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勵志作文 >創新作文 >

【精華】創新作文合集九篇

【精華】創新作文合集九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新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創新作文 篇1

創新像一位才華橫溢的老師,幫我在班級裏騰飛。

原來那膽小如鼠的我不敢舉手發言,但有創新的老師鼓勵我,我變成了一個充滿自信的女孩子。自從我上了創新,經過老師認真輔導,和自己的不懈努力,我感覺自己像一個不斷充電的手機,腦中的詞彙在逐漸增多。

創新的課堂上,自覺遵守課堂紀律,積極地舉手發言,並且正確率高,平時作文寫得棒,就能得到星星,根據星星的個數,就能換取不同的小獎品,這正是對我們所付出汗水的最好回報和鼓舞。

創新像一塊巨大的磁鐵一樣充滿了磁性,吸引了許多小學生。看,每個星期六星期天,報名處就人山人海,光看這人氣就知道,創新肯定是個好學校。

在創新,我報了語數課和作文課。自從我上了語數課,詞語、成語、佳句就像從鍵盤打字輸入到電腦一樣快速得進入我的大腦;而在數學課上,我學會了一些計算的簡便方法,如分類法,假設法,表格法等。

自從我上了作文課,考試再也不用為作文而發愁了,原來寫作文時頭腦空空,不知如何下手,現在,寫起作文來輕鬆自如、易如反掌,作文從原來扣四五分變成了只要扣一兩分。因為我做到了,每天學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有句歌詞説:我的軍功章裏,有你一半。創新,我的進步章裏,有你的一半。你不愧為南京的名校之一。

創新作文 篇2

創新固然重要,傳承風俗,是更為重要的,機器的速度固然快,但人工製造所擁有的“人情味”,是機器不能比擬的。

——題記

又是一個大年夜,記憶中老家是熱熱鬧鬧,歡天喜地的,可今年冷清的味道卻在在街上瀰漫,原先在大街歡唱的鑼鼓隊,變成了一個個冰冷的音箱,把宋祖英激昂的“歌聲”傳遍了大街小巷。一進門,就看見奶奶在電視機前看莆仙戲,咦,這時不應該在祠堂的戲台前演出嗎?奶奶笑吟吟地説:“這年頭,誰還去看戲,電視上都有。”我看了看電視上高歌的演員,點了點頭説:“嗯,是不錯。”

姑姑、叔叔們陸陸續續地回來了,她們坐在椅子上,拆開一包包橄欖、瓜子、蛋糕,“姑姑,以往不都是我們自己炒瓜子,做甜橄欖蒸年糕嗎?”“現在科技發達,都用機器做了,省得我們自己做,這創新,多方便哪!”我嚐了一顆橄欖,甜得發膩,完全沒了橄欖的清香,我想起奶奶製作的姜橄欖,清香清香的。“創新”橄欖真的好嗎?

年夜飯開始了,奶奶搬出了一堆速凍餃子,“啊,為什麼,奶奶包的餃子多好,我不想吃。”姑姑教導我:“看,這些餃子有蝦仁餡的,青菜香菇餡的、韭菜豬肉餡的、還有牛肉餡的、、、、、奶奶年紀也挺大了,包餃子怪累的,你就體諒一下吧,説不定,味道不錯呢!”奶奶又夾給我一把青菜,“喏,你最愛吃的春菜,剛摘的,嚐嚐。”我夾起菜,翠綠的菜葉在燈光下閃着誘人的光,咬一口,呸,味同嚼蠟。我問奶奶:“今年菜怎麼這麼難吃。”“不會吧,剛從大棚裏摘的,這幾天,一羣人剛建起了疏菜基地,菜放在裏面,不怕凍,也不怕蟲咬,不挺好的嘛。”奶奶説。

我放下筷子,看着碗裏的餃子和菜,為什麼創新後的東西,會失去一種讓人温暖的人情味呢?

