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語錄 >語錄 >

孔子國學經典語錄

孔子國學經典語錄

孔子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也是小編最喜歡的名人之一。下面整理了孔子國學經典語錄,歡迎閲讀。

孔子國學經典語錄

孔子國學經典語錄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8、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10、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1、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2、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1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6、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7、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8、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1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0、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1、剛、毅、木、訥近仁。

22、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3、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4、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5、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2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27、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28、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2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0、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31、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3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3、有教無類。

34、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5、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37、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38、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39、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40、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41、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42、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43、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44、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45、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46、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47、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48、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49、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50、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51、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52、過,則匆憚改。

53、不遷怒,不二過。

5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55、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56、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7、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58、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59、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60、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61、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62、不學詩,無以言。

63、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6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6、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67、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68、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9、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閲讀拓展:

孔子是儒學的集大成者,他對原始儒學進行改造,使它成為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對我們民族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有很強的引導作用。孔子的事蹟光耀千秋、永載史冊。在孔廟裏可以隨處看見別人對他的稱讚的對聯,説他與堯舜禹齊名。孟子稱讚他“出乎其類,拔乎其粹,自生民以來所未有也”。孔子73年的人生經歷是無人可比的。他自我總結為:“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十五就立志求學,學習了十五年才到了三十而立。三十而立,這個立不是成人自立娶妻生子,,是立於禮,立於天地之間,無愧於天。他把人從禽獸中脱離出來,從功利中跳將出來,從道德中剝離出來,達到立於天地之間的境界。人生的三種達德是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人的一生中會有很多的不如意,不愉快,也許原因很多,但是大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想不通,心胸太狹窄,無法融入太多的東西,而智慧就能幫助我們打開心結。五十而知天命,孔子明白,人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是天命。也許天命是我們不能把握的,惟有智者不惑能達到。顏回是個大聖人,但誰能料到他就活了32歲呢?這就是天命!六十耳順,孔子在60歲的時候又回到了平民中,他已經瞭解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都是很正常的,不能因此而過度悲傷。七十而從心所欲,在70歲的`時候,孔子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人和天的相融。而孔子所做的最偉大的兩件事是什麼呢?第一個就是立人極,他到達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他告訴我們,人應該追求什麼樣的精神境界,他也為我們樹立了人格榜樣。第二個偉大的事件是修訂了教材。“六經”都是孔子為我們修訂的。後人稱讚他“修詩書正禮樂,贊易傳著春秋”,作為千古讀書人必須讀的“六經”,是孔子第一次把前人的文化思想進行大融合,這是整個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不是個人的思想。“六經”中規定了中國的宇宙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何謂宇宙觀?淮南子説“上下四方之謂宇,古往今來之謂宙”也就是空間和時間。中國人是怎樣看待時間和空間的呢?在“六經”中都做了詳盡的解釋。中國人崇拜什麼,批判什麼,熱愛什麼,怨恨什麼,肯定什麼,否定什麼,這些都是中國人所特有的價值觀。

孔子的另外一個貢獻是提倡“仁”。《論語》中有三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話説出了整個《論語》的大綱,是《論語》精髓!而《論語》則被稱為“所以教人學為君子者也!” 現在我要解釋一下什麼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師為朋,同志為友,在座的諸位,雖然説是同學,但有的人志向不同,如有人想成為哲學家,還有人要成為文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他們只可稱為“朋”,不可稱為“友”,只有那些既是同師教,又有相同志向的人才可稱為朋友!有朋自遠方來啊!在孔子時代,他的弟子從四面八方來探望他,讓他感到“不亦樂乎!”那才是真正快樂啊!你想呀,古代交通那麼不發達,不像現在一樣交通工具那麼多,速度那麼快。而在當時那種條件下,孔子的學生也紛紛來探望老師,説明那位老師的人格光輝,學問是多麼的高啊!而孔子就以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格被人們所尊崇,因此他非常快樂,那是心裏的喜悦啊!“説”與 “樂”有着不同的意思,要不怎麼樣會有兩個讀音呢!“説”是自己內心的喜悦,沒有流露出來的喜悦。“樂”是是把喜悦流露出來啊!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即追求人生的大道,探求人生的真諦,那才是真正的快樂!古人是因為快樂而讀書,感受其中大道,才能感受真正的喜悦,所以才叫“不亦説乎”。而大家在平時讀書是否也感覺到非常喜悦啊。如果沒有,那是因為你求的不是人生大道,沒有把人生大道融入到學習生活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你面對朋友時不計較名利,一視同仁,用真心來對待每一個人,並且在不同的人生境界都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當自己滿腹經綸卻不被別人認同時,卻不惱怒,在不同人生境遇裏都能保持着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人生落魄的時候,都能坦然面對,這才是君子到達的境界!

下面我講一講儒家所修的道,儒家和佛家道家所修的道是不同的,佛家和道家修道都是出家去修,而儒家修道是回家修,修夫妻之道。儒家學説認為君子之道是從夫妻開始的,把夫妻之道修好了,就可進而推廣到宇宙。《中庸》的核心就講夫妻之道。只有把夫妻之道修好了才能相敬如賓,白頭偕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ngdianyulu/yulu/vmm8y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