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哲理 >

人生哲理故事(彙編15篇)

人生哲理故事(彙編15篇)

人生哲理故事1

有個測試:一個熱氣球上有三個人,上升遇故障,必須捨棄一人才能安全升空,三人中一個是環保學家,一個核專家,一個是農學家,該舍誰呢?大家討論半天找不到正確答案,因為任何一個人都太重要了。這時,一個孩子喊了一句 “把最胖的扔下去。

人生哲理故事(彙編15篇)

【哲理感悟】:轉換思維,簡單而直接的答案可能是最合理的,首先你要明白你要幹什麼。

人生哲理故事2

有兩個落水者,一個視力極好,一個患有近視。

兩個落水者在寬闊的河面上掙扎着,很快就筋疲力盡了。突然,視力好的那位看到了前面不遠處有一艘小船,正在向他們這邊漂來。患有近視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

於是,兩個人便鼓起勇氣,奮力向小船劃去。划着划着,視力好的那位便停了下來,因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頭。但患有近視的人卻並不知道那是一截木頭,他還在奮力向前划着。當他終於到目的地,並發現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頭時,他已離岸不遠了。視力好的那位,就這樣在水裏喪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視的那位卻獲得了新生。

有兩個患有癌症的病人。一個耳朵靈便,從醫生的談話中聽到,他們只能活三個月時間了。於是,整天鬱鬱寡歡,結果還沒到三個月就死了。

另一個人的耳朵有些問題,別説偷聽醫生的談話,就是你跟他直接説,他還聽不大清。奇怪的是,他不但活過了三個月,到現在已是兩年過去了,他還好好地活着。

在美國,有兩家同樣大小的公司,他們的總裁一個叫羅伯特,一個叫史蒂夫。羅伯特是一位精於算計的人,凡事都比別人看得長遠。他早就預測到了20年美過的金融危機,美國將有30%的公司要倒閉,像他現在這樣的小公司,肯定在那30%之中。所以他決定將公司解散,還能給自己和員工們留一些生活費,不然到時肯定是負債累累。史蒂夫不但不是一個善於算計的人,甚至還給人一種愚笨的感覺。他憨憨地認為,未來是永遠無法預測的,就算你將世界上最完美的計劃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會相信,因為未來還沒有真正到來。他覺得自己的公司只要能夠生存一天,他就一定要讓它支撐下去。

結果,他的公司竟然奇蹟般地度過了這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最終,會算計的人將公司解散了,而不會算計的人,卻將公司比以前辦得更紅火了。

人生中,很多事,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好,不靈便的比靈便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這就是人們常説的難得糊塗。其實,人生本來就是糊塗的,所有的快樂和幸福都藏在糊塗中,一旦清醒了,很多的快樂和幸福也就跟着煙消雲散了。

人生哲理故事3

一位哲學家途經荒漠,看到一座很久以前的城池的廢墟,在一個“雙面神”石雕上坐下來休息,仔細地辨析這座城池輝煌時的風采,想象着曾發生過的故事,不由得感歎了一聲。忽然,雙面神説話了:“先生,你感歎什麼呀?”

哲學家非常奇怪:“你為什麼會兩副面孔呢?”

雙面神回答説:“有了兩副面孔,我才能一面察看過去,牢牢的記取曾經的教訓。另一面又可以瞻望未來,去憧憬無限美好的藍圖啊。”

哲學家説:“過去的只能是現在的逝去,再也無法留住,而未來又是現在的延續,是你現在無法得到的。你卻不把現在放在眼裏,即使你能對過去了如指掌,對未來洞察先知,又有什麼具體實在意義呢?”

雙面神聽了哲學家的話,不由得痛哭起來,他説:“先生啊,聽了你話,我至今才明白,我今天落得如此下場的根源。”

哲學家問:“為什麼?”

