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教師要學會傾聽的隨筆

教師要學會傾聽的隨筆

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學生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下面給大家整理了教師要學會傾聽的隨筆,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要學會傾聽的隨筆

教師要學會傾聽的隨筆1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藝術的基礎在於教師能夠在多種程度上理解和感覺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傾吐不失為一種最好的方法,我們教師應該積極去聽,與學生交談,從中瞭解學生的某些動向,可不少教師總認為學生是小孩子,不樂於傾聽他們的談話,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更是不給他們説話的機會,任憑自己對學生大加訓斥,這樣很不利於教育好學生,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缺陷。學校強調學生不準遲到,我平時也是這樣要求學生的,但有的學生就是犯***病,有一次,預備鈴都響過了,班裏的孫*還沒來,我焦急的站在樓上往下看,也沒看到人影兒,同學們都在專心的讀課文,“報告”,同學們聽到聲音都停止了朗讀,看到他,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他經常遲到,我昨天找他談話時,他保證説再也不遲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師,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幾點了。”我沒等他説完,便接過他的話頭訓斥了他一頓,然後就讓他站在門口,再也不理會他了,課後才瞭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給奶奶拿藥,所以才來晚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後,我後悔自己沒有聽完他説的話,我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並向他道了歉,他很誠懇地説:“老師,這沒什麼,誰讓我以前老愛遲到呢。”反思一下:作為教師,有時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去對待學生實在不應該,工作再忙,也要給學生説話的機會,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認真傾聽他們的説話。古人云:人之相交,貴在交心。所以,教師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機會聽聽學生們的心聲,聽聽他們的想法,注意他們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充分顯示自己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教師要學會傾聽的隨筆2

平時我們一貫要求孩子要學會傾聽,可曾想過,由於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做為學生的合作者和引導者更應懂得傾聽?教師其實是學生最直接的榜樣,學生會不知不覺中模仿教師的言行。所以,只有善於傾聽的教師才會培養出善於傾聽的學生。

做為教師,我們要傾聽孩子們的什麼呢?

由於孩子語言表達不太完整,條理性較差,有的還“半生不熟”地夾雜着説。所以我們應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敍説和言辭,從中瞭解他們的需要、思想與個性。

1、傾聽學生的需求和動機。

學生的慾望和需求往往不是通過他們的行為表達出來的,可能是一句話或一個詞,一個問題或不經意的一聲感歎,教師應傾聽孩子們的聲音,瞭解他們的需求,並給予應答。如:“我們可以小組合作嗎?”這説明他們需要互相幫助。

2、傾聽學生的思想與情感。

學生的各種聲音均藴含着快樂、厭惡、悲喜等各種情感,隱藏着思想觀念。我們要傾聽孩子們語言中所藴含的思想情感,而不是用自己的思想意識去理解學生的表達。比如學生在互評的時候,我們以為孩子們只會説別人的不是,其實不然。“你算對了,以後請把字寫得大一些,好嗎?”“雖然他算錯了,但他的字寫得很漂亮,以後小心一點好嗎?”從孩子們的這些話中,可以聽出他們懂得欣賞別人,並會提出合理建議,不只是給別人挑刺了。

3、傾聽學生的個性差異。

對於同一句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調錶達時,能體現他們不同的個性。善於傾聽的教師能從學生的語言中瞭解他們的個性。有的大方,有的膽怯;有的樂觀,有的自信;有的只是個隨聲附和的應聲蟲,沒有自己的主見。

傾聽的時候要用專注地眼神看着發言的學生,讓他感覺到你是在用心地聽,這樣他才會認真地真實地説。“專注”是對被傾聽者尊重和認可。

教師要學會傾聽的隨筆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用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感受孩子的內心世界,並通過親近幼兒,感受心靈世界的過程,以教育的智慧開發和利用潛在的教育資源,啟發和誘導孩子,啟迪孩子的智慧,豐富孩子的情感。通過教育實踐,筆者認為教師學會傾聽,教育才能對幼兒產生親和力,走進幼兒的內心,才能促進幼兒的生命成長。這一見解來自對我班開展“交通工具博覽會”主題活動中發生的一些情景。

一、要學會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情景(一):在開展“交通工具博覽會”主題活動中,組織的`桌面遊戲內容是“交通工具”,讓孩子們利用各種積木進行拼搭交通工具,在拼搭過程中我發現了男孩子最感興趣,而且還發明瞭一些新型的交通工具,我及時讓他們在同伴面前介紹,及時肯定了孩子們的表現。晨間活動結束了,我便組織孩子開始收積木,這時我發現陸浩天小朋友一邊拆積木,一邊哭,我趕緊走過去,關切地問:“天天,怎麼了?”一旁的臻臻搶着説:“ 孫老師,別理他,他假哭!”這時天天説:“我沒有假哭,我是真的哭,因為我捨不得拆掉我的飛機,老師,能不能不拆啊?”我微笑着説:“當然可以啊,你可以把你的飛機展示在窗台上啊!”“太棒了,老師,謝謝你!”“那,我們的汽車也可以不拆嗎?”臻臻等幾位男小朋友都問,“當然,只要是你們親手搭的作品,都可以展示在窗台上!”我肯定地回答。一會兒,窗台上整齊地站立着色彩鮮豔,形象逼真、富有創意的“交通工具”,儼然成了我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孩子們對於自己的創造成果都感到十分欣慰。在這個活動中,當孩子想方設法不拆玩具時,我不是一味地到了桌面活動結束時一定要幼兒拆掉拼搭的玩具,而是尊重了孩子的願望,耐心傾聽了孩子的心聲,讓孩子們把自己親手搭的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展示給大家欣賞,一起交流,一起學習,給孩子自信,讓他們在自信、成功中健康成長。在一日活動中,教師是孩子形影不離的朋友,更是活動的觀察者和傾聽者,當孩子的合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他會採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假哭”來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時就需要老師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並做出積極迴應的行為,滿足孩子內心的期望。因為在幼兒的內心世界同樣有着一種期待,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教師耐心傾聽幼兒內心世界的聲音,才能成為他們信賴的朋友和親密的合作伙伴。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幼兒的心靈不再存在距離,而達到了心靈相通,情感共鳴的境界。

