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好文 >

孩子厭學有哪些原因

孩子厭學有哪些原因

一、孩子厭學該怎麼辦呢

孩子厭學有哪些原因

1.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2.從行為主義的角度,如果在學習中,孩子能不斷的得到鼓勵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正強化,他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厭學也就無從談起。

3.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説至關重要,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母,孩子調整的同時,父母要積極配合,找到自身的問題,與孩子一同成長。

4.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指導,讓他們瞭解學習的本質,關注學習過程本身,而不是為成績所累。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清楚學習應該學什麼,學習到底有什麼意義,現行教育體制對成績的強調幾乎是他們對學習的唯一印象。這樣,成績不好的孩子對學習的厭惡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學好,但卻缺乏正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大幅下降,對學習產生習得性無助等問題,因此就開始逃避學習。

5.作為應對,我們應該與孩子一同探討學習的.本質,降低他們對成績的關注,重新認識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強化他們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讓他們在學習時變得輕鬆,從而也更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二、孩子厭學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正確學習目標。這部分學生大多學習成績不佳,學習被動,對學習感到乏味。認為學習是一件苦差事,但迫於老師、家長壓力,不得不每天揹着書包到學校混日子。

2.有的家長忙於自己的事業發展和賺錢養家,從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而有的父母自身生活態度就很消極,整天打麻將,吃喝玩樂,無所事事,無所追求。

3.不少學校只以追求升學率為主要目標,很難針對厭學學生特點進行教育。隨着時間加長,考試次數增加等因素使一部分學生不斷產生新的學習困難,導致更加厭學。

4.部分教師對優生和厭學學生不同教育價值觀。客觀上造成孩子學習機會不均。教師對厭學學生的消極期望影響了他們的自我判斷,使其失去進一步學習的興趣、信心和動力。

5.不良社會風氣和文化對孩子也產生一定影響。如“一切向錢看”的扭曲思想,不健康電影錄像等也對青春期孩子產生極壞影響。再或結交社會不良青年耳濡目染,逐漸厭學。

三、孩子厭學有哪些表現

1.學習興趣不濃,缺乏長遠動機。這部分學生大多數學習成績不佳,對學習感到乏味,學習缺少主動性,窮於應付學習任務,感到學習是一種苦差事,簡直是活受罪,但是迫於老師、家長的壓力,不得不每天揹着書包到學校混日子,只求完成義務教育初中畢業,或只打算考技校、職高,希望早日參加工作,缺乏長遠的奮鬥目標。

2.信心不足,自暴自棄。這部分學生由於學習成績差而產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壓力,如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訓斥、同學們的恥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一談起學習就心煩意亂、苦悶、焦躁、頭痛,一進教室就情緒低落,對考試抱着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3.圖眼前實惠,需要層次低。由於家庭的負面影響,他們貪圖眼前實惠,需要層次低,錯誤地認為只要有錢就有一切,能撈錢就是有能耐,有了錢可以吃得好,穿得好。因此,從小就一心想撈大錢,有了錢就吃、穿、玩。對於如何發展自己、完善自己考慮很少。

4.意志薄弱,克服困難毅力差。他們有過強的依賴心理,學習上不願意獨立思考,一旦失去輔導成績便一落千丈,一遇到難題,就叫苦不迭,整天沒精打采,灰心喪氣,意志消沉,悲觀失望。

四、孩子厭學是什麼

1.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症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地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厭學問題已成為阻礙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厭學情緒和逃學行為是一對孿生兄弟。厭學情緒是逃學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逃學行為則是厭學情緒的極端表現。

2.人們常把逃學和厭學聯繫起來。厭學可表現為很多種形式,如:孩子變得不愛上學,不願見老師,甚至每到上學前,孩子就喊“肚子疼”、“頭痛”等;有的孩子不願做作業,一看書就犯困;即使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雖然也在看書,卻“看不進去”;不願大人過問學習上的事情,對父母的詢問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現煩躁,或者轉移話題;上課時常打不起精神,課後卻十分活躍,表現為“玩不夠”。而逃學作為厭學的極端行為則主要表現為不去上學,然而,有關調查發現: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度的僅有2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haowen/ew0q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