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2017中秋淺憶隨筆

2017中秋淺憶隨筆

關於節日的記憶,千絲萬縷的總是和吃食撇不開關係,或可以稱為舌尖上的節日,吃食就是節日的標配。小編整理了2017中秋淺憶隨筆,歡迎欣賞與借鑑。

2017中秋淺憶隨筆

但凡可圈可點的節日,無不圍繞吃食進行一場鍋台上的戰爭。當某些吃食被分門別類的標記為某節日的不二選擇時,那些食物就華麗麗轉身,被賦予某種特定含義,扶正更名,身價百倍,光芒萬丈。

食物煎炒烹炸所演繹出來的馥郁芬芳,是任何大自然的香味都無可企及的。花木之香,只能沁人心脾,怡人性情,饗人鼻息,卻無法滿足口腹之慾,沒有飯菜之香來的實惠,只有飯菜之香能誘得我們滿口生津,垂涎三尺。

我童年時期物質極度匱乏,所以在我們家所有節日的標誌性飯食就是肉湯。正月十五,熬肉湯,八月十五,熬肉湯,端午節好像就只能吃上菜湯了,所以就顯得不那麼印象深刻了。中秋節在別人的文字裏尚有半塊月餅可記,而我記憶中月餅只有在歌中唱唱而已,每每唱起“八月十五月兒圓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啊……”卻不知其味。老爹從不買月餅,可能覺得月餅不如肉湯來的解饞,來的實惠。

每每快到中秋節,我們那是相當的期盼——從正月十五到八月十五,大半年了,一直沒吃到肉呢。這個時候,我們的記憶裏滿是去年那香氣蒸騰的冬瓜肉湯的美味,往往單單憑藉去年冬瓜湯的記憶就誘得我們口水直流。中秋臨近,父親就會神情凝重,鬱鬱寡歡,我們知道,父親在為肉發愁呢。那些勉強果腹的日子裏,吃頓肉是何其的難啊。當然,父親也總是想方設法地滿足我們的願望,喂喂我們肚裏那奄奄一息的饞蟲。大多數時候,父親會在最後一刻(中秋臨近中午),中獎一樣興沖沖地拎着肉和冬瓜腳步輕快地衝進家門,然後,興高采烈地削冬瓜皮,切冬瓜,切肉。這個時候我們就一動不動地蹲在旁邊欣賞藝術品加工一般自始至終看得痛快淋漓,看得熱血沸騰,看得美輪美奐。碩大的冬瓜被分割成均勻的小片,泛着誘人的汁液,散發着素淡的攝人魂魄的清香,口水已經不知嚥了多少回,尤其看到那紅的、白的豬肉在案板上被一片一片切割,我們的心兒隨着刀起刀落歡樂地舞之蹈之,一刀一刀,是在分割我們的快樂,複製我們的.幸福啊。

待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就急急火火地幫着燒火,拼了命地往灶膛裏添柴,眼睛卻一直關注着鍋裏的每一個步驟:熗鍋了,狠狠地吸吸鼻子,真香!肉下鍋了,心情激動,柴禾加得更猛了,旁邊的哥哥也使出全身的力氣把風箱拉得“呼呼”山響。最後,我們終於在期盼的巔峯大快朵頤,這個時候又心生憤恨——自己的肚子咋就那麼小呢!每次都是已經吃的很飽了,還要吃點,再吃點,最後直吃得不敢低頭,無法彎腰。

晦暗的節日也是有的,記不清哪年了,只記得,中秋這天迫近中午了,父親緊擰着眉頭腳步沉重地走進門來,從父親的臉上,我們讀出了失望和無奈,再看看父親手裏提着的只有冬瓜和粉條。父親滿臉愧意,説,今年我們吃冬瓜粉條湯。那話裏綴滿了無奈陰鬱和歉疚,重重的,似有千斤,將我們很久以來蓄積得滿滿的希望狠狠地砸成粉末,我們剛剛還被期盼和憧憬高高托起心瞬間跌入深淵,拔涼拔涼的,速凍成冰。我們也深深感受到了父親那顆被生活蹂躪得無力喘息的心,被擰巴得“咔咔”作響,疼痛不已。對家人的愛而不能,深陷困苦泥淖不得施展,肩負家庭責任寸步難行,這是一個男人的無奈和悲哀,所以失落又化作了對父親的體諒和疼惜。

人無論如何成長,如何輾轉,在各色環境中如何侵染,看上去確乎是變了許多,衣着光鮮,臉色朗潤,神態昂揚,但是孩童時候的印跡,尤其是關於吃食的記憶,總如世間萬物,應時而發,在記憶和時節的共同催生下雨後春筍般悄然萌生。這直接導致了我的節日食物綜合症——萬變不離肉湯,任憑老公和女兒如何拒絕,我都義無反顧、大義凜然:正月十五白菜肉湯,八月十五冬瓜肉湯……一如我們某同事,每年春夏都要頂着家人的四面楚歌毅然決然地享用康康(一種吃食,葉菜裹上少許面蒸食)之樂,那種無油無鹽,在饑荒年代只是用來果腹的吃食卻是她的味蕾的饕餮盛宴。我們這一代經由了口腹煎熬,由舌尖而至心靈,導致我們決絕堅持而罔顧他人惶惑,同時代的你,懂的——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種情愫,是一種夙願,是一種心靈的療傷。

標籤: 中秋 隨筆 淺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lnkg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