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勵志作文 >創新作文 >

實用的創新作文合集7篇

實用的創新作文合集7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新作文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的創新作文合集7篇

創新作文 篇1

上三年級了,我清晰記得第一次去美克創客的情景:他給我的童年增添了無窮的樂趣。留下了美好的記憶,留下了一副天真爛漫的畫卷。

快要放學了,我們收拾好書包,等着李老師。一會兒李老師來了。紅蘋果似的臉頰上掛着微笑。神祕的告訴我們説:“今天去美克創客。”同學們交頭接耳,排着隊來到寬闊明亮的創客空間。老師把我們分成三人一小組,有做甜品的,木工的,還有創造的。我和兩位同學選了創造。我們領了紙板,瓶子,冰淇淋木棒。我們準備做一架飛機。李老師説:“看哪一小組做得又快又好。”開始了,同學們展開想象,我們小組一個設計,另一個做機尾,我做機身。剛開始手忙腳亂的,後來通過交流,我們做的很快,也很漂亮,最後一起安裝了螺旋槳。一家漂亮的飛機完成啦!

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了。李老師對大家説:“每個小組把你們的作品放在桌子上大家評比一下,看看哪個小組做得最好。”同學們經過評選一致認為我們小組做的最好,我們高興極了!情不自禁的笑了。

創新作文 篇2

人類從遠古一直走到現在,並將走向未來,這是人類的創新精神使人類不斷適應,使社會不斷進步。創新精神是人類必須要擁有的精神品質。所以我們要敢於創新。

愛迪生之所以被稱為發明大王,是因為他在不斷創新中進取。他不滿足於當時的燃燒照明,挑選幾千種材料,依次實驗,最終制造出世界上第一盞照明電燈,為後世留下了光明。如果他不具有創新精神,他就不會去研究電燈,那我們會不會依然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與其説是愛迪生髮明瞭電燈,不如説是創新精神改變了世界!

電話也是現在社會人們離不開的產物,現在大多為無線電話,可大家是否還記得第一台電話是誰發明創造的?沒錯,就是他!貝兒,他在不懈的努力下發明瞭電話機。使人們從書信聯繫走入電信聯繫,併為以後的電信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正是他那敢於創新的精神讓人們的文明發展加快了進程,他是人類當之無愧的英雄。假如他沒有發明電話,沒有那種創新精神,我們可能現在還是依然在以書信聯繫。更不會有現在的計算機網絡了……

融匯中西,貫穿古今的大師——徐悲鴻。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的藝術手法融入中國畫中。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創造了新穎獨特的風格。他畫的《八駿圖》栩栩如生,馳譽世界,幾乎成為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誌。可以説他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可有許多畫家終身也無法出名,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敢於創新的精神,只會按部就班地創作,卻毫無作為。

假如愛迪生沒有創新精神,他還能叫做發明大王嗎?假如貝兒沒有創新精神,我們現在還會有這麼發達的通信嗎?假如徐悲鴻沒有創新精神,我們能看到如此震撼世界的《八駿圖》嗎?一切都是因為創新。創新使我們世界進步。不要只滿足於現狀,我們的路還很長,我們應該敢於創新!

創新作文 篇3

隨着飛機的降落,我已來到那闊別已久故鄉,我拉着一個淺藍色的箱包,快步走下飛機,驚奇地向四周望。高樓大廈,綠樹成蔭,這還是我曾經的故鄉嗎?