創新很重要,可是,在創新的同時,就應拋下傳統,去追尋所謂的“美味”?傳承是創新的土壤,創新是傳承的動力,傳承是一種指導,一種啟蒙。就像我們在生活學習中,應充分認識自身的特點,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在傳承中我們變得理智,並把創新做為指南針,不斷地探索。這樣,把傳承與創新統一起來,才能讓自己不斷地進步、發展。

創新作文 篇3

坐在書桌前的我伸了一個懶腰,眨巴了幾下疲憊的雙眼,過了這麼久,總算搞定了作業。我懶洋洋地趴在書桌上,正打算休息一會兒。突然,我聽見了開門的聲音,緊接着,媽媽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簾。

“寶貝,你看我買來了什麼?”我好奇地向客廳走去。

“哇!”我大吃一驚,地上的袋子裏,豆腐泡、水餃餡,一道道食材讓我目不暇接。

我一臉茫然地將這些食材放到桌子上,我忍不住問媽媽:“媽媽,你這是要幹什麼呀?”媽媽笑着説:“今天呀,媽媽要給你做美食!”

“好呀好呀!”我開心得蹦起來。作為一名稱職的吃貨,我怎麼可能“不務正業”呢?我興奮地坐在餐桌前,準備見證奇蹟。

可愛的豆腐泡像一個小娃娃,媽媽正在給她們做“新發型”。你瞧,豆腐泡的頭上被媽媽切開了一個小口子,水餃餡均勻地被倒入豆腐泡中。豆腐泡現在變得精緻漂亮。“娃娃”對自己的髮型很滿意,正向我咧嘴笑呢!

媽媽給每個“娃娃”都換了新發型,她們正興高采烈地跳入蒸鍋裏,在裏面安詳地睡着了。

媽媽説要等十分鐘,我便趴在椅子上,側着臉問媽媽:“媽媽,你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做美食呢?”媽媽對我笑了笑,耐心地解釋道:“因為呀,你沒有什麼特別愛吃的菜,只有五彩玉米和糖醋排骨怎麼行?媽媽想不斷髮明新的菜樣,讓體弱的你愛吃更多的菜,身體變得棒棒的。在做菜的過程中,我也體驗了創新菜的滋味,也感受到了創新菜的快樂。”

“叮咚——”五分鐘了。媽媽掀開蒸鍋的蓋子,一股熱氣撲面而來,熱氣中,有帶着美食與愛的香氣。媽媽不緊不慢地為“娃娃”們戴上蘑菇帽子。接着蓋上鍋蓋,繼續蒸。

又過了五分鐘,可以開吃了!

金黃色的豆腐泡,包裹着新鮮美味的水餃餡,水餃餡上,一隻小蘑菇正愜意地躺着。我輕輕地咬了一口,水餃餡、湯汁與愛溢了出來,真是太美味了。我開始狼吞虎嚥,媽媽一邊摸着我的頭,一邊笑着:“慢點吃,媽媽還會再做!”

我想,媽媽為了我在不斷研究既有特色又又營養新菜樣,新菜樣,這難道不是一種愛的創新嗎?

創新作文 篇4

創新需要打破定勢,突破傳統。

創新能推動歷史的前進。

只有求新求異,事物才會有生命力。

創新需要勇氣和智慧。

新事物也許並不完美,但它畢竟要替代舊事物。

[名言]

踩着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李可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

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

要成長,你必須要獨創才行。——[德]歌德

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英]莎士比亞

[經典素材]

創新要勇於否定權威(普朗克和愛因斯坦)

19XX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兒子在自己的花園裏散步。他神情沮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説:“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及普朗克公式。他沮喪這一發現破壞了他一直崇拜並虔誠地信奉為權威的牛頓的完美理論。他終於宣佈取消自己的假設。人類本應因權威而受益,卻不料竟因權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

25歲的愛因斯坦敢於衝破權威聖圈,大膽突進,讚賞普朗克假設並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後又鋭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偉大的新權威。

齊白石老人五易畫風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並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風再度變化。齊白石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能仍然馬不停蹄地改變、創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他告誡弟子“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認為畫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説,在學習別人長處時,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創造性地運用,不斷髮展,這樣才會賦予藝術以鮮活的生命力。

