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春江花月夜 >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1

沒有春光,只有秋風蕭瑟;沒有江水,只有車流如濤;菊花殘留瓣,百花待明年,無花來點綴,只有這寂靜的夜給人一種離愁之感。我沒有張若虛那般才華,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可是那一分情感我卻約麼捕捉到幾分。

浮華中總容易忘卻自己是誰,累了,是該一個人出來靜靜走走的。除了空氣,不要誰陪,除了心靈,不需要誰來交流。看那風景,風景好似打開回憶的鑰匙,一下把思緒拉到記憶與想象之中,昨日與期望的將來在腦海熒屏上沒有中場的播放。

看那車流滾滾,如之江水,載來也許是欣喜,載走的或許是憂愁。時間也是在這浮華無意中悄然流去,想想自己,已將成大人,可是擁有什麼呢,又得到什麼呢,只有記憶中年輕嬉戲玩鬧。想起春江花月夜中一句,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便感慨人生之渺小,相對於宇宙之無限,人生這一輩子也至多一彈指間罷了。正所謂,天地無極限,人命若朝霜,在人生這短短几十年中,我們又能留住什麼做些什麼呢。

一片美景之中,是不該有太多憂愁的,多的應該是激情與喜悦。塔頭望天,那匆忙中早以不曾仔細去望過的星空依然明亮。似盛開的花,似江水中跳出的魚,何等美妙。怪不得多少詩人的名篇中中不乏星星來點綴呢。比起月兒,星星就好似一個玩鬧的孩子,也的確活潑可愛多了。

風吹樹葉飄,有一絲冷。也似有一絲古道西風瘦馬的淒涼之感。但我此刻奢求的不是這一份孤單的淒涼之意,我要尋的是一番美景之中安慰,落葉飛揚,黑色之中只能看到一點一點,但那卻不像樹與葉分別時的傷感。更像一曲生命讚歌下的舞蹈,葉飛如蝶舞,美好不帶憂傷。

美景雖好,終須歸來,夜深終要歸於寧靜,我雖不貪於睡眠,但睏意也悄然爬上眼角,睡吧,夢裏也許會到一個地方,那裏,春江美景,皎皎明月。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2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月亮都鍾愛有加,曾有許多偉大的詩人吟誦它,代言過它,例如李白的“牀前明月光”,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等等,可是今天我要講的是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詩,這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華麗又空靈,深沉又壯美,它沿用陳隋的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詩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詩人還把對月亮的喜愛寄託在詩中,它好像對一輪明月有説不盡的話,有講不盡的愁。雖然張若虛只給我們留下兩篇詩歌,但這些詩也是聞一多先生眼中的“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

詩人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本詩題目以人世間最美好的幾個事物組成,在張若虛的筆下顯得生機勃勃,一輪明月也顯得更加明亮透徹,讀着讀着,就能體會到作者的心靈。“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這種景色純潔、高雅、潔靜,讓人神遊。

我喜歡《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詩的一個里程碑,它優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聯翩。《春江花月夜》的詩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並將永遠照耀着唐詩的偉大路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之際,這輪明月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圓之月!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3

斜斜地趴在木頭地板上,忙碌之後的閒餘變得很充實。想象小豬一樣昏昏睡去,卻發現窗前的一切如此有感染力,使我不得不想象這些温馨的過往。突然在轉念之間發現了一首很美的旋律,於是《春江花月夜》拉開了序幕。——引子

原來今天,我們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生存於世;原來今天,我們同樣持有悠久的情感放肆在這個悽美的夜晚;原來今天,我們一起走過漫長漫長的古道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軌跡。

試着打開所有的感官,嘗試將生命的一切寄託在這個悽迷的夜晚。月光的動貌顯現眼前。月華隨雲影盪漾,在灰飛湮滅中,瀑布般的月光之花是生命的湧動,飄揚在這個了無盡頭的宇宙。寬敞的月河,你在最深遠的天際中閃動。

原來一切竟是如此簡單,一年年地過去,可每年的寄託都未相同,每年的今日一過,你又是新的輪迴。生命在你的世界裏是無所在的。因為你,是生活的永恆。

我聽見,你用親切的歌聲傳達生命無極限的真理;我聞到,你傲人的芳香向人們訴你孤獨的憂傷;我看見,你牽動淡紅的繩子傳去女子對戀人的情感;我觸摸,你淡雅的影子也在一直支持我努力前進;我感到,你是浩蕩天空中的一面明鏡,無限和有限的年華,在你的手中已被牢牢把握。

今天,我在想月的日子裏,告訴你我的心事,你將承載着無數人的夢想,漸漸老去。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4