二、要學會善於啟迪孩子的智慧

情景(二):有一次下午遊戲活動,我們組織孩子拼搭汽車的比賽,將幼兒分成三組,要求他們每組拼的車子樣式不同。三組幼兒都開始各自動起了腦筋,搭起了三種不同樣式的車子。可是由於桌面光滑,車輪不穩,車子都倒下去,怎麼辦呢?此時,我沒有直截了當地將辦法告訴孩子,而是給予充足的時間,鼓勵孩子想不同的辦法,自己解決這個問題。過後,第一組的小朋友想到了應該由四個小朋友各扶一個輪子。第二組的孩子七嘴八舌地在討論,忽然一個孩子説,我看過司機叔叔修車的時候,在輪子的前後用一個三角形的東西墊住。他們很快找來了三角形的積木在輪子兩邊卡住,這個辦法果然有效,輪子不滑了。第三組的孩子,他們商量了一會兒之後,幾個幼兒興奮地跑到教師外面,捧來了沙子,把沙子鋪在車輪下面,車輪果然穩住了。我感到有些驚訝,也為他們這一具有創新意識的辦法高興。比賽結束了,三組孩子獲得了並列第一,孩子們高興地呼喚起來。

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的解決有可能有益於他們獲得知識,增長才幹。在這個活動中,要解決車子不倒的問題最簡單的辦法是教師告訴孩子。簡單的告訴不是好的教育,因為幼兒認知同樣需要經歷一個具體的過程,沒有過程體驗的認知是沒有生命的。這是由於幼兒處在被動接受狀態,達不到認知的自主建構。我讓孩子自己去擺弄,去探索,去解決問題,這樣做可讓孩子在活動的過程體驗中獲得經驗,得到認知能力、情感、意志的培養,有效避免依賴心理產生。教師給予孩子學習的機會,並通過啟發、鼓勵,能讓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當幼兒在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辦法的時候,要更多地鼓勵他們想出與眾不同的新方法,讓孩子在其過程體驗中生智生情,逐漸培養問題思維習慣。

三、要學會支持孩子的探究

情景(三):早上,孩子們把家裏心愛的玩具汽車、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帶到了幼兒園,可以説是琳琅滿目,老師讓孩子們輪流介紹、交流、欣賞。孩子們都搶着介紹自己的玩具,當吳舟宇小朋友介紹時,大聲地説:“我的汽車會變大,也會變小。”説着,演示給大家看。我故意裝作不懂,問他:“這是怎麼一會事?它們這麼粘合在一起的?”吳舟宇得意地説:“是這上面黑的東西幫忙的。”我説:“你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他呆呆地回答説:“不知道。”我又問了其他小朋友:“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大家説:“不知道。”於是,我找來了一塊磁鐵,一些回形針,繪畫紙,布頭,鎖,記號筆,放到教室前面的櫃子上。我對小朋友説:“老師這裏也有一塊圓圓的、黑黑的東西,請吳舟宇小朋友玩一玩,看一看,它會和誰成為好朋友?”吳舟宇小朋友接過磁鐵,專注地玩起來,突然大叫起來:“哇!它和回形針、鎖做好朋友了?”接着,他朝老師,看一看,問:“老師,這是什麼東西呀?”這時,我才告訴孩子們,它的名字叫磁鐵,過後舟宇小朋友似乎也明白了:汽車上的幾何模型能夠組合在一起的原因,就是在幾何模型上面裝上了一塊圓圓的磁鐵。

在這個活動中,吳舟宇小朋友已經發現了汽車上各個部件會合在一起,是因為上面黑的東西的原因,卻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教師機智地把握教育契機,可以讓孩子在問題情景引導下,拓展問題思維,提升探究問題的層次,對孩子提出一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解決的問題,。於是,我找了一些可以比較的材料,讓舟宇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在實踐中體驗並得出結論:有的東西磁鐵是能夠把它們吸起來,而有些東西,磁鐵是不能把它們吸起來的,從而獲得有關磁鐵的知識經驗。由此可見,教師充當了兒童活動的觀察者、參與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才能真正成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才能給予孩子探究問題的最大支持。

從上述三個教育事例中,筆者感悟到要想獲得教育的成功,教師要耐心傾聽,接觸孩子的心靈世界;要充分尊重孩子,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要善於啟迪孩子的智慧,促進孩子素質的全面發展。

標籤: 傾聽 教師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dx40d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