迎着徐日,我向分別20年的學校奔跑過去。20年不算太短。學習那時的操場是上的小樹還是希希落落此時以已鬱葱葱,花開得正農,非常的香。便問起來,這還是當年的母校嗎?望着它巨大的變化,我。是萬分還記得以前學校操場是土操場,一到體育課,同學們只能慢跑。不能怪吧,因為動作太巨大,操場上會出現一場‘沙塵暴’原來的土地也是髒娃娃的。下課連走路都要輕輕的。尤其是下雨天,一旦下了雨就會變得柔軟起來,腳一踩就會有許多的泥粘你上課之後又會把你帶進班裏。就有點髒了。但現在已經變成了橡膠球場四周綠樹環繞,各種各樣的器材應有盡有。

你的器材也是各種各樣高科技的很呢。比如説呢?高科技按摩椅子,你只要坐在上面。如果感到學習勞累,就按一下按鈕,即可生出幾個手臂來幫你按摩。還有服務機器人,他們的設置很高科技。理解人話會英語,他們可以當你的小老師。也非常聰明、能幹、還會幫你主持公道。你覺得這麼高科技的機器人怎麼樣呢?我覺得這種機器人特別好,可以當你的英語家教。還有桌子,桌子上安裝了各種各樣的按鈕。有一種按鈕,是專門防止一種偷懶的人上課睡覺的。教室的四面八方有一個探頭,是校領導來看看學生的。那時老師的粉筆也已經進化了老師的手指在黑板上一點,就會出來一個小點。在黑板上畫一行然後就會出現一個小紅在黑板上寫一個字,就會出現一個字。比如老師要寫大字就在黑板上畫了一下黑板上,立馬就會出現一個大字。所以來説,教室也是非常先進的。

此刻,我心中非常興奮在。我的心中又想着如果再過10年。的學校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這次我十分高興,來參觀了離開家鄉20年的學校。

創新作文 篇4

所謂“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氣”,有高遠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識。有了才識,就具備了發展創新的意識和氣量,就從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與選擇目標的能力;有了才識,就能

形成獨立之見,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氣概和膽略;有了才識,就有了創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對機遇和挑戰,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才識是高考作文的制高點,它決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學立意不遠的主要原因,是囿於自我的狹小天地,他們只停留在記錄自己的見聞感受,喜怒哀樂,榮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於平淡,流於“小氣”。那麼文章怎樣才能寫得立意深遠而有才識呢?

一、不斷超越,拋棄小我為大家。深刻高遠的立意總是與“自我”無緣的,所以,必須超越自我侷限,追求更高的精神、價值、情感。必須把現實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論事,儘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長遠的、人生的目光去審視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級到高級,由淺到深的大致順序是:自我→家庭→集體、階級→民族、國家→人類宇宙。如“習慣”,多數考生就習慣寫習慣,或生活習慣,或學習習慣,或性格習慣等,自甘平庸,流於一般。若能從宗教談到哲學,從理性高度對習慣加以思考,從科學談到政治,從歷史發展的層面對習慣進行反思,從我國改革開放的現實,對習慣發出挑戰,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習慣了。這種習慣自然超越了一般,顯示了非凡的才識。

二、運用發散思維,古今中外縱橫。針對一個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尋求答案,由一點向四周輻射的開放性思考,便是發散思維。發散思考的實質是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展開多角度思維。“縱”就是縱向思考,按時間順序,古往今來地聯想。它由過去、現時、未來三部分組成。“橫”就是橫向思考,按空間順序四面八方地聯想。由“水”想到長江、黃河、黑龍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國的江河湖海,都屬橫向思考,它能使認識向四周延伸拓展。

正如每一條大道總有許多岔路,每個人在一生總會遇見不少抉擇的關口。是啊,許多事物需要選擇。形而上者,如魯迅為改造國民性而棄醫從文;形而下者,如張愛玲所説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之選。一條道路固然單調,但有時候,太多或太難的選擇未嘗不是一種痛若。這種痛苦,是心靈的痛苦。

前些日子,在看陳寅恪的著作——一些唐宋史論及《柳如是別傳》。我感慨於陳寅恪堅硬的品格。他始終保持着一個人的獨立人格、尊重事實,保持着對史學、對民生的終極關懷。******時期,他寫下“九鼎銘辭爭頌德”;十年動亂中,他又寫下“文章唯是頌陶唐”。由於他的堅貞不阿,他屢遭迫害,以至於哀歎“淚眼已枯心已碎,莫將文字誤他生”,他從未放棄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於目盲腳臏後寫成皇皇鉅著《柳如是別傳》。

