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水墨畫教學隨筆

水墨畫教學隨筆

教學隨筆簡單的説就是在教學過程及方法上的一寫心得,那麼,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水墨畫教學隨筆,供大家閲讀參考。

水墨畫教學隨筆

水墨畫教學隨筆1

第一次接觸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像是一本故事書,每一個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如何能更好地發揮教材的優點,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還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用心琢磨,不斷地發現改進。在此説説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在情境中,培養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童話故事是低年級兒童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演繹“主題圖”情境,會引發學生驚奇、新鮮、親近的兒童情趣,有利於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教材中許多以擬人化創設的“主題圖”情境,都可以編成童話故事。如:教學 “0的認識”,我編了個“兔媽媽過生日”的童話故事:今天是兔媽媽的生日,兔寶寶要送給兔媽媽一件禮物,你們猜這件禮物是什麼?(地裏有4個蘿蔔)出題:地裏有幾個蘿蔔?可以用什麼數字表示?(兔寶寶拔蘿蔔)現在地裏還有幾個蘿蔔?又可以用什麼數字表示?現在地裏有幾個蘿蔔?還可以用什麼數字表示?(兔寶寶拔蘿蔔直到拔完為止)。現在地裏有幾個蘿蔔?那可以用什麼數字表示?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導入新課:“0的認識”。對於活潑、天真的六七歲的孩子,最喜歡的莫過於童話故事。他們很愛聽大人給他們講一些小動物的故事來導入,學生興趣盎然。每次上新課,根據教材內容,編一段故事,創設一種情景,在把數學問題融入到裏面,來學習新課。

二、在操作中,帶動思維走進課堂。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是兒童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兒童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直接經驗,在“做中想,想中學”,易於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積累學習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是必須由學生自己體驗的。老師應給以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能充分地感受,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例如,在學習《認識幾和第幾》時,用不同的幾何圖形塑料片進行操作活動。學生擺然後教師提問:“一共擺了幾個圖片?”“從左往右數,第5個圖片是什麼形?”學生擺完後,對着擺好的圖片敍述:“一共擺了5個圖片。”(理解數5的基數含義)“從左往右數,第 5個圖片是什麼圖形?(理解數5的序數含義)。通過擺、説這兩個環節,理解了一個數所表示的兩種不同的含義。又如學習數的組成時,可用圓片進行操作,使學生探索出數的組成規律,並能很快地記住某一數的組成。 如用圓片擺出7的組成:學生通過自己操作,能有序地發現7的組成有以下6種:6和1,5和2,4和3,3和4,2和5,1和6。然後,來敍述操作的過程,使學生心明口明,思路順暢。而且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培養學生數學的興趣,提高了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在遊戲中,鞏固新知,促進能力發展。

教學於遊戲中,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特別是低年級兒童更喜愛遊戲活動。在教學中適當的遊戲形式,學生興趣更濃,教學效果也更好。如在低年級教學中用開火車、開房門、找朋友、奪紅旗、放鞭炮等遊戲,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數學知識。例如,我在教學《認識位置》後,我設計了開火車的遊戲,請一個學生當“火車頭”拉響火車,讓其餘學生一起問他往哪兒開,再回答老師的問題,你排第幾或你的左邊有幾個小朋友,這樣就複習了方位,又鞏固了幾和第幾的知識。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孩子覺得學習也是快樂的。

數學來源於生活,把教材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讓學生在情境中、操作中、遊戲中真切地感受生活的美,感受數學的美,快樂地學習。

水墨畫教學隨筆2

中國畫筆墨的演進、發展用了上千年,有着深厚的文化積澱,專論起來有許多東西可講。

毛筆、水墨、宣紙,單從技術層面説,沒個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功夫,不去認認真真地練一練書法、踏踏實實地臨些前人的畫作,擺弄起來絕不會太聽使喚的。但凡有所成就的水墨畫家,無不在筆墨技法上造詣深厚,有着自己獨到的功力。