這是一首著名的離情詩,描寫了春天江邊月夜下的美景,抒發了思婦遊子的相思之情,並生髮出了對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詩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以月輪的運行為線索展開。從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輪”,寫了月亮升起時江邊花林景象,描繪出了一幅輕彩淡痕,澄明恬靜,神韻飛動的水墨彩圖。圖中,春潮漲起,與大海相平,一輪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隨波流動,輕灑銀輝,於是,春江景物籠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環繞芳野,花林閃着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見飛動;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純潔無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單清靜……

靜穆的月,引發了詩人一連串詩意的哲理性問題,從“江畔何人初見月”到“但見長江送流水”,正是詩人對月的苦苦思索,年年歲歲,月是終古不變,而對月之人卻代代更替,上演了無窮無盡的一幕又一幕。宇宙無限,而人生有限,由無數個有限人生組成的延續不斷的人類,如長江水一般長流不逝,而個體的人生卻是如流水匆匆而逝,這明月就始終永恆地注視着一切,靜默不語,它在期待何人呢?……

想到這裏,詩人的視線追隨着一片白雲,飄於青楓浦上,他又起了一種感慨:生命短暫,應該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婦遊子,在重複着千百年來的兩地悲愁呢!於是,很自然地,從“白雲一片去悠悠”開始,詩歌轉入到了抒寫離情。這其中,前半部分寫思婦,她在樓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隨而形影不離,照着她的粧鏡台,照着捲簾,照着搗衣砧……讓她想隨月光飛去離人身邊,然而鴻雁不可傳書,魚龍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遙遠,它們幫不上忙。後半部,則寫了遊子的悲愁,他在夢中見春花凋零,悲傷青春過半,歸期未卜,夢醒時,落月西斜,徒然映照着似流逝青春的東去長江水。春江花月夜將盡了,斜月藏入海霧中,天南海北,無限路途,遊子的心墜入了人生的迷霧中,他愴惘不知,這樣的月夜中,有幾人能幸運歸去?而他只有看着落月,將滿懷愁情借落月餘輝灑在江邊的樹上……

詩在繪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歎幽憂別情中收尾,抒發了對人生有限的無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織着對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相互交融,別有一種清麗雅緻的神韻。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5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所作的一首名詩,詩中描繪了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並在景物中藴含了細膩的情感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詞句優美,發人深思,被譽為是“孤篇蓋全唐”的傑作,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張若虛也僅憑這首詩奠定了他在唐詩史上的大家地位。

由於語文課上老師佈置給我們小組的作業是“談談《春江花月夜》的思想感情”,所以我認真的看了幾遍《春江花月夜》,並上網找了它的譯文及其評析,甚至聽了幾遍這一首古典音樂。理解過後,真算得上是感觸良多。

我覺得,用我膚淺的文筆實在沒法評論這一首絕世的著作,我能想到用來形容這首詩的詞語卻覺得他們無法表達我心裏的意思。很難想象有人可以寫出這樣的詩,在當時的背景下,以長篇七言歌行的形式寫流傳多年的樂府詩,又用傳統思婦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在內涵和形制上顯示出了驚人的創造性,可謂空前絕後。

張若虛先生在感受美麗月色的同時,由時空的無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展示出了一種深沉的宇宙意識。確實,人生苦短,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珍惜。我們只是大自然裏渺小的一部分,大自然不會因為我們而改變,就像若虛先生所説的“人生代代物窮盡,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中又充滿了離愁別恨,這源於我們對生命的追求,我們若不甘於平凡,就得為了我們的目標和理想去奮鬥。在奮鬥的時候我們不可能總是把親人帶在身邊,這樣就出現了別離。雖然別離對我們來説是一種痛,但這種痛我們又必須去忍受。帶着親人的思念與祝福,我們含着淚上路。生命有太多的無奈,但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我們不得已上路。路上的心酸,心靈的困境,將伴我們生命的遠行。

那樣的美景下,詩人卻在優美中覺得悲哀,這感受當下又有多少人能體味?然而,因為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詩人並沒有因此而頹廢和絕望,其“哀而不傷”的基調,讓我們敬佩與汗顏。在當時的背景下,學者離家萬里,一去就是幾年,而作者尚且能夠如此樂觀豁達,在當下的我們,離家求學不過幾十里,相聚不過一年半載,環境也大為改善,基本上什麼條件都能得到滿足,如果不能還靜心學習,還有什麼顏面回家見父母、親人?有什麼資格談論人生理想、奮鬥目標?

