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惑與不惑隨筆

惑與不惑隨筆

40了,終於還是決定寫點什麼,並將其公之於眾。

惑與不惑隨筆

其實父母還是頗有福德,將我的生日安排在這麼一個特殊的日子:清明節。

以前的許多年我都很是討厭這麼個生日,因為生日與另一個節日會打架,總是要匆匆忙忙地吃一碗麪,啃一個雞蛋,然後就張羅着去幹另一個節日的大事。

但是,當四十漸行漸近時,我突然發現這個日子其實真的挺好:可以年年歲歲地告訴自己,依然還活着,還有很多事可以做,還有很多書可以讀,還可以朝着夢想的方向繼續向前,無論是爬行還是奔跑至少都可以向前。

佛説,人生下來的那一刻,唯一可以確定的一件事就是……(還是這樣不要寫出來的好)。

最初來這個城市的動機真的很樸素,不是夢想的牽引,空腹的時候,真的很難有夢想,那時候只是想有一份工作,可以盡情地付出,然後就可以縱情地吃飽盡情地穿暖。

樸素的東西,總有着樸素的動力,所以滿腔的熱血沸騰很容易地就形成了習慣,通宵達旦地加班加點,抓破腦袋地鑽研現場點滴的技術,深更半夜下班也不忘開啟一瓶啤酒,那是言語無從描述的幸福温暖的酒瓶(那時候不需要酒杯這個玩意兒的)。

那時候可以酒後扔下自行車,躺在草地上睡一覺,睡醒了,天也亮了,可以不需要摺疊被子翻身跨上自行車,迎着朝陽去公司繼續上班。

非常感謝那個年代的自己,謝謝那些樸素的東西可以入骨,入髓,成為習慣,以至於今天都不惑的自己依然不相信熱情和激情這東西是可以點燃的,我不信!我更寧願相信那是源自習慣,而習慣則一定是來自最初生命中最樸素的東西。

當日子越來越接近不惑的時候,其實生命是充滿着轉型升級的困惑的,一些繞不開的`思考題好像兒時少時“十萬個為什麼”的升級版,只是惑與不惑之際的思考題大概總是徘徊於科學與哲學之間罷了。

一些“術”層面的肯定隸屬於科學,一些“道”層面的大概繞不開哲學。於是開始了貪婪的閲讀,於是開始了敲敲鍵盤試圖去分享些什麼,或者是留下些什麼,就像此刻寫下這篇短文一樣。

任何事情除了有着其兩面性之外,總還不經意地伴隨着幽默的一面:不經意地就能有些變化,不經意地就顯現出了一些結果。

就像四十歲的生日,不經意地吃了四十年飯,不經意地就不惑了,就像他們所講的那樣,成佛成魔,大概都差不多,因為最初入骨、入髓的東西將不因我們如何修身、如何養性而發生改變,改變的無非只是節奏快一點還是慢一點而已,改變的無非只是看自己以外的世界順一點、再順一點而已。

標籤: 隨筆 不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8z2or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