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幼兒園區域活動隨筆

幼兒園區域活動隨筆

區域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的活動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遊戲。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教師區域活動隨筆,歡迎查看!

幼兒園區域活動隨筆

1 主題區域活動中幼兒友好活動常規的培養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埃裏克森的人格發展學説提醒我們2——4歲幼兒要重點發展個性的自主性,小班幼兒符合這個年齡階段,因此對其進行自主性教育勢在必行,而“自主”並不等同於放任,還需教師適時適地指導,讓遊戲活動的價值體現出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的功能。所以對小班幼兒的區域活動指導就顯得非常重要。

首先區域活動常規的建立,應該讓幼兒意識到區域活動的自主性、有秩序性,可以在規則建立時與幼兒討論每一個區域的活動認輸,如何保護區域活動材料不受損等方面內容,建立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規則,同時可以將規則藴含在環境中,以形象暗示幼兒該怎麼做。小班年齡小,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傾向強,所以有可能出現一個孩子爭搶一個角色。怎麼辦?通常,我都是留給孩子們自己解決,讓他們明確這個角色只有一個人,所以你必須講出你想當的理由,不行的話就以猜拳遊戲解決。這樣體現了對孩子的尊重與平等。由於孩子們感受到了他人對自己的尊重,所以活動一段時間後,孩子們的規則意識就會大大加強。

其次是氣氛的營造。通過觀察、實踐,我覺得作為教師首先要尊重幼兒的意願,讓他自願選擇夥伴及區域,把權利發放給孩子,營造寬鬆、民主、和諧、温暖的氣氛,引導幼兒自己管理和處理活動時將發生的事情,使幼兒變成環境下的主人。

由於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所以 為每個孩子創造展示優勢的機會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小班孩子,對自我的認識,很多都是來自於外界,所以我們就必須運用美國戈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提供不同的區域、不同的表現材料,讓孩子們有機會肯定自己,增強信心。如手工區的創設中,我們可以考慮到孩子動手能力的差異,提供半成品的材料、

簡單及有難度的作品等方法,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作為教師要努力營造這種氣氛,要肯定每個孩子的進步與努力,允許孩子失誤或按自己的設想去活動,幫助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再次,把握好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區域的開放要逐個開始,幫助加強幼兒的行為目標。由於小班幼兒的獨立性、自主性都較差,所以在組織活動時,要帶領幼兒逐個進入活動區,幫助幼兒認識區域的名稱、內容、材料,要採用逐步開放的方法進行。教師和幼兒還要作幾個示範,幫助幼兒掌握玩法,從而使幼兒對區域活動有興趣,從而願意去玩。

最後,是教師的觀察與評價。教師在幼兒活動中觀察,雖然有一定的目的和重點,但由於遊戲主人是幼兒,一般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師有時會在某個區域呆上較長的時間而忽略一些區域和角落。而這些並不是教師的有意識行為。因此,教師每到一個地方都應作好相應的記錄,變無意識為有意識。這樣便於遊戲結束後對遊戲行為的反思提供依據,也可以從中得到教師的指導與幼兒遊戲水平發展之間的關係等一系列信息。

總而言之,作為教師要善於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並指導幼兒遊戲,要給予孩子較大的自主權、,自願選擇,自主展開,自由討論,應從幼兒的角度去觀察,以角色的身份加入。然後作針對性指導,從而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目標。教師的指導性要恰當、恰時,要處理好隱性與顯性的關係,把握好度。在孩子需要時,給予正確、適當的指導,從而更有利於遊戲的開展,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

2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習慣

常規就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規則,它是幼兒園為了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採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動中對幼兒的基本要求規範化、固定化、制度化,讓幼兒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藉以形成幼兒一系列神經聯繫,提高動作的自動化程度,減輕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緊張。同時幼兒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常規有利於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使幼兒終身受益。因此,幼兒必須重視幼兒常規的培養。

一段時間來,我們發現班上的幼兒在活動區活動中出現了不專心,情緒浮躁、一種學具沒操作完就換另外一種學具,持久性差、學具亂放的現象。我們按照傳統的常規訓練方式進行培養,收效甚微,因此我們就運用蒙氏教育理論,創設有序的學習環境,活動前適當地進行肅靜活動,活動中因勢利導,靈活採用多種方法,在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創設有序的環境,營造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有序操作的良好氛圍。