創新作文 篇5

每個人必須擁有一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創新精神。生活中處處有創新,創新產生了不少奇蹟。

在古代,秦國商鞅擁有創新精神,他推崇變法。儘管途中遇到許多大臣的反對,只有秦孝公信任他,最後他成功進行了變法。這一舉動使得秦國更加強大、更加繁榮。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正是由於商鞅進行了創新、進行了改革,才使得秦國比其他六國更強大。如果商鞅沒有進行創新、沒有進行改革,那麼秦國就不會那麼強大,可能無法一統六國,那麼歷史也可能就要改寫了。由此可見,創新精神必不可少。

在現代,智能手機可謂是一大發明。智能手機的出現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也為人們增加了更多的樂趣。人們對於通訊工具的創新,使人們的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隨着不斷進行創新,網上支付這種方式也逐漸流行。現在出門在外可以一分錢不用拿,只拿一部手機,就可以買東西、逛超市等等。可以説創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只有創新,才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讓我們的國家不斷進步。

創新作文 篇6

一次,我到外面去旅行,在一個廣場裏看到一個噴泉,清澈的水不知為什麼一起往上湧着,到了高處,撞擊在一起,泛出一朵朵水花,好像這些透明的水珠都在舞台上演出,隨着清脆的水聲伴奏,共同跳着一支美麗的舞蹈。

我被眼前的景象驚歎到了,這就像一個水的世界.我慢慢地聽着優美的水聲,靜靜地觀賞着歡悦的舞蹈。

回到家,我不由得回想起噴泉湧動的那一幕。我想,如果我也能“製作”一個噴泉,那該多好啊!

我在網上查閲了許多噴泉的原理和一些製作方法,制定了第一個方案,那就是吹氣噴泉。

我先在一個礦泉水瓶裏裝一半的水,然後用剪刀在瓶蓋上打了兩個洞,各插一根吸管,瓶子的空氣進不去出不來,我對着一個吸管使勁一吹,空氣向下擠壓,水自然就會往上湧了。我卯足一口氣,用力一吹,可結果跟原來想的完全不一樣,水花並沒有出現在眼前,我拼命地吹呀吹,都快斷氣了。我明明完全按照着原理來做的啊。奇怪了。我開始檢查起我的“失敗品”。水,沒問題;瓶子,沒問題;瓶蓋,被打的兩個孔與吸管之間存在縫隙。難道這是問題所在?

我拿了橡皮泥,把瓶蓋上的縫隙通通堵住,用盡一吹,只見一片清澈的水花出現在眼前,清澈而明淨。我高興極了,一直吹個不停。當我氣喘吁吁地坐下之後,心想:是否能不靠人力自動噴水呢?怎麼樣才能讓空氣擠壓了水,怎樣才能讓空氣膨脹呢?水,水,火,熱水。誒,沒錯,就是熱水,沸騰的水説不定能激起水的舞蹈。

“哧——”的一聲,我把熱水倒了進去,在熱水的且歌且舞下,空氣開始膨脹,水開始沸騰,緊接着是一叢美麗的水花“魚躍而出”。我成功了!

其實,這次的實驗還是有更多的問題要解決,比如水涼了不就噴不了水了嗎?水噴完了還要裝,多麻煩呀,能不能讓水循環噴出呢?外觀能不能在好看一點呢?一切沒有完美,只有更完美。創新是一條無休無止的路程。

創新,它就像一灘水,沒有空氣的擠壓,氣的觸動,水的沸騰,它怎能讓水相撞在一起,擦出美麗的水花呢?