創新讓人們不斷靠近真理(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着人們的頭腦。托勒密認為地球居於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恆星都環繞地球運行。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論,闡明瞭日心説: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而後,布魯諾接受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説,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衞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象等。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説:科學是不斷髮現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保守是創新最大的障礙(牛頓晚年趨於保守)

牛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對科學的貢獻是史無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冷卻定律以及微積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學説的範疇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時間研究上帝的存在,結果自然毫無所得。由此看來,即使一個偉大的學者,一旦落入陳舊的範疇,也談不上有絲毫的成就。

創新即是表現個性(鄭板橋獨創一體)

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他自幼愛好書法,立志掌握古今書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學苦練,然開始時只是反覆臨摹名家字帖,進步不大,深感苦惱。據説,有次練書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畫來畫去。妻子問他這是幹什麼,他説是在練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體,你體是你體;人體是人體,你老在別人的體上纏什麼?”鄭板橋聽後,猛然醒悟到:書法貴在獨創,自成一體,老是臨摹別人的碑帖,怎麼行呢!從此以後,他力求創新,摸索着把畫竹的技巧滲在書法藝術中,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板橋體。

創新推動歷史前步(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商鞅為維護秦國統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變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輕的國君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後面貌,於是下了一變法圖強的求賢詔令。商鞅就是在這個時候自魏國來到秦國的。

商鞅到秦國後,宣傳“強國之術”,決心協助秦孝公進行社會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為左庶長。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國兩次公佈了新法。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法,面貌煥然一新。秦國從落後國家,一躍而為“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的強國,出現了“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於它的作用,秦朝的歷史才變得如此輝煌。

創新作文 篇5

什麼是創新?作為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對創新、創客的'理解可能是膚淺而盲目的。在我的閲歷尚不成熟的今天,我也很難感受創新帶給生活本身的千變萬化。我能聽到的創新來自於爸爸的故事。

今年春節,我們全家和幾個熟識的朋友家庭聚餐,爸爸和叔叔們回憶了他們的年少歲月,為時間流逝和青春不再而感慨,而我聽到的卻是現代化進程的演變,感受的卻是創新帶給我們這一代的幸福。

爸爸是一九九三年畢業參加工作的,當時河南省只有一條高速公路,電話尚未普及,人們之間的通訊方式主要是書信往來。各地市到鄭州幾乎需要一天時間。爸爸他們同學畢業,在火車站揮淚灑別,都感覺今生不會再見面了。一九九八年的時候,爸爸考上律師,來鄭州工作,而當時還是傳呼機時代,“大哥大”電話是有錢人的專利,電腦更是奢侈品。轉眼之間,河南省高速公路遍及城鄉,鄭州已經成為全國高鐵網絡的中心,智能手機以及微信的普及,使得人和人之間可以零距離交流。甚至,人們出門不用帶錢,連賣菜、賣水果的叔叔阿姨都可以掃碼付賬了。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的生活半徑越來越大,信息交流愈發便捷,爸爸説,如果不關注網絡世界的變化,我們很快就會成為被互聯網世界淘汰的人。而爸爸當年那些以為一輩子也見不着的同學,更是隔三差五的相聚。

是啊!這就是我聽到的關於爸爸的故事,帶給我關於時代變遷的震撼與驚訝。我總在想,是什麼造就了我們今天的生活,除了國家富強、政策對路以外,我想創新精神可能是個中靈魂。

創新是什麼?循規蹈矩、默守陳規是創新嗎?不是!創新首先需要有一顆敢於打破常規、敢於想象的豐富的內心,只有創新思維才有可能結出創新成功的果子,生活中那一個個創客,不就是從最細微的小事中實現創新夢想的嗎?

創新是什麼?只有思維,不去實踐是創新嗎?不是!很多人是思想的巨人,卻是行動的矮子。只有夢想不去實踐,只有誇誇其談但不付諸行動,結果,只能是空談!