雙面神説:“很久以前,我駐守這座城時,自詡能夠一面察看過去,一面能瞻望未來,卻惟獨沒有好好的把握住現在,結果,這座城池被敵人攻陷了,美麗的輝煌卻都成了過眼煙雲,我也被人們唾棄而棄於廢墟中了。”

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沒有一定量的積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質的變化,就不可能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結合起來。

人生哲理故事4

有一個人,他僅有的財產是一頭驢子、一條狗、一盞油燈以及一本書,書名是《希望》。

有一天,他帶着所有的財產出了遠門,袋裏裝着書,左手提着油燈,右手牽着驢子,身後跟着狗。

到了夜裏,他在路邊看見一間草屋,決定在草屋裏過夜。

由於時間尚早,他點起油燈,開始讀書,沒想到突然颳起狂風,把油燈吹熄了。

他只好躺下來睡覺。

沒有多久,狐狸跑來,咬死了他的狗。

又過了一會兒,獅子跑來,吃了他的驢子。

他早上醒來,大吃一驚,立刻拿着書跑出了草屋。

當他到達鄰近村落時,更為吃驚,因為夜裏來了一羣盜匪。

如果驢子活着,就會騷動,自己因而會被盜匪發現。

如果獅子選擇了吃人而不吃驢子,自己的性命也不能保全。

正因為失去了一切,性命才得以保全;反之,如果性命不在了,一切都保全,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人生哲理故事5

1、分餐的啟示

1980年,某農村中學學生食堂,由於條件艱苦,只能蒸飯,於是8人一組吃桌席。在那個勉強能填飽肚子的年月裏,由於掌握分餐的權力,席長的職位是舉足輕重的。在競選這一職位的方式上,班長和團支部書記給班主任老師留下了難以抹滅的印象。班長説:“我一定保證公平,當有同學不滿意時,我願意第一個與他交換。”班長以後也確實這樣做了,並因此每期都被評上優秀學生幹部或三好生。而團支部書記則説:“我首先也保證公平,但我將把我這一席人的學習、紀律、清潔等進行綜合打分,然後按總分的高低決定端飯的順序。”團支部書記以後也確實這樣做了,他這一席人成了班上最有活力的一羣人,他每期同樣也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或三好生。

兩人步入社會後,班主任老師收到他倆的來信,不過一封是來自監獄,另一封則來自一家大公司。班長的信裏有這樣幾句話:“我每頓靠端少的那一份飯贏得了同學和老師的心。然而,我卻因此品嚐到了作秀的甜頭。”而團支部書記的信裏也有這樣幾句話:“我們通過競爭去贏得端第一的權利,自然就獲得了最豐厚的那一份。從此,我們都明白了一個最重要的道理,只有經過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分餐本是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卻帶來兩種相反的結果—— 一人學會了虛偽;一人從中懂得了奮鬥的道理。俗話説:“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學生成長中的每一件小事,甚至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最平常的舉止,一個最不惹人注意的眼神,都可能對他們的一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如果生活在謊言和欺騙中,就可能學會虛偽;學生如果生活在良性的競爭環境中,就可能學會上進;學生如果生活在自私吝嗇中,就可能學會不擇手段;學生如果生活在慷慨和温情中,就可能學會奉獻;學生如果生活在仇視和猜忌中,就可能學會逆反;學生如果生活在包容和友愛中,就可能學會坦誠。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該為學生打造什麼樣的生活環境,構築什麼樣的心靈平台呢?這值得我們細細體味味,深深思索。

2、美麗的歧視

高考落榜,對於一個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輕人,無疑是一個打擊。8年前,我的同學大偉正處於這種境地。而我則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學。

當我進入大學三年級時,有一日大偉忽然在校園裏尋到了我,原來,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學的一員了。

“祝賀你——”我説。

“是該祝賀。你知道嗎?兩年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完了,沒什麼出息了,可父母對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復讀——你知道‘被迫’是一種什麼滋味嗎?在復讀班,我的成績是倒數第五……”

“可你現在……”我迷惑了。

“你接着聽我説。有一次那個英語的張老師讓我在課堂上背單詞。那會兒我正讀一本武俠小説。張老師很生氣,説:‘大偉,你真是沒出息,你不僅糟蹋爹孃的錢還耗費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學,全世界就沒有文盲了。’我當時彷彿要炸開了,我噌地跳離座位,跨到講台上指着教師説:‘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學。’説着我把那本武俠小説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我分數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差17分,今天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張老師,告訴他:我不是孬種……”

