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家庭作業,誰説了算主題的教學隨筆

家庭作業,誰説了算主題的教學隨筆

家庭作業如何佈置?家庭作業的量應該以多少為宜?這些問題是教師經常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然而,家庭作業還是走進了很多的誤區,如作業量過多,作業形式單調等。客觀上造成了學生厭倦家庭作業,導致厭學情緒的蔓延。教育各級主管部門針對家庭作業的規定有很多,但是實際效果還是差強人意。那麼,家庭作業應該怎麼處理,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家庭作業,誰説了算主題的教學隨筆

家庭作業應該誰説了算?我認為家庭作業應該由孩子説了算,也就是應該着眼於孩子個性的發展,重視孩子獨立自主的選擇,以孩子學習的需要為軸心,以家庭、社會、學校成員之間的活動創造出家庭作業的各種形式,增強家庭作業的趣味性、探究性和主動性。

改革之一:做與不做,孩子説了算

筆者在班級推行過一種“改革”:要不要做家庭作業由學生説了算。

在筆者所任教的班級中,存在着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用老師佈置作業,而差生卻需要老師和家長不斷的督促才能很好的完成,甚至還有部分“冥頑不靈”的學生不做作業。

我在佈置作業的時候也非常的苦惱:難度高的作業,差生不能完成;作業難度低,優生沒有興趣。每一天都要佈置不同層次的作業以適用不同的學生,對老師來説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那麼何妨放開呢?做與不做,孩子説了算!

有了這樣一個想法,我自己也大吃一驚。但是,仔細分析這樣做的利弊,我又充滿了信心。新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理念,應該着眼於人的發展。讓孩子自己選擇,無疑是讓孩子做自己學習的主人,在做了主人之後,他們肯定會更加努力的面對自己的學習。

事實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在我宣佈了這樣的決定後,全班同學“一片叫好”!他們的興奮溢於言表,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充滿美好的想象和無比的信心。

我受到了學生情緒的感染,我相信我的實驗一定會成功!

改革之二:做什麼作業,孩子説了算

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的實際情況,孩子和家長一起制訂一週的作業計劃,學習小組進行交流修正。

在最初的實踐中,我馬上收到了家長的反饋:很多家長都是表達了對我這項改革的支持和理解,認為這樣比較符合孩子的個性特點;但也有部分家長表示質疑,擔心孩子在這樣的改革中會耽誤自己“正經的學業”。

我在進行了充分的解釋説明之後,獲得了家長的大力配合。

我為孩子開了自主作業的類型清單:

1、看電視:選擇收看國家地理雜誌推出的關於人、自然、社會節目,收看東方時空、人與自然、動物世界等欄目;

2、看書:制定看書計劃,書的類型可以是詩詞經典、名篇佳作、兒童讀物等;

3、活動:如家庭親子活動、知識競賽、文娛活動、社區活動;

4、創作:創作童話、兒歌、小説等;

5、日記:記下一天的生活,記錄自己學習成長的經歷;

……

在實踐中,學生在作業的形式上變化多了:有的為自己制定了一週的讀書計劃,有的為自己制定了社會實踐的計劃,還有的編小報、寫小説、寫童話、講故事……。最有創意的是孩子讓家長寫作文,自己給家長批改;家長給孩子寫信,孩子給家長回信;孩子給家長洗腳,家長寫感受,孩子寫感受等等。這些活動,沒有家長的緊密配合,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事實就是,只要孩子能夠進步,對學習活動有自己的興趣,家長對這樣的付出,是願意的。

孩子説了算,讓孩子的主人翁意識得到充分的張揚,讓他們體會到自主的樂趣。一段時間下來,一部分觀望的家長也對這次家庭作業的改革充滿的信心。

改革之三:做多長時間,孩子們説了算

作業種類的增加,作業形式的變化,給孩子帶來的是新鮮與好奇。教師因勢利導的指引,對孩子保持長久的興趣起到關鍵作用。

為了保證孩子們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作業,我又宣佈了作業做多長時間,由孩子們説了算。如在結合課文《南京大屠殺》之後,學生提出要編一份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小報,喚起國人對歷史的警醒。但是,一個完晚上的時間編寫一份小報,是不可能完成的。於是,孩子們決定利用週末的時間來編寫,而沒有到週末以前,則需要進行很多材料的收集。學生在自由的安排了時間之後,他們交上來的作業,讓我感到驚喜:精緻的插圖,精選的歷史圖片,合理的排版、漂亮的字體……如果我們急於求成,我看不到這麼好的“作業”,孩子們也不會有這樣的成功感。

這樣,“長作業”的概念被我自然而然的引進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也被孩子們自然而然的接受。“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育原本是可以這樣,也本來應該是這樣的。

改革之四:讓誰來評價,孩子們説了算

有作業,必然涉及到評價問題。既然寫不寫作業、做什麼作業、做多長時間都由孩子作主了,評價何妨也讓孩子自己選擇評價的人呢。

讓家長評價:孩子很多活動都是孩子和家長一起設計完成的,那麼,家長就應該是第一個評價人。家長給孩子獨創的作業寫上自己的感受,對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是一個最直接的把握。

讓同伴評價:很多作業是同伴互助完成的,那麼對各自分工的完成情況,完成的質量等方面,同伴互助式的評價是一種互相鼓勵,更是一種互相學習的過程。

讓老師評價:孩子花了心血完成的作業,需要獲得鼓勵和讚賞,而最想獲得讚許的對象應該是教師,這是習慣使然,也是教學機制的必然。教師在孩子們的作業過程中,在作業完成後,都不應該忘記自己是孩子學習的指導者,既負有引導責任,也負有評價義務。教師將讚美的語言送給孩子,是對孩子自由作業成果的肯定,更是一種推動。

讓學校來評價:教師應該注意適時的將孩子作業的成果進行推廣,平行班級之間的推廣和展示,不同年級之間的互相學習,以及全校性自由作業的展評,對孩子創造性的作業無疑是由有很大的促進的。

“讓學生説了算”,這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是一項大膽的試驗,我自己對此信心也不是很足,同室的老師也表示擔憂。當然,開始反對最多的是我的家長。但是隨着實驗的深入,最感受到這些改革好處的也是家長。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竟然能夠主動學習,主動去完成作業,主動為自己找事情做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jnrmq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