創新是什麼?沒有基礎知識的普及,人人都有創新的能力嗎只有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牢牢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可能才是創新思維、創新行動所必需的創新能力。

我還是一個等待小升初的學生,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我可以把我的故事説給下一代時,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感慨,但有一點我是自信的,我希望我也能成為一名創客,起碼我可以自豪的告訴他們,這天翻地覆的變化,我是其中的踐行者。

創新作文 篇6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度,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個經久不衰的國度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有着燦爛輝煌的一面,它孕育了中華兒女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它不僅是我們的母親,更是中華圖騰中一條舞動的龍。它是中華文明史的璀璨明珠。

中華傳統文化是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沉澱下來的,縱觀世界,中國在世界上有着必不可缺的作用。古老的絲綢之路開創了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聯繫,而絲綢之路上一顆閃閃發光的明星——敦煌莫高窟。它記錄着絲綢之路的過往塵事。而對於是否對傳統的敦煌莫石窟加入新的元素這一問題,我認為這應從發展的角度看待它,我們不能因循守舊,既要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也要從創新之中謀求發展。

現代社會,現代世界,是一個開放的、包容的、具有一定價值體系的組合體。它需要有着創新、有着發展眼光的人來組裝。我贊成對傳統文化的石窟加入新元素,但不全都是,它更需要以傳統的中華文化來作基石,這樣,石窟藝術才能更加完美。

魯迅先生曾在《拿來主義》一文中提及到“送去主義”與“拿來主義”,他説道我們必須自己去拿來,而不是被別人送來。同樣,對於石窟藝術的創新,我們不能走極端主義,從創新中求發展才是正確的方向。只有從創新中謀求發展,這樣石窟藝術才會更吸引人,這就需要我們採取正確的方法,堅持“棄其糟粕,取其精華”。

從創新中求發展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都做的事情。中國近代史是恥辱的,從閉關鎖國到甲午戰爭,從各種不平等條約到日本侵華戰爭,這一幕幕慘痛的例子警醒我們不能閉關自守,我們要“走出去,引進來”,去創新,去將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至世界各地。石窟藝術是中華文化世界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僅需要我們去保護,它更需要我們從創新中謀求石窟藝術的發展。

自古以來,寧願做被動者的人,一無所成。而那些主動去探索,去奮鬥拼搏的人卻終將成功,石窟藝術亦是如此。

創新作文 篇7

從人類學會直立行走開始,從人類學會製造並使用工具來幫助自己開始,人類的文明便拉開了帷幕,於是,人類便開始不斷地創新,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政治制度,創新文學藝術,創新成為人類文明的助推器。

科技創新,讓我們的生活學習更便利。

以書籍的演變史為例。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龜甲與獸骨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為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點,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竹簡與木牘。為克服竹簡木牘笨重的缺點,春秋末期人們發明了輕便的帛書。絲絹價貴,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破布漁網樹皮製成既輕且賤的紙,手抄紙書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發明雕版印刷術,大大提高了制書效率,降低了書的成本。如今,縮微圖書越發微小易存,整個大英國書館的所有藏書,可保存在指甲蓋大小的電腦芯片上。

制度創新,讓我們的社會更進步。

我們今天之所以有如此便捷、優越的生活環境,是無數科學工作者智慧的結晶。難以想像,沒有科學,我們的生活會變成怎樣。我們不會忘記封建迷信怎樣毒害了一代又一代人,不會忘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深刻教訓。建國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試看:三峽大壩電站的電流已照亮近半個中國;青藏鐵路的修建,必將大大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的宏偉藍圖也已徐徐展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也已圓滿成功……

也許你要説這些科技發展的成果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遠,那我們不妨看看你最熟悉的家吧。

從早期的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發展為如今的彩電、電腦、汽車等等高科技產品,科學正悄悄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網絡帶來了信息時代,通訊帶來了便捷溝通,我們在享受這些便利時也面對着科技的挑戰。在科技改變我們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更為看重的應該是科學帶給我們的挑戰與機遇——精神追求的改變。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棄家庭乃至生命於不顧,追求探索着真理。楚國的屈原,漢代的蘇軾,唐代的杜甫,宋代的岳飛、陸游,清代的林則徐,無以不是以國家責任為重的典範。中華民族正是由這些“脊樑”支撐着,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們的祖國是不斷髮展與創新的,我們的祖國也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創新作文 篇8

