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閒遊大名府雜文隨筆

閒遊大名府雜文隨筆

穿上白襯衫牛仔褲,換上運動鞋,戴上耳機,背上行裝,我又一次踏上了新的一段旅程,此次的目的地是河北邯鄲大名府。

閒遊大名府雜文隨筆

所謂“一部水滸傳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當年讀《水滸傳》的時候,大名府這個地方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由於一直沒有機會一覽它的雄威,這個地方也就成了我多年的嚮往。

來到大名府,遠遠映入眼簾的雨後古城如夢如幻,醇古淡雅,像在敍述着往日流逝的歷史,城門牌匾上的文字蒼勁有力無時不散發着悠久的文化底藴,路邊的古屋翹起的飛檐瓦脊,青磚紅瓦似乎在向人展示着它那時光堆積的厚度。穿過古色古香的街道,來到了古城腳下,城牆下石上磚,莊重高大,雄渾古樸,猶如一道銅牆鐵壁承載了這座城六百多年的歷史,也不枉被稱為冀南一大絕妙古建築。

我是自北向南穿城而過登的城,城上的遊客並不是很多,站在北城門樓上,沒有嘈雜的聲響,沒有擁擠的人羣,靜靜地佇立在美景之前,任微風吹動我的長髮,任思緒隨意飛揚,瞬間有種感覺,可以褪去人世浮華,靜下心來去欣賞這份美麗。

片刻的休息之後,我決定開啟我四千多米的沿城之旅,城牆幾乎是四方的,分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每座城門上都有一座城樓,城樓為兩層,紅柱藍瓦,同樣飛檐瓦脊翹起。

城牆近年估計修繕過,內外均已包磚,城牆頂部也已鋪平,很快就到達了西門。西門內最有名氣的當數遠近聞名的“卧龍古槐”了,古槐樹鬱鬱葱葱,樹幹三人合抱方能摟住;上面系滿了人們的祈福條,紅紅綠綠的甚是好看。樹冠由東南北三枝主莖組成,周約一畝方圓,尤為奇特之處為東端樹枝,平伸向東,形狀酷似龍形,頂端龍頭逼真,角、須、眼、鼻、口惟妙惟肖,“卧龍古槐”的名字應該也是由此而來的吧。

旁邊乘涼的阿姨熱心地為我介紹着它的歷史,原來明代兵、工兩部尚書劉遵憲後花園門前曾植有三株古槐。劉遵憲(1575年-1644年),祖籍大名縣西未莊鄉劉軍莊人,明萬曆三十二年進士,後官至工部尚書、兵部尚書,致仕(退休)後,在城內西街購置宅地,路南為住宅區。相傳明代劉姓族人購置地基搬遷至此時,有古槐三棵,今僅存一棵。因枝繁葉茂,當地也將“卧龍古槐”譽為“冀南第一古槐”。按照劉遵憲卒年時間推測,“卧龍古槐”距今至少已有372年曆史。但據當地文化人士考證,劉姓先祖遷宅時,古槐已然存在,如果按此推斷,此古槐應為宋代遺物,約有一千多年了,它傳承了千年歷史,相伴了古城數十代居民的記憶。阿姨還説去年古槐樹曾轟然倒地,令無數人哀歎、惋惜。還好有相關專家積極救治修繕,才使這棵大名人心中的圖騰又神聖一般的繼續存活了下來。

聽完故事,求了根祈福帶,虔誠的拜過古槐,告別阿姨,繼續登上門樓,這次的目的`地是南門“文峯塔”,早有耳聞文峯塔造型玲瓏、挺拔、宏偉、蔚為壯觀。行至塔下,果然不負厚望,文峯塔底座高兩米餘,用青石砌成,塔周圍青石表面,上刻銘文,塔身北面嵌一石板,刻有“文峯塔”三個大字。塔身為磚結構實心八角形,五層,高十米餘,塔頂出檐懸掛鐵鈴,有風時還發出叮噹的響聲,過往行人無不為之讚歎。

要説起大名城內還有什麼古蹟,當數東門內天主教堂了,據説這座鐘樓和禮拜堂一體的哥特式建築是河北省現存最雄偉壯麗的聖堂之一。

走進正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大約上方3米處的供龕內雕刻有聖母抱耶穌玉石像,像兩側刻有對聯:“欲識其寵請看懷中所抱,要知厥能試觀掌上所持”,橫批“寵愛之母保障大名”。一層的對聯估計是想要與時俱進,還換成換成LED顯示屏呢。禮拜堂下面幾層青石砌成,外牆磨磚對縫,堂內磚飾券頂,中間淨跨目測有十來米,三十八個牆柱,二十二個金柱,東西壁為苦路“十四處”油畫,據説原來每格窗户均用各種顏色的彩色玻璃拼成菱形,五彩繽紛。後來都被村民扔石頭砸碎拿去賣錢了,才換成了現在的普通玻璃。大堂南側東西部分的長條形窗户頂端各有一個梅花玻璃窗,甚是好看。不巧的是今天大堂大門緊鎖,看來是無緣進去參觀了。再看建築北端的鐘樓,樓上三面各嵌有一面大鐘,鐘樓前有月台,兩側建有對稱的兩個高約20多米的小陪樓,樓前正有一對新人在拍婚紗照,那唯美的畫面不失為這座古城一條靚麗的風景線。

轉至北門,又回到了起點,僅僅數小時的參觀,我發現我戀上了這座城,徘徊在城樓上,享受這微風吹拂我的臉頰,久久不捨離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kx47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