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學生的減負出路在何出雜文隨筆

學生的減負出路在何出雜文隨筆

中小學減負一直以來是一個重要話題,它不僅是中國孩子面臨的一個問題,也是加拿大、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孩子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國家一直重視解決中小學負擔問題。教育部也幾次出台政策,要求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還孩子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因此,各地區採取相應的具體措施來實施減負。比如縮短學生的在校時間,推遲上學,早放學,不上晚自習,不給學生留作業。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睡眠與活動。我區實施減負政策以來,學生們真的減負了嗎?以我所在地區的一所中學為例,學生推遲上學,早放學,不上晚自習。他們真的都在家裏好好睡眠或做積極的户外運動嗎?

學生的減負出路在何出雜文隨筆

學生甲説:“原來七點到校,現在改為八點到校,一個小時的時間,因為父母上班早,不放心我自己在家,沒辦法又給我找了一個託管班。”

學生乙説:“早晨、晚上的時間,家長怕我進網吧玩兒遊戲,或者沒人監管出去打架,就給我找了一對一的家教。”

家長甲説:“我們上班很緊,平時孩子上學早,還能同步。現在孩子上學晚了,回來早了,有些不放心,非常擔心孩子這段時間的安全問題。”

家長乙説:“孩子縮短了在校時間,空閒時間也未利用好,沒辦法又找了補習班和興趣班,也算替家長看管孩子了”。

家長丙説:“高考不變,學習不可懈怠,縮短在校時間,其實我們家長很擔心孩子的成績以及在社會的競爭力,我還是希望孩子早到校,多學習,畢竟孩子需要刻苦和努力,來培養人格和性格”。

老師説:“孩子縮短了在校時間,課堂狀態沒有明顯好轉,狀態不佳,效率不高,拖沓懶散。”

……

對於留不留作業,各方面也是莫衷一是,有的家長認為留作業是檢查學生在學校學到什麼的一種好方法,並確信他是否學會了。還有的家長説,留作業是教孩子更好地合理的設計時間。既鞏固了孩子在校所學,又培養了孩子自主學習。學校也認同讓孩子回家做作業,以便家長知道孩子在學校做什麼。但有些家長不同意留作業,説作業給孩子增加了壓力,減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生活太忙碌,他們需要時間與家庭成員相處與互動。

對於留不留作業在國外也一直是在討論的話題,美國和加拿大,就在討論“給孩子留作業是好還是壞”,早在2009年,美國的一項調查説,作業越多,學生得分越高,但這種方法只適合七年級以上的學生,不適用於小學生。但最終留不留作業人仍未定論。

究竟留不留作業,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人而異,不可一刀切。適當留,這個“適當”如何把握,這就要看每個孩子的具體接受能力與精力。比如説作業不超過一小時,可是不同的孩子,一小時的作業內容卻完全不一樣。所以,學校、家長應該把握好這個度,操作很難,但還需努力。

面對減負,我們不難看出,其實學生沒有真正的減負,給家長增了負。縮短在校時間,家長增加了看護管理時間,條件允許的,自己管理。條件不允許的,送入各種輔導機構,同時也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有的乾脆放任自流,讓本該好好睡眠和學習的時間在網吧中度過,或在做一些不利於青少年成長的事情中度過。

因此,一些家長不堪現狀。紛紛組織家委會,找學校協商,要求送孩子早到校,上晚自習。可是,學校領導也是一臉的無奈,學校只是一個育人的地方,政策是要執行的。事實上,國家的教育政策減輕中小學生負擔相當好,我們的孩子在校時間長,課業負擔重,已是不爭的事實。這種現象導致了孩子視力差,體質弱,能力差,已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可是,出現這種現狀,解決與不解決都會受到家長的異議。讓我們靜下來冷靜思考一下,我們已經走進了減負的怪圈兒。原因是,讓學校給學生減負,最終導致家長變本加厲的給孩子加負。學生的負擔究竟是誰造成的?我們是否反思過,單方面給學校、教師施壓,似乎是不能對症下藥。就像張三生病,給李四吃藥,效果如何,自然明瞭。

之所以出現減負,家長不同意,減負推行難,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家長角度

1、家長曾受過不讀書的苦,現在家裏孩子少,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下全部賭,各種琴棋書畫學習班,奧數班,不管家庭條件好與不好,她們都願意在假日裏,把孩子送到這些補習班和培訓班裏。所以,孩子在假日裏像走馬燈般出了這個班,進了那個班。假日比上學還累,還忙。所以導致學生在校時,精力不足,學習效率低,自然形成課業負擔重,導致厭學不學。

2、家長急功近利,把孩子的目標就定在考大學,考名牌大學上。他們中有些人不會考慮孩子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品德,做人的培養。只是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書呆子型的“學習機器”。只會學習,其他能力一點沒有,我們曾聽過這樣的事情,大學生不會剝雞蛋,不會洗衣服,博士生因為飛機晚點,怒打工作人員等一系列不該發生的事情。當我們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讓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不去培養他們除了學習以外的其他能力,比如與人相處能力,適應環境能力等,出現上述的奇葩事件也就不足為奇了。在這裏我想插入一點題外話,曾經在報紙上看過這樣一則消息,有的.家長怕高考影響孩子答題,竟然把池塘裏的青蛙全部毒死。我就很不理解,我們的孩子都能高考,為何不能適應這樣的環境?沒必要毒死青蛙吧!當我們的孩子問起我們的時候,我們是如何給孩子做保護環境這樣的話題教育。難怪,我們會看見一些遊客,在公園兒裏把孔雀拔毛。因為他們在教育中只會知道為了應誠的學習教育,他們沒有意識到除了學習之外,還有社會教育,品德教育,環保教育等很多很多的教育。他們最終走向社會,社會的複雜,需要他們去適應。我們為何不在他們成長中,讓他們逐漸的一點點適應呢?

二、社會教育體制角度

高考一直是我們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考對於中國家庭和孩子來説,也是最公平的,最快捷的選拔方式。一考定終身,已深入人心,每年的高考,看到家長、學生以及社會的各方面對高考的高度重視,不能看出它的國考的意義,幾家歡喜幾家愁,國人太重視了。目前還沒有哪種考試能代替高考。所以,高考不變,想讓學校、家長減負,確實很難。但是,我們的高考又不能取消,因為它畢竟還是中國每一個孩子最平等,最公平的一種選拔方式。減負,真可謂“欲罷還休”。

三、學校角度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機構,是機構可能就存在考核與評比。這無疑催生了學校“重視升學率”,因為升學率,畢竟是社會、主管部門及家長考量學校的重要手段。誰願意把孩子放到升學率低的學校呢,儘管這所學校辦的如何特色,培養的人才能力如何強,品質多高多適應社會,以後前途多麼廣大。但這結局都不如高考考核來的快。上面主管部門和家長是沒有耐心等待的。我們都知道,培養孩子一生的能力要比高考高分低能強得多,可誰願意等?週期多長?見效多大?哪個學校領導願意做“把肉埋碗裏”的工作。我們都很浮躁,我們等不起,所以,減負在學校也難。

綜上所述,減負豈能是一個文件就能解決的嗎?他需要從社會,家庭、學校各方面權衡,協調。找出最佳的契合點。這個點,我們仍需探索,教育的改革,還需我們所有的人繼續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32rkj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