3年後,我回到我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訴我:教英語的張老師得了骨癌。我去看他,他興致很高,其間,我忍不住提起了大偉的事……

張老師突然老淚橫流。過了一會兒,他讓老伴取來了一幀舊照片,照片上,一位書生正在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下微笑。

張老師説:“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個班裏最聰明也最不用功的學生。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講:‘像你這樣的學生,如果考上大學,我頭朝地向下轉三圈……’”

“後來呢?”我問。

“後來同大偉一樣,”張老師言語哽咽着説,“對有的學生,一般的鼓勵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用鋒利的刀子去做他們心靈的手術——你相信嗎?很多時候,別人的歧視能使我們激發出心底最堅強的力量。”

兩個月後,張老師離開了人世。

又過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大偉,讀博士的他正攜了女友優閒地購物。我給大偉講了張老師的那席話……

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大偉突然淚流滿面。

在那以後的時光裏,我一直回味着大偉所遭遇的滿含愛意卻又非常殘酷的歧視。我感到,那“歧視”藴含着一種催人奮進力量。對大偉和那位埃菲爾鐵塔下留影的學生而言,在他們的人生征途中,張老師的“歧視”肯定是最寶貴最美麗的。

 書外人語:

知恥而後勇,有痛的感覺就沒有失去生命力。錐子扎不出血的麻木,實際上就是一種心靈的死亡。

3、左手與右手

故事發生在小學校裏。課堂上老師提問的時候,一個同學總是舉手,可老師叫起他來的時候卻答不上來,引得下面的同學竊笑不已。

課後老師問他為什麼要這樣,他説如果老師提問時他不舉手,同學會在課下叫傻瓜。於是,老師就和他約定,當他真會的時候就高高地舉起左手,不會的時候就舉起右手。漸漸地,這名同學越來越多地舉起他驕傲的左手,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地回答出老師的課堂提問,這個原來極有可能在太多的嘲笑中沉淪的孩子也由一個差生轉變成了一個好學生

書外人語:

被重視、被關愛是一種催人向上的力量,對成長期的孩子尤其重要。近年來經常看到報上關於一些教師惡劣行為的報道,讓人激憤難當。一個缺乏愛心的老師會毀掉一個或幾個孩子,這樣的老師多了,就會毀掉民族的希望。教師是陽光最燦爛的職業,教師的不稱職應是陽光下最讓人痛心的不稱職。

 4、好老師與好學生

1960年,哈佛大學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中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新學年開始時,他讓校長把三位老師叫進辦公室,對他們説:“根據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好的老師。為了獎勵你們,今年我們特別挑選了三班全校最聰明的學生給你們教。這批學生的智商比同齡孩子都要高,希望你們能有更好的成績。”

老師們表現出掩飾不住的喜悦。臨出門時,校長又叮嚀:要像平常一樣教他們,不要讓孩子或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

一年之後,這三班的學生成績是整個學區中最優秀的,比平均分數值高出兩三成。

這時候校長才告訴老師們真相,這些學生並不是刻意選出來的,而只是隨機抽選出來的普通學生。三位老師萬萬沒有想到事情會是這樣,只有歸功於自己教得好了。

校長不好意思地告訴他們另一個真相:他們三個也是在教師中隨機抽出來的。但整個結果就如博士所料;這三位老師覺得自己很優秀,充滿了信心與自豪,工作中自然也就格外賣力,學生知道自己是好學生,肯定會努力學習,結局自然就皆大歡喜,全都真的優秀起來。

書外人語:

別人的表揚與期待,自我肯定的心理暗示,都會使普通的日子變得陽光燦爛。你妨一試。

5、老師的眼淚

上高中的時候,我們班只是個普通班,比起由尖子生組成的六個實驗班來説,考上大學的機會不多,因此除了幾個學習好的同學很努力外,大多數人都等着混個文憑,然後找個工作。

我們的班主任兼英語老師是個剛從師範學院畢業的學生,他非常敬業,每日催着我們學習學習再學習,作業作業再作業。但是説歸説,由於抱着破罐破摔的想法,我們的成績仍然上不去,在全校各科考試中屢屢落敗。

