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好文 >

讀從富強走向文雅作文

讀從富強走向文雅作文

在《從富強走向文雅》一文中,作者給我們明確了一個觀點:走向文雅的文雅指的是整個民族的文化素養的提升,而不是僅侷限於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僅侷限於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上的文雅,是自以為是的文雅,是知識分子的文雅。那很好理解了,我們此時討論的不是一個人的文雅,不是一個羣體的文雅,而是整個民族的文雅,這個文雅是人民的文雅,是大眾的文雅。

讀從富強走向文雅作文

當我們談論文雅時,我們不是拿出一個小眾的東西,苛責不認識或對這不感興趣的大眾,這不是個人品味的高低之分。這是大眾的文雅,是每個人民都本應認識和做到的東西。那為何今天會有甘陽先生在討論富強和文雅的問題,為何要寫這篇與文雅相關的文章,很明顯,大眾本應做到的東西,沒有實現,這就是問題所在,也是如今要討論的問題——你為什麼不文雅?

文章中,甘陽先生從三個方面闡述了這個問題。一是中國目前經濟現狀,已是走向文雅的時候。確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騰飛是有目共睹的。不用舉出什麼宏大的數據支撐,事實上電視網絡大肆渲染的數據也讓即使不關注金融經濟的平民有一定認識了。最簡單的,拿四大件這個詞語內涵的文化變遷舉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及以前“四大件”是指手錶、自行車、半導體收音機、縫紉機,

而到了80年代中期以後的“四大件”指的是電視、冰箱、洗衣機、收錄機,那如今的“四大件”可能就是不可或缺的住房,電腦,數碼相機,汽車。而隨着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小康程度也必然隨之進步,那四大件的內涵也是隨之改變的,而且也只會越變越好,這是大勢所趨。但很遺憾的是,之所以今天會討論富強和文雅的問題,就是因為,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並沒有呈現正相關關係,甚至還不如前。

心理學上有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個理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現當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以世界訝異的速度,人們的生活也奔向小康,越來越富裕。從這個角度來説,目前中國是已滿足了人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那麼,人們為什麼沒有再往金字塔上端走走,達到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呢?

當你已富強,為什麼不去追求文雅,而停滯不前?

文中還提出第二點,中國是擁有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老祖宗給華夏兒女留下了足夠多的文化寶藏去等待被發現、挖掘,而當我們有足夠的文化底氣,本應對中國文化基調有足夠自信的時候,我們為什麼沒有充分利用?為什麼還是沒有做到文雅?為什麼會有新聞出來説端午節是韓國人的,孔子是韓國人的,醃一醃辣白菜也説是韓國人的文化遺產?華夏兒女明明有足夠的文化底氣去與別人談論文雅的事情,卻往往連文雅的邊還沒碰到,就先被人把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文化底氣給抽掉了。這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

所以當祖國精心孕育的花朵説出漢服是和服改進出來的時候,我不禁啞然失笑,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出現這樣一個啼笑皆非的情況就是人們不重視文雅,導致文雅嚴重缺失的結果。社會過於功利,不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未來社會的主力軍缺少文化薰陶,文化素養匱乏,也就難以文雅,甚至連自己的本土文化都保不住。這點,《從富強走向文雅》一文認為大學教育很重要,“大學高於媒體,大學在現代社會扮演着文化看門人的角色。”同時提出了通識教育這個概念,認為“學習的目的.並不是把你培養成一個職業人,並不是為了幫你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提升你作為人的存在物的價值,也就是認識你自己。”

作為接受着中國大學教育的大學生,我想我的經歷應該也有些參考意義。不需要縱觀中西,博古覽今,就是真實身邊的例子。第一件,寒假的時候,我興致勃勃地看完了《霍亂時期的愛情》,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忍不住跟身邊的一個閨蜜強力推薦,然而閨蜜開口的第一句是:“有電影版嗎?”第二件,偶爾和高中同學談起了看書的事,他也是個愛看書之人,在我的認識裏,然而當我時隔一年再跟他談起看書這件小事的時候,他説:“我早不看了,沒時間,而且我也沒資本去消遣,買書多貴。”當時的他不過剛過完大一一年而已。我想我也無需贅言了,箇中滋味咂舌幾下就能感受到了。

想想身邊,是不是當談論起看書,總會充滿着這些論調:“你看書啊,好文藝,你真是個文青。”“我是理科生,我怎麼會看書?!”“你是文科生嘛,所以看書啊。”“沒時間,我要忙兼職,忙社團,還有一大堆論文等着我去碼,好不容易閒下來,我還不去看看劇刷刷某寶放鬆一下,我還去看書,多累。”等一下,看書不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嗎?為什麼此時此刻,書籍被無辜地捧上神壇?這裏面,發生了什麼?文章裏,作者將香港的大學教育和美國的大學教育作了一個比較。那麼,將讀書這件事也作下對比,老生常談,日本、美國等國家是將讀書這件事當作和吃飯、睡覺一樣普通的事情來做的,更談不上負擔,公車上看、地鐵裏看、睡前看、吃飯看,再普通不過。我認為,這才是對待讀書正確的態度。當然,文雅並不等於看書和看很多書,但至少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你為什麼不文雅?你有什麼理由不去文雅?《從富強走向文雅》一文從三個方面告訴人們,人們沒理由不去文雅。退一萬步説,就算中國沒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支撐,以如今中國貧富差距仍很懸殊這個角度看,同時中國也沒有源遠流長的文化淵源,但即使如此,大學教育乃至中小學教育就可以不重視學生的文化素養的培養了嗎?

文雅,温文爾雅,講禮貌而不粗鄙之意。這是人的內核,社會的基礎,民族的根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haowen/82xe9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