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篇一

上了一年多的《品德與生活》課,確實引發了我許多思考。下面我就自己的經歷,談談體會。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

一、教學設計要因地制宜、貼近學生生活 記得去年我到渠壩去上課,當時,我上的是二年級下冊的《我和動物交朋友》,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更多的動物,瞭解動物對人類的作用,懂得善待動物,保護動物,和動物交朋友。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有關動物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準備在課堂上介紹,讓學生認識更多的動物。這時,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農村學生的資料來源有限,收集的結果可想而知。於是,我把這個準備工作改為了解自己身邊有些什麼動物,它們能為我們做些什麼。從身邊的動物説起,由近及遠,由此及彼,才能真正達到開闊學生思路的目的。至於讓學生認識更多動物,則另想辦法。

二、如何克服因教學設施帶來的困難 同樣是我在渠壩上課,教研室的老師考慮到,我區有很多農村小學,那些地方的教學條件相對落後一些,為了使教學達到真正的研究目的,於是要求我們上課的老師不使用現代教學手段。可是,我們平時的教研課可以説從來沒有離開過多媒體,總覺得多媒體能為我們的教學增色不少。當時,我想,如果能用多媒體該多好呀,我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許許多多他們很少見到或從沒見到過的動物;還可以把課本上“長頸鹿媽媽的訴説”這個故事掃描下來,老師再根據畫面繪聲繪色地把故事講給學生聽,學生一定受到感動;還可以把最後的三幅圖掃描下來,讓學生辨別圖上的孩子對待動物的方法對不對,讓學生從根本上明白動物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應該怎樣和動物相處。 但是,這一切都是空想,我只能面對現實,調整自己的思路,根據具體情況設計教學方法。我四處尋找動物圖片,結果不理想。我忽然想到我班有好多學生在學習繪畫,我為什麼不把他們發動起來呢?我給這些學生講明我的想法,得到了學生的響應,於是,我讓他們分別畫了我需要的動物。很快,一張張精美的畫來到了我的手中,我真是無比驚喜。而關於“長頸鹿媽媽的訴説”這個故事,就只好讓學生看着書,老師講故事。課文最後的辨別圖上小朋友對待動物的方法對不對,仍然可以依靠書本進行。

三、合理分割教材內容,切實落實教學目標 去年,我在百梯小學上課,上的是二年級上冊的《我也棒》,這一課,有兩個重點:一是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的優點,看看自己棒不棒;二是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優點變得更多。針對這兩個重點,我設計瞭如下環節。 首先,引導學生找自己的優點,能展示的儘量展示給大家看看。然後,在蘭色卡紙上貼紅色優點星,一顆星就代表一個優點,每貼一顆星,都要先在星星上寫上自己的一個優點,貼完後,進行展示。接着,是引導學生弄明白,怎樣做才能使自己的優點越變越多。接下來,就把自己希望擁有的優點,寫在黃色的星星上,貼在蘭色卡紙上,進行展示。最後,引導學生説一説,自己要怎麼做,這些優點才能真正屬於自己,黃色的星星才能變成紅色?當時,我覺得,整個設計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結果,課上完後,我一點都不滿意,整個過程就像在急着趕路,拼命趕時間,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下來以後,我反覆思考失敗的原因,我發現,教學目標過多,沒有在重點內容上沉下去,在深度上挖掘不夠。要把這個課上好,必須把教學內容分割為兩個課時。 於是,我再一次上了這一課,第一課時就是引導學生找優點並展示自己的優點,然後,把自己的優點寫到紅色的星星上,貼在蘭色的天空上,接着進行展示,交流。最後,提出一個問題供學生思考:你希望自己的優點更多,星星更多嗎?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優點和星星更多呢? 第二課時,首先讓學生回答上節課提出的問題: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優點更多?你希望擁有哪些優點?然後,讓學生把自己希望擁有的優點,寫在黃色的星星上,貼在蘭色的天空上,進行展示。最後,提出問題:現在,這些黃色的星星就真正屬於你了嗎?怎麼做,這些星星才能真正屬於你?引導學生把願望轉化為行動,真正達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兩節課上完,我對教學效果相當滿意。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都遊刃有餘,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在幾個重點上都挖掘得較為深刻。老師和學生都沒有了手忙腳亂的現象。由此可見,合理分割教材內容,是切實落實教學目標的關鍵。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篇二

《品德與生活》教材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課程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它不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藉的範例、話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文本,是引領學生進行生活的橋樑,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枴棍。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認真研讀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這套教材的設計理念、基本思路和特點。弄清每篇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新教材。

通過學校生活,二年級學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關心集體,熱愛學校,能自覺的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教師要多指導、多教育、多開展活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討的興趣。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要改變過去“我講你聽”,“我問你答”,學生圍着老師轉的局面。教學中要真正尊重學生、依靠學生,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考慮其興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調動他們內在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

在教師引導下,兒童能不斷髮展和提高,教學中該導的不導,放任自流,不是課改的方向,教學應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師應注意對兒童課上生存的問題進行篩選,對學習的反饋進行指導,引導兒童在多元價值中做出正確的合理的選擇。

標籤: 教學 隨筆 品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kpdy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