直到高二的一次英語聯考,我們班的成績破天荒地超過了幾個實驗班的學生,這讓我們接連興奮了好幾天。

髮捲的時候到了,老師平靜地把卷子發給我們。我們欣喜地看着自己幾乎從沒得過的高分,老師説:“請同學們自己計算一下分數。”數着數着,我的分竟比實際分數高出20分,同學們也紛紛喊了起來,“老師給我們怎麼多算了20分。”課堂上亂了起來。

老師擺了擺手,班上靜了下來。他沉重地説:“是的,我給每位同學都多加了20分,這是我為自己的臉面也是為你們的臉面多加的20分。老師拼命地教你們,就是希望你們為老師爭口氣,讓老師不要在別的老師面前始終低着頭,也希望你們不要在別的班的同學面前總是低着頭。”

老師接着説:“我來自山村,我的父母都去世很早,上中學時我連紅薯土豆都吃不起;大學放暑假,我每天到建築工地拉磚,曾因飢餓而暈倒。但我就是憑着一股要強的精神上完師院,生活教會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服輸。而你們只不過被分在普通班就喪失了信心,我很替你們難過。”

這時候教室裏安靜極了,同學們都低下了頭。老師繼續説:“我希望我的學生們也做要強的人,任何時候都不服輸,現在還只是高二,離高考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努力還來得及,願你們不靠老師弄虛作假就掙回足夠的分數,讓老師能把頭抬起來,繼續要強下去。”

“同學們,拜託了!”説完,老師低下頭,竟給我們深深地鞠了一躬。當他抬起頭的時候,我們看到他的眼睛流出了淚水。

“老師。”班裏的女生都哭了起來,男生的眼裏也含滿了淚水。

那一節課,我們什麼也沒有學,但一年後的高考,我們以普通班的身份奪得了全校高考第一名。據校長講,這在學校的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記住了老師的眼淚。

書外人語:

上帝把你分到了一個“人生普通班”:沒有顯赫門庭,沒有萬貫家財,沒有驕人容顏,沒有過人天賦,那麼你能不能考過“重點班”呢?

人生哲理故事6

兩個月前,把我的車子送去車廠進行例常檢查。

車子保養得還算不錯,沒有什麼大礙,只是檢查員認為我車子的四個輪胎已經“超齡”了,勸我到輪胎店去換。

回家後,我仔細看了看那幾個輪胎,咦,都還蠻好的嘛,輪胎上的花紋,清清楚楚,一點也沒有耗損的跡象;用手大力敲了敲,結結實實,彈性十足。

於是,把那檢查員的話當作耳邊風。

雨季來了。

一日,車子在濕漉漉的路面行駛時,突然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輪胎好似不大願意“聽從”輪盤的控制,尤其是在滑滑的路面上轉彎時,更有一種輪盤與輪胎“各自為政”的感覺。

這一驚,非同小可。

趕快把車子駕到輪胎店去。工作人員一檢查,便驚喊出聲:

“哇,這幾個輪胎,實在太老了,隨時隨地都會爆胎的呀!怎麼你不早一點送來換呢!”

我囁嚅地應:“看起來完好如新嘛!”

工作人員一面快手快腳地把這四個“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輪胎拆下來,一面善心地給我這個門外漢灌輸常識:

“現在,製造輪胎的技術很好,輪胎上的花紋,即使在路上滾動十年八年,也不會有磨損的痕跡啦!不過,你要記住:平均每條輪胎,只要走上三萬兩千公里,便得換了,所以,常走長程的車,每隔一兩年,便得換輪胎;只走短程的車,隔上兩三年,也得換。許多交通意外,都是路上爆胎、車子失去控制而造成的!”