另一面的問題是,筆墨遠不是一切。人物畫由於表現內容的特殊性,其自身的藝術規律也就顯而易見。隨着人物造型功力被推到焦點,畫家抓取形象特徵的敏鋭,捕捉人物性格、氣質的果斷以及探索人物精神世界的睿智也便天然地成為了評判的首要標準。追索筆墨的文化淵源,確立筆墨獨立的審美價值,探索個性化的筆墨語言,注重筆墨技巧的錘鍊是積極和有意義的,然而語言畢竟只是語言,將其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就難免虛懸,於藝術無益甚至有害,“人們一廂情願地給‘筆墨’注入了幾乎無所不包的內容:生命、宇宙、道、氣等等,等等。但是,事物有它自己的規定性,超出了這個極限,就不免帶有些許江湖氣。在人物畫中,藝術形象的思想容量和筆墨的思想容量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水墨畫教學隨筆3

中國畫又名國畫,是現代人為區別於西洋畫而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泛稱。它包括水墨畫、彩墨畫、工筆重彩畫、墨筆畫、白描畫等。

我這裏聊的是兒童水墨畫教學,兒童水墨畫教學目前大概有這麼幾種形式:一是不管兒童的年齡大小都跟着老師畫梅蘭竹菊或者山水等;二是力求水墨創新,讓兒童玩些水墨遊戲,搞各種技法弄出一些特效,增加畫面的趣味性;三是用水墨去寫生,類似西畫的素描、色彩寫生等。不管是用哪種方法教學,至少也能讓兒童瞭解一點中國畫的筆墨表現規律,為他們瞭解中國畫打下了一定的知識基礎。

水墨畫教學,如果一味的讓兒童跟着老師臨摹一些梅蘭竹菊這類的畫,很容易讓兒童養成公式化的弊病,再説,老師的用筆一旦不準,以後要改掉這個毛病就有點困難了;或者老是讓兒童玩一些水墨遊戲,兒童學畫很難有質的進步,對中國水墨畫的瞭解也是較膚淺的,總讓兒童認為,畫中國水墨畫就是用墨來隨意的塗抹;如果老是對景寫生,也很容易把中國水墨畫畫成西方的風景畫。

水墨畫教學,也不能為了技法而技法,也不能由着兒童隨意塗抹,而要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做到先放後收。這放與收,自然需要根據老師自身的教學經驗和藝術修養了。

對於年齡、稟賦、學畫時間有所差異的兒童,還是要根據水墨畫學科性的特點進行遞進關係教學。對於低年級的兒童,當然要用墨的濃、淡、幹、濕等方法玩一些有水墨趣味性的遊戲,增加兒童的.興趣。如果教授過多的技法,則會束縛了兒童的思維,也會讓他們無所適從;對學畫有一段時間和基礎的兒童,自然要引導他們學一些臨摹和創作,讓兒童觀察體驗古代大師們的用筆用墨,逐漸深入傳統並學以致用,更進一步瞭解中國水墨畫的各種元素。

再説,臨摹是學中國畫的必經之路,歷代的中國畫大師都得從臨摹傳統開始,可不要認為臨摹傳統是老掉牙的事(當然,不能僵化地臨摹),只有瞭解傳統才能談發展。我們不能用西畫的構成或者像畫水彩畫一樣搞點效果,就認為是在搞水墨創新。“水墨畫創新”看過去很高大上,沒什麼問題,但是,大部分的藝術家,畫了一輩子中國水墨畫,都創新不了什麼新的水墨,兒童怎麼做得了呢?