《春江花月夜》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人生苦短,活在當下,就應該好好奮鬥,為了自己目標和理想,為了父母,我們應該抵制住大千世界的誘惑,用心求學,好好工作,用自己的成就為我們的青春買單。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6

古詩的韻味和意境沒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是難以企及的。曾經讀大學時老師佈置作業背誦《春江花月夜》,當時稀裏糊塗背誦了,多年以後再次謀面還是如同初見,因為那時的自己根本不懂此詩。背誦任務是完成了卻沒有走進古詩的內心世界,我對它只知道是名篇,其餘全然不知。

回頭想想一箇中文系的學生竟然對古詩名篇不知所云,不解其中風情,自己也是汗顏愧對中文專業了。大學時光已逝,走過八個春秋卻無暇回顧和思考曾經的糊塗歲月。課沒有認真聽,書沒有廣泛讀,寫沒有文思泉湧,大學課程只知道開設了哪些課,哪門課講了什麼內容也如同盲人摸象。大學四年知識無長進,眼界略寬,能力無增,情商為負,渾渾噩噩度過了黃金四年,唯一無憾的是結交了寢室裏四個姐妹。此時再回望大學四年,悔恨交加,蹉跎年華,辜負了美麗的青春。

《春江花月夜》此時再背,心裏萬般惆悵,初識詩中之味,卻是青春遠去的年華。詩中的“月”是相思的見證,是傳達,是連接,是目光……“落月搖情滿江樹”,讓人感受到了相思之情不絕如縷。空中孤月就是人之孤,孤獨的人看孤獨的月,相思的人兒不知何時歸來。因為思念才孤獨,假如沒有相思之意又何知孤獨之味!

古往今來,月被多麼文人墨客鍾愛,卻只有這一首描述出了月自身的美和象徵意義。愛月,更愛這首詩《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7

讀完這首詩,這時只覺得餘韻裊裊,美不勝收。詩的一開場,就壯麗的描繪出整個天地間,春江月夜的場面:“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連海,一望無際,分不清是冮還是海,皎潔的明月,也隨着洶湧拍打的潮水從海面升起,此時真是氣象萬千。光是這個“生”字,就讓整個“春江月夜”的畫面鮮活起來了。“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灩灩”,是月光在水面閃動的樣子。江水映着月色,波光點點,流過了萬里的江山,天下有哪一處的春江,沒有明月的照耀呢?“江流宛轉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水曲曲折折地流過了遍地花草的汀洲,月色灑在花樹上,就像是綴滿了雪珠一樣,一片晶瑩剔透。這時天地間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了,連汀上的白沙,和空中的流霜都看不清楚了,月光洗淨了世間萬物的顏色,將整個大千世界,浸染成像夢一樣的空靈幽靜。“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整個江天渾然一色,乾淨得沒有絲毫的雜質,這時只看到空中皎潔的一輪明月。在這樣澄淨的天地中,讓人神思飛馳,不知以前在江畔,是何人第一次見到月亮,而江月也不知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照到人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歎人生苦短如朝露,代代相繼,轉世輪迴沒有窮盡,但比起來,江月卻是永恆的。一輪明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麼人似的,卻好像永遠都不能如願,只留下了滾滾的東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所思念的人兒哪,像白雲一樣的離開了,只剩下住在江邊的姑娘,愁思萬端。今夜在那江中小船上的,是誰家的兒郎呢?而相隔天涯,被同一明月照耀的小樓上,有個思念他的姑娘啊!“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月光好像也在憐憫着姑娘一樣,在樓上徘徊着不忍離去。但這勾人愁思的月光啊!它照映在粧鏡台上,也遍灑在簾子和洗衣石上,愁悵得想抹也抹不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耀着遠方的那個人嗎?兩人雖然望着共同的月兒,卻聽不見彼此的呼喚。真想隨着月光把相思遙寄給他呀!可是遠飛的鴻雁,卻不能把月光也帶去,而低頭看看水中的魚龍,他們卻潛入了水底,只留下一江的波紋。向來以傳信為務的魚雁,如今也無法捎去音訊了!“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姑娘昨夜夢到,春花噎凋落到潭水中去了,春光將老,而思念的人兒還在天涯。江水帶着暮春流走了,月兒也西斜了,即將落入江潭,這一切更襯托出悽苦的落寞之情。“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迷茫的'海霧升起,遮住了月亮了,可是世問離別的人兒啊!有的還遠在碣石,有的阻在瀟湘,天各一方,他們之間的路途是多麼的遙遠哪!在這美好的夜裏,不知有幾個人能乘着月色回家的,只有那江畔的樹叢,還掛着落月的餘輝,勾動着人們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