蒙台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論認為"人類的各種智能與能力都是因為適應環境而增長"。秩序是各種物品與環境的關係,即每一種物品在環境中應該處於什麼位置。幼兒天生有一種對秩序的愛好和追求(即敏感性),蒙台梭利主張幼兒預備一個有明確秩序的環境。因此,應根據幼兒特點,創設有序環境,使幼兒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積極投入,形成有序活動的良好習慣。

1、佈置有規律、人秩序、允許兒童自主活動的活動室環境。蒙台梭利對教室設置是比較講究的,主張活動室中每一件物品的擺設都應有固定的位置。而我們的房間小,幼兒人數多。根據這種實際情況,我們運用蒙氏教育理論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區域用小傢俱分隔開,便於幼兒進區活動和教師觀察。操作性、合作性強的熱鬧區域和安靜區域分隔開,減少了互相干擾,在材料投放方面,我們重視投放豐富性、遊戲性、趣味性、開放性強的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及需要自選。例如,生活區有喂小動物吃食物、夾乒乓球比賽、給娃娃穿鞋、編花藍等多種操作材料,語言區除了有可以幼兒看的圖書,可供幼兒講述的背景版和人物、動物指偶、圖片外,還增加了一立體有聲的玩具和利於合作講述、創編的道具讓幼兒操作。

2、建立合理完善的活動區規則,使幼兒自覺形成有序的行為習慣。我們佈置好活動區後,首先向幼兒介紹各個區域並相應規定一些規則。如"商店"物品玩後要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圖書看完後要放好。為了加強幼兒的自律意識,我們設計了各種進入區域的標誌牌,讓幼兒掛牌進區。為了讓幼兒形成將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習慣,我們在櫃子上及活動材料上都貼上了相應的小圖案,方便幼兒在活動結束時能自覺將材料有序地放回原地,同時,我們在區域內的地毯上巧妙根據地毯的拼圖做標誌,提醒幼兒有序就坐,避免幼兒在活動中擁擠在一起,互相干擾。久而久之,幼兒不但在活動區中學會了本領,同時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通過肅靜活動讓幼兒養成安靜進入活動區活動的良好常規

成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我們專注地做某件事情之前,都會或多或少地做些準備工作,有生理上的準備、也有心理上的準備。例如,寫論文之前就要平心靜氣,排除干擾,以期達到思路的順暢。蒙台梭利作為一個醫學博士,非常注意按幼兒的生理心理曲線開展活動。走線活動和靜默練習就是蒙氏教育中為幼兒做好學習前準備的鋪墊活動,是蒙氏的特色。

為了讓幼兒能以平靜的心情進入活動區活動,進區前我們靈活運用蒙氏的走線活動和靜默練習的原理設計了一些簡短的小遊戲,以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1、走線遊戲--這是蒙台梭利為訓練幼兒的專注、平衡等能力而專門設計的。通過走線的活動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主動地運用各種感官,調控自己以進入聚精會神的專注狀態。為增加走線的趣味性、遊戲性,我們為幼兒提供了一些輔助材料,如讓幼兒頭頂玩具、端盤子、手持裝着珠子的湯匙......使幼兒的專注力在"表演雜技"的走線遊戲中自然而然地產生,為幼兒進入區域專心活動做好準備。

2、聽聽猜猜遊戲--讓小朋友閉上眼睛玩"聽一聽、猜一猜"的遊戲,我們有意設置一些有趣的聲音,如心跳聲、小流聲......讓幼兒靜靜聆聽,在聽聽猜猜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傾聽習慣,鍛鍊了幼兒排除干擾的意志。

3、"吹氣娃娃"遊戲--主小朋友在優美寧靜的音樂中模仿為吹氣娃娃吹氣的動作做呼吸調整練習,慢吸慢呼、慢吸慢呼、快吸快呼的腹式呼吸法,及有趣的吹氣娃娃動作模仿,使幼兒通過對呼吸的調整達到心境上的控制。