換一種思維方式,你將收穫更多。——題記

青蛙蹲在井底,它看到的永遠是一成不變的那一片藍天,烏鴉投石溢水,它得到的永遠是不停投石的勞累。如果青蛙跳出井底,它將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如果烏鴉用一根吸管,它將立刻喝到瓶內的水,一次蹦跳,一根吸管,就能改變它們的生活。

小時候,我喜歡玩一種遊戲,就是在一個四方的盒子裏,把紙團沿着一條直線吹過盒子的四周,這是一個很無聊的卻也很困難的遊戲,紙團比較輕,如果從盒子的一邊吹向另一邊,吹的力度大了就會偏離邊線,吹的力度小了,他就紋絲不動,因此,要想讓紙團從盒子的一角滾向另一角是非常困難的。

那時候玩性比較大,也很有耐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吹着,有時因為紙團照正確路線滾動了一點點,便能高興的蹦起來,但始終無法掌控力度的大小,紙團如果想滾遍四周幾乎是不可能的。那天父親走到我的身邊,看到了我一遍遍不停的吹着卻無法成功,父親問我:“你有沒有想過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種方法讓紙團可以沿着四周走?”我大惑不解,這時父親從口袋裏拿出了兩塊磁鐵,把其中的一塊包在紙團裏,然後放進盒子的一角,另一塊磁鐵放在盒子底部與磁鐵相對應的部位,手順着盒子的邊角輕輕滑動底部的磁鐵,然後盒子裏的紙團也跟着從盒子的一邊滾向另一邊,我興奮的忘乎所以的玩起來,後來想想,如果我一直按照原來的套路用嘴吹紙團,可能永遠不會成功,但兩塊磁鐵便輕鬆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換一種方式,換一種思維,很多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21世紀,如果你仍按舊套路出牌,那麼終有一天你將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學會創新,學會換一種思維方式,就像烏鴉口渴用一根吸管就能喝到水,而不是投石等待水溢出來。

換一種思維方式,你將收穫更多,學會創新,敢於突發奇想,敢於嘗試,你將收穫更多,敢於不按套路出牌,你將收穫更多,那麼,學會創新吧!以翱翔的姿態,以創新的思維,去找尋屬於你的那一片藍天!

創新作文 篇9

當巴士在滿目翠綠中穿梭,越過崇山峻嶺,一霎那,車窗擁進的那縷刺眼的陽光不見了,消失在進入隧道的那一秒,頓時燈光昏暗,聲音稀渺,睜着雙眼,卻感覺在夢裏穿梭遊行,彷彿耳邊的風聲不只是風,而是時間的聲音,有種飛逝而過的錯覺,好像這不是山下普通的隧道,而是時光機裏的通道,又是一霎,陽光耀眼,空氣新鮮,好像那十六天只是個夢,夢裏有611基地,有個叫老雷的連長,有小吳洋,華仔,笑眯眯,還有張可愛一蹦一跳的模樣,這些日子有苦有甜,有委屈的淚,也有釋懷的笑,每幅畫面都是那樣清晰,卻又像鍍上一層金色的光,很真實卻又有些難以相信,這些人和我們相聚16天,然後各自歸位,從此不再有交集。我伸個懶腰就像甦醒一般,表情平靜,內心淡然,眼睛眨動,卻發現,眼角有淚。

該怎樣訴説你,我的軍訓。

你讓我受了好多苦啊:越來越難吃的飯菜,小的像淚的淋浴,尖利刺耳的哨聲,大如蠶豆的飛蟲,正午灼熱的陽光,教官嚴厲的訓練,兩腿痠痛的軍姿,就這樣一天一天的迎接挑戰,感受疲憊。

標籤: 精華 創新 九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lizhizuowen/chuangxinzuowen/7034x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