經一事,長一智。

換了四個輪胎,也上了寶貴的一課。

人世間的許多危險,都不露痕跡地潛藏在外表完美的人和物裏。

人生哲理故事7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接着他們就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煮了魚,他狼吞虎嚥,很快連魚帶湯他吃了個精光。幾天後他餓死在魚簍旁邊。而另一個人卻提着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一步艱難的向海邊走去。可當他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的大海時,他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大海,帶着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長者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尋找大海。他們兩每次只煮一條魚分着吃,經過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了海邊,從此他們開始了以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孩子,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人生哲理故事8

“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羣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是霍爾頓《麥田裏守望者》裏的一段話,感慨之餘,我想到了人生。

人生就是一場守望。白雲守望着藍天,綠葉守望着紅花,父母守望着孩子,老師守望着學生,眾生守望着平凡……

伴隨着進站的汽笛,我知道接下來就是母親急切地找尋,她會不顧一切地用她那日漸衰退的視力搜尋着每一節車廂,她在尋找她的女兒;幾十年的含辛茹苦,從年輕到年老,孩子成了她的全部,喜怒哀樂,人生起落無不牽繫着孩子。我知道在我和弟弟離開的這無數的日子裏,守望我們回家的身影讓她暗淡的日子有了光亮,守望孩子報平安的電話是她每日最喜歡的必修課。母親守望着孩子,守住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温暖她風燭殘年的一片陽光。

他在威逼利誘下沒有屈尊變節,蘇武守望的是做人的尊嚴,堅守的是一份民族的大義。朱邦月守望着一份家庭的責任,他用病殘之軀的微弱之火,照亮着在別人眼裏異常坎坷的生活,也讓自己的艱難生活充滿光明。當你掙扎於挫折的岸邊,彷徨於苦難的邊緣,不妨學着把不幸放在遠處來欣賞,這樣,或許我們就會懂得守望的真正和最終的意義了。多少次的山重水複,終究是柳暗花明。所謂天道酬勤,終成正果,便是如此。這樣耐人尋味的境界不正也是人生所要守望的過程與體味嗎?

人生就是一場守望。守住一份情感,豐盈的是內心,請珍惜愛你和你愛的人吧!守住一份諾言,充實的是你的精神,請你踏實走好人生每一步吧,相信自己!

人生哲理故事9

一個農民,初中只讀了兩年,家裏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輟學回家,幫父親耕種三畝薄田。在他19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牀的祖母。

八十年代,農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塊水窪挖成池塘,想養魚。但鄉里的幹部告訴他,

水田不能養魚,只能種莊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裏,他是一個想發財但有非常愚蠢的人。聽説養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500元錢,養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後,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500元對別人來説可能不算什麼,對一個只靠三畝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數字。他的母親手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鬱而死。

他後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為他只

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後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一輛受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着他衝入一條河裏。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只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

幾乎所有的人都説他這輩子完了。

但是後來他卻成了我所在的這個城市裏的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兩億元的資產。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歷。許多媒體採訪過他,許多報告文學描述過他。但我只記得這樣一個情節——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裏,你憑什麼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闆台後面,喝完了手裏的一杯水。然後,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裏,反問記者:"如果我鬆手,這隻杯子會怎樣?"

記者説:"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們試試看。"他説。

他手一鬆,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並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説:"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為這隻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隻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製作的。"於是,我記住了這段經典絕妙的對話。這樣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氣,他也會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蒼剝奪了他的生命……

人生哲理故事10

豁達是一種明智的處事方式,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人生境界。

三伏天,寺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種子吧。”小和尚説。

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説,“隨性!”

撒完種子,跟着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怎麼辦?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跺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説:“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沖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説:“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的地面,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高興的直拍手。師傅點頭:“隨喜!”

“隨”是豁達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不是隨便,是順其自然,是不過度,不強求,不忘形。擁有豁達的胸懷,便能擁有灑脱的人生。

人生哲理故事11

天命之年學會了開車,方知人生之道與行事之理全然相通,駕車行路與人生行路有驚人一致的哲學道理。

哲理之一:一切都是變幻的過程,人生沒有定格的風景。駕車飛奔如同快速穿越人生時空,一時陽光明媚,一時風狂雨驟;一時山重水複疑無路,一時柳暗花明又一村。行車沒有重複的風景,人生行路也一樣,哪怕有時處境似曾相識,但歲月不待、人事已非。所以,想擁有永恆美好的時光太難,只有學會珍惜、欣賞、享受當下的每寸光景,不要時過境遷再來歎息、追悔和遺憾!