我們所説的兒童水墨創新,應該是指:不能像以往老教條地跟着老師畫蝦、畫竹之類課程。而是要讓兒童更貼近生活,按一定的筆墨要求去畫一些符合兒童心理特徵並且能夠接受的表現題材,用兒童的視角去觀察、表現屬於他們的世界。

中國畫,是用筆墨的辯證法去表現美、創造美,更不能像畫標本一樣,對着自然景物描摹——只為了畫像對象為前提。而是要用人文思想、中國陰陽哲學、中國書法用筆等來表現自然事物。

比如:畫一塊石頭,要讓兒童明白,線條除了粗細外還有要有方圓;兩塊石頭,除了有方圓外,還要有大小、前後遮擋對比;三塊石頭除了前面的要求外,還要有疏密對比等,也體現出了我們中國的哲學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再比如畫樹,不是去畫樹形的表象,而是藉助樹去表現墨的濃淡乾濕;線條的粗細、彎直、疏密、開合,黑白大小對比,等等關係——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辯證關係。

近代很強調中西畫結合,其實,東西方的繪畫思想很難結合在一起,只能説有些技法能否做一些借鑑。就像中醫和西醫也在談結合,有些中醫也結合着西醫的思想去看病,就很難把病給看好,結果現在把中醫給搞砸了,讓西醫佔了上風。中國畫也是類似,過多受到西畫的影響,以至於現在許多的中國水墨畫就不是那麼地道了(當然,西畫對中國畫的人物造型還是幫助很大的)。

現在大部分美術老師都是受到西畫的教育,對中國畫還是有點陌生。因為中國畫和西畫的美學思想是有所不同,中國畫是以東方哲學入畫;西畫則是以西方的科學入畫。如果讓只學西畫的老師教中國水墨畫,就容易像畫素描一樣去表現筆墨。所以,對沒學過中國水墨畫的老師,就必須多讀點中國畫論、中國哲學,學點書法,親手實踐設計一些課程,如果只會依樣畫葫蘆地照搬一些別人的課例來上課,就很難勝任中國兒童水墨畫教學。

這些兒童不管他們成長後是否從事美術這項工作,一旦他們欣賞中國畫時,就不會像沒學過中國畫的人一樣,老覺得中國畫是黑乎乎的,什麼都不像。他們而是會從中國水墨畫所需要的辯證關係去欣賞作品了,就會和大師一起享受着藝術的魅力;假如他們成長後是從事藝術這個行業,那麼也能為他們奠定了一定的藝術思想觀。

我們作教育的,都希望我們的教學能為兒童的藝術成長奠定一定的藝術基礎,將來他們想學中國水墨畫時,不需重炒“回鍋肉”。就像蓋房子一樣,先做好地基,如果哪一天需要再加層時,就可以往上接着蓋,不要因為地基不行導致必須敲掉重來。

這就是我們少兒美術老師肩負的教育重任。

水墨畫教學隨筆4

水墨、毛筆、油畫棒、彩色水筆、水分顏料,突然之間將這些東西放在了一起使用,學生接觸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因此,從好奇心入手,激發學生的嘗試和創作慾望,是本課一個嶄新的課題。蘸上墨或是色,畫在紙上,慢慢散開,再加一點水,那種濕潤的虛幻的感覺,不就是天上的雲、山中的霧、水中的漣漪嗎?動手嘗試加上豐富的聯想,學生感受到的繪畫材料帶來的喜悦和新意。

水墨畫最能體現中國畫的筆墨情趣,其筆法與墨法的展現,產生神奇的滲化效果,很能吸引學生。教學中順應這一特點,我在課堂上揮毫潑墨,為學生當堂示範,為學生創造真切可感的視覺效果,從而調動學生的表現欲,再讓學生自我練習。

學生練習前還有一個過度環節,設計一個共同參與探討的過程。就是宣紙鋪展在黑板上,讓同學們在上面着墨繪畫,你幾筆,我幾畫,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放開手法,充分感受水墨在宣紙上的融滲產生的濃淡變化,大膽用筆,共同觀摩,沖淡水墨畫神祕色彩而敢於去表現。

在學生作業練習中,引導大家嘗試運用課本上介紹的方法,在宣紙上大膽嘗試破墨、破色、破水的多種方法,瞭解宣紙的性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花草蔬果大膽地抒發情懷。學生作業中的各種表現給予及時引導和鼓勵,收到良好的效果。

標籤: 隨筆 教學 水墨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g3dwp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