創新作文 篇7

【摘要】:作文作為一種創造性的精神勞動,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作文總是伴隨着觀察、思維、想象及情感等心理活動進行遣詞造句、佈局謀篇、表情達意的。另外,美國學者託蘭斯等人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少年兒童時期是培養、開發人的創新素質的關鍵期。可見,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不僅必要,而且是可能的。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應注意完善作文教學的過程。

【關鍵詞】:知識創新創新精神發展個性

一、多維互動、積累素材、厚積薄發

知識是創新的源泉,沒有豐富的知識作基礎沒見無法對事物進行判斷、分析、綜合和想象。就小學作文教學來説,教師通過運用各種手段,採用多種方法,激情引趣,學生也有一吐為快的慾望,但他們提起筆來常常“不知所言”。究其原因,與作文素材的積累有關,材料儲備少,視野狹窄,作文時必然捉襟見肘,思路閉塞。葉聖陶先生指出:“所有知識的積累是寫東西極重要的基礎。”因此,教學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學生從生活和閲讀中積累豐厚的作文材料,使學生的大腦不斷地積澱學識,篩濾舊有,活化新知,從而,奠定創新的基礎。

(一)讀、背結合。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課內外閲讀量和背誦篇數,重視語言的積累,這既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學生廣泛閲讀,博聞強記,不僅增強語感,陶冶情操,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學會運用語言能夠提高思維的廣泛性、深刻性、靈活性。

為積累豐富的語言,在小學語文閲讀教學中,硬切實貫徹“以讀為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對課文熟讀成誦,加強背誦。另外,還需充分發揮校內圖書室、閲覽室、板報、校園文學報等資源的功能,讓學生課外多讀好書,使學生在大量的讀、背過程中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活躍思維,這樣,作文時就不難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了。

(二)視、聽結合。

隨着社會的發展,現代化的信息手段,真正走進了課堂。不僅使教師能順應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在教學中變抽象為具體,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而且這些信息手段還能為學生多感官、多渠道地獲取大量信息創造條件。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教師應有導向性的鼓勵學生看少兒節目、新聞及貼近學生生活的電視劇或聽聽音樂、歌曲等,藉以豐富兒童的記憶表象,陶冶情趣,發展兒童的形象思維能力。

(三)課內外結合。

課外實踐活動是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重要來源,更是培養創新素質的有效載體,“課內出人才,課外出天才”便是這個道理。為使學生在課外實踐中積累作文的素材,發展創新能力,除了讓學生廣泛汲取必要的書本知識外,更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覺地觀察社會、認識自然,並積極主動地蒐集信息,準備各種素材,從而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自己動手、動腦的能力。

二、讀寫結合,讀中悟法,寫時無法

新課程標準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創新精神”的思想指導下,在作文方面淡化了文體的概念,讓學生能夠無拘無束地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上沒有明確的要求,低年級是“對寫話有興趣”,中年級強調“不拘形式,自由表達”,高年級要求“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生由“喜歡——自由——能夠寫”的進度學習作文,放緩了訓練的坡度,符合少年兒童的作文規律,有利於學生自由傾吐。

但就目前的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來看,一方面,忽視了學生在作文素材上的積累,只重視“形式”、“方法”的指導;另一方面,在處理課外內容和形式的關係上,就行讀和寫的隨意結合,鼓勵學生按課外表達的方法進行簡單模仿,致使學生寫出的作文始終擺脱不掉“八股式”的束縛,限制了表達的靈活性。我們在處理課文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上,要引導學生突破“教師——教材——教參”的束縛,鼓勵學生自悟、自得表達的方法,允許學生辯證地分析,批判的接受。另外,在作文指導上,堅決克服“過細”的弊端,那種為學生定好中心,列好提綱,甚至提供開頭、結尾和字、詞、句的做法的不可取的,應鼓勵學生“不拘形式、自由表達”。

