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弟子規 >

《弟子規》中的小故事

《弟子規》中的小故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編寫的三言韻文,依據孔子部分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範,內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紐冠、行為儀止、道德品性、處世之道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中的小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弟子規》中的小故事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譯文]

父母叫你,就應該趕快答應,父母有什麼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懶懶散散。

[小故事]

從前,楚國有個叫孟宗的孝子,對母親照顧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麼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問:“娘,你想吃什麼?”孟母説:“我只想喝一碗新鮮的筍湯。”孟宗聽完,馬上跑到屋後的竹園,四處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筍。可是在冬天,哪裏有竹筍呢?孟宗急得大哭起來。他的眼淚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淚融化了雪,地上長出了嫩綠的筍。他趕緊把挖出來,回家做了一碗筍湯,孟母喝了湯,病就全好了。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譯文]

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恭敬敬地聽, 如果父母責備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虛心接受。

[小故事]

孟子小的時候,有一天讀書厭倦了,就跑回家裏。這時他母親正在織布,見他逃學回來,氣得拿起剪刀把快織好的一塊布割斷。孟子很奇怪,就問母親為什麼發火。母親説:“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起來,一斷就成不了布,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也要天天用功才會有成就,你現在就厭倦了,什麼時候才能成為有用之才呢?”孟子聽了十分慚愧,馬上回到學堂發奮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有名的大學問家。

冬則温 夏則清

晨則省 昏則定

[譯文]

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

[小故事]

東漢時期,有個叫黃香的孩子,母親去世後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雖然很小,但卻知道孝敬父親。夏天,酷暑難耐,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黃香每晚都先把涼蓆扇涼,再請父親去睡;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每天先鑽到父親冰涼的牀上,用身體温熱被子後,再扶父親上牀。黃香小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後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譯文]

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也要通報一聲,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也不要隨意變動。

[小故事]

聶政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大俠士,很孝順自己的母親。父親去世後,他和母親一起生活。聶政因為是一個有名的俠士,所以常有人請他出門行俠仗義,打抱不平。但是,為了不讓母親擔心,所以遇到危險的事,聶政總是刻意迴避,能在家陪母親就盡是在家陪母親。幾年後,聶政的母親去世了,安葬了母親後,聶政離開了家,替朋友行俠仗義去了。這次出門後,因為無牽無掛,聶政再也沒有回來,他死在外地了。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譯文]

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由着性子胡來,如果胡來的話,你的道德品質就會出毛病。

[小故事]

三國的時候,劉備臨死時,對兒子劉禪不放心,除了把他託付給丞相諸葛亮,還給他寫下了一封信來教育他。信中説:“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這是説,不要認為這件事情小,壞事就可以胡作非為,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讓人信服。後來,劉禪在諸葛亮的輔佐下,蜀國還沒有大的失誤。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寵信宦官,逐漸放縱自己,最終蜀國被曹魏滅掉,劉禪也成了俘虜。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譯文]

東西雖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來;如果私自藏東西,父母會感到傷心。

[小故事]

陶侃是東晉有名的賢臣,從小就勤奮好學,人品極好。陶侃長大後,擔任了管理漁業的小官。這一年,他託人帶回家一罈醃魚孝敬母親。沒想到,母親卻把魚原封不動地讓人退回去,並且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説:“你是國家的官吏,怎麼能用公家的東西孝敬母親呢?雖然只是一罈醃魚,但也是為政不廉啊!”陶侃深深記住了母親的教導,從此他勤政為民,兩袖清風,最終成為了晉朝著名的清官。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譯文]

父母親所喜歡的東西,要盡力為他們準備好;父母親所討厭的東西,要小心為他們拿掉。

[小故事]

郯子是古代的一位大孝子,對父母特別孝順。父母的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眼睛也看不見東西了。郯子聽説鹿乳對恢復視力有好處,他決定想方設法取得鹿乳。郯子來到山上,卻無法靠近鹿羣。於是,郯子買了一張鹿皮,披在身上混進了鹿羣中。郯子的耐心獲得了回報,終於有一天,他得到了鹿乳。經過一段時期的治療,郯子父母的眼疾被治好了,身體也一天天強壯起來。郯子鹿乳奉親的故事也傳遍了天下 。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譯文]

