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溝通是一門藝術班主任隨筆

溝通是一門藝術班主任隨筆

蘇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不關心家長的教育修養,任何教學和教育任務都是不可能解決的。”家校聯繫對孩子的成長來説,顯得尤為重要。

溝通是一門藝術班主任隨筆

一、架起美妙溝通的橋樑。

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教師是孩子學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為了孩子,教師要與家長相互溝通思想,共同尋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怎樣才能與家長溝通思想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呢?那就是做好家訪。隨着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教師挨家挨户的上門訪問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但仍然有必要堅持這一傳統的交流方式。因此,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選擇適當的形式進行家訪,如登門家訪、電話家訪、書信家訪(包括髮電子郵件)等,讓家長感到與教師的溝通親切、自然。

二、做好有效溝通的準備。

1、全面正確瞭解孩子

孩子是家庭的寄託和希望。全面正確瞭解孩子,將有助於幫助老師更好的與家長溝通。更能有的放矢的開展與家長的交流工作,把孩子最需要解決和排除的疑惑通過更有效的途徑將以解決。

我們還要了解孩子的喜好,孩子在校的一貫表現和他的學習行為習慣。這樣有利於在溝通時幫助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等方面的表現,開展針對性教育。

2、平等對待家長朋友

與人溝通,最起碼的是與人平等,代人真誠。教師一定要有正確的合作態度。要平等的對待家長,不是命令或指使他們。要與家長建立相互理解、支持、尊重的溝通平台。耐心、虛心、誠心的進行溝通和交流。要公正對事,真誠交流。敞開心扉,把自己看到的事實,發現的預兆,跟家長實事求是的交流商量,贏得家長對你的信任和期盼。只有在他們完全放心的前提下,才能心與心的交流、探討、合作和協助我們的教育和教學。我們也才會更有力的把他們的孩子教育的更好。

3、懂得換位思考

人世間需要理解,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融洽與信任。教師與家長如果能夠互相站在對方的位置來看一看、想一想,就會對對方多一分理解與體諒。在理解和體諒的基礎上,友好地交換意見,就容易達到感情融洽、心理溝通的目的。

三、注重多樣溝通的藝術。

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修養不同,各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教師應針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採用不同多樣的溝通方式。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人生旅程中的第一所學校,她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學校是孩子接受規範教育又一不可取代的場所,她將影響孩子一生。在孩子的生活學習過程中,教師將引領孩子從一個階梯向更高階梯攀登。

孩子的成長需要學校家庭共同攜手來教育。作為溝通橋樑的組織者教師,應該把握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關係,確立正確的觀念,與家長和諧溝通,讓其孩子更健康快樂的成長。

與人溝通的能力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教師溝通能力的強弱,溝通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響我們的工作。國內外的教育專家普遍認為:在當今時代,教師已經不能獨立解決許多迫切的`教育問題,現代的學校,需要家長們的積極參與。而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融恰的溝通,至關重要。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家長是教師教育活動的合作者。身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很多時候都要和家長談話,共同商討如何使孩子成長得更好。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我認為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應注意掌握以下技巧。

一、真誠相待,信任尊重家長。

我們要真誠地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充分感覺到教師是真心地為學生成長和發展着想,對學生有愛心和責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學生家長,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家長與教師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師與家長加強聯繫,目的是共同的。教師與家長其實是同盟軍,家長和教師一樣應該對孩子的成長起教育、引導和示範作用。家長與教師之間不存在身價、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師與家長若能夠相互信任,相互激勵,則會出現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氣氛。所以教師要以真誠與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家長,取得他們的信任,爭取他們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達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二、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

成功的老師通常是最佳的傾聽者。傾聽不意味着不説話,但傾聽絕對是少説話。在傾聽時,要聽明白家長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談話的真正用意。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着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三、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於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並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於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讚賞和肯定,然後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説服家長採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要想辦法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於後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我們應儘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説一點,語氣委婉,並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對於個別不太講理的家長,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説完,發完脾氣和牢騷,並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並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四、充分了解學生,與家長談及孩子的缺點時注意方式方法。

老師與家長的談話都是為了孩子,作為老師,我覺得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孩子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特長和愛好、優點和缺點等等。因此,我和家長談及孩子的發展情況時是比較具體的,從不籠統、模糊和泛泛而談,沒把握和不準確的不説,讓家長感到我對孩子的關心和重視,感覺到我工作的細緻、認真和負責。而且,我與家長交流時,對孩子的評價也是客觀而全面的,既肯定孩子的優點與進步,也真誠地提出其不足之處及改進辦法。在談到孩子的缺點時,我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區別對待,與很熟悉的家長我就説得直率一些;而有些家長自尊心強的,會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為對自己的批評而感到有壓力的,我就説得委婉一些,注意家長的可接受性,同時也表達對家長心情的理解,以心換心,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就可以達到共同解決孩子問題的目的了。

五、教師要用行動贏得家長的信任。

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並在作業的批改、班務的管理上,學生活動的組織等方面要認真負責,要讓家長通過這些行動看出你的能力水平,你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讓家長充分相信你,覺得把孩子放在你手裏放心,從而支持你。

總之,教師在與家長溝通交流時要真誠友好,不卑不亢,把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和發展,那麼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從而獲得較好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g2kk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