”

標籤: 短歌行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uangexing/9r4pz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