實踐表明,在各種自我控制遊戲後進入活動區學習或操作遊戲,幼兒往往比較能集中注意力。

三、靈活運用多種方法鞏固幼兒的良好常規

蒙台梭利博士認為,兒童的自覺性和自我認識是通過愛實現的。兒童自身具有發展的能力,有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通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活動區活動,能引導幼兒在自由與尊重中獲得發展,形成良好的常規。在幼兒操作中,教師首先要學會尊重兒童、相信兒童、深入地瞭解兒童,要做一名幼兒學習的觀察者,細心觀察每個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即使發現幼兒做錯也不急於干預,而是給予幼兒思考的時間,讓幼兒在操作中進行自我教育。當然,由於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差、經驗缺乏正處於獲得感知印象的階段中,在幼兒的常規培養過程中,還需要我們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待之以恆地進行鞏固。

1、語言提示。這個方法因簡捷、方便具有時效性而經常被採用。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注意指導語的藝術性。有時可以是直觀的,即用正向語彙代替負向言語,如,告訴孩子"不要吵",不如告訴孩子玩玩具要安靜,如果有問題可以小聲交談,不要影響其他小朋友。有時可採取帶有啟發性、建議性的語言,如表演區的幼兒因為爭搶角色而發生糾紛時,教師可以啟發他們進行協商,引導幼兒自己找到解決的方法。

2、動作暗示。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適當運用動作提醒幼兒,不僅可以減少幼兒的心理壓力,也可以讓幼兒在模仿中學習遵守常規。例如:當發現感官區的幼兒在操作粉紅塔時經常將最小的積木亂扔時,我悄悄來到了他們的身邊,和他們一起操作,在拿取最小積木時,我們用雙手將它捧在手心,然後再輕輕放下,顯示了我對它的珍惜。我的'舉動影響了幼兒,在以後操作中,再也沒有出現亂扔粉紅塔的現象。

3、材料調整。當孩子違反了常規時,作為教師,我們都該先想想,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克無法遵守規則,是孩子忘記了?是孩子不懂?是孩子的生理、心理還沒有發展起足夠的自制力?還是材料等其他因素的干擾?如,結構區的幼兒持久性差,往往還沒有拼出成型的作品就離開,玩具扔得亂七八糟。這時教師就要仔細考慮,是不是材料太小、術單調、操作性不強,繼而就要對材料進行調整,分別增加一些性質不一、型號不一的材料如易拉罐、紙盒等輔助材料,並擴大結構區的場地,這樣就提高了幼兒對結構區的興趣,改掉了以往不良的操作習慣,形成了良好的結構區活動常規。

4、行為評價。當幼兒在活動結束後,教師在必要和可能的情況下,可組織幼兒進行交流與評價,以促進幼兒鞏固良好的常規。這時,教師的評價可以是表揚性的,如"你把珠珠串得真長",表揚幼兒專心學習,堅持學習,有始有終地完成一項任務,可以是勉勵性的,如"你今天進步可真大,剪紙剪得太好了,下次剪紙記得把紙屑放進美工區的小紙簍裏,那就更棒了",可以是討論性的,如"離開座位時為什麼要把椅子靠進桌子";通過討論讓孩子瞭解到,如果不這樣做,很可能讓別人走路時撞到而受傷,而且教室空間會變得很小等。這樣,除了讓幼兒有參與感外,也能讓幼兒真正瞭解常規的意義,自然而然地認同教室常規,並且能夠確實遵守。

3區域活動中幼兒常規如何培養

區域活動是教師和幼兒根據需要,在活動室或户外劃分出相對不同活動類型的活動空間,並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以滿足幼兒的興趣、個性等各方面發展的需要的具有小組性活動形式。幼兒的年齡越小越沒辦法組織集中的教學活動,區域活動介於集體教學和個別教育的活動有利於幼兒在活動中增強興趣,在操作中很開心地在玩中學。

本學期我們開始進行區域活動的教學嘗試,我們發現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游戲時消除了對幼兒園的焦慮,孩子們對區域活動很感興趣,對各種遊戲的材料有慾望進行嘗試,但開始的活動由於幼兒常規不瞭解,教師必須在一次次的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常規,沒辦法讓幼兒進行自主選擇,這樣做會不會影響幼兒以後在區域活動時不會自主地進行選擇?通過查閲資料和探索,我總結了我班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游戲出現的問題:

1、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對材料的操作不規範,很喜歡擺弄玩具。

2、控制力較差,喜歡隨意跑動,一會兒想玩這裏,一會兒又想玩那裏玩。

我採取的對策:有針對地投放一些簡單容易操作的材料,避免幼兒由於對材料不懂操作而隨便擺弄,在活動遊戲中讓逐步幼兒明白常規,通過觀察、記錄提醒幼兒在操作中存在的常規不足的地方;分析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受年齡的限制可能沒辦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很久,在下階段將通過投放多種幼兒喜歡的材料在一個活動區中來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活動種,避免幼兒隨意亂跑。

可見,區域活動規則的制定,只是為區域活動的高質量開展提供一種“可依的法”;“有法可依”,關鍵還在“有法必行”,否則,活動規則就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而要做到“有法必行”,則就需要教師要做好引導、督促幼兒掌握和遵守區域活動規則的工作。我們在實踐中,根據不同的規則的性質,主要運用三種方法幫助幼兒掌握和遵守活動規則。

(1)暗示法

暗示法,是指將區域活動規則藴涵在環境之中,讓“環境説話”,讓環境來告訴幼兒活動規則。如,關於進區人數的限定問題,我們採用進門掛牌、投放適量同等材料等方法來提醒幼兒遵守該活動規則。如美術區,我們通過投放適量一定數量的操作材料,沒材料的幼兒就要去別的區玩等等。

(2)提醒法

幼兒由於年齡特點,在活動中常常會忘記規則從而影響了自己或別人的操作活動,在這時,可以採用提醒法予幼兒適當的幫助。如當幼兒由於不理解規則而干擾了其他幼兒的活動時,老師可以用温和的語氣提醒他:“你覺得這樣做好嗎?”“應該怎麼做更好?”“請你……好嗎?”。而當幼兒由於不懂活動規則而無法活動時,如在角色區中,教師看到娃娃被媽媽扔在地上,就走過去抱起娃娃“呀,娃娃怎麼哭了?”這種“介入式”的行為提醒,既糾正了媽媽扔娃娃現象,又豐富了遊戲情節。幼兒間的提醒一般適合於同區域活動的幼兒,而且更易於被幼兒所接受。這樣的交流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師的直接指導所不能達到的。它不僅對區域性活動起到一種支持的作用,並且還可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相信在自己的探索和努力下,一定會讓我班的區域活動得到更大的創新。

4區域活動帶來的改變

區域活動是孩子演繹生活的大舞台,孩子們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感興趣的事情,都在表演區展現出來,今天表演區的孩子們在玩“扮新娘遊戲”,吳海平小朋友扮起了“新娘’,孩子們在她的頭上戴上了紅花,蓋上了紅頭巾,旁邊的孩子又是分糖,又是唱歌、跳舞的,玩的不亦樂乎。

忽然,我的衣角被拉了一下,我低頭一看是朱夢雨小朋友。夢雨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平時不愛説話,但今天的她顯得十分的害羞,我趕緊低頭問她出了什麼事。她羞羞澀澀的悶了半天,才説出了一句:“老師我也想扮新娘!”

我把昕蕾帶到了表演區那裏,孩子們不願意和她玩, 我試圖説服孩子們,只見其中一個小朋友説:“我們不和夢雨玩,他很髒!”我恍然大悟,看了看正在扮新娘的海平。確實,海平很乾淨,從入園起,海平的衣服總是乾淨的,我還曾佩服過海平的父母呢 。看到臉紅的夢雨眼裏掛滿了淚珠,我趕緊蹲下去説:“夢雨乖,不要哭,夢雨想當新娘的話一定要做一個講衞生的新娘,不然把旁邊的人薰跑了,不看新娘了怎麼辦?”“嘻嘻···”夢雨不好意思的笑了,旁邊的孩子也笑了,隨後,夢雨抬起佈滿淚痕的小臉説:“老師,我以後一定會講衞生的!”從夢雨的眼裏,我看到了堅定。果真,夢雨變了,變乾淨了,臉上依舊掛着笑,改變的是旁邊的小朋友多了,他的笑聲更頻繁了。

又一次的區角活動,我急忙的尋找着夢雨的身影,怕她再是一個人,可是當我往表演區望去時,看到的新娘竟然是夢雨。我很高興!

有時身邊的一件小事,便是改變一生的開始!

標籤: 隨筆 幼兒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8278v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