人生景觀猶如行車景變一樣,每一道光景都有它的味道,無論是苦是樂、是醜是美,甜酸苦辣都是滋味兒!一切歷經漫長歲月過濾而沉澱於記憶深處的東西,都有特別的審美價值。

所以,當你經受磨難的時候,堅信這只是過程,很快會過去;當你享受美滿時,要清醒這不會永恆,而做好轉換場景的準備。

哲理之二:道路總是坎坷曲折,人生不會一馬平川。爛路與好路各練其能,開車上高速路之前,大多要經那陳久失修的爛道、彎道、窄道和管制不好的亂道。人生想上高速路,大凡30歲前都得走些爛路、暗路,都得爬坡上坎轉急彎、大彎以四處尋路。初學駕駛,師傅一般要求先開爛路,再上大路。恰因走過爛路,技能方才純熟,駛上平路正道,便會如魚得水。人生若先難後順算是幸運,若先順後難、先甜後苦才是真正的災難。

彎路與直路各通羅馬,好路堵車,欲速不達;彎路暢通,如龜勝兔。人生有時要繞些彎路,迂迴曲折反而能更快到達目的地,關鍵是遇堵要準確判斷局勢當機立斷改道,猶豫不決只會陷入進退兩難之境。

快道慢道要因人而異。人貴有自知之明,車況好,技能熟稔,精力旺盛者,自可選擇快車道或超車道,反之應自覺行走慢車道,不要想一人佔着好道走到底,長久壓着別人會招惹禍患。你若一路狂奔陷入疲憊,一定要明智地讓出快道,當後車超你而去,你不能耿耿於懷,心理不平衡會釀出車禍。人生行路,奧妙萬千。

哲理之三:開車速度靠技能更看路況,人生髮展靠素質更在機遇。

上路開車要依次而行,無論車況好壞。從業時職位高低,一般也有先來後到,無論你自身狀況如何。車要提速或人想越位,一要看前車是否想讓,不肯讓道者,有時會一盤甩過來逼你後退;二要看超車道上有無障礙,遇來勢兇猛的對手你還得縮回頭來,依次緩行。行車中,血的教訓方使經驗倍增;從業中,沉重的失敗也許為成功打好了基礎。好司機開車,不會怨路況不好,他懂得隨遇而安適應環境;明白人從業,也不要怨機遇不佳,要懂得順其自然,強大自我。

人生哲理故事12

有一個暴脾氣的男孩兒,他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而且對他説,每每他鬧脾氣的情況下就釘一個釘子在院子的護欄上。第一天,男孩釘了37根釘子。漸漸地,每日釘下的釘子總數降低了,他發覺管理自己的性子要比釘下這些釘子非常容易。因此,有一天,這一男孩兒再也不能喪失耐心,亂鬧脾氣。他告知爸爸那件事兒。爸爸又説,從現在起每每他能管理自己性子的情況下,就拔出來一根釘子。一天天過去,最終男孩兒對他説的爸爸,他總算把全部釘子給拔下來了。

爸爸握着他的手,趕到院子説:你做得非常好,我的好寶寶,可是看一下這些護欄上的洞。這種護欄將始終不可以修復到過去的模樣。你發火的情況下説的話如同這種釘子一樣留有傷疤。假如你拿小刀捅他人一刀,無論你説了幾回抱歉,哪個創口將始終存有。語句的痛苦如同真正的痛苦一樣讓人沒法承擔。

人和人之間經常由於一些難以釋懷的膠着,而導致始終的損害。假如大家都能從自身學起,剛開始包容地對待別人,相信你一定能接到很多出乎意料的結果。為他人打開一扇窗,也就是讓自身見到更詳細的天上。

人生哲理故事13

有這樣一對十三四歲的兄妹,妹妹發生事故急需輸血,偏偏血型較異,血庫及周圍人皆無此血型,醫生化驗哥哥的血型時,顯示配型一致。雖然男孩也還年幼,但危急之下,決定讓男孩先輸安全合適的血量救妹妹。

輸血之前,醫生跟男孩簡單地説明了一下,要用他的血救妹妹。

男孩聽完後,臉色蒼白,他默默地想了好一會兒,雖然淚水含在眼裏,但還是鄭重地點了點頭。

周圍的醫生都有些夷然,均覺男孩太過膽小。鮮血救了妹妹一條命,醫生和男孩都很欣慰。

在醫生來時,男孩低聲問醫生:“我還能活多久?”