欣賞完了這首詩,到此真是蕩氣迴腸,餘韻裊裊,令人低迴不己。一千多年前,唐朝春天的空氣,月下的花景,江潮的拍打,對宇宙時空的感概,彷佛又回到了眼前。張若虛用人生中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抒發了他最深沉的探問。整首詩中最精彩的部份,就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感悟,境界遼闊,悲情高遠,把全詩從純粹讚美大自然的景色,感懷人世間的情愛,昇華到對人生歸宿的深刻探索。唐朝的月,唐朝的江水,如今仍在,卻歎人生苦短,如朝露一般,轉世輪迴沒有窮盡。然而輪迴的目地何在呢?只是一次又一次的,來經歷這紅塵中的生老病死嗎?張若虛在千年以前,悲憫人生的不能超越,而發出了這樣的探問,然而在千年之後,我們真的找到答案了嗎?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8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範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讚歎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祕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相互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

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彷彿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裏,吸引着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着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着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創制者是誰,説法不一。或説“未詳所起”;或説陳後主所作;或説隋煬帝所作。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除張若虛這一首外,尚有隋煬帝二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遠不及張若虛此篇。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裏,突發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制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制權歸之於張若虛了。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9

全詩由情入景,最後以景結情。其中“春”“江”“花”“月”“夜”運用了“發生法”使其出現,又用“消歸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條貫穿性的線索,有它將哲理性思索,將思婦,遊子緊緊聯繫起來,形成了一個情,景,理有機統一的完整境界。在這個境界中,情是昇華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開篇詩人用神來之筆給人描繪了一幅奇麗的圖畫後,(全詩以月、水為經緯,以春為質地,以花為圖案,以夜為底色,織就了一幅光彩斑斕的春江月照圖。)轉入了對永恆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詩人在空靈而神祕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恆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問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識,表現了對有限,無限,頃刻,永恆的這些奧祕的興趣。同時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説中,又表現了對人生的執着和讚美。詩人在有限,無限,頃刻,永恆的相遇中得到了滿意的回答。

2、詩人把對人生意義的滿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戀的情愛上。詩中“白雲”“清風浦”分別象徵行蹤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別的所在。詩文以深情的筆觸讚頌了純潔的經過昇華的男女情愛,創造了神祕,美妙,動人的情,景,理的有機融合境界。

這是一首優美的長篇抒情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結構精妙嚴謹而又自然天成,韻律圓美流轉而又富於變化,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儘管作者留詩只有二首,但僅憑這首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10

江月待我,河山待我。

我讀《春江花月夜》時心裏有一片曠然天地。我不知道到底領悟了幾分“以孤篇蓋全唐”的氣勢,只是品着張若虛筆下消失不見的我。

春江潮起,月光瀲灩,花在夜色中悄然而開。我以為這是中國千年詩歌史上最華美的一章,你看這些一切組成了一個多麼美好的夜晚呀,它們彷彿等着我的到來。這時候,盛唐氣象就這樣在面前鋪展開來。

唐人似乎永遠有我們不可及的風度,他們的存在,無時無刻不隱現在他們的筆下。以後沒有一個朝代像唐人一樣滿篇壯麗山河,也沒有誰像唐人一樣不著一字“我”,卻通篇都是我。

你看那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的邊上是不是站着志氣慷慨的李白?你看那長安高樓一聲長笛是不是有趙嘏相倚?你聽見那浣衣女子劃舟撥開蓮叢的笑聲裏有王摩詰的興致了嗎?

自然與“我”的存在,幾乎可稱是唐詩最動人心魄的美感所在。唐人彷彿生來有一種自信,似乎山河眾多美景,從冥冥遠古至今就是在等着我的到來,這也許是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氣概,可我更願意相信,唐人這種關乎宇宙意識的美學認知,其實也是源於與自然靈契相合。

登山則情漫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山川湖海,從一開始便能觸發人心中最隱祕的震動。我與自然同在,這其實是一種生命狀態,一種令人拋棄社會與世俗尋歸自我的真實。山林與歲月同壽,我在山林,便與時光共呼吸;湖海永垂不朽,我在胡海,便與日月同輝……

我實在是羨慕極了唐人與山水這樣緊密的關係。自然由於唐人的存在,已經快成了盛唐的代號——海上生明月,陽春召煙景……這樣的親密與自豪,實在是久違了。

我記得玄武湖人滿為患的呻吟,也聽過鐘山不堪重負的歎息。自然在當代人的印象裏,到底淡褪成陰霾城市必需的山河之肺了。

再也沒有人有幾分張若虛的豪氣,能寫江月代代相似,江月只為待我。現代人彷彿從山水畫意裏抽身而去了,山河淪為景點,到處有我在,卻再沒有那一顆顆與山林同呼吸的心了,沒有了那獨笙幽篁的身影,沒有了那多病登高的衰邁,連柳子厚恐怕也無法對現今的西山講一句“皆我有了”吧。

山河勿念,我在的生命,在古時大抵已經結束了。

然而歲月還在,江月仍待。

也許有一日,可赴山河舊約吧。

我在江月,我在河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unjianghua/dd2j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