三、靈活選題,發散思維,發展個性

作文就是傾吐胸中的積蓄,但就目前的小學作文選題來看,如“一件難忘的事”、“我最敬佩的一個人”兩個題目,其中的“難忘”、“最敬佩”不僅不利於學生展開思路,而且會成為學生的思想負擔,什麼樣的事稱得上“難忘”?讓人敬佩到何種程度才算“最敬佩”?學生對這些問題常常一籌莫展,無所適從,迫不得已,只好胡編亂造了。這種形式的作文題目,束縛了學生們的自由表達。所以,教師要創造條件,改革作文選題的形式注意靈活多樣。 半命題式。

教師提出一個大致範圍給學生留有選擇的餘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後作文。如,要求説真話,吐真情,可這樣命題:《××,我想對你説》,鼓勵學生的思維從“××”發散開去,可填“老師”、“爸爸”、“媽媽”等。

多題選擇式。

多題在內容上可以有一定聯繫也可沒有聯繫,但所出的題目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啟發性,便於學生展開思路,一吐為快。如,內容上有聯繫的題目:《課間十分鐘》、《體育課上》等;內容上沒有聯繫的題目:《家庭趣事》、《路上見聞》等。

問題式。

為改變作文教學“封閉式”小課堂教學的現狀,切實加強作文教學同生活實踐的聯繫,教學中可結合有關課文內容及當時、當地的實際,提一個或多個“積極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查閲圖書資料、工具書或進行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及必要的實驗操作,進行生活素材的積累和開發。讓學生帶着問題有意識地加強作文教學同生活實踐的聯繫,定有“學有所獲”之效。

隨機練筆式。

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強調了練筆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訓練命題作文的過程中,還應從“注重人的發展的角度”,結合課文集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必要的練筆。

四、多批少改,突出主體,自改自評

作文教學一般應引導學生主動經歷“積累——表達——修改”幾個階段,但從平時的作文實踐來看,常常是“教師出題學生作”,“學生作文老師改”,教師廢寢忘食、精批細改,講評課上評優促差,面面俱到,這樣做往往事倍功半。成功的經驗是教師要多批少改。“批”有啟發性,“改”有示範性。“多批”啟迪思考的問題,“少改”文字上的疏漏,着力點放在“學生自能修改”上,講評要聯繫實際,找出共性,重現個性,鼓勵標新立異,反對循規蹈矩,以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做到批改和講評有機結合,具體步驟如下:

教師主導,典型示範——學法。

新課程標準從中年級開始,“學習修改自己的習作”。但由於傳統作文教學中重“作”輕“改”的弊端,學生思想上存在着“修改的老師的事”的錯誤認識。突出主體,自改自評——用法。

習作的修改,首要的是對思想內容的修改。顯而易見,這個修改是作者自己分內的事,因為對事物、對問題是怎麼認識的、怎麼想的,唯有自己最明白;“怎樣想”和“怎樣寫”是否一致,表達出了幾分也只有自己最清楚。因此,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修改方法進行全面修改、反覆斟酌、推敲並找出優點,發現不足,面對老師、同學做簡單的自評發言。

集體討論,互評互改——得法。

小學生受年齡、思維水平的限制,認識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侷限性。對習作存在的問題不可能修改得恰到好處,因此還必須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讓他們把自己修改的習作相互傳閲、相互修改、博採眾長、展開討論。然後,老師在學生相互修改。集體討論的基礎上,找幾篇代表性的習作投放在屏幕上,讓學生再進一步修改、討論同一篇習作的優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大膽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揚長避短,自能修改——昇華。

在學生集體修改、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針對同學的發言進行分析、揚棄,然後再引導學生進一步自改、自評。這樣,修改——討論——再修改,不但激發了學生對修改作文的濃厚興趣,而且昇華了他們對修改方法的認識,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自能修改作文”的能力。

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要靠教育的創新。在作文教學實踐中,必須立足於人的個性發展,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引導學生自覺經歷“積累——表達——修改”的全過程,相信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定會更加絢麗多彩。

標籤: 創新作文 創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lizhizuowen/chuangxinzuowen/lrrly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