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好文 >

淺談在新課程改革中該怎樣説課

淺談在新課程改革中該怎樣説課

在“説、講、評”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説課,而説課的關鍵不在於其形式,而在於其內容,即“説什麼”的問題。通過説課的內容,可以充分體現出教者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方案,還可以體現出教者對教學要素的深層次理解程度和應用教育教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功底。我認為在新課程改革中應從以下幾部分來説課才能達到教改的目的。

淺談在新課程改革中該怎樣説課

一、 學生狀況和教材分析

人們常説教學要“吃透”的兩頭。一頭是指學生,一頭是指教材。“吃透”的涵義是,對學生充分了解,做到“知、識、愛”;對教材熟悉精通,做到“懂、透、化”。教師只有對學生充分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只有對教材熟悉精通,才能駕馭自如。這些都要在備課階段完成,然後在説課時加以表述。可見,備課與説課是密不可分的。説課就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在沒有學生參與的情況下,向他人表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依據的過程。

1、 學生狀況分析

“知”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要求等;“識”生,就是要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個性特點、健康水平、生活經歷和家庭狀況等作進一步的瞭解。除了要知生、識生外,還要“愛”生。這是施教得以成功的最重要的條件。

2、 教材分析

要想吃透教材,達到“懂、透、化”的要求,就必須深入地鑽研教材,也包括鑽研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書。懂,就是對教材的基本思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清弄懂;透,就是對教材的掌握達到精通、運用自如的地步;化,就是把教師的情感與教材的科學性、思想性熔為一爐,使教材的“雙基”與發展學生的智能和思想教育等因素形成一體。主要有:①分析本節課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教材的前後聯繫及編者意圖;②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弱點,常稱為“三點”教學;③對教材中陳述、例題、實驗、練習和作業等材料的利用、變動、改造,以及這樣做的理由。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教學目標是具體化了的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教學任務,説課時要説清楚如下兩個方面:

1、五個領域的教學目標

包括:①認知目標;②能力目標;③德育目標;④方法目標;⑤情感目標。

2、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

教學目標的確立,一般以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學為理論基礎,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確定教學的知識點、能力訓練點和德育點,以及這些“點”所要達到的目標層次。以認知目標為例,通常分為“兩類”、“四個層次”。“兩類”是指基礎目標和發展目標,前者是對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是絕大多數學生都應達到的標準;後者是對教學內容的較高要求,是基礎目標的拓寬和延伸,是為滿足學有餘力的學生的發展需要而設定的。“四個層次”是依據學習內容的能力水平劃分的,包括“記憶、理解、應用、綜合”。教學目標的制定應嚴格建立在教學目標分類體系的基礎之上;教學目標分類體系應由上級部門組織專家或有經驗的教師編制,具有權威性、科學性和公認的特點。

三、 課堂教學結構及各要素和諧發展的基本構想

課堂教學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構成這個系統的基本要素是教師、學生和教材。它們兩兩之間在空間或時間方面的有機聯繫與相互作用,便形成了課堂教學結構。只有最優化的教學結構,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説課時,教師説清楚課堂教學系統中各要素和諧發展的基本構想,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1、怎樣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間的關係

教學中的主客體關係是系統中諸要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反映,也是一個頗有爭議的理論問題。如果運用系統論思想和辯證觀點作整體分析和動態考察,會發現教學中存在着一個“三方四重主客體關係”。

師生雙方上述的主體活動,並不是簡單地分屬於施教過程和學習過程,而是通過師生間互為主客的雙向反饋主客體關係結為整體,具有互動性、連鎖性、反饋性。師生雙方各自的主客地位和彼此關係的不斷轉化,形成了複雜的辯證運動,並由此決定着教學過程。

2、怎樣處理好教法與學法間的關係

教法來源於學法,教法要體現學法;學法決定着教法,學法制約着教法。陶行知説:“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葉聖陶也説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都充分揭示了教法與學法的這種辯證關係,也道出了教學中要追求和達到的理想境界――教法與學法同步。

