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新年作文 >

新年習俗的作文(通用8篇)

新年習俗的作文(通用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年習俗的作文(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年習俗的作文(通用8篇)

新年習俗的作文1

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但現在人隨着經濟科學的發展似乎已經對過年沒有太多的興趣了吧?可是在我認為年是新的開始、新的洗禮。

每逢在過年的時候,家家户户都會買很多很多的東西,為新的一年的開始而準備着,因為每過一個年代表大家又老了一歲,並且也象徵我們該懂事了,不要在頑皮了。我們都很高興年的到來就好像它是一個很重要的客人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去迎接它。

你們知道年是怎樣由來的嗎?讓我告訴你吧!因為我也是聽老一輩人説的。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經常偷吃百姓的食物並且還傷害百姓,讓百姓的生活永無安寧之日,終於,有一個人發明了鞭炮,每當,它來的時候人們就拿起火點燃鞭炮,把它仍到年獸的旁邊,年獸就會被嚇跑。因此人們也把這一天定成了年,也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過年。

你們知道過年的時候的習俗嗎?讓我告訴你吧!因為我也是聽老一輩人説的。每當。過年的時候我們都要貼春聯,還要包餃子到晚上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當我們吃完飯之後,家長就會給小孩發一個大紅包代表我們幸福、平安。第二天一早。我們要和長輩磕頭,他們也會給我們一個紅包,代表他們對我們的祝福。

我喜歡過年因為它總讓我想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年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日子,我希望我們可以記住它原本的模樣,不要讓新的事物取代它。

新年習俗的作文2

在我們的寒假期間,有一個重要的節日,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在春節裏有很多有意義的習俗。

春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回家團圓,不管你在什麼地方,離家有多遠,都要在年三十兒這一天趕回家和家人團聚。過春節還要掛燈籠、貼春聯,這象徵着團圓和喜慶,也象徵着新的一年生活紅紅火火、幸福平安。還有一個習俗是磕頭,初一的一大早,我們要早早地起牀給長輩們磕頭,這是一種孝敬;長輩要給晚輩發紅包,這是一種關愛,希望晚輩在新的一年裏健康成長。

在北方年三十兒這一天晚上必須包餃子,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無法替代的。有的餃子裏會包硬幣,誰吃到了就會發財;有的餃子裏會包紅棗,誰吃到了就會有好運。每當奶奶把餃子做好了端上桌,我和哥哥都搶着一個接一個地吃,都想吃到硬幣或紅棗,誰先吃到了,會感覺很驕傲呢,一臉神氣。

其實對我們小朋友來説,過春節最好玩兒的是放鞭炮。聽爸爸媽媽説,在古代,人們用放鞭炮來驅趕“年”這個怪獸,後來這個習俗就一直延續到現在。放鞭炮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樂趣,但有時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危險,而且還會污染環境,所以很多城市已經不允許放鞭炮了。過年聽不到鞭炮聲,好像少了年味吧?

春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猜燈謎、踩高蹺、逛廟會、趕大集等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非常喜歡這些有趣的文化,也特別享受春節給人們帶來歡樂、祥和、團圓的氣氛。

新年習俗的作文3

新年的鐘聲快要敲響,新的一年又即將來臨。新年是小孩最喜歡的節日,可同學們知道嗎?過新年其實還有許多的規矩呢!

第一,在過新年的時候,不可以講不吉利的話,説悲傷的事情,不能穿白色的衣服,最好要穿紅色的,紅紅火火比較喜慶。

第二,放鞭炮的時間不能亂選,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只能放兩次,一次在吃晚飯的時候,一次在夜晚的十二點整。在吃晚飯的時間放的原因是在古代,傳説有一年的怪獸,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出來,禍害人間,當時人們都不知道怎麼來對付它,只能躲開它。到了後來,一位神仙告訴人們年有三怕:怕紅色,怕巨大響聲,怕火光。

人們聽後,就在年來的時候放起了鞭炮,掛上了燈籠和對聯。果然,年被嚇跑了。所以在每年的這個時候,人們要放鞭炮驅逐年獸,同時過年這個名字也是由次而來。而十二點放鞭炮的原因是在那個時候相傳是財神在這個時候會從天界來到人間,如果這時候放鞭炮迎接他,他就會在新的一年為你帶來好運與財富。

第三,過年的時候不可以掃地,只有在初五或以後可以勞動了才能掃,還要一家之主掃,並要向內掃。其中的意思是:在新一年一家之主靠勞動把所有的財氣全部都掃到了自己的家裏來,來年會發大財。

看來過年,還有許許多多的規矩呢,不能想怎麼隨隨便便地呀!