醫生愕然,隨即醒悟,原來不諳醫學常識的男孩竟然以為輸血救妹妹後,他自己將死去!

醫生十分感動,他摟住男孩:“你不會死!只要你的愛還在!”

故事峯迴路轉的曲折性在這篇裏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果你從説故事的視角來看的話。不過,我更加回味在讀這個故事時,讓我心裏被一股暖流猛然一擊的美好感覺。

人生哲理故事14

下鄉插隊的時候,在青年點宿舍沒蓋好之前,我和幾個知青住在一位姓錢的老鄉家裏。由於房東是錢姓家族中的長者,又知書達理,村裏人都尊敬地稱她錢奶奶,遇到難辦的家長裏短,都願意同她商量。

錢奶奶有個小孫子叫小勇,大概有四、五歲,那年夏天又從城裏到農村的奶奶家來玩。

有一天,小勇興致勃勃地對錢奶奶説:“我長大了也要來農村,種莊稼!”

“那,你想種什麼呢?”錢奶奶笑了。

“種西瓜。”

“唔,”奶奶快活地眨了眨慈祥的眼睛,“那我們就趕快播種吧!”

奶奶幫小勇從鄰居姑姑家要來了五粒黑色的大西瓜籽,取來了鋤頭,在房後一棵大樹的樹蔭下翻鬆了泥土,然後教小勇把西瓜籽撒了下去,培好了土。他們做完這一切,奶奶對小勇説:“接下去就是等待了。”

當時小勇並不懂“等待”是怎麼回事,那個下午不知跑了多少趟,去看他種的西瓜;也不知澆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變成了一片泥漿。一直到傍晚,小勇連西瓜苗也沒有看到。

吃晚飯的時候,性急的小勇問奶奶:“我都等了整整一個下午了,還得等多久?”

奶奶笑了笑,沒説什麼。

第二天早晨,小勇一睡醒來就往瓜地跑。咦!一個大大的、滾圓滾圓的西瓜正瞅着他笑呢!小勇興奮極了,一邊跑一邊喊:“奶奶!我種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西瓜!”

小勇長大些以後,自然知道了那個西瓜是奶奶特意讓人放到房後樹蔭下面的。

我們幾個知青曾好奇地問錢奶奶:“為什麼不告訴小勇,八月不是種西瓜的時節,而且樹蔭下邊也不宜種西瓜……”

錢奶奶説:“我是想在一個不懂事的孫子心中播下一顆夢想的種子,讓孫子體驗一下播種與收穫、希望與成功的滋味。”

【教育哲理】: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受到各種外界條件的限制,然而,給他人快樂、希望、夢想和愛心,卻可以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

人生哲理故事15

多年前一個寒冷的冬日,在紐約市、一個十歲的男孩正駐足在百匯一家鞋店前,光着腳,盯着櫥窗,因寒冷而顫抖着。

一個婦人走近男孩説:“小傢伙,你看什麼?”

“我求上帝給我一雙鞋子。”

婦人牽着孩子走進商店,請售貨員給男孩拿了半打襪子,然後,她問售貨員能不能給她一盆水和一條毛巾,售貨員《艮快拿給了她。

她帶着小男孩走到商店後面,脱下手套,跪下,洗他的小腳,並且用毛巾把它擦乾。這時,售貨員拿來了襪子。婦人將一雙襪子給男孩穿上,又給他買了一雙鞋子,還把多餘的襪子裝在一個袋子裏,遞給男孩。

她輕輕地拍着小男孩的頭説:“毫無疑問,小傢伙,你現在一定感覺舒服多了。”當她轉身離開時,驚訝的孩子抓住她的手,含淚望着她問:“你是上帝的妻子嗎?”

-——你可以做別人的上帝

標籤: 人生哲理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zheli/mq8ej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