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好文 >

《呼蘭河傳》課堂點評範文

《呼蘭河傳》課堂點評範文

聽了周xx老師的這節課,總體感覺就是本色簡明,輕鬆自然,清新脱俗,淡雅如菊。

《呼蘭河傳》課堂點評範文

周老師上的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文學作品的教學必須遵循文學作品特有的一些規律,發掘作品獨特的核心價值。周老師的這堂課總體上讓人感覺到教師是在遵循着文學作品教學的規律教課文,文本的獨特的閲讀價值得到發掘,轉換成有意義的教學價值。這是本色語文的基本要求。抓住了這一點,整個課堂的設計和具體流程就顯得綱舉目張,精緻簡明,沒有多餘的花哨噱頭。

我們説,文學文本的閲讀價值不同於實用文本的閲讀價值,它“有遠功”而“非實用”。它作用於人的精神世界,以理想主義精神、豐富的情感、高雅的審美,燭照我們的內心世界,喚醒我們的良知。通過對文學作品的觀照,可以打動人的靈魂,使人們對“真”“善”“美”境界懷着永恆嚮往和追求。

《呼蘭河傳》的閲讀價值在哪裏?周老師是這樣闡述的:一是作為自傳體小説,其描寫的生活的真實性與文學作品的藝術性的結合。二是節選文本中詩化的語言所表現出來的童真童趣。三是激起對文本描繪的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畫面的想象和聯想以及對童年、對故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而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本節課在確立了文本的閲讀價值的基礎上依據小説的文體特徵,抓住小説的基本要素進行教學設計,就體現了小説特有的教學價值,實現了作品的文學價值向教學價值的轉換,顯得非常簡明。

我們來看一看周老師這一節課的具體流程:

導入很簡單,周老師只是用作者蕭紅在《呼蘭河傳》尾聲中説的一段話來導入:“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講的是故事,不優美但卻難以忘卻,沒有優美的故事,但又有什麼讓她“難以忘卻”的呢?一個“難以忘卻”既可見作者對小時生活的.深深眷念,也激發出學生讀者對作者兒時生活故事的濃濃興趣。然後讀課文,圍繞“難以忘卻”這個疑問,引導學生梳理文中寫了哪些令蕭紅難以忘卻的事。

然後讓學生跳讀課文,與學生一起分析大花園裏的景和人。分析景時,以抓特徵為主,形式上以導遊的口氣來介紹,很活潑、很自然。學生很快總結出花園裏“生機勃勃、自由自在”的特點。這裏周老師引導學生對精彩詞句的賞析也很到位。分析大榆樹,周老師在課件上把一些重點詞語呈現出來:“嘯”、“冒煙”、“發光”、“閃爍”等,然後讓學生逐詞分析,進而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想象出“雨中”和“陽光下”榆樹的種種不同情態。同時又適時地讓學生進行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花園裏那種自由自在、生機勃勃的生命之美。

當然這節課光賞析景還是遠遠不夠的。對故事中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身份、地位、性格,人物所代表的典型意義等等的分析是小説教學的重要內容。《呼蘭河傳》中的人物及其故事都不復雜,弄清人物的形象、領會故事的主題等也不困難,但是不困難不是説不重要,對文本中人物特別是“祖父”身上人性美的關注和欣賞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周老師又引導學生把思維的觸覺伸向了我和祖父的形象上,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情節和細節説説祖父是個怎樣的老人,“我”又是怎樣的一個孩子。人物的賞析同樣是與誦讀結合在一起的,學生先找出描寫祖孫倆生活的段落,讀一讀,圈畫出關鍵詞,認真體會祖父和“我”的性格。然後小組合作,設計個性化朗讀。這裏學生讀得很精彩,關鍵詞的語氣語調的處理以及情感的把握還是很不錯的。然後師生適時總結:從誦讀中,我們感受到祖父是位對“我”非常寬容、有耐心、慈愛、和藹的老人,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十分熱愛勞動、熱愛生活。“我”呢,天真活波、頑皮任性、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無比快樂!這樣的閲讀鑑賞同樣是輕鬆而自然的。

在課堂中,周老師把閲讀質疑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結合以往的學習經驗,從課文中提問題,與同學、與老師一起研討。執教者的預設完全讓位與現場的生成,學生的思維極度活躍起來,這一環節成為整堂課最流光溢彩的環節。

應該説,本節課上週老師對文本的處理很本色,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流程都很簡明,緊湊,環環相扣,而且充分體現了師生合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有一點尤其值得肯定:就是周老師在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所謂語文的方法就是從語言的分析品味入手進行文章主旨的解析。可以説本節課學生的所有閲讀體驗都是建立在對語言的分析品味之上。“咬文嚼字讀花園,聲情並茂讀人物”是本節課的最大特色。課堂的最後一個環節周老師還設計了誦讀,學着電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對教材進行重新處理,剪輯合成一段文字,由“全景(呼蘭河)——中景(祖父的後園)——近景(和祖父的生活)——澆水特寫”組成,然後用多組“祖父做什麼我就做什麼”的語句組合,讓學生去細細品讀,再一次體會我和祖父的親密關係。特寫的鏡頭很有畫面感,學生在誦讀中還可以感受到蕭紅童年的純真。這裏還可看出周老師處理教材的能力很大膽,具有創新意識。

當然,本節課也有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地方,我們究竟應該用怎樣的方法教閲讀,這仍然值得我們進一步去實踐,去探究。閲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行為,是讀者(學生)與文本以及與作者的對話交流。今後我們要繼續引導學生立足於自身的知識背景和個性特徵對文本進行原創性的個性化的閲讀,以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haowen/22zeo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