新年習俗的作文4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新年有關的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爺爺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裏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説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着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徵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户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爺爺奶奶沿着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裏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着五顏六色的節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新年習俗的作文5

新年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新年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舅舅一個,爺爺一個,奶奶一個……我滿載而歸,手中十幾個大紅包。新年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新年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新年習俗的作文6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它就是古老的“新年”。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與新年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新年的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着新年掃塵的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佈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統掃地出門,人們寄託着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嚮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方式來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烘托出喜慶的節日氣氛,把福字倒着貼,意示着“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待着辭舊迎新的時刻,當五彩繽紛的爆竹遍地開花,四處響起的時候,新年走到我們眼前,人們都會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長輩們給晚輩分發壓歲錢,真是其樂融融,新年新氣象啊!新年還有不得不説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紅豆,寓示着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着全家都團團圓圓,新年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趣味樂事也説不勝説,祝福寓意講不勝講。試問有誰不喜歡這傳統的新年呢?試問又有誰不想傳承這古老的習俗呢?

新年習俗的作文7

我的家在香港,現在我就介紹一下香港的新年習俗吧!

春節前夕,家家習慣於年二十八開始洗“邋遢”,把之前一年不好的東西洗去。然後在大門貼上暉春,幾乎硃紅一色;廳堂裏擺放着鮮豔的年花,煥然一新迎新年。

終於除夕夜吃團年飯,又稱圍爐。全家人到齊了才可開動,即便未能回家的人也要給其擺上碗筷,以示全家團圓。團年飯每樣菜都要品嚐,唯有餐桌上的魚不能吃,表示“年年有餘”之意。

等到年初一俗稱過年,子時十二點來臨,宣佈新一年的開始。這時候鞭炮齊鳴,非常熱鬧。這一天,晚輩、長輩和親友間互相拜年,這是新春期間不可缺少的活動,在現代社會中,也可藉表達問候、關懷之意,增進人際關係。拜年時,彼此拱手互道恭喜,長輩贈紅封包給晚輩。

年初二,女兒女婿帶着禮物一同回孃家,所帶禮物稱為帶手或伴手。

年初三一天不拜年,據説這天容易跟人吵架,不吉利。年初五過了,傳説家中的神靈上天述職,於初四返回各家各户。過午以後,接神儀式開始,讓諸神歸位。

年初五亦是祭財神日子,各行業都準備五牲,祈求財神爺賜福。

年初六啟市,一切回覆正常,店鋪開業,照常工作。

年初七是人日,這天,香港人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在科考場高中狀元,人吃及第是取其好意頭的意思。

正月十五即元宵節,又稱燈節或上元節,亦是春節的最後一個高潮,家家户户皆熱鬧慶祝,還會吃湯圓。晚上可見兒童手提燈籠在街上嬉戲,各地的廟宇張燈結綵,高搭綵棚,展示各式飛禽走獸、花鳥及古今人物的花燈,熱鬧有趣的花燈競賽和燈謎晚會,更豐富了元宵節的氣氛。

春節很快過去,人們於是由期待第二年春節。

新年習俗的作文8

新年,是我國最隆重、最為重要的節日,也是我國最紅火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人民最看重的節日。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下過年的基本習俗吧!

新年裏,家家户户必然裝扮得紅紅的,掛紅燈籠、春聯,貼“福”字等等。總之是用紅的,穿紅的,戴紅的,可以説“紅色”成為人們新年時最親密的朋友。傳説在古時候,由一個叫“年”的怪物,經常在新年這個節日裏跑出來害人,後來得知,它很怕紅彤彤的東西和很大的響聲,比如一個熟透了的紅蘋果就足以嚇跑它了。後來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過新年的時候把家裏扮得紅紅的,還經常放鞭炮。

在夜裏,大家都要熬夜守歲。古時候,有個人曾以吟詩、打麻將來打發時光,可是現在不同了,科技發達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上看看新年聯歡晚會,小孩子也喜歡看呢!不過為什麼要熬夜守歲呢?相傳在古時候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叫做“歲”的怪物喜歡吃成年人與老年人,不喜歡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別壞,每當遇到小孩子時,就會施法把小孩子變笨。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時候,一個財主給了他兒子一點錢,並給他系在錦囊裏,結果當他兒子遇上“歲”時,“歲”見了這個金光閃閃的東西竟掉頭就跑。此後大家不僅夜裏守“歲”,謹防“歲”的偷襲,而且也會適當地給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錢,命名為“壓歲錢”。

新年就快到了,有那麼多有趣的傳統習俗,好期待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xinnianzuowen/3j808r.html
專題