3、怎樣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間的關係

在教學中一定要徹底地貫徹啟發式原則,把教與學的活動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起紐帶作用的就是師生間的“思維同步”。要求如下:①思維任務要一致;②思維反饋要及時;③思維活動要合拍;④思維過程要調控;⑤思維結果要等效。思維同步可使師生雙方思維活動的線型體系聯結為立體結構,以提高教學效果。

四、 課堂教學調控及環節轉換的基本設計

1、組織教學的基本設計

組織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斷組織學生的注意,管理紀律,引導學習,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行為方式。

2、教學環節轉換的技巧性設計

教學環節是構成一堂課的基本部分,體現了課的層次性、邏輯性、科學性。各環節的轉換要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費解,要水到渠成。教學環節轉換的技巧,主要有:

①按基本課型固有的教學模式來轉換;

②按知識本身的系統性來轉換;

③按教材內在的邏輯性來轉換;

④設計過渡性導語。

3、情感調控的藝術性

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積極的情感氛圍。這種情感氛圍是由師生間、學生間的彼此交往、態度感應所形成的教學情境。應着意把握以下幾點:①暢通情道;②擇優控制;③流貫全程;④真誠無價。

五、 教學方法、手段的優化及價值性思考

教學方法既包括“教法”,也包括“學法”。

1、所用教學方法的類型及依據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是我國教育家關於教學方法的辯證觀。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①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②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③根據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④根據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2、電化手段等各種教學手段使用的時機、程度及意義

合理地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會有利於實現教學系統的整體優化。因此,教師在備課階段要精心籌劃使用何種媒體,怎樣使用,包括對器材的準備,使用的`時間、空間和方式,都要胸中有數,周密安排,具體落實。

六、 學法指導的特點

在理論上,學法指導彌補了教學論長期的管教不管學的缺憾;在實踐上,學法指導在“教”與“學”之間找到了真正的銜接點。

1、學法指導的內容

學法指導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學習觀點、學習心理、學習方法等全方位的指導。

2、學法指導的具體做法及教學中的體現

學科課堂教學中的學法指導,要本着全面、經常、滲透、同步、效益的原則。具體做法如下:

①學法指導與激情引趣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②學法指導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制定明確的學法指導目標;

③學法指導與研究學情相結合,努力提高學法指導的實效性;

④學法指導與效果評估相結合,逐步提高學生掌握學法的水平;

⑤學法指導與效果評估相結合,及時地進行反饋矯正;

⑥學法指導與教法改革相結合,逐漸提高學法指導的層次。

七、 習題、作業的設置

習題和作業的設置要注意“質”和“量”兩大問題。

1、質

習題和作業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覆蓋性、層次性、階梯性、系統性、重現性、靈活性和困難性。

2、量

習題和作業要注意時間性、及時性、經常性和量力性。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佈置適當數量的考查“雙基”的習題和作業,以打好基礎;還要注意佈置綜合性和有一定靈活性的習題和作業,並加強解題指導,要求獨立完成;不要佈置過深、過難和過量的習題和作業,以減輕課業負擔。

八、 教學效果的預測

教師的教學質量直接表現在教學效果上,即表現在學生學習的結果上。

1、學生接受知識程度的預測

可從如下幾方面預測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

①學生的知識基礎;

②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

③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

2、開發學生智力的預測

教學的任務就是要使學生的智力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課前,教師要充分預測學生智力諸因素髮展的水平和深刻程度,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給學生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

3、學生身心發展的預測

教學還肩負着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任務,讓學生學會科學用腦,才能提高學習的成效,促進身心的發展。主要原理有:

①用進廢退;

②手腦並用;

③勞逸結合;

④注意營養。

以上論述了“説課”的八個方面的內容。“説課”時,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重點要説清楚兩個問題,即教學構想和理論依據。關鍵是要説出自己的獨到之處。這是我對在新課程改革中“説課”的粗淺認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haowen/7glxlj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