要愛惜身體,遵守道德。身體有了傷痛,會讓父母擔心;道德出了毛病,會讓父母親丟醜。

[小故事]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軍閥,他帶領軍隊來到國都,廢掉了皇帝劉辨,另立劉協為傀儡皇帝,並從此獨攬朝政。董卓專權期間,對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殺戮,對天下的百姓任意欺凌。結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們的憤怒,朝臣王允等人聯合起來利用美人計一舉將他除掉。董卓的惡行使其家庭也受到了牽連,連年邁的父母也因此受到株連,當時他的母親已經90我歲了,也被依法處死。實在是可悲啊!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惡我 孝方賢

[譯文]

親喜歡我,做到孝順並不難;父母親不喜歡我,我還是要孝順他們,這才是最可貴的。

[小故事]

王祥是晉朝人,他母親去世後,父親又取了繼母。繼母對王祥很苛刻,但王祥從不忌恨,仍然對她很孝順。繼母生病了,他總是伺候在旁。 有一年冬天,王祥的繼母病了,想吃鮮活的鯉魚。大冬天的,哪裏能捕魚呢?但王祥還是來到了河邊,河上已經結冰了。為了能捉到活魚,王祥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用體温化開冰捕魚。真巧,兩條鯉魚一躍而出。他不知有多高興.王祥的孝行感動了繼母,以後,繼母對他也格外關心起來。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譯文]

母親有過錯,要耐心勸説,讓他們改正;規勸時要和顏悦色,説話要輕聲細語。

[小故事]

春秋時,有個叫孫元覺的孩子,十分孝順長輩,可他的父親對祖父極不孝順。有一天,父親要把病弱的祖父扔到深山裏去。孫覺元哭着跪倒在父親面前,懇求他不要這樣做。可是父親卻哄騙他:“爺爺年老了,不死會變成妖怪的。”來到了山裏,父親把爺爺放下就要離開。孫元覺一聲不吭地背起抬爺爺的竹筐,父親不明白他的意思,孫元覺説:“等到你老了,就能用上它了。”父親一聽,大吃一驚,最終改變了主意,又把爺爺接回了家。

諫不入 盡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譯文]

你的勸説父母聽不進去,那就等父母高興時再勸,要哭叫着規勸;父母生氣了,抽打你一頓,也要毫無怨言。

[小故事]

閔子騫小時候經常受繼母的虐待。有一年冬天,閔子騫兄弟倆隨父親外出。一躍上,閔子騫一個勁地喊冷,弟弟卻直説熱。父親見子騫穿的棉衣比小兒子的還要厚,以為子騫撒謊,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棉衣抽破了,露出了散亂的蘆花,父親明白了真相,要把繼母趕走。閔子騫哀求父親説:“現在只有我一人受凍,母親走了,我們兄弟三人都 會孤單。”父親最終打消了趕走繼母的念頭。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牀

[譯文]

父母親病了,吃的藥要自己先嚐,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燙;父母親病倒在牀上,要日夜護理,不離開他們的身邊。

[小故事]

漢朝時,漢文帝雖然貴為皇帝,卻很孝順自己母親。每天不管公務多忙,他都要去母親房間請安。有一次,文帝的母親病了,漢文帝日夜精心服侍,一步也不曾離開母親牀前,從未睡過一個安穩覺。而且每天母親吃藥時,他都要親口嚐嚐,唯恐太苦、太燙。人們常説:“久病牀前無孝子。但漢文帝侍奉母親卻長達三年之久,他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譯文]

辦理喪事要盡到禮節,祭拜要真心誠意;對待死去的父母,要像活着的時候一樣。

作品鑑賞

《弟子規》全書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是一部蒙學經典,所謂“弟子”,不是一般的意義,而是指要做聖賢弟子,而“規”則是“夫”、“見”二字的合體,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識。“弟子規”便是説,要學習聖賢經典.做聖賢弟子,成為大丈夫。

此書原名《訓蒙文》,後賈存仁加以改編,改名《弟子規》。《弟子規》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影響深遠,在清代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標籤: 弟子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izigui/l4kej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